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红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她马上就说起了正事儿,“队长,那咱们怎么办?要不要也跟着提价?就算六分七一个咱们送到县里,其实也有得赚。”
“嗨,用不着这么麻烦,我去找土产公司牛经理说一声,让他别收这些人的蛋就行了。”郭谝子从另一个方向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时下很多人考虑问题的方式,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告状,反正那些人的做法也不太合法,要深究起来投机倒把的帽子肯定跑不掉。
还能想到解决问题,尽管他俩的答案和许灵均的不一样,他听了也很开心,起码人家懂得主动思考不是?
他又表扬了几句,然后否决了他俩的方案,“要是人家再涨到六分八呢?要是人家也认识牛经理呢?咱们卖鹌鹑蛋的利润原本就不高,没必要跟他们争。”
“他们能抢咱们的鹌鹑蛋,可抢不走鹌鹑苗、饲料,这两样才是我们赚钱的大头,他们想赚点辛苦钱就让他们赚去吧!老百姓得了实惠,想养鹌鹑的人只会更多,到时候一算账,肯定还是我们赚的更多。”
“做买卖不能把所有的钱都赚完了,也得给别人留点机会,这样钱才能挣得长久。”连李黄瓜都说不赚最后一个硬币,许灵均总不能连他还不如。
“是哩,我听有根说,这些人上门收鹌鹑蛋,还劝其它人也跟着养,不少人都信了,不过有根可没卖给他们,攒的鹌鹑蛋都送到我们这儿了。”董宽插话道。
“他要是想买你也别拦着,能多赚两厘钱也不少了。”别人送过来许灵均不会不收,他们想卖给别人许灵均也不会拦着,不管他们怎么选,对许灵均都有好处。
“最近来买鹌鹑饲料的是多了些。”海生的话从侧面佐证了许灵均的推测,那些二道贩子的出现对鹌鹑场其实是有利的。
“看,我就说吧?他们要是想多收鹌鹑蛋,就肯定会到处宣传,现在全县又只有我们能供应鹌鹑饲料和鹌鹑苗,所以最大的好处还是我们的。”
收鹌鹑蛋只需要有周转资金、有关系、胆子再大一些就行了,配置饲料、鹌鹑育种这可是技术活,有一定门槛在,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上手的。
作为上游企业,自然是希望下游的合作伙伴越多越好,下游涨水也会倒灌到上游,让许灵均赚到更多。
“队长,养鹌鹑的人多了,对咱们也不一定好吧?”海生举手问道,“我过年去给李老师拜年的时候,听他说过这么个例子,去年邻县突然号召种大蒜,因为那时候大蒜行情好,能卖的上价,好多公社都听领导的,不种粮食改种大蒜,结果到了收获的时候,大蒜没人要了,好多老百姓都没过好年。”
“鹌鹑蛋这么贵,一看就不是咱们普通老百姓吃的,要是养鹌鹑的人太多,鹌鹑蛋卖不出去怎么办?县土产公司每年就那么点资金,太多他们可吃不下。”
“啪啪啪啪!”许灵均高兴地鼓起了掌,“眼下行情这么好,你能不为现在的成功所迷惑,意识到其中蕴含的隐患,这才像是个真正的厂长!”
“哈哈哈。”众人也跟着鼓起掌来,海生也高兴地咧开了嘴。
掌声停歇,海生赶紧问道,“那咱们怎么办?限制饲料、鹌鹑苗的数量?”
许灵均摇摇头,“鹌鹑养殖放在咱们这地方,算是一门了不起的技术,放到全国就不算啥了,就算咱们不养,也有的是人养,到时候还是会多出来,未雨绸缪虽好,也不能因噎废食,趁着现在还能卖的上价,咱们应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才是。”
“至于你说的土产公司,这确实是个问题,不管啥时候都不能把所有销售渠道交到一家单位手里,该给牛经理的鹌鹑蛋咱们要给,可也得提前多找几条路,免得将来他收不下。”
这番话合情合理,众人听了都连连点头。
说完问题,许灵均又拿出了解决方案,“海生,这事儿还是得靠你,你出去跑一趟吧,到周围几个地方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合作方。”
“哦,对了,你去的时候把郭磊也带上。”许灵均点了一个年轻人的名,培养人才必须早点开始。
第223章 意思意思
郭磊是郭谝子的晚辈,今年高考没考上,就回了队里,许灵均先让他去饲料厂,又去鹌鹑场,小伙子都干的很不错,现在有了外出的机会,许灵均就打算让他试一试。
这批年轻人都是如此安排的,先去各个部门轮岗,看看他们更适合哪项工作,再给一些机会锻炼,如果真是人才就能脱颖而出。
晚上,郭磊的父母带着他去海生家里拜访,他们也能感觉到这对孩子来说是个机会,所以便想在出发前跟海生拉拉关系,顺便看看去出差需要什么。
海生也知道他们的心思,让媳妇儿炒了两个菜,边喝边给郭磊上课,“你这是第一次出差,不用想太多,跟紧我多听多看,在外人面前少说话,这次先跑一遍,下次估计就能一个人出门了。”
“磊磊从小到大还没出过县,我们担心他干不好,给你拖后腿。”郭父赶紧敬了海生一杯。
“不要紧,我当年第一次出门的时候也担心的不行,去过一次就好了!磊磊是高中生,认识字还会普通话,比我当时强得多。”
“你把介绍信贴身收好,回去让你妈连夜给衣服里面多缝两个口袋,装点钱缝死,这样就算有啥万一,也能赶回来”海生一边喝酒一边给郭磊讲着出差的各种窍门,以及这次要去的几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标志性建筑等等,万一走散了就来这些地方汇合。
郭磊竖起耳朵听的很认真,他现在的心情很是复杂,既有对出门见世面的向往,也有对陌生环境的惧怕,听着听着就淡定了,有海生这样的行家带路,应该不会有啥问题。
第二天一早,郭磊就按照海生说的收拾好了东西,吃过早餐来到海生家汇合,郭谝子开着拖拉机把他们送到县里,再去汽车站买票前往市里。
到了市里,海生没有去找市土产公司,因为他们要是需要鹌鹑蛋,直接给牛贵平下文件,让他多收一些就行,海生要是直接上门推销鹌鹑蛋,如果价格比县土产公司的低,他们或许也愿意要,只是这么一来就得罪县土产公司了,未免有些不划算。
来的时候海生已经想好了要先拜访哪些单位,他一下车就带着郭磊去了市农贸市场,一边带着郭磊参观,一边给他上课,“这是全市最大的农贸市场,周围的老百姓不管是买鸡蛋、蔬菜,还是买肉、买调料都得到这儿来,咱们牧场以前在这里设有销售点,专门卖牛羊肉、马肉。”
说话间就已经到了牧场的销售点前面,海生掏出上口袋的大前门递了过去,“建业哥,这阵儿又是你来市里值班儿啊?”
“呦,大前门,海生你这日子可以啊!”方建业赶紧接了过去,马上拿出火柴给海生和自己点上。
“嗨,都是出门充场面的,见了建业哥你这样的贵人才舍得拿出来,我自己平时就抽五分钱的岷山。”借着香烟海生和方建业聊了起来。
中午又请他在附近的小饭馆吃了顿饭,几杯酒下肚,趁着方建业高兴,这才说起了正事儿,“我看咱们市场里面还有几个空位,我们生产队要是想在这里设个销售点,应该找谁?”
“找林主任,这事儿他说了算。”
“那林主任喜欢啥?第一次登门,怕是不好空手呦?”
“.”
没费多少功夫,海生就搜集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便带着郭磊去百货商店买好礼物,顺便继续给郭磊上课,“记住,以后不管给队里买啥,都得两个人一起,这样能有个见证,免得别人说闲话,更免得自己犯错误;遇到特殊情况实在没办法,也得把票据收好,这样回去才能报账。”
买完东西,瞧着售货员心情不错,海生便送了点小礼物,问清了在百货商店申请个柜台需要走什么流程,找谁批准。
找了个便宜的招待所稍微休息一会儿,吃完晚饭估摸时间差不多了,海生就带着郭磊提着东西敲响了农贸市场林主任的家门。
“林主任,我是牧场生产队的,我们牧场的牛羊肉多亏了林主任帮忙才能卖得出去啊。”一开门先表明身份,然后就是一连串的感谢。
林主任的警惕稍微有所放松,开门把他们迎了进去,问了些牧场的情况,方才相信他俩确实是牧场的人。
又聊了一会儿,感觉铺垫得差不多了,海生便把鹌鹑蛋、牛肝菌、虫草、黄蘑菇拿了出来,“这也是我们牧场的产品,请林主任帮我们审核审核,看看能不能放到农贸市场销售。”
“虫草和黄蘑菇供销社就收,哪用得着放在农贸市场卖?”林主任嘴上这么说,客气一番还是收下了。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收了东西林主任说话就客气了几分,牧场也是公家单位,这是公对公的事儿,没啥可忌讳的,便一五一十告诉海生该如何打申请,如何走流程,“.这些手续办完,我再给你们批准,你们就可以在农贸市场设点了。”
“实在是太感谢了,要不是您帮忙,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跑呢!林主任,能不能再麻烦您,把刚才提到的几个部门领导喊上,明天晚上咱们一起去祁连宾馆吃顿便饭,我还有好些流程不清楚,想跟您和这几位领导请教。”
林主任一听祁连宾馆顿时来了兴趣,这可是全市最好的宾馆,他平时可没多少机会进去吃饭,“话我可以帮忙传,人家来不来就不一定了。”
“林主任您开口,肯定没问题,那我明天下班前就来市场接您。”
该聊的事情都聊的差不多了,海生便起身告辞,顺便把从百货商店买的礼物交给林主任。
林主任连忙推辞,“你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意思!”
“你这可就没意思了啊?”
“就是一点儿小意思!”
“哈哈,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这番对话听得郭磊满脑子浆糊,等从林主任家里出来,他不由得感慨道,“看来我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第224章 新出路
跑完市里,海生又带着郭磊去了临近几个城市,花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才赶回来,许灵均把生产队几个头头喊到一起,听海生汇报工作。
海生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他在市里最大的农贸市场拿到了一个摊位,在百货商店拿下了一个柜台,这两个地方都可以拿来销售生产队的各种特产,牛肝菌、鹌鹑蛋,还有他们在山上采摘、挖掘的虫草、黄蘑菇都可以。
同时跟几家比较高档的饭店达成了合作,成了这些饭店的供货商。
临近几个县市的市场也被吃了下来,现在是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时代,只要能把商品运出去,就不用为销售发愁,一个县的市场吃不下这么多鹌鹑蛋、牛肝菌,扩大到几个县市就没问题了。
“海生辛苦了,等业务交接好,给你放两天假好好休息下!这次开拓市场非常重要,等年底分红的时候,也给你加进去。”许灵均表扬道。
要是没啥意外的话,这项工作再加上他平时的成绩,海生今年能拿到的分红,估计得是全生产队最高的,许灵均的成绩肯定更出色,不过他从来不会把自己和李秀芝排到第一名。
反正他利用业余时间上山采黄蘑菇、挖虫草、打猎挣的钱已经够多的了,第一名的机会还是让其他人争夺吧,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
“郭磊这段时间表现的也不错,我去土门县的时候,他去红砂县跑,也跟当地人谈好了,以后每个月他们来三次市里,带着钱来农贸市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海生也没忘记郭磊的成绩。
“小郭进步挺快的,你也先休息几天,等休息好了,看看给你调整个什么工作好。”许灵均想让他去市里负责常驻,不过这得先仔细问过海生他的表现,再给他好好聊一次再做决定,光凭海生现在这几句话还不够。
听到这话,后排几个年轻人眼里满是羡慕,他们跟郭磊差不多时候回来,现在郭磊已经得了领导的看重,他们几个还在各部门轮岗呢。
许灵均看到了他们的表情变化,当即勉励道,“你们也别着急,在咱们生产队,只要好好干,机会有的是,海生现在忙得很,饲料厂还得有个副厂长帮忙,鹌鹑场那边也缺人,我准备过段时间就从你们中选人补上去。”
他们立刻挺直了腰杆坐得笔直,恨不得许灵均现在就点他们的名,让他们担任这些重要职位。
第二天,许灵均把海生和郭磊喊来,细细询问了他俩在外面开拓市场的经过,又和郭磊单独聊了聊,最终做出决定,“咱们得在市里设个销售点,暂时由郭磊负责,你去农贸市场附近租个房子,再带个人过去,你们俩不光要把农贸市场和百货商店这两个销售点管好,还得注意维系那些大客户,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有!”郭磊一脸严肃地回答,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市里可比生产队繁华太多了,年轻人又有几个不喜欢大城市的?
“市里面好吃的好玩的多,业余时间你爱干什么我不管,可不能耽误正事儿,更不能跟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混在一起,不然要是出了事儿,我可没办法跟你爸妈交代!这些话待会儿我也会给你爸妈说,要是有啥不对劲,我就会马上把你喊回来。”许灵均可不想好不容易发掘出来的人才经不起诱惑而迷失。
“我记住了!”郭磊顿时冷静了许多,认真地给许灵均保证。
光靠他自觉肯定不够,所以许灵均还会从其他方面进行约束,比如严格财务管理制度,每个月对一次账,不给他伸手的机会。
郭谝子等人去送货的时候,也会向周围的人打听这俩人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拓宽了销售渠道,他们的鹌鹑蛋生意就更红火了,就算有人竞争,许灵均每个月也能收到大量鹌鹑蛋,周围老百姓赚了钱,跟着养鹌鹑蛋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
通常一个村只要有一户人家养成了,他的亲戚朋友就会跟着养,然后一传二二传三,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开始养鹌鹑。
鹌鹑场就算扩大了规模,生产出来的鹌鹑蛋也大多都用来孵化鹌鹑苗,对外销售的鹌鹑蛋差不多全靠从周围的老百姓手里收。
到年底去给董主任汇报工作的时候,董主任直接让他先发言,许灵均汇报出的数据再次让他们吃了一惊,养猪场、养鸡场、牛肝菌种植基地的产量最少翻了一番,鹌鹑场、饲料厂业绩提高的更多。
开完会,他们又跟去年一样,去五队拉特等猪,这次大家都学聪明了,来开会的时候都带上了自家的拖拉机,没拖拉机的也拉来了马车,免得大肥猪拉不回去。
董主任他们吃饱喝足拉着大肥猪走了,第二天许灵均就举行了分红仪式,他去年承诺过会让众人的分红再翻一番,现在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全生产队,但凡是出力干活的,工资和分红加起来,都拿到了两千大几,像海生这种特别出色的,全年收入甚至超过了三千块。
平均到每个月,那就是两百多的工资,全县每一个领导干部有他们拿得多,就算放到市里,也只有那几位最大的领导才有如此水平的收入。
所以这个年,他们过得比去年还要风光,拿到分红,全家老小一起进城,到百货商店去买新衣裳,郭磊还有几个年轻人,甚至跑去了市里大采购。
不光是他们,就连周围那些村子的老百姓,也可以过个宽裕点的年了,买了鞭炮、割了肥肉,舒舒服服地过了个年。
来拜年的亲戚一问,开年后就直接跑到了鹌鹑场,他们也要养鹌鹑。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鹌鹑场的种苗供应就有点跟不上了,他们赶紧再次扩大了规模,才没让这些老百姓失望而归。
可很快就诞生了新的问题,养鹌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光市里和周围几个县的市场眼瞅着就要消化不了,他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第225章 罐头厂
出现了问题,许灵均按照惯例召集大家伙一起到会议室里开会,把情况介绍清楚,大家都纷纷面露难色,这确实是个问题,还很不好解决。
海生想了想说道,“队长,我再跟郭磊出去跑一趟吧,再多跑几个城市,要是能跟市里一样在当地设点,就算现在的产量再翻一倍,也能消化的完。”
“咱们这地方,周围大城市不多,再往远就得考虑运输问题和保质期的问题了,这可不是多拿下一两个市场就能解决的。”许灵均提出了新的问题。
他养鹌鹑的条件远不如日后的刘永好兄弟,因为刘家四兄弟的鹌鹑场设在新津,旁边就是西南最大的城市成都,再往东又能到另一个大城市重庆,这两座城市的市场消化能力非常强大,再加上周围的中小城市,完全能吃得下他们生产出来的鹌鹑蛋。
许灵均现在所处的地方是祁连山下,人口数量跟四川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交通也比较落后,要先用拖拉机把鹌鹑蛋送到县里,再从县里找运输公司运去市里和其他地方,走铁路的话,还得去市里。
而鹌鹑蛋是有保质期的,在常温下,新鲜鹌鹑蛋一般可以保存10-14天左右;如果天气炎热,保质期就会暴跌到七天;冬天能稍微好一些,保存时间可以延长到约一个多月。
鹌鹑场收鹌鹑蛋也会根据季节调整,冬天稍微长一点儿,蛋少的时候一个月送一次,多的时候半个月送一次就行;夏天就得三天送一次了,再迟就会坏掉。
现在去外地开拓市场确实有一定机会成功,可就算有人想买,也不一定能送的出去,拖拉机倒货车再倒火车,耗费时间比较长,还存在运输途中颠簸破碎的可能。
运到地方,不管是碎了还是臭了,当地的客户肯定都不会要,这样的情况多发生一两次,这门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海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郭磊在大城市待的时间长,脑子更活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我们可以把市里的仓库扩大一些,把运输过程分为两个环节,先把鹌鹑蛋送到市里,跟县运输公司商量好,让他们直接来队上拉,这样就可以减少拖拉机转运的环节,速度更快、损耗也更少。”
“到了市里,我们去找铁路部门,请他们帮忙运到其他城市,上下货的环节由我们负责,我们自己搬运肯定会小心,损耗应该能控制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