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老家来上海,要先坐一天一夜的汽车,再坐一天一夜的火车,行李带多了太过麻烦,索性就少带了点;至于衣服,上海这么多商店,肯定不会让我冻着啊!天冷了去买就是!”
“那你家经济条件可是够好的!”马传杰说话有点酸,他可是本地的,上海宁啥时候见得管别人在自己面前炫耀经济条件好了?
“我家祖上八辈农民,穷得很!就是最近运气好,发表了一篇文章挣了点稿费罢了!”
“稿费?你竟然现在就能发文章了?”这话一出,其他四名舍友立刻就被震住了。
八十年代是作家的黄金时代,收入丰厚、社会地位高,到哪儿都受欢迎,这几个学生又都在中文系就读,一听说自家舍友发过文章,哪能不激动呢?
“也是运气好,《教育报》的记者来采访我,顺便就让我写了篇文章!”
“记者采访?你到底干了啥事儿啊!”舍友们震惊了。
“也没啥大事儿,就是给京城写了一封信,招来了专案组,把我们县的县长给送进去了!”高加林轻描淡写地说道。
404宿舍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孩子们都惊呆了。
高加林心中暗笑,小样儿,还治不了你们?
感谢懒懒的懒羊羊羊的打赏,待会儿还有一章
第37章 先当个班长
四个舍友都非常好奇,于是高加林便把过去一个月的事情娓娓道来,他讲故事的时候还用上了后世网文的套路,断章、先抑后扬、高潮渲染各种手段轮流上,听的这群萌新大学生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等他讲完了,舍友们还在回味。
良久之后,杨正泰才叹道,“加林,你这也太了不得了,我刚才想了想,要是换成我的话,恐怕就只能回家找爸妈哭了。”
“我这也是被逼急了,其实平时我挺胆小的!”目的已经达到,高加林便不再吹嘘自己,变得谦虚起来。
“你这话我可不信!还没入学就送进了一位县长,别说咱们浦江学院了,恐怕把全国所有高校找遍,都找不到第二个!”姜鸣也服了,谁遇到这样的狠人不害怕啊!
光狠倒也罢了,关键人家做事还有手段,他爸妈都是当干部的,他从小耳濡目染也知道一些体制内的事儿,马跃这样的人岂是随随便便一封举报信就能招来的?
刚才讲故事的时候,他肯定还有很多关键地方没有讲!他已经想好了,等周末放假的时候,就赶紧回家,把这事儿和家里人讲讲,看看他们能琢磨出什么东西来。
“我好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件事,是《教育报》发的吧?我爸妈回来还给我讲过!”马传杰的爸爸是老师,学校订有《教育报》,他看完便回来讲给马传杰听,高加林一讲他就记起来了。
“没想到报纸上的人竟然跟我一个宿舍?我回家肯定要和爸妈好好说道说道!”
马传杰更是义愤填膺,“竟然还有人敢冒名顶替,这样的人干嘛还关进监狱浪费粮食,照我看直接枪毙得了!”
“对对对,咱们辛苦读书容易吗?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学,他们就想捡便宜?要是不杀一儆百,那还得了?”众人连连附和,他们都是大学生,很容易同仇敌忾,试想下这样的事儿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那还了得?
“肚子饿了,咱们出去吃饭吧?你们去过食堂么?里面有什么好吃的?”感觉时间差不多了,高加林拍拍肚子问道。
“来了上海肯定要吃生煎包啊!食堂做的还可以,能吃,我带你去!”马传杰一改刚才的态度,对高加林愈发热情起来。
“走走走,我也饿了,咱们一起去!加林,你要是想吃好吃的,周末我带你去,凯司令的栗子蛋糕,大壶春的生煎,光明的奶砖,包你一吃忘不了!吃完去我家,尝尝我妈做的蟹黄面。”姜鸣很想看看,自己的父母听高加林讲这个故事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
“光明奶砖?这个我在陕北都听过!”他报出来的几样特产,高加林对光明奶砖最感兴趣,因为这可是他在益民食品厂工作时研发的产品啊。
出了宿舍,高加林在楼道里吆喝一声,“哪位同学打算吃饭?咱们一起去啊?”
顿时又喊出来不少,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姜鸣、马传杰等人又趁机向他们吹嘘了一番高加林的光辉事迹。
等他们吃完饭回宿舍不久,几乎全系都知道了,这届的同学里面出了个把县长送进去的厉害家伙,并且这股热潮还在飞快地向外系传播。
换成后世的话来说,就是高加林到校的第一天就上了全校热搜,而且还是断崖式的第一名,估计用不了多久,全校学生都该知道他了。
这也给高加林带来了直接的好处,班主任柯万伟来宿舍认识新生的时候,直接就点了他的名,“高加林,你入学的第一天就成了风云人物啊!”
“你办事应该比较成熟,怎么样,愿不愿意为同学们服务?先当咱们班的班长?”能做出这种事儿的人,能不成熟么?当个班长还不是小菜一碟?
当然,他实际上的想法并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人破坏性太强,必须想个办法把他拴住,这样才能放心不是?
“咱们的班长是直接指定的?”高加林问道。
“主要是大家都才刚入学,选班长也不知道选谁,所以先让你临时当一个学期,下个学期再重新选!”柯万伟解释道。
这番对话和八十年代风气有很大关系,如今各个领域都在谈改革、讲解放思想,高校更是首当其冲,许多高校的学生干部都是大家选出来的,学校也不好强行指派。
“你们有什么意见?”高加林又看向舍友们,现在宿舍八个人都聚齐了,新来的三个是刘雪峰、曹勇、谭健,都来自东部地区,整个宿舍就他一个内陆的。
“我们当然支持!”他们纷纷举手赞成。
高加林这才应了下来,“柯老师,既然这样,我就为大家先服务一个学期吧!”
进大学后当学生干部也是高加林的计划之一,原本还以为要费一番力气才能到手,没想到新生班会还没有开,他就当上班长了。
“那行,今天先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找几个人跟我一起,先把教材领回来发给大家!”柯万伟想趁机检验下高加林的能力。
高加林没有直接行动,而是先问了他几个问题,“老师,咱们班有几个宿舍?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分别是多少?舍长选了没有?”
“咱们班一共四十八个人,正好男女各二十四个,住在六个宿舍,男女各三!”柯万伟答道。
了解了情况,高加林马上拿出解决方案,“那这样好了,我先去借一辆三轮车,和您一起领书,趁这个时间,各宿舍先选出舍长,等书领回来,咱们先在楼下分发,由舍长领取带回宿舍。”
“你确实是个当班长的好料子!”柯万伟马上就领会到这个方案的好处。
四十八个人教材肯定很多很重,光靠人搬,那得搬到啥时候才能办完?用三轮车一趟就拉回来了,让舍长代表宿舍领取,同样提高了效率。
这个方案看似简单,却堪称最佳处理方式,就算是柯万伟一时间也想不到更好的法子。
看来这小子不光破坏性强,组织建设能力也相当不错啊,我可得把这个人用好了!
总算写完了,明天
第38章 第一堂课
今天是新生报到的最后一个下午,浦江学院所有院系都在发放教材,人多事杂出了不少小问题,唯独汉语言专业干净利落地就把教材发下去了,这让柯万伟十分满意,看来这个班长算是选对了。
晚上,全班同学一起到教室里开新生见面会,柯万伟给大家介绍了浦江学院的历史,谈了谈读大学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好好学习、不能谈恋爱等等。
再让每名同学都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大家认识下,这一过程高加林非常关注,等他们介绍完,高加林基本也就把他们的名字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记下了。
认人也是公职人员的重要素质,在这方面他一直做的很不错。
最后是敲定班干部的人选,他直接提名高加林来当这个班长,对此同学们都没有意见。
男生这边基本都跟高加林打过照面,女生那边也有不少人在发放教材的过程中认识了他,对这个谈吐大方的同学印象还不错,自然不会反对。
剩下几个职位,柯万伟安排给全班高考成绩最好的哪位,团支书交给了班上唯一一名学生党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等让学生自荐,谁要是有兴趣担任这一职务,就上台来讲讲自己要是上任该如何履职,然后再由全班同学举手表决,超过半数就通过。
同宿舍的马传杰混了个文艺委员,因为他妈妈是中学音乐老师,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乐器,会弹钢琴、弹吉他,小号也吹的有模有样,担任文艺委员正合适。
学习委员宋亚兰是一个戴眼镜的腼腆姑娘,团支书罗雪梅正好相反,性格外向大方,留着齐耳短发,一看就非常干练。
见面会结束前,柯万伟宣布了最后一件事,“这个月底,各院系都要举办迎新晚会,根据以往的惯例,咱们新生也要拿出几个节目来,谁有这个特长,就找高加林、罗雪梅、马传杰报名!到时候系学生会也会来找你们,你们要完成好这项任务!”
诶,这事儿可以留意下,中直机关的公务员,你要说干别的可能不行,办会那可就太擅长了,要是把握好又能在全系师生面前露把脸,高加林赶紧把这事儿记下。
回到宿舍,有的舍友都立刻翻出教材,开始预习明天要上的功课;还有的压低嗓音,兴致勃勃地聊着班上几个比较亮眼的姑娘,就算柯万伟再三强调在校期间不能恋爱,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正是对异性充满向往的时候,哪里还能压抑的住?
马传杰则在发愁,“加林,你说我表演个什么节目好啊?”
“先不急着决定,等过两天看看其他同学报什么节目再说,免得重合了,反正你会好几种乐器,总有你发挥的机会!诶,对了,吉他难不难学?要不教教我?”高加林觉得,音乐也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反正大学里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就这个机会学学正好。
“也教教我吧?”杨正泰从被窝里探出头来,他觉得弹吉他的男生很帅,要是自己学会的话,肯定能吸引女生的注意。”
“可以啊,等下次回家把吉他带来就教你们!”马传杰满口答应。
晚上十点半,宿舍准时熄灯,舍友们纷纷上床睡去,满怀期待地等着明天第一堂课的到来。
躺了一会儿,高加林下床去上厕所的时候,看到楼道里依旧有学生就着昏暗的灯光认真看书,着实让他佩服不已,或许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今后国家才能取得如此迅猛地发展吧?
第二天一早,大家按照昨天领到的课表找到上课的教室,进去后,一名学生迷茫地问高加林,“班长,咱们怎么分配座位啊?是不是要先排个座?”
“噗!”几个已经提前坐下的学生顿时笑了。
高加林没有笑,而是温和地解释,“大学和中学不一样,没有固定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座位,随便找空位坐就行,来得早就能坐在前面,来得晚就只能坐后面了!”
“哦,对了,大家以后直接叫我高加林就行,不用一口一个班长的!”高加林又补充了一句,这种场合就不用称职位了吧。
“哦,原来是这样啊!”好多同学都恍然大悟,他们还是第一次知道这种事儿。
高加林选了个前排角落的位置,坐这里可以看到全班同学的表现,如果待会儿上课的时候,发现哪位同学看黑板或者听课比较吃力,那就说明他们的视力、听力有些问题,这样他可以想办法给他们留几个前排中间的位置。
同学们陆续入座,叽叽喳喳地聊着天,眼中满是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和憧憬。
早上九点,一位四十来岁、戴眼镜的男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叫刘渝佳,四川重庆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这学期将由我来给大家讲《文学鉴赏》这门课。”
“文学鉴赏是指我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欣赏、品味和评价的过程,到时候我会挑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教大家如何进行鉴赏,所以上我的课要提前阅读相应的文学作品,这样上课的时候你们才能听懂!”
“好了,我的自我介绍做完了,你们也介绍下自己吧?我们先认识认识!就从这位同学开始吧!”刘老师伸手一指,正好指到了高加林。
“老师好,我叫高加林,来自陕西银夏地区宽州县!”
“哦,你就是高加林啊。”老师点点头,显然早就听过他的名字了。
四十多名同学陆续介绍完,小半节课就过去了,刘渝佳正式开始上课,他取出一张报纸展开,“今天我就从高加林同学发表在《国家教育报》上的这篇文章开始,来告诉大家,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文学鉴赏!”
话音刚落,所有同学都齐刷刷地看过来,目光之灼热足以把高加林熔化。
高加林也愣住了,额,不是,大学
感谢欢丶乐的打赏,下一章五点,明天恢复正常时间更新。
第39章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来,高加林,上来把你的文章给大家读一遍!”刘渝佳招招手道。
“额,好!”高加林走上讲台,接过报纸朗读起来。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刘渝佳也走下讲台,走到后排坐下,和同学们一起聆听,同时微微点头,这高加林的普通话很标准么,一点儿口音都没有。
这年头想学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可不太容易,各地的老师大多都带有口音,收听广播的录音机尚未普及,就更不用说电视机了。
很多小地方来的学生,从小学入学到考上大学,都不一定能遇到一位掌握标准普通话的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么能奢求他们说话能不带口音呢?
高加林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他的普通话不光妹有口音,还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就凭这些,去学校的广播站当播音员都够了。
人的正常语速在每分钟100到200字之间,高加林读的不快不慢,花了二十分钟时间,把这篇三千多字的文章给读完了。
这时候刚好到下课时间,刘渝佳重新走上讲台,“好,大家先休息下,认真想想这篇文章有什么优点,下节课我们再讨论。”
他前脚刚离开教室,后脚高加林身边就挤满了人,就连女生都围过来了,他们七嘴八舌地问着,“加林,你这篇文章是怎么发的啊?”
“加林,能给我们讲讲你是如何构思这篇文章的么?”
他们的眼睛里满是羡慕,这就是八十年代作家的地位,哪怕是只发表过一篇文章,也能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
“是我运气好!”高加林又把那个故事重新讲了一遍,将功劳归结于张立峰的指点,“张老师让我把真情实感写出来,我就照他说的做了,没想到竟然真的发表了!”
这时候刘渝佳刚好回到教室,听到这话他忍不住赞道,“好,高加林同学,你这句话说得好啊!你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就是感情真挚!”
“文学鉴赏要先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文本结构几个方面来进行,但这些只是细枝末节,最关键的还是文章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高加林同学这篇文章表达出来的感情非常真挚,就凭这一点,哪怕此文在情节、语言上有一些瑕疵,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借着这篇文章,刘渝佳开始给同学们讲述起了文学鉴赏的要点。
“文学是语言艺术,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性评判标准;我们拿到一部名家的作品,不看书名,也不看作者,仅从作品的语言风格就能判断是谁的作品;比如,鲁迅的语言简洁明快、笔锋犀利、句法独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鲁迅体’;老舍的语言京味浓厚、全是‘大白话儿’.”
“MAX说过,只有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人物形象才有可能成为不朽的形象而流传千古.”
他一边讲述文学鉴赏的原则,一边将高加林的文章拿出来进行分析验证,短短一节课,就让学生们对文学鉴赏有了初步的印象。
这堂课又给高加林增添了几分名气,浦江学院的师生们慢慢知道,原来这个高加林不光能把县长送进去,还能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