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现在的问题不是想着怎么对付那神龙女,而是要想着怎么才能从那神龙女的屠刀下活命。
福全想到这里,站在那里,面色惨白,浑身颤抖。
被吓得!
“还请皇室指教!”
想到有可能面临的后果,福全也不敢叫嚣了,神色慌张的向那老者请教道。
老者有些失望的看了福全一眼,叹息一声,道:“事到如今,我们只能暂时装作不知道了,外人若是询问,那就咬死了,这一切都是吴三桂的阴谋,圣母太皇太后不是什么神龙女,就是你的亲姑姑,是咱大清的圣母太皇太后,明白吗?”
“明....明白了!”
................
周培公,周府!
就在裕亲王福全和满清皇室宿老商议如何才能装疯卖傻时,周培公周府中,也是人影绰绰,七八个汉人官员私聚一堂,商议着有关京城谣言之事。
这些汉人大臣可以说是如今满清朝堂上的汉人官员代表了,完全可以代表朝堂大部分的汉人,也是清廷汉人的领头羊,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今天他们商议的事情有些杂,实际上却只有一点,那就是未来朝堂汉人大臣的走向。
是继续投靠满人,还是投靠那位神龙女,亦或者直接暗中投靠吴三桂等人。
至于神龙女的真假,当今龙椅上的那位圣母太皇太后的真假,反倒是成了其次。
因为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说她真,她就是真,假的也是真;说她假,她就是假,真的也是假。
颠倒黑白之事,可不就是他们这些文臣的拿手好戏。
可惜,众人各抒己见,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注意,最终还是周培公拍板道:“静观其变!”
理由很简单:他们读圣人书,无论最后哪一方赢了,都必须靠他们来治理天下,所以完全没必要提前下注,稳坐钓鱼台。
若那神龙女真的有手段,能坐稳那个位置,让这天下再出现一个武则天又如何?
武则天再厉害,也离不开他们这些圣人弟子治理天下啊!
所以,莫慌莫慌,静观其变即可!
第一百三十五章 桀桀,敢窃取我大清的江山,去死吧!
清晨,朝霞灿灿,仿若碎金一般洒落,沐浴在人身上暖洋洋。
金色的晨曦,拨开漫天的薄雾,光芒挥洒大地,如铺金辉。
京城中,张灯结彩,人声沸腾,成群结队的百姓涌到了街道上,各路商贾纷纷奔上街道两侧的酒楼,坐其上客,向外观望,以一睹圣母太皇太后尊颜为荣。
或许,他们更想看看,传说中的“神龙女”到底长得什么摸样。
穿着新式军服的新军从皇宫中走出,整齐的脚步踏踏作响,如鼓点一般,在人心底回荡,让原本喧闹的街道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大军整齐如一的步伐声在天地间回荡。
众人看着眼前这支与普通清兵明显不一样的新军,心头震撼,下意识的揉下双眼,忍不住扣心自问:“这真的是我大清的军队?”
看到这样一支大军,即便是不懂军事的普通百姓,也知道这支穿着有些怪异的大军是一支强军,具体多强不知道,但每个士兵的精气神绝对完爆守城清兵。
并且,这支军队手里拿的并不是长刀长矛,而是一支摸样怪异顶部插有短剑的火枪。
换而言之,眼前的这支大军,还是传说中的神机营,火枪兵。
面对众人的惊叹怪异目光,走在队列最前端的新军将领面色不免,挥手豁然下令。
随后,他身后的数千新军很快散了开来,立于街道两侧,阻隔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将大道中央空隔出来。
等大军彻底接管了京城街道,皇宫大门再次打开。
又是一支穿着怪异服饰的士兵从皇宫中整齐走出,在他们身后,美丽的宫装侍女持彩花而来,内侍公公手执华幢缓缓而上。特殊的淡香随风飘荡,一辆豪华的八轮马车徐徐驶向大道中央。
金丝织成的曼妙帷幔,一斛斛明珠镶嵌而成的窗帘,车身四周纹着飞腾在九天上空的金龙,隐约间众人可以看到一个抱着孩童的绝美身影端坐在珠帘后,尊贵神圣,不可直视。
金色的阳光下,威风凛凛的御林军,摇曳的华盖和幡,熠熠生辉的陌刀和戈戟,紧紧跟随的文武百官、太监、侍卫、护军等,绵延数里,浩浩荡荡。
金色的御驾过道之处,街道两侧的百姓更是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能在御驾经过时“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高呼声响彻整个京城,震动天地。
“圣母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继三呼“皇上万岁”之后,又有三呼“圣母太皇太后千岁”的高呼声在天地间响起,让坐在御驾中的龙儿忍不住微微皱眉。
她觉得吧,这顺天府尹或许该换个人当当了。
本宫都是快要当登基皇帝了的人了,你还让人三呼圣母太皇太后千岁,这是不是对本宫有意见?
这么没有眼色的顺天府尹,不开了干嘛,难不成还要留着过年?
今日是圣母太皇太后为陛下举办祭天祈福之日,朝廷大赦天下,百姓无不欢喜。
皇家祭天祈福,百姓当然不能旁观,但这也架不住京城百姓们想要沾沾皇家贵气,所以当整齐的仪仗队远去,街道上的百姓并没有离开,而是跟随者仪仗队,一同朝着天坛涌去。
天坛,祭天仪式早已准备好,当龙儿的车撵出现在天坛不远处。
悠扬的钟声响起,祭坛下,伞盖如云,织锦云缎,旌旗招展,色彩斑斓。诸多文武分列两旁,四周是戒备森严的军马。
万众瞩目之中,龙儿独自从车撵上走下,一身盛装,雍容华贵,给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如果有人仔细观察的话,他就会发现龙儿身上那一身服饰却是不简单,竟然绣着九条金龙,这可不是太皇太后的礼服啊。
或许不是没人注意到,而是全都当做没有看到,即便是那些天天叫嚣这礼法不可亵渎的文官,也仿佛没有看到一样。
两年的时间,足以让他们对眼前圣母太皇太后的性格有了清晰了解。
那就是,你敢死,她就敢埋,说不准还会埋一增一户口本。
还是那句话,真有骨气不怕死的,也不会在这个年代给满人当奴才了。
碰到这种敢死就敢埋的狠人,当初在大明朝时候怼天怼地怼空气以死谏为荣的文官们,也全都消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