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莎的目光是那么地坚定、那么地充满魄力与压力。
自伊尔莎登基至今,这是班克罗第一次看到伊尔莎这样充满魄力与压力的目光。
被伊尔莎用这样的目光注视着的班克罗,只感觉那些谎话卡在了喉头,怎么吐也吐不出来。
最后,无计可施的班克罗只能无奈地轻叹了口气,然后点了点头,用自己的动作来告知伊尔莎他的回答。
然后在第2天的清晨,伊尔莎便召开了大会,在白央宫的议事厅召见了群臣。
大会刚开始,伊尔莎便直截了当地向群臣宣布了她要御驾亲征的这个决定。
群臣皆面露惊骇之色这是在得知伊尔莎决定御驾亲征后,议事厅内的所有大臣脸上的表情。
以雅各为首的诸位大臣,立即表示反对。
皇帝御驾亲征,和将兵们一起亲临前线这的确是能极大地振奋大军的士气。
但御驾亲征的风险实在是大。
皇帝亲临战场的最前线这种事情光凭想象,就想象得出来有多么地危险。
在3年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供参考。
3年前的“霸王反击”中,神圣希兰帝国的瓦希里皇帝也同样是御驾亲征,进驻位于战场前线的穆哈维茨要塞。
之后发生了什么,也不需要多赘述了。
米迦勒骑士团奇袭了穆哈维茨要塞,要不是瓦希里的运气够好,及时跑掉了,否则米迦勒骑士团将能立下“阵斩神圣希兰帝国皇帝”或“活抓神圣希兰帝国皇帝”的不世奇功。
据说,瓦希里是乘着一辆驴车逃跑的,被米迦勒骑士团打得连头也不敢回,只顾着乘驴车狂奔、逃离穆哈维茨要塞这件事不知是真是假,神圣希兰帝国中央一直否认此事,但“皇帝乘驴车”逃跑的这件事在神圣希兰帝国的民间传得很凶,直到现在都不知真假。
在3年前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可供参考,雅各等人自然是不希望伊尔莎以身犯险,苦心劝说着伊尔莎。
然而不论雅各等人怎么劝,伊尔莎都没有任何要改变自己这一想法的意思。
见伊尔莎铁了心地要御驾亲征,雅各也无可奈何。
既然无法劝伊尔莎放弃,雅各便向伊尔莎提出请求,希望伊尔莎能带上他。
雅各要和伊尔莎一起亲临战场的最前线。
伊尔莎今年才12岁,年纪还小,让伊尔莎独自一人上到前线雅各对此并不放心。
而且,若是让伊尔莎独自一人上到前线,还有一个风险,那就是伊尔莎可能会瞎指挥。
古往今来,那些御驾亲征的皇帝、国王总会犯同样的一个错误,那就是瞎指挥。
御驾亲征的皇帝、国王总会对部队的指挥指指点点。
而面对皇帝、国王的这些“指点”,将领们也不得不听,因为这些可是君主的命令……
将领们宁愿打败仗,也不愿意背上“违抗君命”的大罪。
君主瞎指挥,害惨整支大军这种事情在最近几年也同样有个现成例子。
仍旧是3年的“霸王反击”,神圣希兰帝国的瓦希里皇帝不愿让他们的“铁锤”作战就这么无功而返,因此他下令禁止军队的撤退,要求军队留在艾格哈尔走廊和米迦勒骑士团打兵粮战,不顾两军的补给难易度差别,妄图通过兵粮战拖垮米迦勒骑士团。最终间接导致了希兰军的大败。
第991章 伊塞尔的残军(上)
跟着伊尔莎一起上前线,不仅能保护伊尔莎,还能看住伊尔莎,不让伊尔莎瞎指挥,影响到大军的作战。
虽然就以伊尔莎的性格来说,她不会是那种瞎指挥的人,但谨慎一点总没错。
面对雅各同行的这一请求,伊尔莎在略微犹豫了一会后,便也点头同意了。
在伊尔莎和雅各率军亲征的这段时间里,潘德拉贡便暂时交给中央众文官的二号人物班克罗负责打理了。
……
……
“陛下。”
与恩利一起站在伊尔莎后侧的艾伦此时朝伊尔莎恭声道:
“大军已做好了出征的准备。随时可以出发。”
“嗯。”伊尔莎轻轻地点了点头。
“陛下……”
就在这时,面带忧虑之色的恩利突然出声道:
“您真的要去前线吗……”
恩利想要劝伊尔莎放弃御驾亲征的想法,他不想让伊尔莎亲自涉险。
但伊尔莎却猜到了恩利想要说什么,于是抢先一步说道:
“恩利,不用劝我了,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伊尔莎用平淡的语气说道。
“爷爷为布列颠尼雅帝国付出了所有。”
“我已下定决心,要继承爷爷的梦想,让布列颠尼雅帝国变成一个国民富足的繁荣国家。”
伊尔莎的语气变得越发铿锵有力了起来。
“我绝对不允许有人践踏这个国家!”
“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击败所有践踏布列颠尼雅帝国的敌人!”
在听到伊尔莎的这番话后,站在伊尔莎身侧的雅各不禁微微侧目,偷偷地打量着身旁的伊尔莎。
心中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