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青石阶上,一名身着云纹青衣的高大男子负手而立,山风卷动道袍下摆,露出腰间悬着的一柄古朴长剑。
此人剑眉斜飞入鬓,双目如寒星般清亮,鼻若悬胆,唇线冷峻,整个人宛如一柄藏锋的利剑,虽未出鞘,却已透出摄人气魄。
他周身气机沉凝如渊,呼吸间脏腑运转如龙吟虎啸,显然已将洗髓境修至极致,金髓汞浆几乎凝为实质,只差一步便能踏入练脏境。
更惊人的是,他站立之处,三丈内的落叶竟无风自动,呈螺旋状环绕,这是《金关玉锁十二诀》修至“七决开体内天门”境界的异象。
徐云帆眉头微微一扬,龙鳞甲叶悄然绷紧。
此人正是道宗宗主毕渊座下第一真传大弟子,楚沧溟,号称“青霄剑魄”,曾以洗髓境巅峰修为,曾在诸派演武时,一剑斩断弥陀寺炼脏境长老的玄铁重棍,从此名震天下。
看着徐云帆衣袍下龙鳞甲叶在日光下泛起的暗金色泽,他眸光微动,旋即带起一丝笑意。
“徐云帆,徐师弟?”
(晚点还有,敲击键盘中)
第284章 道宗首席,楚沧溟
徐云帆抱拳一礼,朗声道:“见过楚师兄!久闻‘青霄剑魄’大名,今日得见,果然气象非凡!”
楚沧溟神色淡漠,如古井无波。
山风掠过时,他鬓角几缕发丝竟泛起金属般的冷光。
倏忽间,他目光如剑锋般划过徐云帆背后赤火吞龙锏。
那锏身暗纹在气机牵引下竟自行亮起三道玄纹,引得周遭落叶无风自旋。
“徐师弟欲往琅书楼?”
声音似寒潭坠玉,每个音节都裹挟着洗髓境独有的“髓火震颤”。
话音未落,髓海劲气外显时引发的“金声玉振”这番异象下,在空中勾勒出细微的波纹轨迹,竟让三丈内青石板缝隙间的尘埃突然悬浮。
徐云帆面色没有丝毫变化,眼眸中甚至带着几分跃跃欲试。
他听过楚沧溟的名头很多次了,道宗首席真传弟子,斩妖魔,破凶匪,救百城……
各种正面名头当真是数不胜数。
他依旧礼貌道:“正是,如今我缺一门锏法,想要去琅书楼看看。”
楚沧溟沉吟片刻,衣袖轻拂间带起一缕气机,荡开渐生的云雾:“琅书楼有长老把守,若无真传令,寸步难行……”
他上下看了眼,见徐云帆腰间并没有挂上真传腰牌。
“你还没得到真传令吧,我带你去。”
话音未落已踏空而起,青袍翻涌如云海生涛,赫然是《金关玉锁十二诀》中“踏罡步斗”的身法。
徐云帆目光微凝,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金关玉锁十二诀》中关于踏罡步斗的记载,金关玉锁十二诀得了前几卷,徐云帆自然认得其中路数。
这门轻功以北斗七星为基,每一步踏出都暗合天枢、天璇等星位变化。
修习者需至炼肉境方能修习,足底涌泉穴迸发螺旋气劲,在足弓迸发,凝练出‘气团’。
此刻楚沧溟青袍翻涌的云涛异象,实则是髓海劲气外显形成的“锁脉罡风“,寻常武者若被这罡风扫中经脉,立时就会气血滞涩,有缓阻敌人攻击之效,如同带上了一层迟缓buff。
徐云帆注意到对方每一步落下,都有三缕金芒从足跟迸发,这正是功法要诀所述“三步一锁,七步成罡”。
传说修至大成时,能在空中连踏四十九步而不坠,每七步便是一重劲力叠加。
徐云帆刚准备推辞,说自己有通玄令,就见楚沧溟施展此身法一言不发转身奔入云海,他也不得不闭上嘴,只得紧随其后。
行至半途,楚沧溟忽然开口:“三日前我正在燕门关,连斩了十七个大乾真血贵族。”
他声音冷得像淬过的剑锋,令人皮肤忍不住生起几粒鸡皮疙瘩。
“回山才知师尊新收了弟子。”
他脚步不停,腰间未出鞘的寒螭剑却发出清越鸣响,“所以……特来看看,师尊几十年再未收过真传,如今不声不响收下,自然让我好奇得很。”
最后一个尾音落下时,楚沧溟倏地转身。
洗髓境巅峰的威压如潮水涌来,徐云帆的龙鳞甲瞬间浮现赤蛟盘山劲纹路,脚下青石板“咔”地裂开蛛网状缝隙。
“不过……”
楚沧溟修长手指随意按住剑柄,“看起来……”
眸光带着几分深究之色,神情带着几分明显的质疑。
“似乎也没什么特别。”
徐云帆无声笑了笑,自己特别之处还需说出来?
抬眼环顾四周,浓厚云雾散去时,发现二人正身处两座陡峭山峰之间的云桥之上。
十二根手臂粗细的玄铁锁链横贯虚空,在斜阳下泛着幽蓝冷光。
锁链之间铺设着厚重的铁桦木板,虽经百年风霜却分毫未朽,此刻正随着山风有节奏地上下起伏,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响。
桥下是万丈深渊,翻涌的云海被罡风撕扯成絮状,偶尔露出的岩壁上能看到历代道宗高手试剑留下的沟壑。
那铁桦木板在罡风撕扯下发出刺耳的“吱嘎”声,整块木板以中央铆钉为轴心猛然倾斜三十度,露出下方翻涌的云海。
徐云帆龙鳞甲叶应激泛起赤芒,足底暗运劲力稳住身形。
楚沧溟青袍猎猎作响,却如履平地般站在晃动的木板边缘劲风烈烈,吹得他的衣袍衣袂翻飞。
“过了这座桥,便是琅书楼了。”
说话时目光扫过徐云帆腰间剑鞘。
“徐师弟也懂剑?”
“其实不太懂。”
徐云帆拍了拍腰间的长剑,这是当初在小天地秘境中从玄真门苏枕河身上得到的,极致的锋利,但很脆,只要稍微加些力,就能轻易折断。
剑走偏锋的典型代表。
“那徐师弟腰间的长剑是……”
徐云帆咧嘴一笑:“从敌人身上获取的,只是觉得不错,就佩戴在身上了,左右不过是系个东西的事情。”
“……”
楚沧溟略显沉默了下,似乎没有想到徐云帆回答得如此干脆,好一会儿,才又问道:“不知徐师弟擅长哪门兵器,还是善用拳脚,还是你身后背负的神兵长锏?”
略微干巴巴的提了一句开场白后,楚沧溟正想追问徐云帆是否精通锏法时,就听徐云帆的话音响起。
徐云帆五指虚握,做了个抡锤的起手式:“其实我更擅长的,是锤。”
“锤?”对方明显一怔。
“锤!”
他双臂肌肉骤然绷紧,龙鳞甲叶缝隙间迸出赤芒,伴随血气而动扩散的高温将空气都微微扭曲下,双手在空中勾勒出千钧撼岳锤法的轨迹。
那动作看似简单,却暗含《千钧撼岳锤法》中的发力技巧,连周遭空气都被压出肉眼可见的波纹。
“重锏虽好……”
徐云帆反手轻叩背后赤火吞龙锏,锏身九道玄纹应激亮起三纹、
“若不是神兵自带灵性,轻易间动用便可挥洒出道道刚猛气劲,我倒宁愿用天工洞那柄雷火麒麟锤。”
这个细微动作暴露出武者对兵器的本能记忆,就像他此刻不自觉微曲的指节,仍是握锤时养成的肌肉惯性。
接着徐云帆又略有些惋惜道:“可惜随着武学境界提升,锤类的武学却稀少的可怜。”
何止是稀少的可怜,越往后,因为劲气的凸显,尤其是洗髓练脏,髓力衍生,劲气翻腾凝实,再进一步练脏成罡下,手中一口长剑,一柄长刀,随意挥洒也能劈砍出远远超越重兵的威力。
第285章 琅书楼
楚沧溟闻言哑然,眼底那抹跃跃欲试的锋芒悄然敛去。
在精研剑道的他看来,与重兵器武者相争终究少了三分意趣,重兵器大开大合,讲究以力破巧,招式虽刚猛无俦,却失之细腻,如同莽夫抡斧劈柴,哪及得上剑走轻灵的千变万化?
一些高明的重兵运用之法,虽有细腻之处,可终究比不上剑的雅。
二人抵达琅书楼时,楚沧溟只略一拱手,道了句。
“徐师弟自便。”
说完,便化作一道青影踏罡而去,衣袂翻卷间竟带起丝丝缕缕劲气翻腾流转的虚影。
徐云帆目送那道背影消失在云桥尽头,眸光渐沉。
他心知这位大师兄突然现身绝非偶然,明摆着是来掂量自己这“新晋真传”的斤两。
毕竟道宗资源有限,多一人分羹,便少一分机缘。
楚沧溟看似洒脱离去,实则已将“警惕”二字刻进了每一步脚印里,眼下只是开胃菜罢了。
徐云帆收回视线,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背后的赤火吞龙锏。
打开玄钢机匣,从参娃身上拔下一根参须在咀嚼着,他打量着眼前的琅书楼。
徐云帆推开琅书楼那扇镌刻着道宗奇异云纹的大门时,参须的清苦还在舌尖萦绕,滚灼的热气不断从胃部流淌至四肢百骸之中,然后迅速化入劲力之中,让他的劲气越发浓郁浑厚。
推开门,迎面撞来的浩瀚书海却让他呼吸一滞。
九层环形楼阁拔地通天,每一层飞檐都悬着青玉铃铛,无风自动时洒落细碎清光。
数以万计的玄铁书架呈八卦阵势排列,架上竹简、帛巾,古籍泛着金丝楠木的幽光,玉册流淌着水纹般的灵气,更有极为古老的兽皮卷轴被放置在角落,足以说明这个书楼收藏的书册到底有多古老。
三层以上竟有云梯盘旋,几个踏着青萍步的弟子身影在云雾间时隐时现,衣袂扫过处带起阵阵墨香。
正中央的穹顶豁然洞开,一道银河般的清辉倾泻而下,照得地面整块寒玉铺就的《万道归流图》纤毫毕现。
琅书楼内,穹顶垂落的清辉如水般流淌在寒玉铺就的《万道归流图》上。
三五个道宗弟子围坐在中央石台旁,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动作轻得像是怕惊扰了文字中沉睡的魂魄。
整个空间静得能听见墨香在空气中缓缓沉淀的声响,唯有偶尔翻动的纸页如蝶翼震颤,荡开一圈微不可察的涟漪。
这琅书楼内的灵气,意外的浓郁,整座楼的基底似乎铸造了类似聚灵法阵的功效,可将天地间游离的灵气拢聚而来。
“新来的?“
沙哑的声音从右侧传来。徐云帆转头,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伏在檀木柜台后,枯瘦的手指正摩挲着一枚青铜算筹。
老人始终未抬头,灰白眉毛下浑浊的双眼似睁非睁,仿佛早已与书楼里经年不散的尘埃融为一体。
“正是,前辈是……”
徐云帆抱拳,龙鳞甲随动作发出细微的铮鸣。
老者终于掀起眼皮,露出双瞳中两点针尖般的精光:“规矩懂么?令牌拿过来吧。”
当徐云帆将玄天令搁上柜台时,乌木台面突然浮起一层淡淡灵光从
老者原本松弛的手指骤然绷紧,算筹“咔“地断成两截。
他盯着令牌上“通玄”二字看了足足三息,喉结滚动间咽下的不知是惊骇还是艳羡,最终只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玄天令……多少年没见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