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三国:开局桃园四结义 第169节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

均田就行了。

只不过现在不能推行,原因很简单,跟朝廷的土地制度不符合。

朝廷的土地制度是私有制度。

也就是说,土地归个人所有,允许自由买卖。

这就给豪强地主进行土地兼并提供了充足的机会。

豪强地主通过巧取豪夺,使得大量的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从而从自耕农变成了豪强地主的奴仆和佃户。

所以,如果陈元荆州推行均田制,不仅违背朝廷的土地制度,更会让所有的豪强地主围攻荆州。

因为这是在刨他们的根。

即便是陈元也只能一步步来。

先进行屯田,大规模的屯田,然后打击豪强地主,一步步的瓦解的他们的实力。

等到时机合适,就把屯田转化成为均田,规定个人拥有最高的田亩数量,而且把土地私有转化成为土地国有,不再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不允许兼并土地。

这种改革,必然是惊天动地的。

也只有等到诸侯割据的时候才能推行,不然那就是一个死字。

土地的问题暂且放到一边。

关于官吏的问题,陈元其实也有所准备,重用满宠就是一步棋。

建立规范的官员选拔和官员监督制度,建立一套有序的人才培养制度。

襄阳书院就是为这个准备的。

所以,荀攸说的这三个问题,其实陈元都有所准备。

“公达所言非常甚是有理,不知公达可有解决之法?”

光提出问题,不给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耍流氓。

荀攸既然提出了问题,自然不会没有解决之策。

“第一个问题,主公和诸位可能已经有所谋划,攸就不多言了。”

“我就着重说说荆南蛮族问题和官吏问题吧,要解决荆南蛮族问题,非一时之功,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汉蛮不容之问题,故此需要下大力气在荆南进行汉蛮融合,让蛮族融入到我们汉人当中来,具体的方略就是给予蛮人和汉人同等的权力和地位,不再将他们视作是蛮人,三苗后裔也是我华夏之人,只要将此政策持之以恒,不出十年,荆南必将汉蛮一体,从此太平无忧矣。”

有一说一,荀攸的这个治蛮之策委实可以。

也看到了荆南蛮族之乱的根本原因。

这也很符合陈元的理念,只不过因为刘备入主荆州时间还不长,还没有这么多精力去操心荆南问题,只是先行掌控。

别看荆州已经收服了沙摩柯,而且沙摩柯还是蛮王,要是没有一个系统的治理之策,蛮人反叛那是迟早的事情。

说完治蛮之策,荀攸继续道:“官吏问题,我认为应该用重典,要给御史司法的权力,郡县之内也要建立专门的司法机构,直接听从州牧府的命令,太守和县令不再享有司法权力,这样才能有效监督官吏腐化的行径。”

这里有个问题,如今朝廷的御史台的御史只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并没有司法权力。

也就是说御史只能弹劾,对于官吏并没有处置权。

司法权力在廷尉手中。

而在地方上太守和县令是一把抓,司法权也在太守和县令身上。

这就为造成一个问题,一旦太守或者县令是一个混蛋,整个郡县都会完蛋。

208,又一个帅才

荀攸的这两个办法委实有点东西。

汉蛮一体,司法独立,都听符合陈元的想法。

陈元听荀攸说完,直接拍掌道:“恭喜大哥又得一大才也。”

刘备自然不是那没有见识的人,当然可以看出荀攸这两个办法之中蕴含的东西。

说一句远见卓识也不为过。

刘备长身而起,走下台来扶助荀攸肩膀到:“公达真旷世之才也,备今得公达,真龙虎相逢也。”

好家伙,陈元心中只能说好家伙,大哥这词有进步啊。

不再是什么如虎添翼了,变成龙虎相逢了。

这捧人的水平是越来越高啊。

荀攸也是一个灵醒的人,连忙自谦道:“攸之才能比之在座诸公犹如好似繁星比之皓月,主公过誉也。”

看看人家这个情商,不管如何,先捧一把再说。

反正不管走到哪里,谦虚一点总没错的。

果不其然,荀攸谦虚的态度得到了田丰他们的赞许。

谁也不想自己的同僚是个整天拽的二五八万似的人物,那样太糟心了。

荀攸的才能和谦虚为他迎来了众人的认可。

当下刘备任命荀攸为州府从事,以备咨询。

这职位已经不低了,也算是给了荀攸足够的尊重。

现在刘备这个州府从事,有点就像是秘书处的秘书,一旦时机合适就会出任重要职位的。

而且让荀攸担任从事,即便是荀攸有什么不轨的心思,也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危害。

作为一个新人,刘备当然不可能直接给他重要的职位。

这并非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这里面有一个和谐问题。

就算是你再牛逼,但是你寸功未立,怎么能身居高位呢。

刘备能够活用从事这个官职安置新来的大才,这也是刘备成熟的一个表现。

陈元也很欣慰,总归不像历史上那样,恨不得碰到一个稍微有点名气的人就拜为上宾。

看上去好像是刘备求贤若渴,实际上却是一种心酸。

没有人才的心酸。

要是真的麾下谋臣如雨,战将如云,好似曹操一般,刘备怎么还会那么可怜似的寻求谋士相助自己啊。

肯定不会的啊。

现在刘备麾下虽然不能说谋士如雨,战将如云,那也是满满当当。

文武大臣之中,历史留名的就有好几十个了。

这个阵容已经是非常强大了。

所以,刘备并不再会像历史上那样可怜,苦求谋士不可得。

荀攸顺利的加入了刘备集团,以后能不能彻底融入,还要看荀攸认不认同荆州的政策了。

如果不认同,最后迟早还是要分道扬镳。

顶尖人物的分歧,往往是因为道路的分歧。

比如刘备和曹操。

后人来看,让曹操统一了天下又如何,天下一统不好吗,非得整什么孙刘联军,搞出赤壁之战。

这样说的话,那你也可以叫官渡之战的曹操投降啊。

如果曹操投降了,袁家也统一天下了啊。

所以,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分歧所在,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利益之争,还有道路之争。

总之,汉末天下看似三国在厮杀,实则背后蕴含着无数的杀机与争斗。

寒门世族的争斗,南北的争斗,各大豪强之间的争斗,东西的争斗,不一而足。

荀攸跟在刘备身边,熟悉荆州的事物。

陈元和顾雍则开始在整个荆州收购酒,然后又让人去江东收购粮食。

总之尽可能的多收一点,每多一点就有可能多救一个士兵。

除此之外,陈元也在通过金凤卫紧紧的盯着蔡家的一举一动,丝毫的异动都不放过。

因为距离龙抬头的日子没有几天了。

这些天里,襄阳书院和校场之中,那是热闹非凡。

无数的俊才脱颖而出,让刘备喜不自胜。

在老刘的折节下交之下,很是收拢了一批人才加入荆州。

比如周仓、裴元绍以及文聘。

是的,那个镇守荆北数十年的文聘也来了。

文聘这个人虽然武力不是最为顶尖的,但是军事和治政之能毋庸置疑。

如果没有超高的军事和治理之能,他也不可能镇守荆州几十年。

文聘的加入让荆州又有了一个可以统帅一方的帅才。

是的,文聘是一个帅才,不下于太史慈的帅才。

现如今荆州能够算得上帅才的没有几个,刘备肯定是一个了。

太史慈算一个,关羽也能算一个,黄忠也可以,张飞还嫩了点,吕布和赵云他们也嫩了一些。

张颌和张辽也都算。

满打满算,除去刘备,也就五个人。

现在有六个人了。

六个人看着多,实际上不多。

日后一旦掀起统一天下的战争,以荆州的地理位置来看,必然是四战之地,方面统帅需要很多。

东西南北都需要一个。

东压扬州,西辟巴蜀,南下交州,背上中原。

那一个不是大战略,哪一个不需要帅才。

武将之中很是得了不少人才,书院这边相对来说就差了一点。

原因很简单,现如今大部分的读书人都在世家豪强之中,而世家豪强即便是来参加辩经大会,那也是为了扬名。

想要他们加入襄阳书院,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因为,荆州现在表现出来的架势,明显跟豪强世家不对付啊。

所以,除了一些少数的旁支,在家族之中实在看不到希望的人加入了书院之外,并没有几个豪强之中真正的人才加入书院。

这一点反而是陈元希望看到的,他办辩经大会,并不是为了这一届,也不是为了这些豪强之中的人才。

首节上一节169/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