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第72节

  前方越来越近的两队骑兵,身上的铠甲反射着冬日的寒光,看上去神武不凡。

  不过温故的注意力却不在他们身上,而是看着那辆越来越近的马车。

  “那是什么?”周山问。

  “少主的仪仗。”杨巡尉说。

  “什么……什么少主?”周山牙齿磕碰。

  “赵阀少主!”

  林镖头手里的马槊都差点惊掉。

  不是,这……这一来就碰上这样级别的贵人,真的好吗?

  但很快就反应过来。

  他瞪大眼睛,看着前方温故的背影。

  铁头身边,披着大氅也显得文弱的背影,此时在他眼中,逐渐拔高!

  瞳孔震动。

  卧槽!!!

  前方的两队骑兵在靠近之后,也下马静候。

  一名身着祥云织纹缎袍的青年走下车。

  两侧骑兵齐齐行礼。

  杨巡尉自然也跟着行礼。他刚才瞧着,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直接代入结果,看温故和少主,竟然也能看出两分相似。

  少主之母和温故之母,是亲姐妹,一定长得很像。

  长得有点像,又是血缘关系近的真亲戚,还有本事,温故此人以后在这歆州城里……

  不管在场其他人这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思。

  温故此时走上前,眼神清正,面上表情,尊重中带着几分见到亲人的激动。

  书卷气地揖礼:

  “表哥!”

第60章 就要这个

  没人给温故正式介绍,但那位杨巡尉这一路过来的各种细节,已经证明“表哥”的身份了。

  见温故行礼,旁边的铁头也跟着喊道:“表哥。”

  虽然关系离得更远,但铁头自己没那些意识,温故也说过,跟着喊就是了,不用在意其他。

  于是,铁头当着所有人面,这声表哥喊得十分自然,完全没哪里有错的样子。

  华服青年下马车时稳重威严,走过来看向温故二人时,已经变得亲切谦和。

  “可让我等到你们了!”

  听到铁头跟着喊,他也没露出异色。铁头的情况他已经得知,把铁头当大小孩即可。

  赵少主打量温故。

  在铁头的衬托之下,温故确实看着文弱了些。

  又扫过温故身后的五百人的队伍,他拍了拍温故的肩膀:

  “好!真是太好了!”

  赵少主抓着温故手臂,叫上铁头:

  “走,先上马车,里面暖和。”

  温故随着力道往前走两步,又稍稍停顿,看向后方。

  赵少主说:“别担心,队伍有人安置。”

  温故朝林镖头和周县尉他们点点头,示意跟着去办就好。

  看着温故和铁头跟着上了那辆大马车,两侧的骑兵也再次上马,护送车辆回城。

  这边,队伍迟迟不敢动。

  “要……要跪吗?”有村民忐忑不安,战战兢兢道。

  “无需如此,少主不在意这些虚礼。”杨巡尉说。

  而此时队伍中的其他人,神游天外晃了一圈终于又晃回神。

  北风凛冽,鼻尖冻得通红,但此刻心头一片火热,呼吸都急促了。

  赵阀,少主啊!

  这是什么?这是土皇帝家的太子爷!

  咱们温头儿跟太子爷是表兄弟呢!

  亲表兄弟!

  小刘激动得,比看到赶尸人时还抖得厉害,只不过那时候是害怕的,现在全是激动。

  何大他们也是双眼发光。

  我老何家要发达了!

  我乃温头儿门下走狗!谁都别跟我抢!

  他们看着前方离开的马车,伸长脖子想喊一声,没敢,只能在心中默默呐喊:

  温头儿!千万别忘了我们还在这里!

  而此时,华丽的大马车里。

  药物熏香飘着烟气,但并不刺鼻呛人。

  边上还放着暖炉。

  有随从放了个小案几,两碟点心一壶茶水。

  铁头上车之后就坐在边上吃喝,表哥说随意,他就真随意了,反正没别的事。

  温故倒是清醒得很。

  赵表哥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如此隆重,未必是因为自己一行人。

  还够不到这份儿上。

  温故也没憋着,都到这时候了,面对这种手握重权的世家子弟兼自家亲表哥,别搞得心机深沉的样子。

  于是,温故一副“对着亲戚有话就说”的模样,问了原因。

  赵表哥笑了笑,说了今天的巧合。

  今日城外有个祭祀仪式,早就看好的日子。

  外城的几项重要防御工事,会选择吉日破土动工,也就是今日,正式启动。

  敬山河日月,祭天地鬼神。在这个时代,人们非常重视这些祭礼。

  祭祀刚完毕,听闻温故这位表弟带着五百人来了,便出城迎接。

  这阵仗并非因为温故,但,碰到了这个好日子,赵少主也愿意摆出仪仗亲自迎接。

  温故这些人,是今年到达的,第一个五百人级的队伍!

  城防的兵卒跑出去巡逻好几趟,还没温故顺路带回来的数量多。

  万事讲究一个寓意。

  还未见面的时候,赵少主对温故第一个最深刻的印象这位表弟挺喜庆的。

  马车回城,赵表哥告诉温故,远道而来的队伍,除了少数身份特殊的人可以提前进城,队伍中的大部分人都需要在外城区待一两天。

  所有的北迁队伍都是一样待遇。

  温故表示理解。

  懂,隔离。

  除了邪疫,以防还有其他疾病。直接隔离是最简单,也最省人力物力的方法。

  赵表哥说:“外城那边有汤药和粥食,需要什么可以直接换,你无须担心。”

  见温故对歆州城好奇,他又介绍了如今城里的管理模式。

  歆州城正在扩建的外城区,建设的除了防御工事,还会划出坊,多为军坊。

  内城也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的住宅区,市是商业区。

  可以看作是封闭式管理的一个个社区。

  每个坊都是四面围墙,定时开关门。很好地将坞堡的安防理念,与城市管理相结合。

  马车进城,直接回到住处。

  赵家如今居住的地方,是由数栋大宅合并改建而成。

  赵家得势之后,在这里也新修了不少小院落。不断有亲戚投奔而来,得有住处。

  就比如这次,温故兄弟二人到来,赵家提前准备了一个院子。

  即便设施比不上以往那些富贵人家,但在如今物资紧缺的时候,这院子是非常宝贵且难得的。

  不是谁都能直接分到一个院子。

  下人们在管事的指挥下忙着,屋子提前熏过一次,今天入住,再熏一次。

  温故姨母沈夫人特意遣人过来,又摆上了一些精贵用品。

  温故和铁头被带到这个院子。

  院内建筑虽因如今的条件修得不够精致,但也是宽敞明亮,还种了花木。

  也就只有在富贵人家的院子里才能看到这些观赏花木,在外面早就被当柴烧了。

  又换了身衣物,才被带去见姨母姨父,参加一场小家宴。

  表嫂也在,带着五岁的表侄。

  来得匆忙,没有准备见面礼,温故说下次补上。

  他自己倒是收了不少东西。

  至于他说的,且真诚强调要补上的礼,大家都没认真。

  如今这样的世道,能活着到歆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哪还有多余的条件去准备礼品?

  姨母一脸心疼,又让人给他添了些衣物用具。

  这位姨母如今身份不同,多了威仪也更显雍容,但长相上与温故记忆中的亲娘确实很像。

  温故在这场家宴中一波真情流露,和姨母一起怀念故人旧事。

首节上一节72/1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