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黄得功的真心话,天下谁都知道这京师之围是个死局,可偏偏这个死局被眼前这个年轻人给破了,他也不得不服!
武将,最配的的,那就是比他还要猛的人!
朱仲杰摆了摆手,看向了黄得功身后。
“不知靖南伯带了多少兵马北上?”
“回国公的话,下官此行带了两万兵士,其中五千骑兵,一万五的步军!”
骑兵速度快,便跟随黄得功先行,而步军速度稍慢些,这个时候估计还在山东地界。
朱仲杰点了点头,如今南方稍微安定了一些,张献忠这贼还盘旋在武昌一带,有左良玉牵制着,张献忠现在唯一的目标,恐怕便是四川了。
一想到四川,朱仲杰就一阵头大,眼下的大明,还真是千疮百孔啊,既要防范北边的鞑子,又要小心西边的李自成,这还不算,南边的张献忠也不安生,加上其他地方零零散散的小规模匪乱,让朱仲杰头疼不已。
不过这四川朱仲杰肯定不会不管,要知道张献忠这个杀人魔王在第二次进入川地时,可是残害了不少的百姓,加上后来的几十年大战,川地可以说是十室九空。
朱仲杰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便不会允许再有这种事情发生。
按照历史上的发展,张献忠想要打进四川去,好像是在农历的六七月,算算日子,眼下也就两个月的时间了,时间上非常的紧凑,不容得半点的疏忽。
正好黄得功来了,而黄得功还带了两万的人马,朱仲杰心里一动瞬间有了主意。
正好黄得功升任的京营提督之职,自己要去营中巡视,带上他刚好。
黄得功一听,便瞬间答应了下来,自己就任京营提督,正好也想看看自己麾下是些什么样的兵丁。
可随着黄得功跟着朱仲杰走入京营,这脸色就变得铁青了起来,一双眉头,更是一直紧皱,要不是朱仲杰在,恐怕就发了怒火。
整个大营里乱成了一团,兵士太多,将领太少,而且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全是一些新兵。
不,这里们很多人恐怕连新兵都算不上!
黄得功摇了摇头,一脸的无奈,自己带来的那两万兵,虽然算不上十足的精锐,可是比起眼前这些人,那是强了太多了。
看着黄得功一脸的不屑,朱仲杰笑了笑说道。
“靖南伯是不是觉得本国公招这些兵士,纯粹是在浪费粮食。”
黄得功明显一愣,他没有想到这镇国公说话这么的直白,这可不止是浪费粮食啊!
“国公,这些人底子还是不错的,身子高大,可是想要成为精兵,没有个一两年,恐怕......”
黄得功说话话还比较委婉了,要知道古代打战一支一来靠的都不是多,而是精,当初黄得功带着数千官军,便能将流贼十数万人打的漫山遍野不顾一切的逃命,便是这个原因。
况且招募这么多人,其粮饷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黄得功为此很是担心,若是少了饷银,这些人恐怕比流贼鞑子还要可怕。
“哈哈,靖南伯这是给本国公留了面子了,确实,就现在的他们,别说 对付鞑子了,就算是对付一般的山贼盗匪恐怕都不是对手,但是本国公坚信,最多一个月,他们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靖南伯信不信?”
“一个月?”
黄得功一脸疑惑的看向朱仲杰,他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一个月的时间先不说能不能训练好他们,光是这些人的兵器装备一个月能不能凑齐那都是问题。
看着黄得功明显不信,朱仲杰微微一笑。
“靖南伯敢不敢同本国公打一个赌?”
“国公但说无妨。”
黄得功昂起了头,一个月,别说他不信,恐怕这世间也没人信。
“一个月之内,若是本国公将他们练的有一战之力,那么靖南伯手下的 兵马,本国公就要调走了!”
哐当....
黄得功闻言猛地抬头看向了朱仲杰。
第82章 第一次参加朝会
“国公,您这说的哪里话,下官麾下将士,那都是朝廷的兵士,若是朝廷想要调遣,下官怎敢不从,用这作为赌注,略有不妥,这样吧,若是下官输了,单凭国公吩咐。”
黄得功瞬间反应了过来,他有些惶恐,不知道为何朱仲杰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要知道这里可是京师,天子脚下,很多的话题都是极其的敏感,更不要说当今皇帝是一位猜忌心极强的人了。
要是自己点头,恐怕要不了几天,自己的头颅就会挂在那高高的城门楼上了。
看着黄得功一脸惶恐的样子,朱仲杰这才发觉自己是说错话了,他确实没有想那么多,于是便点了点头,带着黄得功走出了新兵营帐。
他已经命步兵营派了教官前来,他们将担任新兵的教官,虽然包括步兵营的兵士们跟着自己训练的时间也才半个来月,可是他们本身就有底子,现如今虽然谈不上极其熟练,可是训练新兵还是绰绰有余了。
现有的情况,也只能如此了。
刚走出营门,纠结了半天的黄得功突然朝着朱仲杰靠近了一些,赵立与高文采赶紧看了过去,生怕这黄闯子突然对国公不利。
可事实是他们想多了,黄得功虽然靠了过去,不过还是没有靠的太近,他一个官场老人,怎么可能这点规矩都不懂。
“国公,其实下官带这两万人马,本就是打算由朝廷调遣的,国公若有 要求,但说无妨,只是有一件事,还请国公照顾照顾。”
黄得功果然忠心啊,虽然他一样有些跋扈,可只要牵扯到朝廷大义,这黄得功看来是绝对不迷糊的。
“靖南伯直说就行,眼下大明形势危急,别看咱们京营有十多万新兵, 不怕你笑话,本国公手下如今可战之兵加上辽东兵马,加起来也不过七八万人而已,可要防守这么大的大明,实在是捉襟见肘啊!”
朱仲杰摇了摇头,黄得功也不废话,直接说道。
“那是自然,国公,下官这两万人也都是忠义之士,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官这次北上之前给他们允诺了每人五两行军银,并且还说了到达京师补齐他们三月的欠饷,这绝对不是下官故意的,若是不如此,他们恐怕还没走到京师,就跑了一大半了。”
说到这里黄得功也有些无奈,他这一部在南边归马士英管着,虽然每个月都在发饷,可那都是发放的三个月之前的饷银了。
“不就是粮饷吗,本国公当是什么大事,赵立,待会去北镇抚司取上二十箱银子,前往庐州军的驻地,让户部的人到场,将银子按照靖南伯说的发放下去。”
“另外,发完银子后,即刻发布陛下旨意,调庐州军前往山海关,归 山海关总兵高第节制,调兵部郎中成德为宁前兵备道,山海关监军!”
朱仲杰一系列的话,听得黄得功目瞪口呆,这感情是早就已经把自己的人马给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了啊。
没等黄得功反应过来,朱仲杰便带着他朝着宫里而去,这么远来,肯定是要面见一下皇帝了,另外,他还想通过黄得功,了解了解一下南方的事情。
等到见过崇祯出来,宫门都快要落锁了,黄得功向朱仲杰行了礼后,便朝着城外而去,这些兵士明天就要调防,他多少还是应该去交待一下的。
而朱仲杰则直接回到了京营衙门之中,至于他的国公府,还没打整出来,而且京营衙门办公方便,朱仲杰还是比较喜欢待在这里。
第二天天还未亮,朱仲杰便被叫醒,因为他今天将难得的去参加一次朝会,来了大明也有半个来月了,可是这朝会,朱仲杰还真是第一次去。
北方数省眼下都不在朝廷的实际控制内了,朝廷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就少了非常多,于是这朝会时间也推迟了许多,等朱仲杰洗漱完毕,穿戴好蟒服后,此刻的天色也明亮了起来。
入宫以后,朱仲杰便瞧见了范景文一行人,刚想上去搭讪,谁知道范景文一佛官袍,便加快了脚步。
其他几人见状,虽然没有加快脚步,但也没有打算跟朱仲杰有任何交流的意思。
而那些溜须拍马的人也被朱仲杰抓了个大半,此时前来参加朝会的人也就寥寥百余人,要知道之前的朝会参与人数最多的时候至少在千人左右。
“国公爷。”
正当朱仲杰一人孤孤单单的走着时,吴三桂笑着走了过来,朝着朱仲杰便行了一礼,他有些侯爵,这朝会也是要参加的。
有些怪异的看了吴三桂一眼,朱仲杰有些没搞明白这吴三桂怎么对自己殷勤了起来。
还没等他回应,又一人小跑了过来,朱仲杰一看,正是黄得功,后者也是朝着朱仲杰一礼,而后怪异的看了吴三桂一眼,两人虽然没什么交集,不过还是相识的。
朱仲杰点了点头,便继续朝着皇极殿走了过去,而吴三桂,黄得功两人一左一右的跟在他的身后,引的不少大臣纷纷瞩目。
不一会,他们便齐聚皇极殿中,而后崇祯皇帝压轴登场,众臣行礼三呼万岁。
崇祯刚一落座,便朝着众臣大声说道。
“今日朝会,乃是确定六部主官,内阁阁臣的人选,朕这几日,也收到大臣们不少的折子,今日朝会,咱们再商议一下人选吧?”
其实这些人选崇祯与朱仲杰早就已经商议好了,崇祯这样说,无非是想听听众大臣的意见而已。
果然,崇祯话音刚落,范景文便站了出来,为吴伸冤,只不过他这话一出口,一众大臣的心便提上了嗓子眼。
要知道处罚吴那可是崇祯的亲自下的圣旨,你范景文这一说,不就是打崇祯的脸吗?
可是出乎大臣们意料的是,崇祯居然没有一丝震怒,反而向大臣们认错起来,而后更是大手一挥,赦免吴,召回京师。
崇祯的这一操作,让大臣们有些懵啊。
皇帝陛下,变了?
第83章 按照历史提拔官员!
不过如此一来也是好事,大臣们纷纷松了口气。
户部尚书倪元璐也是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陛下,如今朝廷官员奇缺,臣建议从金陵调派官员进行补缺,另外一些政绩不错的地方官员,也可以酌情提拔入朝为官。”
“倪部堂所言极是,眼下六部以及大理寺,都察院等缺少官员都很严重,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应当迅速补齐。”
左都御史李邦华也站了出来,有了他们俩相继发声,其他官员也不拘束,纷纷站出来发表着自己意见,也有举荐官员的,但是关于六部尚书人选,以及内阁人选,他们是一个都没有提及。
崇祯一边听着一边不停的点头,期间不忘记瞥了瞥朱仲杰,结果一看他都快睡着了,赶紧叫了一声。
“仲杰,你可有什么意见?”
朱仲杰都快睡着了,突然被崇祯这么一叫,顿时惊醒,呆呆的看了看崇祯,赶紧擦了擦眼睛。
周边的大臣们被朱仲杰这不尊礼数的样子气的不行,不过却没一人敢上前指责。
多亏吴三桂,黄得功两人提醒,朱仲杰这才明白,赶紧说道。
“诸位大人们说的有理,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说完,朱仲杰又闭上了嘴,显然是一句话都不想多说,崇祯无奈的摇了摇头。
“眼下京师初定,然内阁混乱,国事停顿,众卿提议,朕已经决定重组内阁, 大伴,宣旨吧。”
王承恩应了一声,便捧着圣旨高声宣读了出来。
内阁的人选跟朱仲杰推荐的一模一样,倪元璐,李邦华,吴,蒋德,方岳贡都进入了内阁之中,不过同时内阁还多了一人,那就是史可法。
这也是朱仲杰所推荐的,不过内阁首辅之职,朱仲杰推荐了由吴担任,而不是史可法,因为史可法后世虽然有名,可从后世很多书籍中不难看出,这位史可法史部堂虽然忠君爱国,可是这军事才能确实不咋行,而内阁之位,绝对离不开军事,而吴也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并且这些内阁成员中,大多数都没有党派站位,这一点极为重要,要知道大明有今日,跟东林党绝对逃脱不了关系。
而之后,王承恩继续宣旨,六部尚书的人选,也全部选出。
其中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仍旧担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左都御史一职。
而兵部尚书由吴接任,王家彦升任兵部左侍郎,刑部尚书由孟兆祥接任,而蒋德则接任礼部尚书,方岳贡任吏部尚书。
其中各阁臣皆挂大学士衔,这是必然的。
六部主官已定,接下来便是六部其余官员的任命了,不过这跟崇祯就没多大的关系了,一上任,崇祯便把这份重担扔给了新任吏部尚书方岳贡了。
吏部选拔提名,上报内阁审核最后崇祯只管批个红就行了。
此时商议完毕,接下来便是崇祯宣旨,废除一切苛捐杂税,重新修改税法的旨意了,如此旨意一出,朝中大臣们是有惊有喜的。
其中面带喜色的便是新任六部尚书众阁臣们,因为如此一来便会从根上解决百姓起义的问题。
大明的许多官员家族之下拥有大量的土地,根据现有的税法,他们这些人是都不用交税的,虽然不喜,但是如今能站在朝堂上的大臣们,大多都是忠君爱民之辈,虽然不喜,也没有任何一人站出来反对。
这次朝会进展的极其顺利,不多时朝会结束,崇祯将朱仲杰单独给留了下来。
乾清宫,崇祯听着朱仲杰激奋的说着江阴八十一的历史,一会热泪盈眶,一会捶胸顿足。
“仲杰,忠臣啊,这些都是忠臣啊!”
“带发效忠,表太祖七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