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千悟,从杂役弟子开始 第167节

  解道寒到了衙门,一打听才知道,今天一大早,县尊沈焰柳就亲自带着结案文书,赶往府城去了。

  解道寒懊恼自己,怎么不早点赶回来,早回来两天,说不定还能跟在后边喝口汤呢。

  这下可好了,这么大的案子,自己连一毫毛的功劳都没算上,这捕头简直就是白当了。

  解道寒回到自己的公务房内,发现自己案头堆放着不少文书,第一份就是这秽血大案的卷宗。

  解道寒拿起了卷宗,连看都懒得看了,直接递给了杨震,道:“拿去归档吧。”

  杨震接了卷宗,往案卷库,归档去了。

  解道寒又翻了翻案头的文书,发现大多都是些例行的公文,便顿觉索然无味。

  他翻出一卷文书,是明年三月份,太一门选拔记名弟子的报名名单。

  解道寒很清楚,沈焰柳留给他,是让他做审查背景的工作。

  “报名费六万银钱,凡是能报名的都是世家子弟,这有什么可审查的?”解道寒嘟囔着,便把这卷文书,丢在了手边。

  如果他的侄儿解雷不死,他也是希望他能参加这次的记名弟子选拔的,可惜,天不假年,他解家算是要绝户了。

  杨震归档完卷宗回来,解道寒便把手边的那卷文书给了杨震,道:“这是明年三月份,太一门选拔记名弟子的报名名单,你抽空做一下背景审查,正月十五之前,要发往宗门的。”

  解道寒交代完,便出了衙门,往家里去了。

  杨震便在几案前,开始翻看手中的那卷文书,他准备先将名单浏览一遍。

  只是他刚看了一半,忽然身躯一震,一脸惊愕,他竟然看到了段融的名字。

第259章 杨震的心思

  杨震自然不信,自己的发小,那个比自己还穷还弱的那个穷哈哈,竟然能报名参加明年宗门记名弟子的选拔。

  要知道报名费,可是需要六万银钱啊,他做捕快,一辈子也赚不了六万银钱的。

  他最初以为是搞错了。

  但是,他看到了源顺镖局,接着便看到了段融亡故了的父母的名字,还有他家的座破落宅院的地址。

  “就是段融!”

  就是他那个发小!

  杨震将目光停留在资料里,关于段融武功境界的描述处内息境第三重小成境界!

  杨震看着这几个字,浑身一阵阵发冷。

  “内息境,第三重?”

  他满脸震惊地扬起脸来,喃喃自语道:“段融,这还是你吗?”

  孙煌平素性情稳重,与人为善,忽然横死,镖局内的许多人,心中不免升起了兔死狐悲之感,再加上怜悯刘娥英的孤苦,许多人便主动去刘娥英家,帮忙搭建灵堂。

  段融自然也去了,在镖队,孙煌算是很照顾他了。

  镖局里的那些兄弟们,搭建好灵堂,又吊唁了一番,才各自散去。

  段融看着刘娥英孤苦悲绝的样子,他几次想上前安慰几句,但终于还是住了嘴。

  因为,他清楚,他那几句不疼不痒的安慰,根本毫无用处。

  刘娥英自己的人生里这场沙尘暴,只有她自己能穿越过去,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到她。

  傍晚时分,段融心头沉重地,从孙煌家走了出来,今夜是小年夜,街道上冷冷清清的,寒气逼人。

  段融踱步走到了镖局门口,刚跨上台阶,便看到了那边有个人提着灯笼走了过来,似是刚好看到他走上了台阶,便开口喊了他的名字。

  段融一听那声音,心头一喜。是杨震来找他了。

  “你啥时候回来的?”段融知道杨震跟着解道寒去了府城,秽血大案刚揭开后,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杨震家里找过他,但却扑了个空。

  “今天刚回来的。”杨震笑道,他手里提着的灯笼,照亮了他的脸。“这不是小年夜吗?走,我请你吃酒!”

  段融笑着,眼睛看定杨震,道:“我怎么觉得,你有点非奸即盗的意味呢?小年夜,你不用去你二叔那吗?”

  杨震嘿嘿一笑,道:“我跟二叔说了,衙门里有公干。什么非奸即盗,我是既奸且盗,你就说去不去吧?”

  “你摆这么大阵仗了,都既奸且盗都,我还好意思不着道吗?”

  段融笑着,已经向杨震走去,两人一起往杨震家的院落走去。

  “还要买点啥酒菜吗?”段融边走边问道。

  “今年小年夜,都这个点了,街上哪还有店铺开门?走吧,酒菜我都准备好了。”

  “看来,果然是有备而来啊。”段融笑道。

  两人便径直往杨震家的院落走出,眼见就要拐入他家的巷弄,杨震忽然问道:“段融,你现在的武功,练到什么境界了?”

  段融微微一愣,不知杨震,为何忽然问这个问题,他只是语气淡淡道:“第一重已经成就几个月了,距离成就第二重,还有些距离。”

  他并不清楚,杨震已经看过他报名宗门记名弟子的资料。

  在段融看来,这些文书应该是秦书办过手的。杨震是捕快,按道理应该接触不到的。

  段融回答杨震的,是一个正常镖师的修炼进度,以赵穆镖师为例,现在内息第二重还未成就呢?

  像他这样,不到一年,就连破数关,眼见内息境就只剩下圆满的这层窗户纸了,这是妖孽!

  妖孽最好出来不要吓人,特别是在小年夜,去吓自己的朋友。

  段融知道,杨震现在还还未成就内息境第二重呢,毕竟他也是今年才进去衙门,开始练功的。

  满打满算,练功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呢,几个月就成就了第一重,已经算是很有天赋了。

  杨震听了段融的话,只是沉默不语,走到自家的院门前,开门推门,走进了院子里。

  段融跟着杨震走了进去,将院门关了。

  两人正一前一后地穿过院子,杨震忽然转身,看着段融,道:“段融,我们过两手吧?”

  “过两手?”段融不知杨震忽然抽什么风,杨震手里提着灯笼,昏黄的灯管照在他的脸上,能看到他的脸色有些阴沉。

  “小时候,我强壮,你羸弱,打架都是我护着你。但,现在我们都成了武者了,谁强谁弱,不过两手,已经不知道了。”

  杨震说完,忽然将灯笼一扔,滋溜一声抽出刀,就向段融刺来。

  段融心头一动,没想到杨震说动手就动手。

  眼见刀光近身,段融也准备抽刀应对,他准备将功力压到第二重以下的境界,和杨震过两手,应付一下。

  但就在段融抽刀的瞬间,已然近身的杨震忽然袖口一抖,一枚弩箭如忽然窜出的毒蛇般,赫然射出。

  寒光一闪,竟是直取段融的心脏位置!

  段融头皮瞬间乍起,如此近的距离,猝然而发,而且是射向他的心脏的。

  段融刀光一闪,就挑飞了那枚弩箭,而此时杨震手中的障刀的刀尖已经逼近段融的咽喉。

  段融内息灌注,刀锋一卷,就打飞了杨震的兵刃,然后冷眼看向杨震。

  他如果用神识扫过杨震,一早就能发现他的袖中的弩机,但是他不想如此对待杨震,因为他不想用这样的方式,窥探朋友。

  但杨震,方才那一箭与那一刀,可都是杀意凛然啊!

  

  杨震的兵刃被卷飞,脸上却是冷笑了一下,看着段融,嘲讽道:“果然是小成境界的大高手啊!一出手就这般非同凡响!”

  杨震说完,便阴沉着脸,捡起不远处,被段融卷飞,一头扎在地上的障刀,回刀入鞘,走进了堂屋。

  段融听到杨震说到小成境界,却是眉心一跳,心头念头滚动,他报名明年宗门记名弟子选拔的资料上,写的武功境界,就是小成境界。

  段融也回刀入鞘,走进了堂屋。

  段融刚一进门,杨震就将一卷文书,甩在了段融身上,冷道:“我要不试出来,你是不是永远都不打算告诉我,你的武功境界?还有你报名宗门记名弟子选拔的事,你是不是也压根就没准备告诉我?”

  段融一愣,捡起地上的那卷文书一翻,正是宗门记名弟子选拔的报名名单,和报名者的详细资料。

  段融笑道:“,我正准备告诉你呢。这不一直没瞅到机会吗?”

  杨震看着段融的笑容,心头一颤。他心里清楚,段融不告诉他,是在照顾他的面子,还有他内心那点残余的骄傲。但他今日如此对段融,段融竟还没跟他翻脸,可见段融已经不仅是武功胜过他,心胸也一样胜过了他。

  杨震赫然发现,他这个发小,他的确已经不认识了。

  “我们,喝酒吧!”杨震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便坐到几案前。

  几案上已经摆满了各种熟食和两大坛米酒。

  段融将手里的文书放在了一边,也坐了过去,两人便吃喝了起来。

  两人吃喝间,也聊几句天,但他们之间原本那种亲密热情已经荡然无存,气氛有些尴尬诡异。

  两人菜没吃多少,但却将两大坛米酒喝完了,杨震已经醉倒在了几案上。

  段融酒量好些,只是有些微醺。段融起身晃了晃杨震,杨震兀自醉死不醒,段融无法,将杨震扶到了床榻上,盖了被子,他这才出门而去。

  段融走出堂屋的门,心绪有些纷乱。他能感觉到,他和杨震之间,再也回不去过去的那种关系了。

  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有了隔膜了。

  段融叹了口气,缓步走过月光如水的庭院,他刚走到院门口,忽然便看到那里的地上,正是那枚之前被自己挑飞的弩箭。

  段融心头一动,弯腰将其捡了起来。借着月光,段融发觉那箭头有些异样。

  他伸手一摸,才发觉那箭头竟然是硬木削出来的,只是刷了一层银漆而已,而为了增加重量,箭头后面的箭杆处开了个洞,被镂空灌了铅水。

  段融看着手中的弩箭,心头大震。

  杨震是想试他,但又怕真伤了他!

  段融站在院门口,扭头看向东厢房的窗户那里。

  而东厢房内的床榻上,杨震在黑暗中,已经睁开了眼睛,他喘着酒气,喃喃道:“段融,你竟然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老子嫉妒你,但也为你开心!真他娘的牛逼!”

第260章 厉鬼护妻

  孙煌的灵堂,腊月二十三的下午就搭建起来了。

  眼见就是年关了,为了不影响亲友过年,棺椁只停灵了三天,腊月二十六的上午就出殡了。

  孙煌的棺椁下葬,许多人拉着刘娥英的手,安慰着她。刘娥英只是捧着孙煌的牌位,冷着脸不言语,眼泪如水线一般从腮边滚下……

  送殡的队伍里,段融也在,在孙煌的坟前,他也烧了些纸钱,放了几串鞭炮,聊作对这位老镖头的微薄祭奠。

  段融从郊外的坟地回城,他的心头像罩着一层阴云一般。

  最近连着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搅扰地他的心里很是有些不宁静。

  段融没有回镖局,而是脚步一拐,往茶楼去了。

  茶楼的二楼视野开阔,坐在窗边品茗,能纾解心头的郁结,而且最近发生了不少大事,段融也想听听坊间的一些物议风评。

  段融步入茶楼,一楼稀稀落落坐在四五桌的客人,近了年关,街上铺面的人都少了,没想到连茶楼也清淡成这样子。

  段融轻叹了一声,看来他想听听物议风评的愿望,恐怕要落空了。客人太少,大约也听不出什么。

  段融缓步上了二楼,没想到二楼的客人更少,只有三桌而已。

  段融微微摇头,选了一个视野最好的位置,坐了下去。

首节上一节167/4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