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第26节

  也是药引子。

  修炼葛洪丹道的引子,便是丹炉之中的那枚金丹,是历经一千七百余年,借由青虚山五行之局,在这“下丹田”之节的丹炉之中不断蕴养,真正的物华天宝。

  是葛洪祖师煞费苦心为他的传人所准备的入门之礼。

  此时,丹境之中。

  韩云只觉眉心一热,仿佛有团火焰在灵台跳动。

  他闭目内视,发现膻中穴处竟有一簇赤色火苗凭空而生,正随着呼吸节奏明灭不定。

  “此乃心火初燃之相。”葛洪虚影抚须微笑,“三昧真火以心为君,今日你既点燃心火,便算入了丹道门墙。”

  旋即,葛洪手中拂尘轻挥,炉中金丹突然发出清越鸣响,化作流光直射韩云丹田。

  他顿觉小腹滚烫,似有熔岩注入气海,那枚金丹竟在丹田中缓缓旋转,将四周灵气尽数牵引而来。

  “运心火,炼金丹!”

  老者一声清喝如惊雷炸响。

  韩云福至心灵,当即盘坐结印,以《抱朴丹决》中所载法门引导心火下行。

  膻中穴那簇火苗顺着任脉游走,每过一处要穴便明亮三分,待至丹田时已如旭日初升。

  “嗤”

  心火与金丹相触的刹那,韩云浑身剧震。

  只见金丹表面浮现细密裂纹,缕缕金液自裂缝中渗出,与心火交融后竟化作氤氲紫气,如丹霞初生。

  这紫气顺着奇经八脉流转周身,所过之处筋骨齐鸣,五脏六腑都泛起琉璃光泽,此为脱胎换骨,筑造修道根基之象。

  葛洪虚影突然掐动法诀,丹炉内残留的金焰分化阴阳,凝成黑白两条游鱼没入韩云双瞳。

  “此为坎离交济之象,你且记住!”

  葛祖声音渐如空谷回响:“心火过盛则焚经脉,金丹未化反成剧毒,这其中火候的把握,你要拿捏的恰到好处。”

  韩云此刻五内如沸,耳畔忽闻潮汐之声。

  定神看去,那丹田中的金丹已化作漩涡,将紫气源源不断转化为液态真元。

  他忽然明悟:所谓饵丹,正是以金丹为饵,钓出体内先天一,然后凝成新的内丹!

  心火忽然暴涨三寸,将最后一点金丹彻底炼化。

  与此同时,周身先天一汇聚,混合氤氲紫气真元,重新抟炼成丹,这是韩云自己的内丹。

  内丹之下有一簇金色心火,时时烧炼。

  韩云猛地睁眼,瞳孔中阴阳鱼倏忽隐没,周身毛孔喷出三尺紫霞。石室四壁的云纹应激发亮,竟与呼吸产生奇妙共鸣。

  他只感觉全身上下澄澈轻灵,原本需要长时间淬炼的先天一,不再呈现虚浮之象,反而固若金汤。

  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足足省去韩云数年之功。

  以外丹换内丹。

  而那金丹的药性还有许多潜藏在韩云身体里面,只待日后不断用心火烧炼,便能不断将其融入自身内丹之中。

  葛祖虚影开始消散,声音却字字铭刻在韩云脑海深处,“记住,丹成时候久,勤勉勿断绝。”

第44章 一代宗师

  韩云眼前的丹境彻底破碎,显露出原本的石室景象。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心念一动,一缕金色火焰便从掌心升起,纯净明亮,不含一丝杂质。

  此乃道心显化,也是未来修炼的根本。

  “丹道漫漫,今日方始。”韩云轻声自语,眸光坚定。

  有此金丹之道在,他也总算是入了大道根本之门。

  他对着冥冥虚空俯身而拜,恭敬行礼:“多谢师父指点,弟子定当谨遵教诲,不负丹道真传!”

  既然承载了葛祖丹道,那他叫一声师父也并不吃亏,而且人家可还是道门祖师,大腿当抱则抱,万一有用呢!

  韩云主打的就是一个广撒网多捞鱼,有枣没枣打三杆子。

  这一次,韩云的“炼丹师”身份,彻底坐实,可不再是编造的了。

  随后,本着贼不走空……呸,节省的原则,韩云将所有的东西打包带走,其中就包括了那丹炉和上层的金砂。

  “师父,相信您老人家也不会怪我的吧,这都是咱们门派的东西,我这个当弟子的继承的合法合理。”

  韩云一边打包放入内景空间之中,一边振振有词道。

  收拾完所有的东西后,韩云想办法抹除了丹霞洞中破开的痕迹,使之恢复如初,然后再次回到那清虚观中。

  毕竟要是自己就这么一走了之,难免那玄真道长会有所怀疑。

  “居士可有所收获?”

  韩云摇摇头道:“没有,不过青虚山景色不错,虽然是冬日,但山势峥嵘,冰瀑倒挂,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玄真道长闻言,也是叹了口气:“唉,也许此地根本就没有葛祖传承罢,又或许所谓的葛祖传承就是这《抱朴子》残篇。”

  “恰似井中捞月,竹篮打水一场空,自家本有大道,何必向外求真,我这一派支脉至我而止,也该回归祖庭了。”玄真道长神色恍惚,不胜唏嘘。

  韩云客套一番,然后便告辞了。

  玄真道长垂手送别。

  由于耗费了一些时间,此时天色将晚,韩云便在就近的县内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在吃过当地特色的碗肉后,便朝着完县的孙家而去。

  这个孙家,正是孙禄堂所在的那个孙家。

  而孙禄堂在近代异人圈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曾有记载,孙禄堂在二十五岁时开始云游,期间游行郡邑乡野,并曾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等名门大派。

  闻有艺者,不辞远蔽险阻,必访至。

  有不服之人,孙禄堂和其较量,未尝一败,和现在的韩云一样,也是走千里路,磨练自己。

  曾遇异人,乃一云游隐道,俗姓张,实则为龙虎山张姓门人,授其修心养秘法,该法能自然辟谷,清净腹藏气血之杂物。

  后来,孙禄堂将此融入形意八卦修习之中,达至腾身走凌空、慧剑射神光之境地。

  后又于蜀中从一高僧研修《易经》,并于武当与一陈姓隐道一同结庐,闻其讲论丹经。

  这次游历总共历时三年有余,见识百家技艺,使得孙禄堂修为臻造极至境,行止坐卧、一念一应,无不依乎天理合于道。

  性功修为亦达至空、至虚之化境,能有不闻不见之知觉,虽骤临不测,亦能从容应变、感而遂通。

  可谓:不见不闻,觉险而避。

  后来,孙禄堂提出一以贯之、纯以神行之道。并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两经之义,融汇百家于一炉。

  合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创立孙氏太极拳之理法。

  最后指出,太极拳之本质不过是研求一伸缩之道,形意拳、八卦拳亦如此。三拳用法不同,各有侧重,然其理则一也,颇有返璞归真之意。

  一者,即中和真一之,由无极而生,说尽先天一本质,故拳学莫不是自虚而始再还于虚。

  武当名家亦曾曰:“孙禄堂先生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独能皆臻化境,除勤学善悟外,实有天赋异质、上根利器耳。”

  可以说,孙禄堂就是一时的气运之子,除却自身资质惊人外,悟性还好,命中又有贵人相助。

  时也,运也,命也,才造就出了这么一位宗师。

  所以,孙家不可不访。

  完县孙家坐落在县城东郊,青砖黛瓦的宅院古朴大气,院大墙深,门前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

  韩云耳朵微动,听见院内传来阵阵拳脚破空之声。

  他照例叩门,不多时便有一人打开大门,那人见他气度不凡,连忙上前行礼。

  韩云微微一笑,说明来意:“在下韩云,乃大刀王五传人,久闻孙家大名,特来请教。”

  为什么说是大刀王五传人呢,因为大刀王五和孙禄堂并称为前朝末期十大高手,有些许渊源在。

  而且和孙家动手,刀上的功夫肯定是会暴露的,所以也不必藏着掖着。

  那人面露难色:“实在不巧,我家家主正在后院指点年轻一辈练功,吩咐不见外客……”

  话音未落,院内突然传来一声清朗长笑:“贵客临门,有失远迎!”

  只见一个身着藏青色长袍的中年男子大步走来,双目如电,步履生风。

  韩云见到此人不由得心头一震,此人周身机圆融无碍,竟似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可见孙家传承不凡,底蕴之深厚。

  那中年男子拱手笑道:“在下孙维岳,孙家现任家主。方才听闻阁下自称王五先生传人,不知可有凭证?”

  韩云不慌不忙,自背上取下双刀,自信道:“就凭我手中长刀!”

  说罢,白犊刀抽出,刀罡凛冽,纯粹无杂,清越如龙,随手一刀斩出,在地上留下三丈之长的裂缝。

  “如何?”

  孙维越瞳孔一缩,眼中却多了几分亲近:“王五先生当年与先祖父交情匪浅,既是他的传人,便是自家人。请进!”

  韩云随孙维岳穿过几进院落,只见庭院中数十名年轻弟子正在练功,有的打太极,有的走八卦步,还有的在练习形意拳,招式各异却都气韵生动。

第45章 拳中气象

  来到后院一处僻静小院,孙维岳亲自沏茶相待。

  茶过三巡,他忽然问道:“韩兄弟刀法精湛,想必已得王五先生真传。不知今日前来,是单纯切磋,还是另有指教?”

  韩云放下茶盏,坦然道:“实不相瞒,在下游历四方,为的就是博采众长。今日前来,一是印证自身所学,二是想请教一伸缩之道。”

  孙维岳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哦?韩兄弟竟知晓我孙家秘传?”

  “孙禄堂前辈当年融会贯通三家拳术,提出一伸缩之说,在下心向往之。”

  韩云拱手道:“不知孙家主可否赐教?”

  孙维岳闻言大笑:“自然可以,就是不知韩兄弟手上功夫如何?”

  韩云伸出一只手掌,在桌子上轻轻一按,留下一个清晰的凹陷掌印,但掌印四周却没有半分影响。

  孙维岳见状心中惊奇,没想到这大刀王五的传人竟会有这般掌力,尤其对先天一的运使分寸恰到好处,实在难得啊!

  见猎心喜之下,孙维岳身形已动,一掌轻飘飘拍来,看似缓慢实则快极,如云雾翻卷变幻莫测,带着数道虚影,正是太极拳中的“云手”。

  韩云不避不让,精准的捕捉到那云手,绵掌之中柔劲裹着如针刺般的刚猛力道,和其双掌相对。

  两人在方寸之间交手数招,竟未发出一丝声响,此乃劲力不泄之理。

  似柔似刚,似轻似重。

  其中无数劲力变化,恰如当年叶问与宫老爷子掰饼之景。

  孙维岳眼中精光一闪,招式突变,转为八卦掌的游身步法,身形如鬼魅般绕着韩云旋转。

首节上一节26/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