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鸡窝藏狗,坐等棒梗来偷 第647节

而他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单靠感觉是不靠谱的。

所以,他这天晚上开始,把自己所有的经验都数据化了起来。

这也造就了他在工作中也陷入了疯狂的量度的状态。

每到一个工序,他都要拿出量尺,温度计,量角器等工具细细地测量了起来。

他的改变让整个车间的技术人员们都吓了一跳。

“老易这是要研究新的技术么?”

“没听过他有什么新的想法啊,看他现在的样子,简直跟食堂那个疯子一模一样。”

“哈哈,你说的是傻柱吧。老易一直都拿他当儿子的。”

“真是不是一家人就不进一家门,算了,随他去吧。”

易中海根本就没理会这些人的闲话,他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这情况都惊动了扎钢厂的厂长跟董事了。

毕竟,八级钳工可不是什么小技术员。

如果他真有什么新的想法的话,那扎钢厂必须要全力支持的。

等到娄振华带着厂长来到车间里,见到正在忙活的易中海时。

娄振华在他身后问了一句:

“老易,你这是在干什么啊?”

易中海随口就说了一句:

“我要给我编写的教材在测量出最精确的数字。”

“教材?”

这下子大家都蒙了,这老货原来在写书。

“写书?怎么咱们厂里的人都疯了么?一个厨子要写书,现在咱们为数不多的八级钳工也要写书了?书就这么好写么?”

整个车间爆了,扎钢厂爆了。

最后,连附近的厂子的领导们都爆了。

“什么?他们扎钢厂开始批量出作家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孩子该怎么教?

徐青的计划很简单,就是让天才班的学生们跟普通学校的学生们比斗一番。

这一次的比斗并不是比成绩,而是比生活常识加上一些学校里教导的课程。

更重要的,是让教育部门认清楚现在的教育到底存在什么盲点。

毕竟,在这些工作里,他们的工作经验比徐青多得多。

徐青也只能是起了一个引导他们思考的作用,具体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工作还是需要这些资深的教育人才去做的。

在起草这个计划的时候,他还跟周舟仔细商量过这个事情。

“我怎么觉得你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周舟将孩子放进了摇篮里,然后回头跟自己的丈夫说道。

徐青苦笑一下。

“我也希望我是杞人忧天,但是你老公我什么时候有过预感错的时候?”

这话可把周舟给问倒了。

仔细想想,好像他说得还真没错过。

两夫妻在深夜的时候,再一次把计划书给严谨地过了一遍,这才安心睡去。

第二天,把孩子抱到二大妈那里帮忙照顾,徐青就骑着车跑到调查局去了。

没办法,他最熟悉的部门就是保卫科和调查局了。

他不跑调查局就是去保卫科,现在保卫科已经形同虚设了,里面的同志都几乎被派到外面去了。

来到调查局,已经提职为局长的牛向前亲切地接待了他。

“怎么?又有什么事情把你给逼出山来了。”

牛向前也算是看着他成长的熟人了,徐青也不跟他说废话。

直接递上了自己这一次的计划书。

牛向前打开了他这份计划书,里面的内容倒是没有让他太意外的,毕竟他才带这些孩子到香江去转了一圈。

听同去的下属说过这事,对于孩子们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反而是同去的艺术团体有些丢人了。

但是这些并不是他们调查局的工作范围,也就没管这些事了。

“你要举行一次比试?你目的是什么?”

牛向前也是一针见血,把他的目的问出来,他才能看看怎么帮助徐青去实现这个目标。

“目的?我是想教育部门的同志们警惕一些他们从来没有注意的一些盲点问题。”

“哦?”

听到他这么说,牛向前来了精神了。

华国人对于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的,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

甚至在华国周边的小国都被这个泱泱大国所影响了,都对教育这事显得非常的狂热。

在东亚这边,后世里还有个名字叫怪物房。

说的就是从东亚这边随便拿一个国家到西方,他们都能在那个环境里谋得一个席位,无论国土面积有多小,人多人少这都不是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他们都有一种对于教育投入的狂热。

牛向前明显就是这样传统的华国人之一,他看到这个计划的时候已经开始想到了某些问题了,再问清楚徐青之后,马上举起双手投下赞成票。

“你稍等一下,我马上联系教育部门的单位。”

徐青没想到这位老牛做事这么雷历风行,本来还想要劝一下他这事不急。

“什么不急,关于教育的事情一点都不能怠慢。”

留下这句话之后,牛向前马上就到外面去叫人去了。

教育部门的领导们也是十分给面子,不到半个小时,就全部都集中在调查局的会议室里来了。

牛向前向各位领导们都展示了这一份徐青手写的计划书。

然后让下面的人都给他们复印一份。

这些可都是从香江运回来的先进复印设备,没想到这一次就是开光了。

而且还是为了这么重大的计划。

“徐青,你觉得我们的教育不好吗?”

一位教育界的老同志不满的质问徐青。

徐青倒是没有任何的害怕。

他淡定地摇摇头道:

“咱们的教育可以说是现在世界里最全面,最公平的教育制度。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真的做得这么完美的话,那理论上应该是进学的孩子都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才是。”

老同志这时候有些语塞。

他教导的学生不能说个个成材,但是起码总有几个是拔尖的。

但是不成器的也不少,如果说他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完美的,那他自己都不会同意。

其他的同志这时候也辩解起来了。

“徐青同志,教育是一种大范围的制度,至于学生成不成材,那应该是个人的原因占多数吧。”

不得不说,这些教育界的人才还是头脑很清晰的。

徐青点点头道:

“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我们也知道一句老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他扫视一眼在坐的教育界同志,继续说道:

“我们不说是以父母的心态去对学生了,这有点苛刻。就是咱们这些制度下的老师到底又能给孩子什么。”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所以我才想在这一次的比试里找出答案。”

首节上一节647/8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