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间叫了起来,引起了小组里众人的注意。
“赶紧的,咱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合成饲料。”
第四百四十章 天才的缺陷
当工科班与天才班各选出一个人的时候,在围观比赛的老师和学生们都看到了他们两个班是非常认真的。
因为工科班派出的是他们班里头年纪最小的学生。
毕竟,年纪小的同学比年纪大的同学脑子灵活,更容易学到东西。
而天才班则是派出男班长,听说这个小家伙正在主持着一个大项目的试验。
也是一个顶梁柱般的人物。
双方的表现在这一刻已经让人非常期待了。
在台上的徐青看到了天才班这样的安排,也是觉得不枉自己带他们去香江游一趟。
比赛在互相审核了两边的出题之后就马上准备开始了。
这个时候,双方派出来的代表一下子就成了自己这一方的敌人了。
这瞬间的角色转变不单单让代表自己觉得无所适从。
连负责教导代表的一众同学们也有点不知道自己该从哪里说起了。
“双方各有二十分钟时间作赛前准备,在这二十分钟里,可以先跟各自的代表沟通。”
主持这次比赛的体育老师宣布了二十分钟的准备时间之后,马上就下台去了。
他自己也非常有兴趣看看天才班的代表到底会不会掌握工科班出的这个题目。
司树明在一堆工科班的大哥哥大姐姐面前有点显小了。
几个年纪大一点的学生开始询问他对工科的了解。
司树明表示自己一无所知,这让工科班的学生们有些失望了。
“怎么能不无所知呢,你平时不自己动手的吗?男生不是都喜欢修电器之类的吗?你们学无线电应该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啊。”
“呃……对电路的构成,我还是懂一些的,但是要亲自动手的话就……”
司树明这时候有些挠头了。
这些哥哥姐姐们一上来就是要求自己学会组装电路,这些虽然说起来不难。
可真要掌握电路板的话,那他们无线电这边的技术就不用学了。
毕竟一个领域就有一个领域的特长不是。
他们天才班学习无线电多数还是一个理论知识方面的,现在还没有轮到他们自己动手做电路板的程度。
工科班的学生们有些不耐烦了,还是年纪最大的老班长能压得住局面。
在这二十分钟里仔细问清楚了司树明掌握的电路板技术的程度。
然后还能腾出五分钟来跟同学商量怎么教他去做一个无线电信号放大器。
这个东西技术不高,但是要求动手能力极强。
跟市面上的信号放大器不一样的是,他能全频段放大各种信号,也可以选择特定的频段放大。
放在市场上,这样的技术可以说是他们工科班独们的技术了。
单拎这技术出去,都能混到两碗饭吃。
而在天才班那里,工科班的代表是他们班里年纪最小的,但也比围着他的小家伙们大上了五六年了。
天才班的同学也是一样,先了解这位代表的知识范畴,然后同样商量怎么去让他做一个全频段干扰器。
这也是校方特意选择出来两个方向相反,技术相近的东西。
虽然是相近,但是那只是设计理念。
但是操作手法却是让这名工科学生代表有些头痛了。
“没关系,我们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去教。”
古衣娜看看那边被工科班围着的司树明,也是没办法了。
为了这一次的公平公正,他们派出了司树明这样聪明的重要力量,现在他们队伍里还真没有人能代替他那般冷静地处理问题。
张十一虽然也聪明,但明显年纪比较小,容易受到情绪上的影响。
比赛开始了。
两边的小老师们都开始齐上阵了。
天才班这边还好,古衣娜他们说什么,这位工科学生并没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
只是让他动手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遭到小老师们的不认同。
“这里不是这样做的……那里应该这样做……”
这位代表倒也没有其他意见,都按这些小老师的话去做了。
就是在工科班那边出问题了。
司树明在这些“老师”们开始讲授要点的时候就有些不一样的意见了。
“这里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这样……”
一众的老师这时候不得不又开始给他讲解起要点的细节来。
但是没到几句之后,又遭到他的反驳。
甚至有工科班的学生们嗷嗷叫道:
“你就按我们说的去做不就行了。”
可司树明就是不,而是梗着脖子道:
“理论上都说不通,怎么可能做得出真实的产品?你们这样的思想本来就是一个问题。”
这下子这边就陷入了僵局。
最后还是那边的最年长的班长说话了。
“要不咱们先试试,实践才能证明谁是对谁是错嘛。”
“好,那我按自己的想法先做出来,不行的话,再用你们的方法。”
司树明不是一般的固执。
本来工科班这边还想要削他一顿的,但是看到对面那边已经开始组装了,于是也就由得去了。
这时候学校的老师们都看出了两边的不少缺点了。
“看来咱们工科班的同学们理论课不扎实啊。”
“这也难怪了,大家都是半路出家,单纯理论来说,确实是比不上科班的。”
“嗯嗯,而且这些小天才们都有自己的固执,这也不见得全是好事。”
“确实。这种执拗很容易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批判。”
徐青更是把两边的缺点甚至连他们形成这些缺点的原因都大概地了解清楚了。
他这才发现天才班的小家伙们并不是不懂工科班的知识要点。
而且相对于工科班的理论水平,他们理解的会更加深刻,更加透彻一些。
可问题就是这些小天才的表达能力有限,没办法把他们心里想的事放在教学上面来。
而工科班那边虽然理论知识不太完备,但是胜在动手能力强。
有什么错误在现实的试验里头一下子就试出来了。
然而,他们就算是发现了错误,也不大能了解这个错误的东西是因为理论上哪里出错了惹出来的。
典型的能做好就行,管他怎么效果怎么样。
第三百五十二章 土法与新科技
徐青想到的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药物,土霉素。
现在这个时代里,这种药物被大量的生产,但却主要是用于人体的药用。
没有人想到过这种普遍的药物放到饲料里可以预防大量的猪瘟类的疾病。
虽然在后世里这样的抗生素是医生不提倡的长期药物,但作用在饲料中,却能用不同的效果。
所以当他提出这个说法的时候,食品系的教授与农业学家们都不敢妄下定论。
徐青这时候也没办法了,他把这种土办法提出来的时候,又附加了一份后世里的饲料方案。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都一一列明在上面,然后提交到研究小组。
做完这些,他就跑回了自己的实验室里,开始着手土霉素混合饲料的最后实践实验。
研究小组看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方案,不由得大为头痛。
“这事情已经是我们不能下定论的,我建议找来更多的同行研究。”
“对,这些已经是迫到眉睫的问题了,马上召集。”
一时间,不少有关的专家们都收到了召唤,在第二天马不停蹄地赶到大学里面开始讨论这两个方案。
而这时候的徐青则是开始着手于混和了土霉素与饲料实验的数据提取。
可以说,两边都在抓紧时间作出补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