超维度玩家 第441节

  少年一路向北,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世道。

  吴越之地尽是枯骨坟,沿途所见,乱葬岗内,遍布孤魂野鬼,‘岁大饥,人相食’,不再是史书上的寥寥数笔,而是他红尘炼心的一部分,也是他眼中看到的人间世。

  此中文字已经难以言喻,若是再细致几分,怕是过不了审核。

  他行至南唐,看到的情况便稍微好一些。

  在李统治时期,推行‘息兵安民’政策,鼓励开垦荒地、发展纺织,以纺织品替代银钱纳税减轻负担,于是江南地区桑柘满野、荒田尽辟。

  但是到了李、李煜时期便开始急剧恶化。

  在保大十年至十二年时,江南连续大旱叠加蝗灾,淮南出现‘饥疫流行,死者过半’的惨状。

  “水旱蝗灾相继起,饥人卖子分毫计。

  枯骨空随蔓草深,新鬼频啼旧鬼泣。”

  邓肯走到南唐地界时,已经是披头散发,衣不蔽体,瘦骨嶙嶙,身上的桃木剑也扔了,只有一双幽暗的眸子看着此世的人间,那漆黑双眸的幽邃中,偶尔会浮现一抹妖异如血的微光。

  那是兵家武道的杀意,实质化的杀意,仿佛要杀尽一切。

  他以前作为蛮子时,一直无法掌握怒气的力量,但是现在以兵家武道冲击入道境,却是心中燃起滔天杀意无尽怒火。

  李煜应该还在抱着大周后快活,大周后死后,就轮到小周后上位了。

  南唐地界的佛门十分昌盛,寺庙香火旺盛,和尚们不少富得流油,那蹭亮的光头都冒着油光,皮下透出的油脂,都比饥民锅里的油水还多。

  李煜算是极端虔诚的佛教徒。

  他自号“莲峰居士”,宣称“平生喜耽佛学,世味澹如”,与皇后着僧衣诵经跪拜致“额生瘤赘”,宫中设佛寺十余座。

  在他登基数年后,南唐开始制度性扩张佛教,普度诸郡僧众,以金钱奖励出家,都城僧尼达万人,导致“黄冠辈多落须发以趣之”,也就是道士争相剃度。

  甚至国库出资建造寺庙佛塔,铸造八万四千铜塔颁行境内,施舍无度,形成“庄严施舍,斋设持诵,月无虚日”的风气。

  与之对应的,则是周世宗灭佛(显德二年毁寺铸钱、强制僧尼还俗)。

  可惜柴荣死得太快了,要不然也算是一个雄主。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灭了这么多次。

  依旧是灭不干净,周世宗柴荣灭佛没几年就突然暴毙了。

  一路向北。

  邓肯行走天下,进入中原地界,而后继续北上,渐渐抵达了幽州。

  “流民白骨弃荒丘,瘦马嘶风泪暗流。

  千里关山何处是?孤魂夜夜绕刀州。”

  “契丹退后月如钩,空巷时闻旧语啾。

  卖儿价抵三升粟,买得将军半日休。”

  邓肯在进入北方地界后,突然开始不言不语,便好似修了闭口禅一般,只是幽暗的双目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跟随着流民乞丐一路逃亡。

  他赤足踩踏在遍布尸骨的中原大地上,整个人几乎瘦成了皮包骨头,寿元精气疯狂燃烧。

  魔门功法突飞猛进!

  偶尔夜深人静时,邓肯睁开双目,瞳孔中好似燃烧着一团幽幽鬼火。

  血炼大法成了!

  血童不死身也成了!

  道爷成了。

  可是他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人间世,好似一个失去所有生机只剩下行尸走肉的麻木流民。

  他不知道当年大贤良师张角行走天下时,是何等的心情,但是他现在却是杀气重得已经快抑制不住了。

  不大开杀戒,念头不通达,心中不畅快。

  北方更惨。

  在丢了燕云十六州,整个中原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石敬瑭确实该死啊!”

  因为割让燕云十六州,整个中原被推入了长达430年的炼狱模式,游牧民族成为了整个中原文明的心腹大患。

  十三年前,辽军攻陷开封后,掠走工匠、妇女数万人,途中死者相枕于路。

  因为战争频繁,后梁曾先后三次决黄河堤坝,短短几十年间,黄河泛滥三十余次,后晋时期,华北爆发蝗旱,饥民人相食,官府竟将饿殍尸体盐腌为‘人腊’充当军粮。

  也因为这些‘传统’,甚至诞生了‘脯人’职业,负责制作人肉干,公开营业,人肉价远低于狗肉。

  整个人间已经割裂到了极限!

  上层穷奢极欲,底层易子而食。

  邓肯扮作乞丐流民一路向北时,甚至能在路边随手挖出十几年前的死人骨头。

  他偶尔半夜睡觉没有枕头,便直接拿着人骨当枕头。

  幽幽鬼火。

  苍生悲泣。

  仿佛能够听到这近百年来中原大地无数百姓无数亡魂的凄厉哀嚎声。

  三尸突然就安静了下来。

  自从邓肯开始游历天下,三尸便再也没有任何的动静,他吓得躲了起来,不敢在这个时候挑拨邓肯的怒火。

  整个天下都需要大肃清!

  少年的杀气已经化作了滔天魔焰。

  邓肯每经过一地,血炼大法便精进一层,煞气浸透全身,亡魂化作柴薪,王的双目便是最初的火,那团血焰凝聚在双眸之中,在瞳孔的最深处,偶尔浮现时,妖异如血。

  魔功大成!

  血海滔天。

  邓肯孤身一人,行走天下,游历人间世,最先修得大成的却是魔门的血神大法。

  ………………

首节上一节441/441返回目录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