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闪耀巨星 第19节

“双方并不会冲突,我们电台节目进度会比报纸要慢的,更何况,有了广播的推广,对您的知名度也是一个帮助,虽然我们没有电视节目那么立竿见影,但是我们电台的听众也是不在少数的,最后请相信我们的诚意。”电台负责人的话说的十分诚恳。

“我会认真考虑的。”聂唯回答道。

“我明天再给你打电话,可以么?”

“可以。”

挂上电话,聂唯眼睛看似是在盯着电脑屏幕,但其实思维早就集中在刚才电话里谈的那些事儿上了。

对于电台找上门来的声音,聂唯是真的感到很意外,但现在想想,确实也很心动。

虽然看似如今电台的地位远不如当初七八十年那般天下唯我独尊,但是其影响力绝对不小,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群体中,它们的影响力甚至比电视台都要大。

举个例子,做出租车司机这行的人就最离不开电台,他们每天要在车上工作超过八个小时,而且还分日班和夜班,一台车几乎全天无休。

而出租车又没有条件安装电视等娱乐设备,现如今也没有智能手机IPAD,所以电台就成了这群司机工作时最好的陪伴。

尤其是夜班的司机,一个人开车在安静的城市里,别提多孤独了,能听听电台里面的人聊天谈话,对他们也是一个相当大的缓解孤独的方式。

除此之外,出租车司机拉着的乘客,还有那些私家车司机,一些学生,老年人等等,可以说电台的听众也并不在少数,甚至比起报纸来讲,受众度要更广一些。

刚才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主要还是聂唯自己想要矜持一下,为自己争取更良好的条件罢了,但其实内心中,聂唯已经决定把签给电台。

第二天,聂唯一大早就又接到了那位电台负责人的电话,这一回聂唯没有拒绝,直接约对方出来见面。

这位电台负责人叫刘闯,做的正是交通电台的午夜时段节目,一般这个时段的节目除了情感故事外讲的就是鬼故事了,所以能看中聂唯的《鬼吹灯》也不算是意外。

见面时刘闯还一时没认出聂唯来,毕竟十七岁的聂唯看上去真的有些太年轻了,真不像是能写出《鬼吹灯》那种老炼文章的样子,不过在聂唯出示了目前还没发布的第二部《龙岭迷窟》的原版文稿后,刘闯的疑虑也就消散了。

毕竟这第二部的文稿的文笔剧情与第一部如出一辙,这已经可以肯定眼前这个少年就真的而是作者了。

确定了聂唯的身份,刘闯在观察他时似乎也发现了一些和普通少年不同之处。

像是这个男孩显得远比同龄人要沉稳,而且对金钱方面表现的也十分的淡然,还有他的举止得体,谈吐风趣,才识渊博……

怎么看都一个优点多多的少年,或许这就是天才和凡人的区别吧。

内心感慨过后,刘闯也说出了自己带来的条件,聂唯一边听一边和自己内心的条件进行对比,相差不多的就点点头,相差有距离的聂唯就明确提出自己的想法,半个小时后,带着一头大汗刘闯离开了茶馆。

而他手里的一份合同草稿中的内容有一半已经完全翻新了,那些就是聂唯所坚持的结果,想到刚才那个少年犀利的谈判风格,他就不由敢到一阵心悸,那真是让他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被‘牵着鼻子走’,经过这次谈判,聂唯也给他留下了着实深刻的印象。

这个少年真不能当普通孩子去看待,太可怕了……

第二天刘闯就带着合同来到了上一次相聚的茶馆,聂唯也早就等候多时,签约的过程很平淡,没有一丝波折,在聂唯写下名字后,一张写着‘三十万’的支票也交到了他的手中。

这只是两部的价格,除此之外聂唯接下来《鬼吹灯》的每一部也同样是十五万,只要完成一部,电台那边就结账一次。

另外除了现金报酬外,电台播送《鬼吹灯》期间的节目广告收入也有聂唯的百分之五,而广告费用的多少无疑和节目的收听率有直接关系,显然电台也希望聂唯接下来发挥的更出色,这样大家也都是双赢。

合同签之后,刘闯就直接带着回电台了,毕竟作为一档故事类节目,他叙述的方式不可能完全照搬纸面上的文字,一些改动还是有必要的,这一点聂唯倒是不在乎,只要不影响股市剧情,他就基本放手给电台的编辑去做了。

回到家中后聂唯还特意给刘源打了个电话,告知他电台会同步做一档关于《鬼吹灯》的节目。

“刘编辑你放心吧,我签合同的时候特意加进去一条,在你们连载完毕之前,他们节目的进度不会超过你们报纸刊登的速度的。”这是聂唯打这通电话主要要说的话。

听到聂唯的这句话,刘源的心也算是放下了,随之而来就是对聂唯的感激。

其实他很清楚,聂唯根本不需要打这通电话,毕竟他们报社签订的合同只是在报纸杂志这方面,对于人家和电台的合作方面根本没有约束力,就算是电台一天就把故事进度做的比报纸还快,那么燕京文报也只能忍着。

而聂唯加的那个特殊条件无疑就是为燕京文报的利益考虑的,能做到这一步,聂唯在刘源的心中已经留下了一个义气的形象。

“对了,我还有一个想法,刘编辑你听一下吧。”说道最后,聂唯忽然想到一件事儿,立刻说道。

(感谢角落里的忏悔,ARacers,人生00009,891109a几位同学的打赏!刚才看是39名,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尽快码字,把第二更送到。)

第23章 23.双赢

“对了,我还有一个想法,刘编辑你听一下吧。”话聊到最后,聂唯忽然想到一件事儿,立刻说道。

“快说说。”对于聂唯的建议,刘源向来重视。

“我觉得你们完全可以联系一下电台那方面,你们完全可以在宣传方面相互合作一下,毕竟你们之间的文化载体不同,面对的群众也肯定会有所差异,但如果你们双方相互为对方宣传的话,那么你们的受众群无疑也会得到一个扩展,1+1的效果甚至很有可能会大于2。”聂唯把灵光一闪的想法说给刘源。

听到这个提议,刘源眼睛瞬间就亮了。

报纸和电台之间历来是没什么利益冲突的,毕竟文化载体不同,各有各的优缺点,而正是如此,也造就了他们之间合作的可能性,互惠互利的事儿只要不是傻子,相信最终都能谈得来。

而且聂唯的一句话真的打动了他,1+1大于2,说不定真的会取得不俗的效果呢。

想到就做,挂上电话后刘源立刻拨打刘闯的号码,商量着合作的事宜。

接到刘源打来的电话,刘闯有些意外,但是对方提出的合作请求他想了想就立刻答应了下来,双方在自己的媒体平台上都为对方做宣传,这确实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儿,至于宣传费用方面,双方也进行了磋商,都给了对方一个非常便宜的价格。

这次合作的模式可以说是非常的简单,双方当天就确定了下来,而在当夜,交通电台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宣传《鬼吹灯》了,当然作为文字载体平台的燕山文报也同样进入了电台的宣传序列。

为了给《鬼吹灯》让路,现今本来还能说上一周的故事也硬是让刘闯给砍到了三天的份儿,因为三天后他必须要保证《鬼吹灯》能迅速上线抢占电台收听率。

当然,第二天的燕山文报同样投桃报李,在文章背后为电台摇旗呐喊,要知道燕山文报可是鬼吹灯书迷现如今最大的聚集地,它的宣传力量是非常直观的,很多书迷都对《鬼吹灯》的电台版报以很大的期待。

如此精诚合作之下,还真是造成了不小的声势,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电台网站中《鬼吹灯》这档节目的期待值已经进入了前三名,而《燕山文报》的销量也是来了一个小飞越,正式突破了十四万。

很快,聂唯也接到了来自刘闯的报喜电话。

因为就在昨日的电台首播中《鬼吹灯》的收听率直接破10,好评率超过95%,这份成绩较之前的那个节目相比,无论是收听率还是口碑,进步都堪称飞跃。

而刘闯很清楚,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除了自己卖力的宣传外,更重要的还是《鬼吹灯》的名气,毕竟能让一纸报刊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增发4万,其潜在可读者一定是以十万计的,这些观众只要有一半愿意听这个节目,那么就不愁收听率上不去。

对此聂唯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昨天晚上他还特意出门打了几台出租车‘微服私访’了一下,结果自然是很好,不少司机听得很认真,结束后有的还会兴致勃勃的和聂唯讨论一下,很显然,这部十分符合这个群体的胃口。

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双方合作的模式威力也越发显现出来。

在报纸连载一个月后,《燕山文报》已经正式突破15万的订阅量了。

《鬼吹灯》的电台节目更是已经达到了19%的收听率,距离20大关近在咫尺,档期也从晚间十点挪到了九点,很显然这个节目已经得到了电台更大的重视。

除此之外,刘源也终于如愿的成为了《燕山文报》编辑部的主编,而原主编则是因功升职调回了总部,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在给刘源让位,当然,对于那位主编来讲这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

首节上一节19/21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