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第51节

  不但没付出科米罗夫狮子大开口的两百万卢布,反而以七十五万卢布的价格拿下了面包厂?!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之前和科米罗夫磨破了嘴皮子,对方都寸步不让。

  秦远一来,直接掀桌子,绕过厂长,找到真正的拍板人,然后……用几叠绿油油的钞票,砸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

  这上层路线,走得也太硬核、太有效了!

  “老板……”刘长河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点颤抖,“这……这就成了?七十五万卢布?”

  “嗯。”秦远脚步未停,声音平静无波,“合同手续会很快,彼得罗夫那边会特事特办。”

  “你直接和他秘书对接,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文件,争取三天内办完所有手续,把厂子彻底拿下来。”

  “是!老板!”刘长河立刻挺直腰板,声音洪亮道:“您放心!面包厂那边的情况我早就摸透了,该准备的资料我都准备好了!”

  “有彼得罗夫局长亲自关照,绝对没问题!三天,保证搞定!”

  他此刻对秦远的敬佩简直如滔滔江水。

  这效率,这手段,简直神了!

  兴奋之余,他忽然想起秦远最后对彼得罗夫说的那句话,心头不由得一紧,小心翼翼地问道:“老板,那个……科米罗夫厂长……彼得罗夫局长说以后不会再出现在我们面前了……他……他会怎么样啊?”

  秦远脚步微顿,侧头看了刘长河一眼,眼神平静得有些深邃:“要么被下放到某个偏远的小厂当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小职员,直到退休。”

  “要么……被发配到更穷更苦的边疆地区,这辈子都别想再回哈巴罗夫斯克。”

  他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总之,这个人,我们不会再见到他了。”

  刘长河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虽然知道苏联体制内处理人的手段很厉害,但亲耳听到秦远用如此平静的语气说出如此冷酷的结局,还是让他感到一阵心悸。

  “明……明白了……”刘长河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干涩。

  他再次深刻认识到,自己跟着的这位老板,手腕是何等的强硬和……可怕。

  秦远看出他的紧张,淡淡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想太多,做好我们自己的事。”

  刘长河立刻收敛心神,问道:“老板,配方和设备的事情,您打算怎么解决?国内……有门路吗?”

  秦远点点头:“门路有,但需要换个思路。”

  他脑海中快速盘算着。

  后世秋林公司传承人回忆,禁酒令时期苏联专家曾专程来冰城学习原始配方,试图用这种民族饮料对抗西方的可口可乐入侵。

  这篇报道虽然只是出现在报纸资料的一角,但是后世俄罗斯的超市货架上,伏特加与格瓦斯比邻而居。

  这足以证明格瓦斯在口味改良使用工业化生产之后,快速占领了斯拉夫人的市场。

  这背后也反映了一个事实:秋林厂的技术源头在俄国,他们本身对这套技术并没有视为不可外传的核心机密。

  这就是秦远的机会。

  而且,作为一个地方国营小厂,除了生产格瓦斯,主要业务还是给国营商店供应面包糕点,生存压力不小。

  如果这个时候,一家苏联身份的工厂,拿出了一笔不小的资金,要求引进这套非核心机密的生产设备,以及菌种配方。

  秋林会同意吗?

  答案,早就写在了历史书之上。

  “换个思路?”刘长河显然还没有明白秦远所说的换个思路是什么意思。

  “秋林格瓦斯的技术和设备,是从苏联引进的,这一点你知道吧?”

  秦远看向他,反问道。

  刘长林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对于格瓦斯的由来还是听过一耳朵的,他点点头:“是有这么一回事,听说是一个俄国商人叫什么秋林的,在1900年随中东铁路修建带入冰城,所以才叫秋林公司,这也成为我们冰城饮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秦远点头,笃定道:“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让这套技术‘回家’。”

  刘长河一愣:“回家?老板,您的意思是……?”

  秦远淡然一笑:“我们不是以中国公司的身份去引进技术。”

  “而是……以一家注册在哈巴罗夫斯克的‘苏联’食品公司的名义,去和秋林厂洽谈技术引进和设备采购!”

  刘长河眼睛瞬间瞪圆了!

  “苏联公司?老板,您是说……我们披上苏联企业的皮?”

  “对!”秦远肯定道,“秋林厂的技术源自苏联,现在有‘苏联企业’愿意花钱引进他们的生产设备和菌种,在他们看来,这非但不是泄密,反而是某种‘技术回流’的荣耀,甚至是创汇的机会!阻力会小得多!”

  “而且,”秦远补充道,眼神锐利,“以‘外资’身份去谈,价格、条件,都会比国内企业去谈要优厚得多!”

  “秋林厂那些领导,面对‘苏联外商’,态度绝对不一样!”

  这一点,秦远心里清楚得很。

  而作为在东北从小长大的刘长河又如何会不明白。

  秋林厂面对国内同行可能捂紧技术,但面对“苏联老大哥”来的“外商”,心态肯定完全不同!

  引进费?设备款?那都是创汇的政绩和实实在在的收入!

  这就是身份转换带来的巨大优势!

  他猛拍大腿:“高!实在是高啊老板!这招太绝了!”

  “那……老板,我们具体怎么做?”

  他急切的问。

  秦远沉吟片刻,条理清晰地安排道:“你先以面包厂为注册地,在哈巴罗夫斯克注册一家食品公司。”

  “名字……就叫‘远东格瓦斯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你老婆是苏联人吧?那就暂时挂你老婆的名字。”

  “如果手续上有什么麻烦,塞点钱或者让彼得罗夫那边帮忙疏通。”

  刘长河点头,明白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了。

  秦远继续道:“另外,你准备好全套的‘苏联’公司资质文件,要看起来像模像样。”

  “公章、信笺、名片都要有。”

  “公司注册好后,你以‘远东格瓦斯食品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的身份,直接联系冰城秋林食品厂。”

  “就说有一家苏联食品公司,对引进他们的格瓦斯生产技术和全套灌装设备非常感兴趣,希望派代表团去考察洽谈。”

  秦远眼中精芒一闪,“到时候,我会以这个代表团的名义去东北,与秋林进行谈判,你找一个信得过的苏联人配合我一起过去。”

  刘长河听得心潮澎湃,连连点头:“明白!老板!我马上去办!注册公司、准备文件、联系秋林厂,保证一条龙搞定!”

  他现在是越来越佩服秦远了。

  在哈巴罗夫斯克,以中国投资者的名义,获取巨大便利。

  而后在吃下巴罗耶夫面包厂后,摇身一变披上“苏联”外衣,杀回国内引进技术。

  这连翻的操作在他看来简直神的不能再神了!

第64章 承您这份香火情

  三天时间,在彼得罗夫副局长的“特事特办”和刘长河的全力冲刺下,如同被按下了快进键。

  巴罗耶夫面包厂的产权交接手续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完成。

  七十五万卢布的款项通过银行转账,正式划入了市政府工业局的指定账户。

  刘长河在办理手续时,还特意留意了科米罗夫的下落。

  得到的消息语焉不详,只听说被“调任”了,目的地是哈萨克加盟共和国某个偏远地区的草料场,担任一个管理牲口饲料的闲职。

  “喂马去了……”刘长河咂咂嘴,心里五味杂陈。

  那个曾经趾高气扬、试图狠狠宰他们一刀的厂长,如今的下场比发配边疆更惨,几乎等同于流放。

  在哈巴罗夫斯克这种远东重镇尚且只能算个中层,到了哈萨克斯坦的草料场,恐怕这辈子都只能在马粪味里打滚,再也别想翻身了。

  而他这位曾经的苏联女婿,却在一夜之间完成了翻身一般。

  “远东格瓦斯食品有限公司”的注册手续在彼得罗夫的关照下火速完成。

  法人代表挂在了他刘长河的苏联妻子名下,他自己也成为了这家公司的总裁助理。

  薪水什么的都不用说了,秦远为了体现规格,特地买了一辆走私的日本车让他开,来给公司撑门面。

  他如今出入往来市政府,那是畅通无阻,门口警卫还向他敬礼示意。

  在家里就更不用提了,以往看不上他的苏联丈母娘岳父,如今都会给他敬酒了。

  回了家都能和比他壮两个身子的老婆大声说话了。

  他当然知道,这身份地位的跨越,是谁带给他的。

  为此,他是不遗余力。

  全套的公司文件、公章、信笺、名片全被他快速办齐了,看起来像模像样。

  他甚至还搞到了几张带有市政府抬头的空白介绍信,以备秦远这支考察团前往冰城能用得上。

  “老板,东西我都准备好了。”

  刘长河将准备的所有资料文件,都放进了公文包里,交到了一旁的一名三十岁左右的苏联大汉手里。

  “这是我小舅子,伊万彼得罗维奇。”

  刘长河把这大汉拉了过来,介绍道:“老板您说要找一个信得过的,我就把他找来了,您放心我在家里就已经和他说好了,去了冰城,他绝对能配合您。”

  秦远打量起了这名身材高大但眼神略显飘忽的俄罗斯男人。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但似乎不太合体的灰色西装,领带打得歪歪扭扭,脸上带着宿醉未醒的微红。

  “伊万?我在莫斯科的时候,也认识一个叫做伊万的汉子。”

  秦远嘴角带笑,并没有流露出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意思。

  刘长河却是急了,一脚踢在这位伊万的小腿上:“叫人,以后他就是你的老板。”

  伊万打了个酒嗝,满口酒气道:“老板好!”

  这模样看的刘长河又气又恼。

  他连忙看向秦远:“老板,我妻弟这个人什么都好,以前还在莫斯科读过大学,但就是喜欢喝酒,原本是想着介绍给您,让他帮着咱厂一起做起来。”

  “可现在我才知道,他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他立刻认错道:“老板,我错了,不能让他误了您的大事,我让其他人代替他。”

  在他身后,还跟着五个沉默的苏联人,都是他临时找来的“群众演员”。

  这些人穿着朴素的工装或旧西装,表情木讷,眼神里透着底层工人特有的疲惫和顺从。

  他们不需要说话,只需要在需要的时候,扮演好“远东格瓦斯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骨干”的角色即可。

  现如今刘长河没办法,只能拉来他们来充数了。

  秦远拦住他的手,摇摇头:“不用了,去冰城路上还要晃荡一天,在路上你这位小舅子酒就醒了。”

首节上一节51/10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