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脑洞无限 第532节

——这并不是在装模作样,这时候的他已经在脑海中建立起了一个意识模型,原本的主人格沉入自身的潜意识当中,掌控身体对外界做出反应的都只是这个意识模型而已,之所以会在各种习惯动作上和主人格非常相似,也只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主人格在一些刺激下所衍生出来的意识而已。

而这个意识模型则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那个只存在于主人格臆想当中的人,所以才会在毫无逻辑支撑的情况下反过来对指出破绽的人理所当然的发出质问:这是因为这个意识模型本身就只是个模型,还不是那种已经彻底完善的人格,外在表现就像是某些人工智障那样僵硬以及机械化,且还有大量模板直接照搬了主人格……这也是意识模型和主人格在某种程度表现的非常相似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由意识模型执掌身体的状态下,所表现出来情况就会是之前所说的那些——以为自己是另外某个人,但在思想行为以及记忆上会露出很严重的破绽,然而被指出破绽也不会察觉到自己的异样而恢复正常,反而会用装傻(真傻)……也就是当伪装成强人工智慧的弱人工智慧出现BUG的时候利用‘我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这句话来进行演示的技巧躲避外界的询问,表现出来的情况就像是智商被燃烧殆尽的智障。

当然,在不断揪出对方破绽的过程当中,他的潜意识乃至是主人格会帮助这个意识模型不断的完善下去,时间长了的话说不定这个意识模型真的能够从脾气性格到生活习惯天衣无缝的贴合那个由主人格脑补出来的人物设定,表现的越来越像某个真实存在的人而非某人扮演出来的人物,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和某人交换了灵魂。

一旦情况发展到这种地步,那么哪怕他原来的确不是灵魂交换而是患上自我认知偏差的妄想症病人,也很难通过治疗将他原本的人格唤醒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将自己妄想成另外某个人或是通过某个非常简单的意识模型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而是真真正正的构建出了一个完善的人格取代了自己原本的人格,原本的人格则彻底沉入潜意识当中重新归于无序的资讯,这时候再进行治疗已经彻底迟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自我认知偏差(二)

这种通过脑补构建出一个人格把自己干掉的情况非常的罕见——儘管自闭症同样会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把自己的人格封闭在脑海当中来躲避外界勘探,但是这种自我认知偏差可不仅仅只是封闭人格的程度,而是直接创造出了某个新的人格来代替自己去面对外界的种种,原本的人格则是沉入潜意识被重新分解成无序资讯……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刻意放弃自己的生命?

之前就曾讲过与之颇为相似的情况:旧的人格为了完成自己伪装卧底的任务,直接把自己的人格修改成了和那个伪装人物几乎完全相同的模样,但是在将自己更改成新的人格之后又不想重新变回原本的模样让‘现在的自己’消失,就直接代替了原本的人格完成任务乃至直接叛变。

虽然这两者都是新人格取代旧人格的例子,但是在本质上这两个例子完全不同:前者的原人格是故意沉浸入潜意识当中让新人格取代自己对外界做出反应,而后者的旧人格则是被新人格坑死的,并不是有意让后者完全取代自己——若是原人格知道自己会落得这种下场,恐怕不论说什么都不会更改自己的人格的。

为什么这两者会出现这种差异?让我们来深入解析一下这两个新旧人格交替的例子——先暂时不提自我认知偏差这种非常罕见的案例,为什么在刚才所说的例子中,那位潜伏伪装的卧底会构建出新的人格?

答:为了更好的完成他伪装卧底的任务。

没错,为了更好的完成他伪装卧底的任务,他才构建出了新的人格来代替他面对外界,因为他判断新的人格比自己更适合完成任务——那么,他原本的人格又是怎么挂掉的?

答:新的人格为了保住自身的性命,直接佔据了这个肉体乃至灵魂的主权,没再让原本的人格‘回来’过。

那么这个事件就很明朗了,无非就是较为另类的创造物为了保命以及争取尊严利益反抗他的造物主的故事,造物主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的造物不会反抗,就像是古时候那些被反抗的奴隶所杀死的奴隶主那样,措不及防的被新人格推进了深渊——本质上,这只不过是某个自以为车技娴熟的飙车族大意翻车的故事。

而那些患上自我认知偏差的病人则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有很多都和以上案例相互矛盾——就比如在伪装卧底案例中,被旧人格塑造出来的新人格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反过来坑死了与他无怨无仇还把他创造出来的旧人格;但是在这个自我认知偏差案例当中,旧人格却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性命,直接让新人格代替自己生存下去,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甚至让人忍不住认为在这两种人眼里,自己生命的价值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这两个案例会出现这种差异呢?再让我们解析一下自我认知偏差的案例——为什么,旧人格会塑造出新人格呢?

答:因为在旧人格的判断中,新人格比自己更适合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

——没错,旧人格认为新人格比自己更适合这个世界。

曾经说过,在自我认知偏差案例当中,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所选择伪装的都是他在脑中臆想出来或是有着现实原型的人物,而这部分人绝对是他曾经所憧憬崇拜羡慕嫉妒的人物——在他的潜意识以及表意识当中,都认为那种人要比自己更适合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因为他认为那些人要比自己‘成功’。

这听上去是不是有些熟悉?旧人格认为某种人比自己更适合在这个世界生存,于是便培养出了和自己印象中的那种人非常相似的新人格,然后再将自己的责任以及权利统统甩给新人格——在新人格尚未成熟的阶段或许还会进行一定的辅佐帮助,等到新人格彻底成熟之后就放心的沉入潜意识分解成无序资讯就此驾鹤西去……这,像不像是皇帝将皇位传给太子、或是家主将家主之位传给嫡子的场景?

(皇位这个比喻不太好,毕竟很少有皇帝主动让出皇位交给自己儿子的例子——儘管这才是正常的流程。)

那么,这种传位的目的是什么?

答:传承。

准确的说,是为了家族/王朝之类的团体能够继续存在下去,自认为已经年老体衰或是能力不足的领导者主动将自己的位子传给更有能力的年轻一辈,其本身则隐于幕后并将自己的经验逐渐传授给继任者,让后者知行合一快速的成长起来,等到继任者成熟之后便彻底失去了价值,像是除了供人敬仰之外完全没有其他作用的丰碑吉祥物一般猫在某个环境不错的地方养老等死顺便在过程中追求自身感兴趣的事情,最后在被遗忘之后默默无闻的于某日寿终而逝。

自我认知出现偏差的患者就和这种家族的传承非常相似,为了‘自己’能够更好的活下去,自认为没有能力的旧人格培养出了在‘自己’眼中更能适应社会甚至如鱼得水般成为人生赢家的新人格,接替了旧人格对身体乃至灵魂的主权,并在旧人格的帮助下逐渐将新人格完善,最后随着新人格的完善,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的旧人格安心的沉入潜意识当中……

这两种情况都是在大自然优胜略汰的环境下所诞生的产物,自认为注定会被淘汰的废品让自己雕琢的璞玉接替了权利与责任,帮助后者带来着集团组织走向昌盛;而他本身也如其所想的被淘汰了下去,欣慰的看着继任者行使并加强着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与势力——然而这两种情况却都是一等一的罕见。

不论是什么人都是自私的,就像是刚才所说的那个伪装卧底的人,新人格为了自己的利益坑害了创造出他并对他抱以厚望的旧人格;哪怕是互为兄弟父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位,皇室血脉之间也会残酷的互相倾轧——这才是正常人在面对类似情况的反应,一切都以自身的利益为优先,那些无私奉献的人终究是属于少数。

但是刚才所举的那两个案例则与此截然不同,那就像是皇帝看到自己的某个儿子干掉了所有兄弟最后又带着军队冲进皇宫想要干掉自己,却不仅没有对此感到愤怒,反而欣慰于自己的孩子不是孬种还心狠手辣魄力十足,笑呵呵的看着自己的儿子面无表情额头青筋鼓起的提剑砍掉了自己的脑袋——这怎么看都不是正常人的反应,恐怕只有真正把群体利益放在自身利益之上、甚至为此而完全无视自身利益的圣人才会如此。

——然而,若真的是志存高远的圣人,怎么可能会出现人格分裂的情况?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是因为能让常人一蹶不振的苦痛不断施加在他身上的同时,仍然能保持自己的初心来面对这个世界——意志如此坚定、觉悟如此之深的人,怎么会让他人代替自己来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呢?

所以自我认知偏差患者并不是无私的圣人,与之相反,这种人才是最为自私的存在——他们既不愿自己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却又想让其他人代替自己在这个世界活得很好,在这种私慾的驱使下才创造出了另外一个人格,试图让其代替自己继续生存下去并承受所有本应该由他来背负的痛苦;而他们本身则安详的就此埋葬在混乱无序的潜意识当中,完全不曾体会过丧命之时心跳逐渐停止、血液逐渐流逝、因窒息而缺氧、痛觉神经不断抽搐的痛苦……以及,奢望自己能够继续活下去的感受。

——为什么要将自我认知偏差称作疾病、将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称作病人?

——答:妨碍生者存续之物即为病,生存受阻者即为病人。

自我认知偏差并没有妨碍患者的生存,甚至能够让患者能够更好的面对这个社会——但是对于沉寂在潜意识当中的主人格来说,这就是妨碍他继续生存下去的疾病,还是能让他心甘情愿的选择自尽的疾病。

或许对这些人自己来说,无痛苦的死亡才是最好的结局;但对于那些试图拯救患者的医生来说,他们绝对无法容忍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病人就此走向毁灭,哪怕只是精神的毁灭;甚至是对整个群体来说,这种人格更替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如果这种现象传播开来,那么人类的精神意志将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再也无法直面这残酷而美好的世界,动不动就要塑造出新的人格代替自己生存下去,而自己本身的人格则重新沉入潜意识当中归于无序,殊不知新诞生的人格也极有可能会在这种现象的耳熏目染之下选择结束自己重新开始。

这种现象将会导致人类的精神意志变得越来越脆弱,甚至不足以支撑肉体抵达寿命极限思维便会彻底寂灭,也来不及再塑造出下一个继任者,徒留失去意识操作的肉体变成近似于野兽的低级动物——发展到这种地步不论对谁来说都不是好事,各种成分混杂的人士都会遏制这种现象的传播扩散,甚至试图彻底掐灭这种拉低全人类水平的状况。

先暂时不提因为精神意志过于脆弱还矫情的想这想那导致思维寂灭人格更替的自我认知偏差患者,再说回原本身为主题的自我认知缺失患者——儘管这两者的疾病名称只相差两个字,但实际上两者的区别简直就跟羊和氧差不多大。

……也就是说,除了读音字形有些相似之外,其他地方哪里都不像。

——什么叫做自我认知缺失?

我曾经用过游戏人物与玩家来比喻过这种病症,但实际上更像是游戏人物和玩家的反倒是自我认知偏差的患者——他们就像是在养成游戏人物那样养成着自己塑造出来的新人格,让这个游戏人物快速的升级成长起来、并且按照他们的规划技能加点并做任务获得某些强力装备,等到游戏人物毕业、也就是新人格彻底成熟之后,他们便会放心的弃掉自己这个原本的老号,把装备道具全部交易给新号之后就会把‘无用’的老号扔进资源回收筒碎肉机,让精心培养出来远比自己这个老号强大的新号作为‘自己’的代名词活跃在这个世界当中。

然而自我认知缺失的患者则与之完全不同,相比起费尽心思培养新号取代老号的自我认知偏差患者、从始至终一直都在使用并精心培育改良着最开始注册的那个游戏人物的普通人,自我认知缺失的患者不会对游戏角色进行任何培育以及规划——因为他们就像是那些刚刚接触到游戏的小孩子那样,就连自己的游戏角色是哪个都没有搞清楚。

不过和那些刚刚接触到游戏的孩子不同的是,那些孩子的技术会随着游戏经验的增长以及对攻略的学习而逐渐增加,不仅会认清楚到底那个才是自己的游戏角色,甚至会逐渐接触到各种流派的高端人物加点培育技巧以及操作技巧,不再盲信父母对地球OL这个游戏的心得经验,逐渐通过自己的培育流派把自己的游戏人物打造成不比那些大人逊色的强力角色,随着游戏经验的增长以及挑战难度的提高,操作技巧也逐渐成长成足以和大多数大人相匹敌的地步,不再需要父母的资源培育——到这个时候,孩子也已经差不多成为了合格的大人,有能力独自在地球OL这个游戏中生存下去了。

然而——没错,又是这个和但是的意思相差不多的转折词——自我认知缺失的患者则不会像这些孩子一般游戏技术逐渐增长,因为这些病人本身的认知缺陷,他们从开始便卡在了某个门槛之外:自我认知缺失的患者永远都认不清楚到底哪个才是自己的游戏角色,自然不会搞懂后续的那些攻略写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第三百九十六章 人类的武器

当某个玩家根本不知道在游戏当中哪个才是自己的游戏人物之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正常人的反应肯定是在键盘/手柄/触屏上乱按一通,看哪个人物对按键有反应就能确定到底那个角色才是自己的游戏人物。

但要是玩家身上有着‘绝对找不到自己的游戏角色’这个设定呢?

——那么他就会恼羞成怒的点击卸载,并发誓自己以后再也不玩游戏了。

然而地球OL这个游戏可并不是那些能够卸载的游戏,就连删号重练(自我认知偏差患者)都必须满足极为苛刻的条件才行,哪怕技术再怎么菜再怎么找不到游戏的乐趣也必须要玩这个游戏——当永远找不到自己游戏角色的玩家加入到这样的游戏当中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刚开始这个玩家或许会稍有兴緻的乱玩,但很快就会像是其他那些玩家一样玩腻了这个游戏,陷入到了不想玩却又不得不玩的境遇——哪怕是你对某种事情再怎么感兴趣,一旦将其视作自己的职业或者说‘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之时,你对这些事情的兴趣也会迅速的下降,从而体会到原本体会不到的枯燥感。

而且这种找不到自己游戏角色的玩家绝对会比其他那些正常玩家更早的进入到这种状态:因为其他玩家或许还能够在不同的游戏阶段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同乐趣,就算有玩家玩腻了当前阶段的玩法,还有其他尚未挖掘出来的玩法以及其他路线的玩法甚至是同一玩法的不同阶段在等待着他们;而这些找不到自身游戏角色的玩家将永远在这个阶段徘徊,找不到自己的游戏角色也就代表着无法去主动触发剧情、更无法进行学习加点,说不定还会触发‘父母担忧你的情况把你送进精神病院进行治疗’的剧情,到时候想要追上其他玩家的进度就更难了,一味的失败自然不会激发什么积极性。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玩家让这个不能关掉更不能卸载的游戏进入到‘挂机’状态,让游戏角色的行为动作全部进入到‘一动不动全凭本能’、也就是在无人操纵的情况下根据游戏初始机制做出动作的状态,只有偶尔有兴趣的时候才回来再次乱按一通让角色做出各种无意义的动作,最后发觉自己还是只能在精神病院待着而且没其他好戏可看之后再次失去兴趣,任由那些精神医师兴緻勃勃的研究游戏角色在玩家操纵下做出的无意义举动包含着什么意义。

我们现在再把玩家视作灵魂、把游戏角色视作肉体,是不是就能很轻易的看出自我认知缺失以及自我认知偏差究竟是个什么原理了?

首节上一节532/677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