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亲卫统领周顺和师爷徐渭一同到了。
胡宗宪来不及和徐渭打招呼,劈头就问周顺:“昨夜白……白小真人,可曾找过你?”
周顺有点诧异,道:“回总督大人,正是。”
“他找你借兵?”
“是。”
“你借给他了?”胡宗宪的脸几乎要掉下冰渣子。
“……是,”周顺有点摸不着头脑,“督公为何有此一问,昨夜明明是您亲自带着白小真人,到末将的战船上找到了我,许他两条战船,两百亲兵,秘密出海的。”
“一派胡言!”胡宗宪怒道,“你连我也认不得?拉出去砍了!”
周顺急忙跪下,惊慌失措却又赌咒发誓:“督公,末将说的句句是实话啊,的的确确就是您和白小真人一起找来的!”
一旁的徐渭,跟俞大猷交头接耳了几句,很快弄清楚了局面,开口道:“周顺,就算督公要借兵给白小友,也会召你来旗舰上吩咐,怎可能屈尊亲自去你船上?这一点蹊跷,你就分辨不出?”
周顺老老实实地说:“末将一开始也有疑惑,不过听白小真人和督公的交谈,说道‘事关机密,劳烦督公亲自陪同了’,末将就想,也许是督公为了避人耳目,才会屈尊亲至而不是宣召……”
胡宗宪脸皮僵硬:“你就没问清楚?”
周顺垂头:“末将……末将不敢问。”
徐渭笑道:“督公平素治军极严,令行禁止,在诸位将士心中威名甚重。周顺见到督公真身到场,不敢多嘴,也是情理之中。”
俞大猷却是都想起了在金门岛,几个亲兵面对徐海畏缩不前,被胡宗宪当场下令斩首的事情来,心中暗暗点头。
胡宗宪气道:“我哪里有真身到场?昨夜我一直在这舱房中就寝,不曾出门半步。”
徐渭笑着说:“这必然是白小友的法术。听闻道家妙术,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白小友虽然年少,但却是隐世玄宗的高徒,会一两手傀儡、幻象之类的法术,并不奇怪。能瞒得过周顺这种熟悉督公的身边人,足见他造诣不浅。”
胡宗宪脸皮抽搐:“这……这小道士把我给害苦了!”他有心想骂一句“妖道”,可想到白晓文的功劳,给他这些天的帮助,还是没有骂出来。
“都愣着干什么?志辅,快去追!白小道士不听我言,必定是东渡日本,攻袭倭国去了。务必要把他给截下来!”胡宗宪道。
徐渭摇头,无奈地笑道:“督公,来不及了。白小友既然是昨夜出发,顺风顺水,此时应当已经快到琉球。他带走的那些兵士,都是跟随你多年的亲兵,操船驾舟娴熟无比,俞将军怎可能追得上。”
胡宗宪跌足长叹:“白小道士误我啊!若是让清流言官知道了,该怎么办?”
徐渭微微一笑,却是胸有成竹:“督公放心,其实白小友做事很有分寸,已经留下了补救转圜的余地。”
“此话怎讲?”
“如果白小友带走的是朝廷编制之下的兵马,人多嘴杂,必定无法保守秘密。可他带走的,是对督公忠心不二的亲兵!亲兵并不属于朝廷管制,就算少了两百人,对督公而言,也是很容易遮掩的。”徐渭说道。
明朝军队的空饷问题严重,朝廷编制下的兵马,诸如京师三大营、地方卫所等等,很多士兵连饭都快吃不上了,自然谈不上战斗力。
而将领的亲兵则不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大户人家养的武装家丁,都是要将领自己掏银子养活的。将领对于这些亲兵而言,就是衣食父母,所谓端谁碗、服谁管,亲兵当然要为将领卖命,忠于将领的重要性超过了忠于朝廷。
这也是俞大猷被张挺等人称为“将主”的缘故。在俞大猷昏迷的时候,胡宗宪为什么不主动调俞大猷的亲兵,而是要借着寻药的事,让这些亲兵主动请缨?原因也正在此。
当然调动还是能调动的,就连俞大猷本人也得听令,更别说他的亲兵了。只是越过将主去调遣对方的亲兵,有些越线、犯忌讳,谨慎的胡宗宪当然不愿意这么做。
第366章 辛九郎(2合1)
胡宗宪冷静了下来,微微点头,带着一丝悻悻说道:“我看他是瞧不上朝廷官军的战斗力,才打起了我亲兵的主意。”
徐渭笑道:“不然,还有一层原因。朝廷兵马调动,行军主簿是需要核对公文的。白小友虽然能伪造幻象,却伪造不了公文,他唯恐碰上了一个较真的死心眼,所以才去找了周顺,调用亲兵无需核对公文,周顺见到督公的幻象,自然全部应允了。”
俞大猷嘟囔了一句:“白小真人有点不够意思啊,既是为我报仇,为什么不直接来找我,难道我会不愿意把那三人借给他么?”
徐渭想了想:“俞将军别抱怨了,这也是为了你好。”
俞大猷茫然。
“太祖曾把倭国列为不征之国,在天子没有下旨之前,身为朝廷将领,是不能贸然进攻倭国本土的。你要是借了亲兵给白小友,那就是明知故犯,督公这里还要费力气帮你遮掩。现在他利用道术骗走了你麾下三名亲兵校尉,你本身不知情,就无须承担责任了。”
徐渭说到这里,摇头感慨:“不知陛下何时才能下旨征讨倭国,扫清倭寇源头。没有圣旨,我们数十万大军只能分散防守漫长的海岸线,坐看白小友孤身犯险,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啊。”
胡宗宪正色说道:“文长,你这话不是人臣应该说的。即便不主动出击,我们将沿海一带的防御工事修建齐整,秣马厉兵,倭寇有来无回,不出十年,匪患必定可以平息。主动征讨的话,远隔大海,补给困难,反而胜负难料。你忘了蒙元忽必烈三伐日本的旧事吗?”
徐渭略微点头,当然知道。元朝忽必烈曾征讨日本,造大船七千艘,军势恢弘,然而三次讨伐均告失败。前两次是准备不充分,不习水性、无法登陆,最后一次准备充分了,却遭遇了台风,船队被卷入海底。
明太祖朱元璋立下丹书铁券,禁止后世子孙征讨日本,并不是不想,只是能力有限,害怕子孙将有限的民力投入到日本这个无底洞中,拖垮了国家,这也是隋朝征高丽的教训。
“不管怎样,白小真人借兵之事,须当守口如瓶,”胡宗宪吁了口气,“他可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
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两艘战船劈波斩浪航行。
“看看时间,胡宗宪应该已经得到了消息。”白晓文抬头看了一眼太阳。
“我们的声望没有下降唉。”李淑仪说道。
“嗯,胡宗宪应该不会在抗倭明军阵营中宣扬此事,所以我们声望没有下降是正常的。不过,我和胡宗宪朋友级的好感度,也没有大幅度降低,倒是有些奇怪。不过不管怎样,算是好事吧。”
白晓文当然不知道,他最后拜访徐渭,无心插柳柳成荫,徐渭在胡宗宪、俞大猷面前帮他解释了原委始末,免去了他的好感度降低之虞。
其实白晓文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算胡宗宪的好感度降低也认了——接下来,抗倭明军阵营要消化胜利果实,打散海盗编练新军,短期内是不可能有什么大动作的,留在那里等于是浪费时间。
白晓文在昨天就思考过,剩余的自由探索时间该如何利用。
有一个选项是北上京师,做孙玄清的那条任务线。这条任务线,牵扯到天师道、全真教的道门正统之争,必然会伴随着道术技能、符咒道具方面的强化,比较适合他这个精神特长型觉醒者发展。
但是,福建距离京师很遥远,陆路又难走,估计五天剩余时间花完,都到不了京师,更不用说参与到道门争斗的任务线了。
所以,白晓文只能选择第二个选项,那就是做之前发掘出的支线任务,寻剑。
“晓文,我们离日本应该很远吧?就这么去日本,时间会不会同样不够用?”李淑仪提出了疑问。
“要弄清楚一点,我们出海的目标,不是平户三岛,而是松浦辛九郎,”白晓文说道,“如果运气好的话,松浦辛九郎尚未回国,而是在南洋、澎湖列岛驻扎,我们可以尽快找到他。当然也不排除最坏的情况,就是松浦辛九郎已经回日本,我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航海。”
顿了顿,白晓文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