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丢了军饷,就等于丢了部队的粮草,弄得不好,士兵们是要造反的。你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重要文件、军饷细软一定要亲自收藏,不要随便交给别人。记住了没有?”
林彪感激得涕泪交加。他发誓今后若是碰上表弟,一定亲手杀死他。
一场风波过后,林彪跟随部队在饥寒交迫中,继续前进。
对于这支从南昌起义中冲杀出来,不肯认输的部队在湘赣边界行军打仗的处境和当时官兵们的心理状态,粟裕大将曾经这样回忆说:
在黑暗重重、前途茫茫的严峻时刻,反革命势力无比猖獗。我们这支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在江西境内、赣南山区,边走边打。
我们从武平经筠门岭、寻乌、安远、三南等县境,向信丰以西的大庾岭山区挺进。部队在孤立无援和长途跋涉中,困难越来越多,情况也愈来愈严重。我们虽然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追击,但一路上经常遇到地主武装、反动民团及土匪的袭击和骚扰,特别是三南地区地主土围子和炮楼很多,不断给我们造成威胁和损耗。为了防备地主民团的袭击和追踪,我们有意避开大道和城镇,专在山谷小道上穿行,在山林中宿营。此时已是十月天气,山区气温低,寒冷、饥饿纠缠着我们,痢疾、疟疾一类的流行病折磨着我们。
更重要的是,大革命失败之后,全国革命处于低潮,南昌起义军主力又在潮汕遭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革命的前途究竟如何?武装斗争的道路是否还能坚持?我们这支孤立无援的部队究竟走向何处?这些问题,急切地摆在每个起义战士面前。
严酷的斗争现实,无情地考验着每一个人。那些经不起考验的人,有的不辞而别了,有的甚至叛变了,不仅有开小差的,还有开大差的,有人带一个班、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公开离队,自寻出路去了。其中也有一些人后来又重返革命队伍,继续为革命工作。我们这支队伍,人是愈走愈少了,到信丰一带时只剩下七八百人。不少人对革命悲观动摇,离队逃跑,特别是那些原来有实权的、带兵的中、高级军官差不多相继自行离去,给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使部队面临着瓦解的危险。
粟裕大将还特地指出,林彪就是一个“想跑而没有跑成的逃兵”。
此话从何讲起呢?
部队驻扎在大庾县城时,林彪和一些黄埔军校毕业的中、下级军官来找陈毅,表示要离开部队,另寻出路,还劝陈毅也和他们一起离队。
林彪对陈毅说:“你是一个知识分子,没有打过仗,没有搞过队伍。我们是搞过队伍的,现在部队不行了,碰不得,一碰就垮。与其当俘虏,不如穿便衣走。”
“我不走。现在我拿着枪,可以杀土豪劣绅。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要杀我。”陈毅斩钉截铁地否定了林彪的说法。他严肃地对林彪等人说,“你们要走你们走,把枪留下,我们继续干革命。队伍能存在,我们也能存在。拖枪逃跑最可耻。”
10月下旬,起义军余部召开全体军人大会。朱德宣布这支部队今后由他和陈毅领导,他大义凛然地说:“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再干的可以回家,来去两便,绝不勉强。”
陈毅也诚挚地劝告大家,“南昌起义是失败了,但南昌起义的失败并不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我们大伙要经得起失败局面的考验。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就是要做失败时的英雄。”
在大多数士兵信心日益增强的时候,悲观已久的林彪还是开了小差。在部队离开大庾县城的那天,林彪伙同几个动摇分子离队,朝梅关方向跑去。在山林中,他们遭到反动民团的搜捕追杀,林彪与几个离队者失去了联系,只身一人,踽踽而行。路遇一个好心的山民告诉他,梅关一带的路隘、关口被地主“挨户团”把守得水泄不通,只要碰到可疑份子或操外地口音的人,轻则搜去财物痛打一顿,重则砍头杀身。一听这话,林彪又害怕了,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只好返回了部队。
林彪的这一生
第9节:御用文人百般吹捧
“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御用文人百般吹捧林彪,称南昌起义失败后,是林彪率领剩余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朱毛会师”应改为“林毛会师”。深悉内情、素以耿直驰名的陈毅愤怒地痛斥道:
“伪造历史是一种犯罪行为。南昌起义上井冈山,林彪起过什么作用?他说穿了是一个逃跑分子。”
1927年11月,朱德利用他和国民党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同学关系,使部队赢得了一次休整的时间。为利于隐蔽,在保证原编制不动和行动自主的条件下,朱德将部队暂时改编为第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团,率部进驻湖南资兴一带,解决了弹药、冬衣、被服等供应方面的困难。11月中旬,朱德得悉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已到达井冈山,即派毛泽覃前往联络。毛泽东及时派何长工来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
何长工告诉朱德,井冈山周围五百余里,有六个县,山高、林密、路陡、地势好,有五大哨口,内有盆地,远离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不但可以屯兵,而且遇到敌人进攻还有回旋进退的余地,易守难攻。朱德当即决定,在湖南举行年关起义后,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共图发展。
三井冈浮沉
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伯乐”是朱德。耒阳之战,林彪一啸冲天,指挥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令全军刮目相看。
湘赣边八月失败给林彪带来机遇,毛泽东破格攫升他为主力团团长,成为与黄公略、伍中豪齐名的“红四军三骁将”。
白沙会议上唇枪舌剑,一场激烈的争论波及红四军全部高级干部。林彪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给失意的“巨人”留下深刻印象。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身处荒山僻壤,林彪疑团重重,写信向恩师求教,毛泽东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伯乐”是朱德。
正是这位阅尽沧桑,厚道慈祥的老帅慧眼识英才,从奔腾的马群中发现了这匹俊美而孤独的骐骥,不拘一格,委以重任,林彪才得以逸群而出。
1928年1月,朱德率部在湖南南部举行起义,连克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湘南起义后,参战部队和各县农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2月29日,林彪带领一个连护卫着后勤辎重从永兴赶往耒阳,行至耒阳东南小水铺时,已是深夜。大地一片漆黑,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山路崎岖,又黑又滑。突然间,枪声大作,数百名民团团丁从暗处杀出,将后勤部队截为数段,不断有人中弹倒下。林彪命令部队收缩,拼死抵抗,好不容易才将敌人击退。清点人数,伤亡三十余人,运送的军用物资被抢劫一空。
林彪沮丧地来到耒阳城,朱德大为恼怒,质问道:“你护送的物资呢?你带的部队呢?你在黄埔军校学的本领呢?”
林彪本来就不善言辞,打了败仗后更是羞愧,低着头,干脆一言不发。
朱德不忍心再责备下去,放缓语气:“你打算怎样善后?”
林彪立正,攥着拳头,说:“我已查明袭击我部的是耒阳县民团谭孜生部,我要他血债血偿。”他将自己的复仇计划如此这般地汇报了一遍。
朱德眼睛一亮,对这位不认输的青年人重新打量了几眼,颔首批准了他的计划。
3月3日早晨,一支打着“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旗号的白军向小水铺开来,领头的国民党军官骑着一匹洋马,年龄不大,人挺清瘦,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两道浓眉和浓眉下那对闪烁着锋芒的眼睛。这位威风凛凛的国民党军官便是化装后的林彪。
驻扎在小水铺三公庙的谭孜生早闻十九军将到耒阳“剿”匪,没想到他们首站到了小水铺,立即率队出迎。他还洋洋得意地汇报如何剿杀起义军后勤部队的功劳。林彪眯着眼听完汇报,大加赞扬:“谭团总足智多谋,为党国立下奇功,一定报李宜煊师长嘉奖。这样吧,下午就先开一个庆功宴会,我要代师长先行犒赏,务必请那天参加战斗的有功人员参加。”
下午三时,庆功宴会在三公庙召开,庙内庙外,摆了数十桌酒宴,谭孜生和众头目鱼贯而入,进入庙内大厅,依次落座。酒过三巡,谭孜生恭敬地请国军长官致词。林彪不动声色地走到大厅中央,将手中的酒杯一摔,端坐在大厅的二十余名“国军”军官掏出腰中的驳壳枪,一齐开火,把谭孜生和众头目打成血筛。庙外喝得半醉的团丁们听见枪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惊慌中也被化装成“国军”的起义军战士俘虏。经此一仗,林彪不仅夺回了被抢的全部辎重,还俘虏了数百名团丁。
接着的几件事,更令朱德对林彪刮目相看。
3月9日,李宜煊带领一个师的国民党部队将起义军逐出耒阳城。傍晚时分,王尔琢指挥主力从西门发起反攻,遇阻于坚城之下。激战一个多小时,毫无进展。李宜煊是位沙场老将,从密集的枪声中听出革命军只有少量轻机关枪,根本没有重武器,于是果断下令打开西门,主动发起冲锋,兵分两路,向我军阵地穿插。一时间,兵锋锐不可挡。王尔琢见势不妙,命令起义军撤出阵地。
当晚,军部在灶市街讨论对策,都主张避敌锋芒,唯有朱德没有表态。门外传来敲门声,林彪前来请战,说是愿立军令状,只需一个连,即可击溃李师,收复耒阳。
“请战?”
林彪的这一生
第10节:好一个林彪
“只要一个连?”
军部领导感到惊讶。
朱德也觉得意外,问道:“好一个林彪,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不是写诗,是打仗。你有什么法宝?”
面对诧异的目光,林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敌人不明我军虚实,误以为我军已被击溃。耒阳城内,敌人多半是在领功请赏,戒备必定松懈,他们绝对想不到,我军会连夜逆袭。我军应该趁敌不备,大举反攻。”
大家冷静思忖,觉得有道理,不妨一试。
朱德亲自指挥林彪的第七连和第六连两个排从城西马埠岭出发,潜至西门外,突然发起攻击,突入城内。正在睡梦之中的敌军仓促应战,乱成一团。林彪挥舞驳壳枪,领着部队横冲直撞,将敌军建制完全打乱。与此同时,耒阳县三千余农军,从东南北三个方向攻城,上百门松树炮、土铳一起轰响,铜锣、牛皮鼓鼓得震耳欲聋,松明火光将城外照得一片血红。李宜煊得胜之后骤然间遭到夹击,被揍得摸不清方向,无心恋战,带领残部夺路而逃。
耒阳一战,起义军消灭敌军一百余人,抓获俘虏八十余名,缴获枪枝五百余支,可谓大获全胜。
一口气还未喘匀,林彪又找到朱德,提出我军应一鼓作气,风卷残云,将耒阳境内敌军全部歼灭。朱德再次采纳了林彪的建议,令王尔琢带领三个连,兵分三路,直捣新市街的耒阳县常备队和驻在大陂市的耒阳挨户团总局。
根据当时掌握的情报,在新市,不仅猬集着常备队五百余人,还有从郴州、永兴等县逃来的地主豪绅上百人。他们在新市修筑了成群的炮楼,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此地易守难攻,王尔琢准备亲自带队去取新市。
朱德有心考验林彪,对王尔琢说:“派七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