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车队抵达曲山市。
曲山市的市领导和此次技术测试的专家们都来表示了热烈欢迎。
其中最开心的还是曲山市的领导,因为此次测试,华夏上下都很重视,曲山市多久没有露那么大的脸了,因此,态度很是积极。
。。。
第二天。
早上九点四十五。
专家们悉数到场,在一片操场上等着,相互窃窃私语,虽然开始时间定在了十点,可是提前一点到,早已成为了华夏人的习惯。
有外国人在。
不能失了礼数。
九点五十。
他们就看见两个集装箱开了过来,停在一片专门用于设备操作的空地,这里已经用警戒线围了起来,免得这些好奇的专家凑得太近打扰了人家的工作。
渐渐地。
众人发现。
这东西不仅仅是个集装箱,还是。。。智能的。
因为在他们惊异的目光中。
一个对方的专家在集装箱的侧面翻开了一个屏幕,在上面操作了几下。
集装箱像的顶部就缓缓打开,很快就垂直了,他们这才发现,集装箱的面的交界处竟然是六个液压器,集装箱的外层材料也不仅仅是铁皮。
而是加厚了数倍,在集装箱的内表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零配件和工具,都被卡箍牢牢地固定在上面。
其他三个面也缓缓摊开。
他们看清楚了里面的东西。
“直升机?”一个跟着父亲来凑热闹的年轻人惊呼一声。
他旁边的父亲缓缓解释道:“大惊小怪什么,这么高的烟囱,不用直升机,人能抬上去吗,就算最高的吊车的高度都不够。”
“不是,我还以为我们国家提供直升机呢。”年轻人噘着嘴狡辩。
其父亲眯着眼睛,说道:“听说这是他们自己要求的,主要是保障吊装的精度,啧啧,这个集装箱设计的真不错,看着就科幻。
你看,上面还有好多屏幕和操作台呢。”
就在这时,其中一块摊平的集装箱板上,竟然升起了十数个屏幕和椅子,说是椅子,其实就是一个l型号的板子,只能坐,不能靠,可那确实是椅子。
同时。
直升机下的底座开始升起。
很快就升起到了车顶的高度,停了下来,让他们彻底石化的是,那个平板平台的四周开始向外延伸,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可以给巨大货车当伞用的起飞平台。
全程他们没有听到任何杂音。
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展开了一个工作平台和起飞平台。
这一幕。
看得专家们都有些眼热,好东西啊,不仅仅可以运东西,还能提供环境辅助,他们看那些专家的眼神都有点不同了,以前,还有不少优越感,因为对方就一个小国。
过滤器。
可能是一个科研意外。
这种事件,在业内并不是什么奇闻,你本来想制造出一个吹风机,可做着做着,最后弄成了空调,简直不要太正常,这是科研的运气。
可现在,这牵扯到的是一整套称之为‘解决方案’或者‘工匠精神’的东西,一个集装箱都弄得这么严谨。。。这是咱那落后的邻居?
第一章。
第八百九十五章 利好消息(求订阅!)
缅痶。
在他们印象中。
一直是是落后的代名词、
一个工业基础都还没建好的农业国家,制造技术实力起码落后华夏十年以上,甚至在高端制造业上,起码落后华夏十五到二十年。
眼前的一切。
很多人都愿意相信是缅痶倾尽国力做出的样板工程。
。。。
人群中。
谈论的声音嗡嗡一片。
“哇哦,好先进的样子。”
说着,那人和其他人一样,拿着照相机咔咔狂拍,准备回去研究研究。
“啧啧,看得我都想要一辆,不,一个这样的集装箱,真的太厉害了。”在他们看来,主要还是集装箱厉害,至于车子,就一个普通的大货车而已。
没看出有什么技术含量。
不过。
要是他们上车看看就会知道,自己的错误有多大。
“那架直升机长得有点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老刘,你见过吗?”仔细打量了一下那架直升机的构造外观,一个中科院的专家问旁边的同事。
两人并不是院士,仅仅是院士手下项目的专家,学历都是博士起步。
他的同事一听便摇头道:“我也没见过,估计是什么民用直升机改装的。”
“这改装技术好厉害,不过,有没有可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那个专家托着下巴低声说道。
“你觉得他们能生产直升机?”
他的同事一脸惊奇,好似这答案多荒谬一样。
专家摇了摇头,又点了几下,皱着眉头道:“以前我不信,可是现在一看。。。也不是没有可能,直升机的制造技术并不是多难,特别是民用的。”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有可能。”
那同事看了看已经彻底展开的平台,心里的坚持忽然动摇了。。。
“。。。”
远处。
三百多号人对着集装箱指指点点。
基本上都是赞赏。
不少人都觉得这东西不错,准备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看有没有可能买几个,或者自己做,反正就是一些简单的机械设计,难不倒那里去。
这时候。
另一个集装箱也露出了里面的真容。
那是一个巨大的长条形机械块。
上面镶嵌着的就是他们的测试对象。
工业级气体过滤器。
巨大的过滤器并不是整装运过来。
直径七米五的过滤器,横着放和竖着放都不方便运输。
只能采用拆分运输、现场组装的模式,他们只看见六个半圆形的过滤器,并排镶嵌在集装箱中间的铁块两侧的内部。
战士在上面操作了几下。
铁块开始有了变化。
“嗤。。。”
“嗤。。。”
两道长长的放气声后。
如雄鹰展翅一样,两大块过滤器从被夹着,慢慢变成摊平。
当两块水平放置后。
战士输入了一条指令。
自动过滤器部件开始靠近。
紧接着,众人又看见对方的工程师们开始利用一些奇怪的工具,在过滤器上的连接部位开始旋钮了几下,就把两个半圆形过滤器组成了一个成品。
这时候。
整个测试的负责人,也是中科院的院士昌明走了上去,向缅亚环保科技公司的技术负责人问道:“七先生,可以了吗?”
战士摇头:“还有五分钟,现在地面组装刚刚完成后,我们需要测试一下运行数据。”说完,战士又在一众国内专家们看不懂的东西上按了几下。
下一刻。
“嗡。。”
整个过滤器启动。
很安静。
手摸上去,几乎感觉不到震动。
这是因为烟囱一般都是转头砌筑,要是长时间震动,很可能对烟囱的结构造成破坏,所以,第一代过滤器必须考虑和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
指示灯开始亮了。
上面的红色灯一圈一圈地闪,就和楼顶上的灯一样,给天上的目标一个提示,这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能听到风扇转动的声音。
这并不难理解,这东西,肯定是主动吸收空气,而且得快,不然,很可能导致气体倒灌回烟囱,那就是个不小的事故。
几分钟后。
眼前的电脑上传来一长串的命令提示符,最后显示出了汉字。
通过。
当即,战士对着昌明说道:“昌院士,测试好了,没问题,我们可以开始吊装,请立即疏散下面工作的人,空管局飞行许可已经下来。”
“太好了,你们开始吧。”昌明高兴地说完,转身开始吩咐下去。
这时候。
一个飞行员已经坐进了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