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爷不止对他们这些士大夫手段硬朗,对那些飞来飞去的修士们也硬朗的过分啊。
自古以来,朝堂跟修道界就是两条不沾边的线,即便强如祖龙都不成逆天。那最大的原因就是双方实力相差的太远太大了。
那些修士们个个实力强横,动不动就能毁山灭城,飞剑驰骋千里,往来纵横天地,肆意得很,根本就没把朝廷官府放在眼里,想要遏止他们的气焰这比剿灭李张可难得多了。
再说了,朝堂诸公为了能多活几年,甚至长命百岁,对这些高来高去、长生不老的修士一个个都热切得很,巴结还来不及那怎么可能主动得罪,嫌自己活得不耐烦了么?
不怕这边才把人开罪了,那边就被飞剑取走了首级不成?
崇祯看着一个个低头无言的文臣们,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国师的主意果然是棒,这么轻松的就把这些文人们逼到了绝地了。
“朕代天牧民,以百官为爪牙,镇平天下。而今世间多纷乱,百官却不能有为,那还何谈治国平天下?朕意已决,今后科举便就添入武功一项,不能成就先天者不可入春闱。”
春闱就是指会试。
不入春闱,那就只能止步于举人,虽然举人也能入仕,但那仕途比之两榜进士可就差远了。
崇祯把自己的态度表达的很明确,你遇到修士妖兽了,就算干不过,起码也能有个跑的机会,总不能遇到那些神神道道的妖魔鬼怪后就连个反抗之力都没有。
今后的大明,不仅科举要与武道修为挂钩,就连提拔升官也要与之休戚相关。
这话音一落,朝堂上的诸臣就都要崩溃了。他们本能的就想反驳。
合着,按照今上选官取士的标准,他们这些老骨头根本就连当官科考的资格都没有啊!
特别是几位江南出身的东林门徒,更是气得脸红脖子粗,只差没吹胡子瞪眼了。
但没有,全都没用。
崇祯就只问他们如何去有效的遏制各地的妖兽邪修,那便可以堵得他们哑口无言了。
再不要脸的文臣也不能明目张胆的给佛道正教说话,那一切都推给正道,一则是他们的老祖宗可有言在先的,二则是太过不作为了,第三就是这般的受制于人,也有失体面。
事关科举取士,此是国策,与天下人息息相关。而且不止是科举取士,连同官场军中的升迁提拔也都要与武道紧密联系一起,这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震撼力丝毫不弱于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第三百零四章 白阳周天图录===
陈玄策高坐小清风山,一边教着一群弟子,一边不停的口述功法。
刀枪剑戟十八般武器,连同拳脚暗器,以及内外功功法,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及。
但如此忙碌的同时,陈玄策也在密切的关注着大明。
不是关注大明军事上的成败,而是看其内部的反应。
那也是怪了,崇祯帝这一年多时间里,先是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这些大大损坏士大夫阶层利益的政策,然后又搞出了新的科举取士,这可以说是把士大夫的根儿都要掀翻了。
怎么就没人造反呢?
这方世界的士大夫就这么乖乖么?这么恭顺么?
陈玄策觉得这不可能,而更多还是气运所致吧。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上,如果可以他真想上去走一走逛一逛啊。
……
这次政策改动,江南依旧是闹得最狠的地方。
这还是他们记忆中的朝廷么?竟然要求文武官员全都习武,武功不行还没法晋升,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不知道他们这些读书种子全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曲星吗?
让一干身子骨以孱弱著称,自诩文雅之士的读书人去练功习武,这是一极具有颠覆性的决定!
一时间,各种或委婉或激烈,或不爽或愤怒的劝谏折子如雪片般飞到崇祯的案头,清一色的全都是请他收回成命,不要动摇国本云云。
崇祯就当是放屁!
国本?
什么是国本?
历经了大起大落的崇祯帝真的成熟了不少,或是说他在曾经的绝望之中把一些事看的更清了。
儒教从来就不是国本。
宋时陈亮的那句话才更合他的心意正人心以立国本,活民命以寿国脉。
与之相比,儒教儒家更该是一种手段而已。
当武道崛起之后,后者就也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了。
崇祯帝对这些折子全然不予理会,而凡是有说话难听,或是没个尊卑上下的,又或是各地镇守上报的一些跳得欢的家伙,他也不会搞什么肉体消失。
甚至都不去摘他们的官帽,而只是将他们调到最混乱,也是邪道修士最为肆无忌惮的西南去。
西南之地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虽然张献忠的大西国依旧实力强劲,但天命在明,那本来困守石柱秦良玉竟然在得到了锦衣卫送来的武道秘笈后轻易的进入了罡气境,不止实力大增,本来垂垂老矣的身子骨也一下硬朗起来。率军连败张献忠部!
再加上张献忠在川中的统治本就根基不稳,一下子天府之国再度乱起。
而滇南的沐天波也仿佛换了个人一样,先是轻松摆平了滇南的叛乱土司,然后集结大军北上,连同黔州的土兵,分头杀入了川蜀之地,与秦良玉遥相呼应。
这原本看着大事以不可为的西南地,大明竟又起死回生了。
可这时候的大西南对于诸多只会风花雪月的文人雅士们言,却绝对是一避之不及的险恶之地。
人去了后还能不能活着回来,这每一个人都必须考虑的事情。更别说除了艰难的局势外,还有一个个肆虐的邪修和妖兽。
而想要挂冠而去也成,那这辈子就也别想再当官了。
反正大明朝吏部的花名册上有的是想当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