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点眼睛比较贼的观众能做到一帧一帧的分析预告内容,然后猜测电影剧情并发表到网上。
其实以前那样的人也有,但在网络没有兴起的时代,这样的传播只能出现在小圈子里。
对整个观众群体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可是现在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
不仅剧透影响的观众范围更广,而且因为参与破解剧情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群策群力的情况下,电影被猜到的剧情内容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接近真相。
电影制片方对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因为这些人的猜谜活动,自家的电影得到了飞快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电影。
可另一方面,电影剧情被猜到,也让制片方感到异常恼火。
观众在看电影之前就已经知道剧情,这是非常破坏观影体验的事情。
但对这些猜测剧情的人,制片方也不好进行打击。
如果是那种看完电影后直接剧透的人,那直接起诉就可以了。
可那些只是猜剧情玩的人,制片公司就没多少手段进行制止了。
于是制片方与宣传方只能进行折中处理,在预告片本身上做文章。
最早以前所谓的预告骗,仅仅只是做了误导性剪辑。
那种手法并不算高明,基本上只要会点剪辑手法的人都能做到。
牛逼点的人,甚至把《亮剑》剪出《红楼梦》的味道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在《北斗神拳晓美焰》问世之前,也没人有想过将萌系动画和哲学关联到在一起。
自网络时代兴起后,靠这门手艺出名的UP主更是不在少数。
其中鬼畜区更是被这些人祸害的重灾区。
但这么做也有弊端,过分的误导剪辑会让观众们看电影时产生货不对板的感觉。
明明自己看电影期待的是故事A,结果电影放映的是故事B。
如果电影精彩还好说,如果质量不行就会被大量声讨。
在跌了几次跟头后,制片方们换了一种玩法,那就是开始在电影预告中加入假镜头。
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会让观众们对电影故事产生误解。
电影预告暗示的故事与观众潜意识里想要看的故事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另一方面,预告与电影内容存在差异性,也会给观众一种新奇感。
这其中做的最好的例子便是漫威了。
能够将“我们拍了很多镜头就是预告服务”这句话直接打在公屏上嘲讽,粉丝们还纷纷鼓掌的。
全世界估计也就只有漫威一家了。
隔壁的DC倒是想学,奈何却整了个四不像。
搞到最后还被粉丝以虚假宣传的名义起诉。
从漫威与DC的区别对待,七夜就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预告片真不真其实并不太重要。
只要能够达到正常的宣传效果,让观众们走进电影院就可以了。
只要电影故事精彩,大家也不会因为一两个镜头没有剪辑到正片而发出抗议。
反之,如果电影质量不过关。
你就是把预告片剪出一朵花来,最后该挨的骂一样不会少。
甚至有可能会被骂的更多。
七夜对自己电影品质非常有信心,所以并不认为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会指着自己的鼻子骂。
就算被骂了也没关系,反正一切都是老虚的错。
随着FGO预告片的热播,Fate的热度在经历了两年的冷淡期后迎来了一次暴涨。
[See Moon]上,这款预告的首日点击量就达到了4600万次。
而超级碗中场休息时期,FGO的30秒钟是收视率最高的时候。
要知道今年的超级碗中场预告可都是一些狠角色。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变形金刚3》、《加勒比海盗4》、《速度与激情5》、《宿醉2》都有在超级碗中场休息放出自己的预告。
FGO能够力压这些强劲的对手直接登上收视率巅峰,可见这个IP在北美已经具有了相当强的影响力。
对于FGO的票房要求,七夜自然也提出了要力争今年票房冠军的口号。
不过七夜觉得有可能会比较困难。
作为陪伴了一代人成长的记忆,HP系列的完结作《死亡圣器(下)》的优势可不小。
虽说根据上部的质量,大家都能够推测《死亡圣器(下)》的制作水平在现如今的好莱坞中只能算中等。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黑暗骑士》的影响,HP系列这几年可以说是一部更比一部黑。
至于剧情方面,以HP系列一贯抄书的尿性,相信也不会有什么精彩之处。
可是情怀这个场外因素真的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