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一会儿,黄玲就去厨房做饭,庄桦林也赶紧起身过去帮忙,俩人做了满满一桌子菜,黄玲还把宋莹一家喊来陪他们吃饭,主要是让林武峰陪向东喝酒。
在饭桌上,庄桦林当着外人的面就把事情说开了,“上次回来的时候,我在庄家门口,定定地看着河边两排房屋和几棵柳树,杨柳树,河边屋,石驳岸,河埠头……,这是我小时候经常和朋友们玩耍的地点,也是我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更是我离开苏州后在梦中反复出现的情景。”
“树下有几个石凳,似乎我小时候就有了,但是我记不清了,这里早已不是我的家;所谓家,是能回去的地方,当我跪在地上求爸妈,他们也不肯答应让鹏飞留下,那时候我就知道,我的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跟向东还有鹏飞的小家。”
“最后多亏玲姐收留了鹏飞,才没彻底断了我和苏州的牵挂;现在图南把我们俩调过来,我才重新和苏州续上了缘分!”
“但这个缘分只是对这座城市,还有玲姐、图南和筱婷的;爸妈、大哥、小弟他们从来没有把我当成是庄家的人,我再厚着脸皮贴上去也没意思。”
“这一路上我已经想好了,这次回来就不去他们哪儿了,免得人家见了我烦,我看到他们也糟心;从今往后,我就当没这个家,照顾好我自己的小家,把鹏飞教育成材,我这辈子就满足了。”
“桦林,那毕竟是你的爹妈。”向东忍不住劝说。
“呵呵。”庄桦林冷笑两声,“我一直把他们当爹妈,他们可没把我当女儿,从小到大,他俩都是一口一个赔钱货的叫,我叫庄桦林,不叫赔钱货!”
说着说着她又忍不住哭了起来,“刚出生时候的事儿我记不得了,不过听街坊邻居说,我小时候经常饿得哇哇大哭,倒是大哥和小弟从来没像我一样!”
“小弟出生以后,我才那么点高。”庄桦林比划着说道,“就得背着小弟、照顾小弟,小弟要是哭一声,那我可就遭罪了,他们心情好打我一顿就算了,要是心情不好,连饭都没得吃。”
“他俩一直睡床,我就只能在桌子上睡硬木板,夏天还好点,冬天冻得直打哆嗦;小点的时候还能谁得开,稍微长大就得蜷起来才行,好几次睡着睡着就掉桌子底下了。”
“后来我去贵州当知青,其他知青临走前都哭得不行,我却是打心底里高兴,从今往后再也不用为超英、赶美委屈自己了。”
“到了地方,遇到了向东,第一次有人想照顾我,我一下就沦陷了,很快跟他结婚,活了二十多年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这些话说得酸楚不已,黄玲和宋莹俩人也忍不住擦起了眼泪。
而向东则已经后悔自己刚才说那句话了,庄家这老两口实在是把桦林苛待的太惨了,他握着桦林的手说道,“这样的家确实没必要回,以后咱们不去就是。”
“桦林,这些不开心的事儿就不要提了,以后你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黄玲取出手绢帮她擦干眼泪。
“是,今天是我们的好日子,是不该说这些话,来,玲姐,我敬你一杯。”庄桦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几杯酒下肚,庄桦林慢慢从悲伤中走了出来,笑呵呵地畅想起未来的美好生活。
他们很快完成报道手续,还分到了宿舍,面积虽小,住三个人却不成问题,他们就把鹏飞接了过去,以后只要不忙,周末都会过来和黄玲他们团聚。
这天,庄桦林跟往常一样在医院接诊,等新病人进来的时候,她顿时愣住了。
第187章 试试哥猜
庄桦林的父亲看到女儿出现在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加惊讶,他以为桦林还在贵州的山沟沟里待着呢,今天身体有些不舒服过来看病,没想到竟然在医院看到了自己的女儿。
“桦林?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也不回家里看看啊?”老登激动地问道。
俩儿子一个去了西北,一个长期在外面出差,家里只剩下老太太、赶美媳妇儿还有俩孙子了,老太太身体不好干不了多少活,赶美媳妇儿拿着他俩的退休金,又只顾着自己和俩孩子。
老两口这几个月的日子可不好过,就连病了也没人陪,只能自己来医院,现在看到女儿成了苏州最好医院的医生,老登可算是看到了希望,要是桦林两口子肯照顾自己,那日子可比现在好过多了。
所以他连连发问,“你怎么来苏州上班了?和向东离婚然后调回来了?是谁帮你办的?”
如今为了回城夫妻离婚、丢下孩子的也不在少数,老登还以为庄桦林也跟那些人一样,抛夫弃子才回来的,只是怎么也想不通,一般人能混个小诊所的职务就不错了,她怎么来了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呢?
不过没关系,女儿的单位越厉害越好,他甚至已经开始幻想起自己舒舒服服地躺在苏州最好医院的病房里,享受着女儿无微不至照顾的美好场景了。
要是这样的话,怕是儿媳妇也会对自己好一些吧?她就算再刻薄,也该知道一家好医院的医生意味着什么,这世上哪有人不会生病?她和振东振北要是病了,不还是得过来求桦林?
“我可没有您那么刻薄,我跟向东好好的呢!”庄桦林懒得跟他提向东工作的事儿,直接问道,“看不看病?不看的话下一位!”
“看看看。”老登没听出桦林话里的冷漠,或者是他对这个女儿几乎没有太多印象,根本就不了解她的性格,老登还以为现在是上班时间,不好聊私人话题。
于是赶紧坐下来,把自己的问题一一说了出来。
庄桦林就跟接待其他病人一样,看了舌苔、量了血压,最终给出诊断结果,“营养不足,回去吃点好的就行,再给你开点药,你去交钱拿药吧!”
“诶,诶。”老登接过药方,依旧坐在那里不动,他还等着桦林去给他买药呢,就算走不开,给点钱也行啊,他去买了药再回来跟女儿说话。
“看完了就起来,后面的人还等着。”谁知道庄桦林根本不搭理,直接就开始招呼其他病人,“下一位进来!”
不是,你怎么能这样?老登顿时火大了,“我是你爸,我现在得了病,你就这样对我?”
“呵呵,你可没把我当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一口一个赔钱货的叫,我想把儿子送回苏州读书你也不理,现在倒是想起我是你女儿了?”庄桦林冷笑着,把这些年的委屈当面吐了出来。
同一个房间的其他医生原本想过来劝说,听到这话又坐了回去,要是这样的话,那庄桦林这个爹当的确实有点不合格,怪不得庄桦林到了单位,基本就不怎么提父母的事儿呢。
“你不孝!哎呀,我怎么这么命苦啊,辛辛苦苦把闺女儿拉扯大,结果闺女儿竟然不认我了!”老登没办法反驳庄桦林的话,只能使出了撒泼的老技能。
门诊室里顿时乱成一团,很快就惊动了单位的领导,领导过来看到这一幕也有些傻眼,稍微了解了情况,他下意识劝说庄桦林,“桦林,怎么说他也是你爸,赶紧处理好,免得影响医院工作。”
庄桦林立刻反驳,“主任,这可不是我的事儿,不光我不想认他,就连我嫂子也被他逼的跟我哥离婚了,他孙子图南哦,就是咱们苏州有名的那个天才少年.也不认他这个爷爷。”
“要是我一个人不认他,大家可以说我不孝,现在连他的孙子、孙女都不认他,那还能说是我的事儿么?”
“图南?就是就是十一岁上大学,又发现了梅森素数的那个图南?”主任一听就知道她说的是谁,今年《苏州日报》报道黄图南可不是一回两回,如今黄图南可以说是苏州城里最有名的人物,很多人就算不知道一把手是谁,也听过图南的名字,主任也不例外。
“对,就是他,小图南可是孝顺的很,就这也不搭理他,可见他做人有多失败。”庄桦林冷笑道。
主任还没说话,病人们已经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呦,这位医生还是图南的姑姑啊?那她看病肯定也厉害,早知道我就挂她的号了。”这位把庄图南的成功归结为遗传,觉得侄子厉害,姑姑肯定也厉害,倒是忘了,还有个不争气的老登就站在他面前呢。
“连图南都讨厌他,那肯定是他的不对。”
“那是,得亏图南妈妈跟他爸爸离了婚,不然摊上这么个爷爷,图南哪会有现在的成就?”
黄图南现在已经成了苏州的骄傲,大家下意识就站在了庄桦林一边。
主任想的更多,庄桦林的工作是杨市长写的条子,杨市长之前还为图南家里的事发过火,搞不好针对的就是面前这个老家伙。
这样的话,要是让领导知道我没有保护好图南的姑姑,搞不好得吃挂落啊。
想明白这一层,主任立刻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他赶紧让护士喊来保卫科的人,直接就把老登给架了出去,还特意叮嘱他们,“以后看到他不准放进来。”
现在的医患关系可不像后世那样,说不放他进来也就不放了。
老登还想在门口嚎,保卫科的人拎着警棍就出来了,老登见占不到便宜,只能一路哭嚎着回家。
周末,庄桦林又提着东西、带着家人到小院儿里看望黄图南,吕丘建和齐继文也跟着过来吃饭。
庄桦林把医院的事儿讲给大家听,引得一阵儿哄笑。
笑过之后,吕丘建和黄图南聊起了数学,“你最近在研究什么啊?天天泡在图书馆里?”
“我打算试试哥猜。”
第188章 毕业论文
“哥猜?梅森素数搞得好好的,为什么换这个啊?”吕丘建听了甚至有些内疚,因为最早就是他把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交给黄图南看,要是因为这篇文章耽误了黄图南的研究,那他可就成了罪人。
“是啊,你已经找到三个新的梅森素数了,继续找下去肯定还能找到更多,要是还有新的发现,说不定就能破解这一难题;要论在数论领域的地位,梅森素数也不比哥德巴赫猜想差,干嘛要换方向啊!”齐继文也很着急。
前几天,黄图南刚刚找到
而这个规律才是最关键的,吕丘建和齐继文也有类似的想法,所以才会劝说他继续做下去。
黄图南解释道,“为了寻找前三个梅森素数,我耗费了很多计算时间,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嘴上不说,心里肯定有意见,人家也有很多项目要做,学校的计算机又只有这么多,我用的多了,他们就用的少了。”
“而且,根据我的判断,想寻找新的梅森素数也没有那么容易,上次花了一个多月,接下来说不定就要花几个月,乃至好几年的功夫,把如此多的资源用在这上面实在是太浪费了。”
这就是先知先觉的好处了,在原来的历史中,1979年4月8日,美国克雷公司的计算机专家大卫-史洛温斯基和纳尔逊使用Cray-1型计算机找到超过1万位的梅森素数,也就是黄图南刚刚找到的那个。
随后史洛温斯基使用经过改进的Cray-XMP型计算机,又耗费了好几年时间,才在1982年至1985年间又接连找到两个新数字,从性价比上来说很不划算。
顺便说一句,克雷公司在新千年到来时,公布了七大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隔、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NS方程解的存在性与光滑性、P/NP问题、霍奇猜想、黎曼假设。
并给出了一百万美元的高额悬赏,谁要是能破解其中任意一个问题,就能拿到一百万美元的奖金,直到黄图南穿越的时候,也只有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解决了庞加莱猜想,而佩雷尔曼对这笔奖金却偏偏没什么兴趣。
“哥德巴赫猜想就不一样了,我这段时间突然有了一些灵感,要说破解肯定还差得远,稍微推进一点儿还是有可能的。”
弱哥德巴赫猜想在后世已经被秘鲁数学家、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彻底证明,这一成就就算够不上菲尔兹奖,也足够黄图南树立声望了。
而且在此后数十年,数学家们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还取得了很多突破,法国的一位数学家Ramaré就证明了,每个偶数都可以写成最多六个素数的和;随后陶哲轩又证明了每个奇数都可以写成最多五个素数的和。
这些成就他要是吃透了也能拿出来,反观梅森素数领域,除了不断有新的数字被发现,数学家们取得的突破要少得多,所以该选哪个还用考虑么?
平泽涛他们不知道这些,吕丘建汇报上去,他们马上过来劝说,黄图南始终不为所动,依旧坚持己见,考虑到黄图南对梅森素数的研究已经走到了全国前面,现在他判断这条路走不通,他们也只好相信。
“图南现在已经做出成就了,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想法,不应该随便干涉他的研究方向。”
黄图南现在已经把中科大那群天才少年甩开一大截,这就证明苏州大学之前没有强行干涉他的学习计划是正确的,既然如此,那就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便是。
过后没多久,老登又去医院闹腾了一回,这次不光医院没惯着,保卫科的人就直接把他架走了,而且还送到了机械厂,厂领导一看又把他们的退休待遇给降了。
这下老登再也不敢折腾了,庄桦林一家也可以安安心心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接下来几年,黄图南一边学习一边安心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不时写两篇小论文,学校的领导见此就更不干涉他的研究了,他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学校根据他的需求提供帮助就好。
不知不觉,向鹏飞、黄筱婷、林栋哲先后考上了初中,而且还都是师范学院附中,这可是苏州的重点中学,几家人都很欣慰,专门摆了一桌子好好庆祝。
反观振东振北,他俩原本就是熊孩子,家里人又不管,学习成绩自然上不去,最后只考上了排名非常靠后的普通中学。
这下可是把老两口急坏了,现在高考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眼瞅着孩子考不上大学,这可怎么办?要是将来鹏飞、筱婷都考上大学,就这俩家伙没考上,他们非得气得吐血不可。
他们赶紧给庄超英写信,希望庄超英能从西北回来,给俩孩子补课,这样或许俩孩子还有那么一丝机会。
而黄图南到大四的时候,清华北大中科大上交复旦等一堆名校都派来专人,想让他去自己的学校读研读博,却被黄图南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在苏州日子这么舒服,干嘛去别的地方?他拿出来的理由还是跟以前一样,我才十五岁,年纪还小,不想离家太远。
他们只能带着遗憾离去,师范学院乐呵呵地直接保送他硕博连读,只要修够学分、论文答辩通过,就能提前拿到博士学位。
到要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黄图南直接放了个大卫星,他给何承轩报上去的题目是《不小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最多六个素数之和》。
这是攻克弱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一环,如果文章确认没有问题,可是有资格登上国际四大数学期刊的。
如此高水平的论文用在本科毕业上,何承轩忍不住吐槽,“图南,你这你这实在是太浪费了!”
第189章 功成名就
更头疼的还在后面呢,这篇文章的水平比较高,学校负责答辩的老师看起来也很吃力,答辩过程中小心翼翼,生怕问错了问题露怯。
答辩结束后,平泽涛亲自带着黄图南去了趟京城,拿着论文找到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他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权威,这样的文章让他看最为合适。
陈景润去年刚刚当选为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就是日后的院士,他看到黄图南很高兴,“看到你我就知道,咱们中国数学领域后继有人啊!”
他认真地看了文章,给出很高的评价,“这篇文章分量很重,投给《数学学报》吧,自从苏老师当年在上面发表文章之后,国内已经很久没有数学家在这上面发表文章了。”
《数学学报》是瑞典皇家科学院Mittag-Leffler研究院创办的数学刊物,作为季刊,每年只有很少的发文量,所以质量很高,是世界四大数学期刊之一。
从新中国成立到22年,国内仅有9名数学家在上面发表过文章,而这9个人,6个是院士,3个是杰青,这也意味着黄图南日后要是不出啥问题,只凭这篇论文,熬资历都能熬成权威。
“你这篇文章一发,恐怕会打破《数学学报》发表文章最小年龄的记录,不过也不能骄傲,伽罗瓦、高斯、欧拉都是在很小年纪就做出了非凡的成就,数学领域从来不缺少少年天才,最终能在数学史上留下丰功伟绩的却不多,希望你能再接再厉,拿出更重要的成就来。”陈景润勉励道。
黄图南也没有辜负他的期盼,一年后就又拿出了一篇重量级的论文,他证明了奇数都可表示为最多五个素数之和,又把弱哥德巴赫猜想的破解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又过了一年,黄图南用计算机验证了自己的新论文,弱哥德巴赫猜想彻底被证明,当文章发表后,轰动了全球数学界。
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纷纷来到已经更名的苏州大学,聆听黄图南的演讲,演讲结束后,他们全体起立,用热烈的掌声来庆祝这一伟大成就。
黄图南也因此获得了颇多荣誉,首先苏州大学宣布他博士毕业,颁发给他博士学位,并任命他为研究生导师,此时黄图南才十七岁,他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博士和硕导。
到了年底,黄图南和陈景润、王元、潘承洞等数学家一起,领取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国内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有了这个奖,日后当选院士基本就是时间问题了。
消息传出,引起了全国有志于数学研究的大学生的注意,他们在考研的时候,纷纷把苏州大学视为首选,都想成为黄图南的研究生。
苏州大学数学系也凭此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为国内数学领域的一座高峰,比起北大来也不遑多让了。
人们都认为黄图南在破解弱哥德巴赫猜想后,会继续向强哥德巴赫猜想进军,最终破解这一重要难题,谁知道他在这时候又换了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