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96节

  在剑桥停留数日,好好地刷了一波声望,还和伍连德成了好朋友。

  剑桥也把章星九的演讲以及和其他学者的交流过程写成文章,发表在期刊杂志上,又替章星九扬了一次名。

  从剑桥回到索邦大学,章星九继续按照时间表进行着自己的实验和理论探索工作。

  一学期时间很快过去,到了1898年年初,章星九再次取得突破,他又成功地抢走了一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成就。

  忙了一天,一回家就开始码字,待会儿看看还能不能写一章吧。

第286章 无线电

  这一年是章星九的丰收之年,开年后他先用实验证明高能阴极射线能够穿过原子,并从这一现象出发正确地推断出原子内部的空间相对来说是空虚的。

  有了这一结果,距离构建原子的正确模型又更近了一步,他在论文中展现了阴极射线实验的多种特征,并发表在《自然》上。

  当看到章星九的论文,正在海德堡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的菲利普-莱纳德气得摔了杯子,因为他的实验也走到这里了,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抢走他的成绩,章星九没有丝毫心理负担,因为这家伙的人品相当不堪,后来跟了小胡子,将日耳曼人视为最尊贵的种族,歧视其他一切种族。

  走到这一步,章星九光靠阴极射线实验,就拿到了三个诺贝尔级的成就,抢走了剑桥大学汤姆逊教授、斯特拉斯堡大学任物理研究所主任和教授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和莱纳德的机缘。

  他俩原本在1905、1906、1909年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现在的话已经不可能了,除非他们另外做出更重要的成就,可这又谈何容易?

  顶级物理学家一辈子能有这样一次重大突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们仨又不是爱因斯坦、杨振宁、朗道这样的史诗级天才,能拥有多个诺奖级成就,丢了一个还能靠其他成就再拿回来。

  在此之前,章星九一直从事的是理论领域的研究,而现在他终于要开始进入应用物理领域了,一来之前的实验研究已经积累够了,二来就算他不做,另一位工程师也快做出来了。

  所以章星九立刻制定了方案,让阴极射线实验组开始进行无线电方面的研究。

  美国人摩尔斯于1835年发明了有线电报,之后几十年,电报线开始铺遍世界,电报公司不光在各个大陆上竖起了一根又一根的电线杆,还把电缆铺到了海底,从而让越洋电报变成现实。

  就连保守的满清,对待电报的态度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一开始他们严禁电报出现在华夏的土地上,拔除外国人架设的电报线,禁止他们铺设海底电缆。

  到了1877年,李合肥亲自检测了电报的作用,他立刻意识到电报在多个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他的支持下,有线电报很快在华夏铺开,现在已经成了朝廷和大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

  可是电报好用归好用,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必须要架设电报线,投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发报的价格也非常昂贵。

  中文电报房每一份明码电报的费用是按照七字一算,七字之内都按照七个字收费,七字以外另外结算,比如从西安到河南紫荆关的电报线路每字需要六分六厘大洋,密码电报和外文电报还得翻倍。

  欧美的情况要稍微好一些,但也仅仅只是稍微而已。

  在美国,从纽约发一封十个单词的电报到新奥尔良,就得2.7美元。

  如此高昂的价格必然会影响电报的大范围应用,所以世界各国的电报公司都迫切需要一种成本更低的电报传输技术,比如不需要架设电报线的无线电报。

  很多科学家、工程师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820年4月,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克海斯提安-奥斯特率先发现电流磁效应。

  在此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经过多次反复实验,于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

  而后,著名的英国天才少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15岁时中学尚未毕业就在1846年向爱丁堡皇家学院递交了一份科研论文,而后,仅仅隔了一年,也就是在16岁时(即1847年)又发表了《电磁学通论》,通过数学计算,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由是,与法拉第一起“开创”了电磁理论。

  又过了41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一种电波环,又用这种电波环做了一系列的实验,终于在1888年发现了世界期待已久的电磁波。

  到了这儿,人类距离发明出可以使用的无线电报技术已经很近了,而原本实现突破的人是德国的布劳恩和意大利的马可尼。

  布劳恩今年成功地利用高频电流通过水传播莫尔斯信号,并进一步将闭合振荡电路应用于无线电报领域。

  马可尼在三年前就成功地将无线电信号发送到了1.5英里的距离,只是这一距离还无法商用,他现在准备把无线电信号传播的距离增加到50英里左右。

  为此他成立了无线电公司,并依靠自己三年前的成功,募集到了不菲的投资,可惜他这些投资大部分都要打水漂了,因为章星九也盯上了这项成就。

  章星九的记忆库里,有马可尼和布劳恩方案的图纸,他只进行了部分更改,就赶在他俩前面,拿出了设备原型,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十公里距离的无线电信号发射和接收。

  实验刚刚获得成功,李普曼就把他喊了过去,一脸严肃的对他说道,“你知道这次成功意味着什么吗?”

  章星九非常清楚,这件事要是处理不好,说不定小命都有危险,现在的商业竞争可是很刺激的,杜邦家族的土飞机了解下?

  他坦白地说道,“以前我完成的大多都是理论领域的工作,并不具备太大的商业价值,这次可不一样,无线电报一定会成为那些贵族豪商争夺的焦点,因为这其中蕴含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你打算怎么做?”李普曼教授略微感到了一丝欣慰,自己的学生还没有被成功彻底冲昏头脑。

  “无线电报技术涉及经济利益、军事利益、政治利益.如此多的利益,不是我一个来自华夏的留学生能承受的。”章星九心中哀叹,要是自己的祖国强大,何至于面临这些问题?

  可惜现在的满清实在是太垃圾了,根本没办法给他提供庇护,所以他只能自己想办法。

  “我打算先注册专利,然后”

  明天的更新会晚一些。

第287章 去美国

  “您之前将毛细管电位计献给法国物理学会的行为让我无比景仰,我也想效仿您,把无线电的相关专利捐赠出去,只是我身后并没有法兰西这样的强大的祖国,我也想为我的祖国做点什么!”

  “所以我准备把无线电在法国的权益分成若干个部分,一部分捐给索邦大学,一部分捐给法国物理协会,一部分用于支持华人学生来法国留学。”

  “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国,也会采取类似的模式,和该国的大学以及科研组织进行合作,比如在英国和剑桥合作,获得的利益用于支持华人学子去剑桥读书。”

  无线电专利牵扯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章星九要是打算死死捏住不放,他的生命估计就该进入倒计时了,而且那些人还会支持马可尼、布劳恩等人尽快实现突破,再跟他打官司。

  到时候怕是不光钱没到手,专利也没了,人也没了,最后啥也落不着。

  所以还不如把大部分利益拿出来,和有能力的机构共享这些专利,这样的话,多多少少还能落点东西在手里,无线电技术发明人的荣誉也能保住。

  “明智的抉择。”李普曼教授很欣慰,他生怕章星九坚持要把专利收归己有,这样就算是他也保不住章星九,他只是在科学领域有些声望而已,可抵挡不住那些大资本家。

  “我替索邦大学和法兰西物理协会感谢你的贡献,我们也会尽快协助你办理好专利手续,到时候出让专利授权获得的利益,也会分出一部分,用于支持华人学生来法兰西留学。”李普曼教授做出承诺。

  为啥是华人而不是华夏学子呢?因为章星九想到了伍连德,如今有许多散落在外的华人,他们之中不少人都牵挂着祖国,从大革命时代到日后的改开,他们都为华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有了机会,也该给他们一些好处才是,而这些人要是来了欧美读书,将来也能更好的回馈华夏。

  “我们也会尽量帮你争取在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利益,至于其他国家,你也可以选择和法国的机构、企业进行合作。”李普曼继续说道。

  一些大国可以自己掌握这笔利益,而那些小国肯定会受大国的影响,从大国引进无线电设备,或者干脆让大国来帮他搭建无线电体系,李普曼这么说也是在为法国争取利益,他毕竟是法国人。

  “我没有意见。”章星九应了下来,这些利益他原本就争取不到,给法兰西说不定还能喝口汤。

  “我这就联系校长还有法兰西物理协会。”李普曼拿起了电话,当着章星九的面通知了他们这一消息,并邀请他们来索邦大学商讨细节。

  无线电涉及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校长和协会会长很快就带着律师来了,他们一落座就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如今无线电的发射接收距离只有十公里,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个问题能解决么?”

  “没有问题,虽然现在只有十公里,可我们已经探索出了无线电技术的核心原理,接下来只需要不断改进设备,增加有效距离就可以了,我预计很快就能突破一百公里,再下一次有希望更远。”章星九笃定地说道,要不是他不想领先太多,现在就能拿出立刻可以进行商业化运营的技术来。

  众人立刻看向李普曼教授,李普曼教授毫不犹豫地点头支持,“我看过章的论文,从理论上这项技术完全可行,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距离冲刺撞线已经很近了。”

  1896年法国人顾拜旦倡导举办了第一届奥运会,巧合的是,他当年提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演讲就是在索邦大学进行的,所以李普曼选择这样的比喻。

  李普曼在法国科学界享受崇高的声望,大家绝对相信他的眼光和道德水平,他既然肯定了章星九的技术方向,那就绝对没问题了。

  所以这场会议立刻进入到利益讨论环节,索邦大学和物理协会承诺马上协助章星九申请专利,不光要在法国申请专利,还要在其他主要国家申请。

  这项工作让章星九自己做,且不说能不能申请下来,光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申请,就要耗费他大量金钱和时间,他们愿意帮忙就省事多了,成功率也会高得多。

  然后是利益分配环节,到时候会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运营无线电的专利,收费授权企业使用,打击侵犯专利的机构等等。

  该机构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分红,把赚取的利润分给索邦大学、物理协会还有章星九等相关方。

  等专利申请下来,章星九这才投递了论文,并公开了自己的合作方式,然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电报如同雪片儿一般飞到索邦大学,许多企业都看到了无线电的好处,他们都迫切地想获得这项专利。

  剑桥大学直接派来代表和章星九协商,虽然马可尼现在就在英国做研究,距离实现突破也快了,可他毕竟还没有赶上章星九,更重要的是他做出的发明对剑桥又有什么好处?所以还不如跟章星九合作。

  章星九同意了和剑桥进行合作,条件和索邦大学差不多,剑桥也承诺不光自己会留出一些给华人留学生的名额,还会说服英国其他高校也这么做。

  其他欧洲强国也采取了类似的合作方式,要是章星九一个人,他们肯定不会这么温文尔雅,但现在索邦大学和法国物理学会坚定地站在章星九身后,那就不一样了。

  章星九把这些好消息发回了国内,请马相伯、傅兰雅、蒋邑虚等人挑选合适的学生,去欧美留学。

  美国也派来了代表,敲定了合作事宜,常青藤联盟拿到了在美国运行无线电专利的许可,他们同样承诺给华人留学生一些留学名额,至于他们的学费,就从专利分红里出。

  签完协议,他们盛情邀请章星九去美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章星九想想答应下来。

  待会儿还有

第288章 司徒羡意

  美国毫无疑问是下个世纪对全球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章星九也早就想去美国看一看了,因此他认真地考虑一番后答应下来。

  花了几天时间准备,给马宗文请好了假,俩人便一起乘坐火车前往港口,再换乘客船跨越大西洋,抵达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港。

  因为这趟旅程距离更近,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更加先进,航线也非常成熟,全程共计耗费八天时间,可比从沪上到巴黎快得多。

  美国学术界在港口热烈欢迎章星九的到来,并安排他去著名的华尔道夫酒店下榻,两年前李合肥访问美国的时候就住在这里。

  还有一名当初见过李合肥的记者在采访过章星九后做出评价,“虽然都是中国人,您和李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他好像是从历史书中突然来到现代社会的古代人,而您却像是从未来来到了现在。”

  你看人真准,章星九在心里给这名叫华莱士的记者点了个赞。

  美国现在的情况有点像后世的华夏,四年前他们的国内工业总产值就超过了英国,位居全球第一,然而英国等传统强国却依旧把持着国际话语权,依旧将美国当做乡下穷亲戚看待。

  所以他们特别渴望国际舆论的认可,现在一名在欧洲享誉盛名的科学家来了,立刻受到了热情的招待,他们迫切地渴望向章星九展示他们的学术水平。

  章星九也像后世那些在中国的网络平台上捞金的老外一样,满口都是称赞,“当年摩尔斯先生发明了有线电报,让人类的联系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紧密时代,这是美国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我现在所做的,和摩尔斯先生当年做的并无本质区别。”

  在场的美国人,就像是后世那些听到老外夸奖中国的网友一样,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满面红光地鼓起掌来,章星九的初亮相获得了大成功。

  他先在纽约各所高校进行了巡回演讲,再和这些学校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随后乘坐火车穿越北美大陆,继续前往各地的高校或者研究机构交流。

  其中在芝加哥大学停留的时间最久,因为如今在这所高校担任物理系主任的就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190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迈克尔逊。

  十年前,他和爱德华-莫雷共同进行了著名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这个试验排除了以太的存在,给物理大厦笼罩上了一层乌云,可惜他并没有沿着这条路线继续研究下去。

  章星九倒是有意愿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因为这条路的前方就是相对论,所以他和迈克尔逊交流了很久,获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数据,可以帮他更好地按照现在的实验水平制定实验方案。

  离开芝加哥继续向西,最终抵达了旧金山,这里是如今北美大陆华人最多的城市之一,因此章星九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他们给章星九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让章星九和马宗文美美地吃了一顿纯正的中餐。

  章星九也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我和多所美国高校达成了合作协议,他们会留出一些名额供华人使用,不管是从华夏本土、南洋亦或是其他地方来美国的学生,还是原本就在美国的华人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特别考试,从而获取进入美国大学读书的机会。”

  “章先生?这可是真的?”当地华人代表们顿时坐不住了,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重视读书都是华人的共同心愿,只是碍于种种歧视政策,他们这些在美华人往往很难得到读书的机会,现在章星九帮他们打开了一道门缝,他们怎么能不重视呢?

  “明天《旧金山记事报》就会刊登文章,详细说明考试规则,旧金山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本地院校也会发布公考,公布考试时间,你们如果有兴趣,就可以按照报纸上和公告上的信息去报名参加考试。”

  “当然,你们如果想去其他城市的高校也可以,麻省理工、哈佛、耶鲁、康奈尔等美国名校也会推出类似的政策,要是谁学识出众却家境贫寒,也会有专门的基金会提供资助。”

  “这可真是太好了!能进入大学读书,儿孙辈就不用像我们一样只能卖苦力、干见不得人的勾当讨生活了。”众人闻言激动不已。

  “能进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可以从事医生、律师、学者这些体面的工作,只是如果身后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还是免不了受各种歧视,只有华夏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提高了,我们这些海外华人才能昂起头来做人.”章星九顺便也给他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

  要是有人能听进去,学成后归国效力,哪怕一百个个里面只有几个,他这笔钱也没有白花。

  这话可谓是说到这些华人的心坎上,一名三十左右的男子马上站了起来,“先生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我现在和一些朋友在街头推小车卖水果,那些警察看到白人干这种事从来不管,遇到我们却动辄就是敲诈勒索,这不就是因为朝廷腐朽,不会给我们撑腰么?”

  宴席结束,他还专门来酒店拜见章星九,“在下司徒羡意,字基赞,广东开平人,早些时候也住在三藩市,现在去了波士顿讨生活,先生去哈佛和麻省理工演讲的时候,我正好有事外出没能赶得上,一回来就赶紧坐火车追赶,今天总算是遇到了。”

  这位名字也是如雷贯耳,司徒羡意可能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司徒美堂知道的人可就多了,而美堂就是他后来改的名字。

  俩人喝着热茶长谈起来,说起在美华人的现状,司徒羡意也是连连摇头,“在下倒是也想把华人拧成一股绳,所以成立了安良堂,可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自己努力就行了的.”

  聊到最后,他试探着发出邀请,“如今我安良堂在美利坚很多城市都有分会,先生还要去很多地方,不如来堂中当个客卿,以后和当地华人商谈也方便些。”

  待会儿还有

首节上一节96/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