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振华这时候却是闭上嘴了。
脸上充满了不喜。
娄妈妈拍了一下老伴的肩膀道:
“你这人,都霸占了女儿这么多年了,还舍不得你的宝贝贴心小棉袄啊。”
“哼……”
出版社的速度让四九城的读者们第一时间就尝到了来自后世思想的新式武侠小说。
虽然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本徐青的小说了,但是以前那本却只有海外版。
一直都没有出内地版。
所以只有少数人能领略到这种新式武侠小说的风味。
这一次出版社放开来印,第一版就印了五十万本。
这也是因为海外版的小说实在是销量太好,原来的那个香江出版社就好像是一台印钞机一样,让出版社的人看着那个数据都眼红了。
这一次他们也大胆了起来,第一次就以五十万本为基础。
这可是整个华国通俗小说里的首创。
而海外的繁体版比简体版少上二十万本,那是因为娄晓娥想让海外的群众们先把这一波的风潮推起来,然后再大量的印刷。
这就是徐青曾经跟她说过的“饥饿营销”。
用徐青的话来说,就是外面的资本家国度里,赚钱那是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你太老实的话,反而会吃亏。
结果也如徐青所预想的一样,国内的五十万本还没销售出五分之一,海外的三十万本就被抢购一空了。
现在海外的这本小说已经被炒高到原价的三倍甚至五倍,这都是正常的价钱了。
这情况,实在是看得《朝阳晚报》出版社的领导们目瞪口呆了。
甚至有些沿海的城市,还有海外读者购进简体版带出去高价卖给读者。
这也是一时的奇观了。
“我们这算不算是文化输出?”
“切,咱们第一本书的时候就是一种文化输出了好不好,只不过当时没现在狂热而已。”
负责审核的老头子知道这情况之后,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果然,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这样的奇书造成的洛阳纸贵效果就是当天的《新闻联播》报导了这一则新闻,紧接着华国印出来的五十万册也在三天内售光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要吃席了
一个星期后,还在家里写着一些儿童故事的徐青被闯进来的刘光耀给吓了一跳。
“青子,你的书威力实在太大了。”
徐青没能理解他的意思。
刘光耀手舞足蹈地给他演示书店里争抢他的书的状况,脸上的欢喜是怎么也没办法掩盖住。
他是真的替自己的这位兄弟开心。
他的话还没说完,张朝阳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冲了进来了。
见到徐青,二话不说就抱着他转了两圈。
“哈哈,徐青。你果然是我没有看错的好作家,终于不再看那种虐死人的文艺书了。上次那本真是越看我就越想死了。”
徐青没想到,这家伙竟然还真把《活着》看完了。
不过这一次出的武侠里,估计他也会讨厌里面的主角吧。
果然,他刚高兴完之后,又摆出一副认真的模样就指责徐青道:
“你说你也是的,怎么就安排这么一个窝囊废作为主角呢?要不是其他的配角比他好看多了,我估计得弃书。”
刘光耀似乎跟他差不多的意见。
徐青才懒得跟他们说,甩着手就要把他们赶走。
谁知道三个男人在门口的时候又遇到了娄晓娥。
而且娄晓娥的身后还跟着一位他的熟人,吴锋。
“咦?你们两?”
徐青笑着打量了两人一眼,吴锋很大方地向他打了个招呼道:
“我们两现在在谈恋爱。”
娄晓娥有点不敢看徐青,毕竟她的心思确实有一段时间是挂在他的身上的。
徐青则是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般,连忙邀请他们进门。
然后指挥刘光耀与张朝阳去给客人弄点水果回来。
“不用,不用。咱们来是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
还是吴锋说话,娄晓娥一直都低着头,似乎打定了主意自己不说话了。
“你们要结婚了?”
徐青一下子就猜了出来。
吴锋倒是被他说得有点楞了。
然后难为情地挠挠头,道:
“不是不是,还……还没到那一步。她家老父亲似乎对我……呵呵,有点意见。”
这下子娄晓娥不由得拍了拍吴锋。
终于抬起头来跟徐青说道:
“我们来是想告诉你,我们第二次加印的一百万册书在这个星期已经销售一空了,下星期我们加印一百五十万册。”
这个数字简直把刚拿西瓜进来的刘光耀给吓到了,手里的西瓜差点没磕到了地上。
后面跟着的张朝阳就直接把手上的苹果给扔下了,再一次冲上来抱着徐青,嘴里发出无意义的叫声来。
娄晓娥两人坐在桌子边上,看着已经狂喜的两个小伙子和相对平静的徐青,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等这两个傻小子平静下来之后,徐青只是摇摇头道:
“海外的华人这么多,估计你们得继续加印了。”
他是知道一本好书的市场潜力的,像他那个世界的一位作家,能做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他的书,这才是最厉害的作家。
“还……还要加印?”
刘光耀被他的话吓住了。
张朝阳也是难以相信一般看着徐青,就好像不认识这个男人一般。
徐青看着惊讶的娄晓娥向她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海外的华人由于居住得比较分散,所以很少会出现像咱们国内一样,一本书几个人看的情况。”
“而且外面的华人也是非常思念自己祖国的,他们从这些小说里可以回味到祖国的味道,我也是适逢其会,误打误撞地入了他们的法眼。”
吴锋这下子明白了,他帮徐青把第三个理由也说出来了。
“对对对,外面的华人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他们肯买书。而且越精美的书就越想买来收藏。”
徐青不由得向他举起大拇指。
“不愧是外事联系部门的领导,对外面的情况很了解嘛。”
两人的话一下子让包括娄晓娥在内的三人恍然大悟。
“那你看来,这本书要加印多少比较好?”
徐青想了想,只是摇头道:
“这不是数量的问题,这是长期印刷的问题。不是说一次就能填饱整个市场的,我觉得你这一次的量不要太多,维持在五十万本左右,细水长流就好。”
“对对对,徐先生的意思是你们的广告没办法覆盖全部华人居住的城市,所以宣传是需要人传人,需要不短的时间。”
这下子娄晓娥明白了徐青的意思了。
“另外,你需要把精装本给弄出来,哪怕价钱贵一点他们也是愿意购买的。这些钱都是该流回来国内的钱,不赚的话是天理难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