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第107节

  洪老爷子的书桌上。

  摊开的画卷带着生动活泼之意,仿佛听到了曾经市井的喧闹之声。

  洪老爷子虽然没亲自去过景星坊,只在经过附近时见到过那座宝桥。

  景星坊内是什么样?只是听别人说起。

  但是景星坊的食堂,如今却已经清晰印在他脑子里。

  这期间食堂的变化,跟故事连载似的,让看画的人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

  有种令人怀念的市井烟火气。

  单论画技,温故的画在洪老爷子眼里,确实称不上多好。

  但他能感受到画里的那些人,每个细节都充满希望和生机,而不是泥潭挣扎或者麻木沉沦。

  从工地卖力气的劳工,到跑腿凑热闹的闲汉,再到大户人家的管事和随从,都有了更具生气的一面。

  面对温故的画,洪老爷子的心态也在变化。

  从一开始在画上随意添几笔,到后来认真点出不妥之处,作出添改。

  ……再到现在。

  旁边的老仆跟随多年,平时相处较为亲近随意。

  温故送来的第一幅画,到现在的这幅,老仆也跟着看过。

  前段时间的画里面,食堂变得挺冷清,他的心情也跟着冷清。

  天寒地冻,工地不开工,没了劳工们的身影,只剩下了那些吹牛的闲汉。

  今天的景星坊,竟然多了一堆人,很是热闹的样子。他好像也感觉到了冬日炉火的温度,面上也忍不住带着笑。

  老仆早已将墨磨好,各种颜料摆出来,等着老爷改画。

  然而桌前的人,数次拿起笔,又放下。

  洪老爷子沉默盯着面前的画。

  并不是画的构图和技巧做到足够完美。

  思量许久,他拿出自己的印章,重重盖上。

  旁边的老仆疑惑道:“……老爷?不画了?”

  “不画了!”

  洪老爷子啪地盖完章,完全没有动笔的意思。

  “总有种我帮他画粮票、给他打工的错觉!又或者不是错觉?”

  “啊这……”老仆怔住。

  不至于,不至于啊。

  他按照老爷的吩咐,把画卷好,让人送去景星坊。

  心里还想着:虽然乱世能存活下来的读书人,人均八百个心眼,但万一那位温坊长真是个实诚孩子呢?

  庆云坊。

  温故目光清澈真诚,看着面前的数名匠人:

  “您几位这手艺越发精巧娴熟了!”

  他刚刚拿到了定制的学艺礼物,成品他很满意。

  狗道士被鞭策之后,果然有了动力,很快就和匠人们一起把东西做出来。面前的这几位匠人主要负责雕刻打磨的工序。

  温故从雕刻的细节,到整体的效果,再到匠人的手艺,句句不重样地表达出来赞美之意。

  面前几位工匠被夸得面色涨红,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们都是各家大户蓄养的工匠,平时都是给雇主家办事,雇主高兴了给点赏赐,不高兴了,什么惩罚都有。

  也只在温坊主这里,才能听到这么真诚的夸赞,以及,这位给酬劳也是真爽快!多倍的欢喜!

  随后温故又留下了几个难度更大的打磨任务,工匠们连连保证,一定在年前给坊长把东西做出来!

  温故带着学艺礼物往回走。

  四海坊新入驻的大海商冯家加入金主群,窑炉那边底气更足了,原材料和辅料也有足够钱粮购买。

  反正烧出来的失败品,都会成为明年万福园的装饰材料。

  匠人们奋起的结果就是,终于烧出来达到温故要求的材料!

  若是年前能做出东西,他送给姨父姨母和表哥的年礼分量就会很重了。

  嗯,姨父家的仓库,最近又充盈了啊。

  四海坊那几家手里有多少钱引,就说明他们给了赵家多少货……

  心里琢磨着过年的事,温故回到景星坊,随后等来了洪老先生的家仆送回的画。

  “这次改画这么快?”

  以前都是隔一两日才送回的。

  自己的画技心里有数,水平远远不够。

  温故带着疑惑打开画轴。

  画上没有多一笔,但多出来一个印章。

  这才是关键!

  温故面上露出喜色。

  这是洪老先生

  也就是说,他可以正式登门学艺了!

  温故又看了看画,卷起收好,写个帖子去约时间。

  又打包学艺的礼品

  玻璃材质,墨碟与笔洗可叠放式的组合设计,可当观赏物,也可以拿出来使用。

  整体外方内圆。

  外廓方形,坚定稳重。内部圆形,圆融和谐。

  表面刻着吉祥纹式,适合置于案前,既实用又有雅韵。

  洪老先生不正式收徒,所以不收正式的拜师礼,这个只是温故准备的学艺礼。

  次日,他带着铁头和程知,来到靠近城中核心区域的一个坊内。

  这里,确切地说,临近的几个坊,都居住着许多官员。

  洪老爷子六十岁的人了,须发花白。

  也曾入仕为官,只是早早辞官办书院,教书去了。

  虽称不上桃李满天下,但也教出来不少有才之人。

  直至乱世,他才与家人来到北地歆州。

  老人家有些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有些武德充沛的气概。

  温故回想着了解到的信息。

  今日不巧,新一轮的降雪开启,好在风不大。

  若是世道太平,肯定有不少文人吟诗赏雪。

  然而如今,只显得冷漠寂寥。

  即便是在这富户和权贵众多的坊内,只要稍稍停顿去听,便能听到或细弱或尖利的啼哭声。

  来到洪老爷子所住的宅院,有仆人引入院中。

  一名蓝衣老者正于雪天舞剑。

  身形清癯刚劲,威凛如甲士破阵。

  北风忽厉,寒光追雪。

  剑法凌厉又带着刚正之气,颇有先贤之风。

  温故站在边上,静静观看。

  老爷子的身骨真硬朗啊!

  至少还能舞剑二十年!

第90章 当打之年

  剑光过处,雪影斑驳。

  只是看着看着,却更觉得舞剑的老者像一只海天孤鹤,凌厉剑招之下藏着郁气和孤寂。

  温故一直静静侯于廊下,待对方收剑,才抬脚走过去。

  认真揖了一礼:“学生温故,拜见无渊先生!”

  洪老爷子,号“无渊”,给温故画上盖的章也是用的号。

  老爷子把手中的剑递给旁边仆从,抬眼打量温故。

  年纪轻轻,过于文弱了。

  “先进屋。”

  别给冻出病来。

  温故接过铁头手中的书箱,跟着洪老爷子进入书房,而程知和铁头在外厅,待一会儿就回去。

  这院子不大,是洪老爷子自己隔出来的。据温故打听到的消息,老爷子跟家人闹了些矛盾,带着老仆和两名随从居住在此。

  如今的住房条件有限,想搬也搬不远,只能简单隔出院落。

  此时的书房内,只有洪老爷子和温故二人。

  屋内放有火盆。

  六十岁老者,穿着简单练功服,面色红润,额角还有些汗珠。

  二十岁青年,穿着厚重的大氅,气质文雅,典型的白面书生。

  洪老爷子擦了擦汗,再次打量温故,眉头越皱越紧。

  “往后学习书画之余,也跟着我练剑!”

  说着,把提前准备好的一把剑拿出。

  温故将氅衣放置一旁,双手恭敬接过剑。

  剑的打造并不精细,但整体瞧着颇为雅致。

首节上一节107/1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