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香江人和宝岛人想要不发达都困难。
特别是80年代的香江人,基本上可以算是躺着都挣钱。
李超人这一次的躺着挣钱更加的夸张。
宝洁公司为了利用李超人的庞大影响力进入内地市场,提出建立合资公司不说,还以3000万港币的价格,卖了33%的公司股份给和记黄埔。
所以,其实我们在八十、九十年代看到的所有宝洁公司的产品,包括飘柔、海飞丝、潘婷、汰渍等等,都是属于宝洁和记公司的产品,而不是广告上的“粤州宝洁”。
“粤州宝洁”只不过是宝洁公司为了掩盖和记公司的名头,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而刻意宣传的罢了。
宝洁公司进入华国之后,到底有多么的疯狂揽金,相信在90、00年代的时候,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这真的是霸占了华国80%以上的洗涤用品市场的超级巨头。
公司从一开始就进入了飞速狂飙的节奏,这是宝洁公司万万没有想到的。
因此他们非常后悔给了李超人33%的股份,而且是以3000万港币这么低廉的价格。
早知道我们自己来干也行啊!
可世界上当然没有后悔药来吃,所以他们只能是不断的提出要回购股份。
李超人又不是傻子,看着那么挣钱,怎么可能轻易的卖出?
所以他选择了两个阶段来卖出股份。
第一个是十年之后的1997年,和记黄埔转让了11%的宝洁和记股份给宝洁公司,作价6.5亿美金。
第二个是又过了七年之后的2004年,和记黄埔转让了剩余的20%的宝洁和记股份给宝洁公司,作价19.23亿美金。
两笔买卖加起来,和记黄埔共卖了25.73亿美金,这个相对于当初3000万港币的投资,利润足足是600倍!简直是赚到了飞起!!
这笔生意被和记黄埔的董事总经理霍健宁笑着称为是“让人牙根发软的肥鸡腿生意”,可以想象他们是多么的满意。
用2020年的思维来看,这纯粹是宝洁公司脑残白痴,居然白白的让李超人捡黄金。
可如果是身处在1988年左右的环境,就会晓得,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宝洁公司又没有在新生的华国做过生意,他们怎么知道自己的生意有保障?
万一做得好好的,直接被华国的官方给查抄充公了,他们不是得哭死?
还是有李超人作为保障,才会心里踏实一点,至少不用怕内地翻脸不认人,吞没了他们的努力。
从和记电讯想到了宝洁和记,殷俊就开始了琢磨。
作为一个华国人,殷俊当然不希望华国的洗涤剂市场被外国巨头给垄断。
但事实上华国的洗涤剂市场,就是早已被外国的巨头垄断。
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美洁时邦、强森等等巨头,联手占据了华国80%的各种洗涤用品市场。
国有的品牌只能在很小的一些范围领域内,苦苦的挣扎着,连反攻都说不上。
前世的状况就是这样,虽然有立白、榄菊、沪海家化等公司不断的努力去扩展,可也根本撼动不了大局。
可这一世不一样啊。
连第一个来华国吃螃蟹的宝洁公司,也要在1988年才跟和记黄埔合作,真正进入华国市场,都要在九零年左右了!
华国现在的洗涤用品市场,可都是在自己的国有品牌和企业手里啊!
无论是沪海家化,还是津卫郁美净,还是活力28;无论是洗衣粉、肥皂、洗发水、护肤霜等等,华国都有着自己的品牌,质量还挺不错的。
我们这个年代的化妆品、洗涤产品等等,真的不算差。
比如说郁美净护肤品,92年就得到了法国的金奖,被法国推荐给国内民众使用——这可是法国啊!化妆品行业的祖宗之一!!
只不过它们的最大缺点,就是细分市场活力太低下了。
比如活力二八这款超浓缩洗衣粉,在香江的销量都占据了25%,在国内就更不用说,直接占据了70%的份额。
到了90年代初,更是提升到了80%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的公司一旦卡断了你活力二八这个牌子,那么就有巨大的真空让他们去掠夺和占领。
历史上我们的洗衣粉市场,就是这么被丢掉的。
如果市场上同时有四五个的活力二八公司,大家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即便是其中一个完蛋了,剩下的市场也会迅速的被其它实力差不多的公司占领一部分,而不会是全被外国公司给吞下去。
沪海家化的“露美”和“美加净”,也同样是跟活力二八的例子一样,被迫跟外资合营后,直接便被打入冷宫,丢掉了占领的市场份额。
然而,还是那句话。
你站在80年代这个时代来看,这种细分市场活力低下,常常是一个品牌就称霸全国的状况,并不是多么的不合理。
因为这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公司和工厂,可都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单位啊!
大家都是一家人,什么竞争和争夺市场的行为,有用吗?有意义吗?
根本就没有必要嘛!
反正赚钱也是国家的,垄断也是国家的,好的也是国家的,坏的也是国家的,我做多做少,有多大的关系吗?
竞争心不够,积极进取的心态不够,所以才造成了80年代这种奇葩的状况。
真正是到了2000年之后,各大私营公司崛起,不断的靠着实力和野心,去抢占市场的时候,那才是我们收复一些失地的开端。
殷俊想起了宝洁掀起的入侵浪潮,自然也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做些什么。
毕竟还有三四年的准备时间,如果自己策略得当,能够积极的规划出来的话,肯定是能获得比前世更好的结果的。
哪怕只是抢先一步的把这些品牌给收购在手中,指引它们去发展,也是一个大好事儿。
至少在殷俊的手里,这些民族品牌绝对不可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为后人们所感叹。
况且到了十年之后,积极引进外资,强迫地方的工厂跟外资成立合资公司的时候,这些工厂早已经是港资企业了,绝对不可能再被迫和保洁、庄臣等公司来合资,让他们糟蹋这些品牌。
有了殷俊这么几年的铺垫,相信无论是华京方面,还是下面的地方政府,都不会对殷俊进入这个行业有什么制造障碍。
可这样的收购和整合,绝对不是说说话就能解决掉的。
牵涉到几个乃至十几个工厂的收购和整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里面上万工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各种生产规模和计划的改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所谓隔行如隔山。
麒麟集团可不像是宝洁和联合利华它们那样,一辈子都是做这种工作的,只要是把条件谈好,直接从国外拉了生产线和机器进入华国,就可以立刻投入生产,开始占领市场。
因此,哪怕殷俊是有这个想法和兴趣,他也不能贸然的去谈判。
这需要做很详细的规划和调查,还有一系列的试探和探讨,才能最后成型。
相对这些来说,资金倒是很小的事情,世界首富的上千亿港币现金流,那可不是吹嘘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金子!
想到了这里,殷俊便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给写了下来,包括想要收购什么企业,怎么样去整合,都写在了本子上面。
等到过两天的时候,他准备和乐易铃商量一下。
不管这个收购整合能不能成功,先去了解和做调查一番,总不会错的。
……
第1964章 好片如潮(上)
4月份上映的《风之谷》,现在已经进入了差不多快收官的阶段。
经过6个星期的上映,麒麟院线联合几家院线给出1200多张的银幕一起上映的结果,是《风之谷》在日本的票房便有23亿日元,其余的票房也超过了15亿日元。
预计等到下映的时候,40亿以上的票房是铁定有的。
这也创造了日本的动画电影的一个空前的记录,宫崎骏、高畑勋和铃木敏夫从此一战成名,被日本的动画界和电影界人士誉为“最伟大的搭档”。
当然了,作为《风之谷》的剧场化的脚本改编人之一的殷俊,也是一如既往的被人们所崇拜着。
虽然宫崎骏他们依照殷俊的要求,在宣传的时候并没有用殷俊作为卖点,可毕竟脚本是经过殷俊一番精心修改的,他们不可能不在脚本作者上面不写殷俊的名字。
可是,他们三人不这么做,不代表院线的精英们不拿这个当看点。
事实上许多真正懂电影市场的人都晓得,有了“殷俊作品”这个招牌在,票房一定会增加许多。
所以麒麟院线和合作院线的负责人,都打出了殷俊参与制作的口号,宣传上面也以这个为重点,甚至在许多东南亚的国家,殷俊就已经成为了唯一的宣传重点。
这也没办法。
麒麟院线虽然是殷俊的私人产业,可他们也是有业绩要求的,也是要按照市场化来运作的,所以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
借用殷俊的名号,并且夸大殷俊在《风之谷》里面的作用,是非常小儿科的事情。
要不是殷俊是他们的老板,他们能给宣传出《风之谷》就是殷俊全程参与制作的新闻来。
只不过在日本,这样的宣传要少了不少,殷俊只是和宫崎骏他们三个人并列。
一些日本的报刊杂志也是照顾自己人,着重的去宣传宫崎骏三人,这也为宫崎骏他们的名气大涨打下了基础。
然而归根结底,《风之谷》的票房成绩和口碑良好,还是因为它本身的质量。
有了殷俊从后世总结出来的各种经验教训,《风之谷》的剧场版,比起本身的漫画来说,意境和风格上,完全就是一个升级版,于是取得比前世更好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前世的《风之谷》,只有11亿日元的成绩。
出错的并不是《风之谷》的制作质量,而是宫崎骏的名气还不大,而且宣传上也没有多么好的策略。
《风之谷》之后,铃木敏夫忽然就开始顿悟了,第一步的宣传策略在《魔女宅急便》上面得到了很好的印证,然后便从《幽灵公主》的接近两百亿日元票房开始,奠定了宫崎骏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宗师地位。
因此在日本,宫崎骏是唯一能和黑泽明相提并论的电影大师。
未来恐怕日本也出不了这么伟大的两位导演了,顶多就是一时俊杰而已。
《风之谷》不算宫崎骏的大成之作,可现在的日本观众,也还不是被各种电影给养刁了胃口的人,他们现在看着《风之谷》,已经足够的感动。
所以才给宫崎骏轰出了这么超过20亿日元的票房。
《风之谷》的制作费用总共是4亿日元,宣传费用是3亿日元,不计算税率的话,以在日本的50%的票房分成来算,单是日本票房就能让麒麟电影收回成本,大赚3亿日元了。
更别说在海外还有十几亿日元的票房,未来整体过40亿日元,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日本的导演,能把日本的电影弄得有超过40亿日元的票房,连黑泽明都不能。
所以四月份以来,宫崎骏迎来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此的成功,也让宫崎骏对于那个一直鼓励他、相信他实力的天才少年,感到了无比的敬佩和崇拜。
都说殷俊先生是有着识人的金睛火眼,现在看起来,可真是正确啊!
宫崎骏决定好了,在短暂的休假过后,自己就要开始第二部动画电影的构思,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殷俊先生对自己的信任。
……
《风之谷》的票房看起来40亿日元很多,但换算成美元,也不过是3000万左右。
总共3000万美金的票房,在香江如今连年度前十都排不上,更别说在世界范围内了。
从这点来讲,日本的电影市场在八十九十年代被香江电影所占领,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哪怕是日本有史以来的票房冠军——同样是宫崎骏作品的《千与千寻》的304亿日元,也超不过2.5亿美金。
华国进入了2011年过后,便靠着强大旺盛的市场需求,一口气从2亿美金开始打破纪录,直到吴晶的《战狼2》的50多亿人民币,早已远远的把日本的电影市场抛在了脑后。
在这个时空,《风之谷》除了是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之外,它在日本以外掀起的波澜仍旧是很小。
区区一千多万美金的票房,还不不足以引发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