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第1267节

几个问题抛出。

让在场人安静了下来。

的确。

刚只考虑到流程不合规,没有先例,还有工行的骄傲。有抵押还罢,你无抵押贷款着实有点‘嚣张’,可人家唐青是有‘嚣张’的本钱。

工行。

和其他几大行不同。

肩负的不仅仅是对工商业的贷款。

还有扩展海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如果今后唐青在海外的贷款,再也不找他们工行,实话,损失的就不是钱,是信誉。

海外。

一个本国企业都不能从你这贷款。

你让别的国家怎么信任?

那个副行长继续道:“我倒是觉得,这是一次机会。”

“机会?”

“对,唐青的蜂鸟计划,可不仅限于在国内,而是世界,计划里的海运公司可不是摆设,我们工行想要在海外快速发展,离开不了这样优质的客户。”

“可是,无抵押,出了问题谁负责。”

“唐青创造的奇迹还不够多吗?”副行长微笑道。

“可是。。。”

“我们可以和唐青商量,以后他旗下限定企业的贷款有优先考虑我行,我觉得可以考虑,但三百亿的确太多,不能完全满足。”

“。。。”

最后。

会上还是没有一个定论。

“还是让上头看看吧。”刘立收起文件。大家松了口气。

半小时后。

拿着会议决策。

刘立找到了领导。

就是上次带队去瑞士的负责人。

“我们觉得这是一次投资,但还是有人比较安心。”刘立简单汇报道。

“担心是正常的,唐青起来太快,而且太年轻,但是,这也是华夏经济崛起的典型,在这一点上,可以考虑特殊问题特殊对待。”

“摸着石头过河,还是已经露出水面的礁石,至少安全了些。三百亿是有点多,但也不能太少了,二百亿以上,你们决定一个数字。”

相比那些没什么核心技术,没什么实力,没什么特色的企业,唐青的产业就没有一个差的,行长不知道,他可是知道,上头十分重视蜂鸟商储的模式。

不过。

没有做起来。

还看不到明确的成果,何况,在瑞士他也答应好好考虑考虑,看来刘立没有对行里人说,也好,这种承诺,不宜宣扬。

“明白,我知道怎么做了。”

“嗯。”

刘立离开了。

没有回去就开会通过。

不着急。

哪有你今天打报告,我几天就给你回复的,作为工行的总行,架子还是要的,何况还得让风控那边好好论证一下,不然,资料上太草率了。

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时光(求订阅!)

另一头。

省城。

开发区。

七河镇。

东滩。

秦玉刚下镇开完会,顺带便过来看一眼,这里是蜂鸟商储在省城最大的仓,按照规划,很快七河镇就会被划入区里,成为街道。

看着有条不紊的施工现场。

秦玉刚想起了过年和唐青的对话。

“唐唐,光是开发区那个库,想要保证出货速度,你至少得招个小六千人吧。”当时,对于这个数字,秦玉刚的心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

希望多创造就业。

另一方。

这和办企业的‘节约成本’背道而驰。

“六千人?用不了那么多。”

“那多少?”

“一千多足矣,六千人,这还是一个省,舅舅,要是按你的算法,我全国的仓+物流不得五六十万人,我还真不一定养得起。”

“这怎么够?”

“完全够了,我会大规模采用自动化设备,省级的仓,一千多足矣,国内的蜂鸟商储我准备把正式员工人数控制在十五到二十万之间。”

“无论长途运输还是最后一公里,大部分业务会被外包出去,给各大物流和快递公司做,我们自己不会招太多的快递人员。”

“自动化解决方案我已经委托人研发,我自己也一直在参与和跟进,等到买完地,建完厂房,这些设备也差不多可以研发出来了。”

“设备要多少钱?”

“预计在一百亿人民币左右。”

“。。。”

一千多人。

就能让眼前巨大的厂区运转起来,秦玉刚只能感慨科技改变世界,虽然创造的就业少了很多,但规模大到这种程度,一个几乎顶十个京东仓不止。

要仅靠人。

真的会很麻烦。

。。。

二月二十日。

美国。

西雅图。

一个著名的科技城市,是亚马逊的总部所在,也是波音这个航空巨头的组装中心,属于美国的西、北部的主要制造业中心。

当然。

也是微晶科技的总部所在。

市中心。

曼勒会展中心。

一大早。

美国的各大媒体便齐聚于此。

凭邀请函,其他抱着各种目的的专家、同行也纷纷过来,想要现场见证一下由那个神奇的华夏人所举办的第二场产品发布会。

第一场是什么?

当然是纪元。

如今,

那一场发布会被真正定义为智能手机的起始,而乔布斯的那个。。额。。姑且算作智能手机的东西吧,只能说是个比较‘有趣’的玩意儿。

没办法。

两场发布会的间隔时间太短了。

短到不可能是唐青抄袭乔布斯的苹果,而是人家早就走在了乔布斯前面,自然,乔布斯的苹果被定义为‘早产畸形儿’。

纪元。

才是开启智能手机元年的产品。

“周,今天有惊喜吗?。”

“有。”

“我很期待。”

“。。。”

“周总,发布会后有空吗?咱们找地方坐坐。”

“今天恐怕不行,下次吧。”

“。。。”

周友作为东道主,和一些业内大拿寒暄着,看着这些西方人的套近乎,周友心里很是自豪,特别是看到以前公司的老板,更是心情舒爽。

天花板。

美国企业的通病。

华人很难出头。

现在。

公司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需要看这些人脸色,看到他们一个个羡慕的表情,周友心情舒畅,但也没有表现出来,心里爽就够了。

“你好,周总。”

这时候。

一个华人女记者上来,冲周友笑道。

“你好。”周友回应。

“我是新华社的记者,沈冰,发布会后,能否给我们一个专访的机会,知道您很忙,但不需要多久,有半小时即可。”

首节上一节1267/26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