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让你监国,竟成了千古一帝 第95节

  “据说西突厥人如今把薛仁贵的陌刀军,看成是天神下凡,都不敢踏入吐谷浑一步。”

  “想必有关这些的军报,卫国公之后就会传入长安城,到时候陛下一看便知!”

  程咬金在这次出征前,对薛仁贵那是横挑眉毛竖挑眼,怎么看这么觉得不顺眼。

  但是经过这一仗之后,程咬金对薛仁贵那叫一个赞不绝口。

  军中就是这样,以军功为尊,实在是薛仁贵此次表现得实在太过于亮眼,把大唐这些老将们都给镇住了。

  但是没镇住李福,因为在李福心中,这都是常规操作,怎么说薛仁贵本身就有那种实力,再加上陌刀的实力加成,只要他带了脑子,取得这点乘机,完全是正常输出行为!

  李世民却是高兴坏了,毕竟当初是他硬顶着所有压力,任命薛仁贵为先锋大将的。

  如今薛仁贵给他大大长脸,自然李世民就能够好好扬眉吐气一把!

  一旬之后,吐谷浑战事终于结束,大军凯旋,李世民在皇宫大内,大宴群臣,欢迎凯旋归来的将士们。

  看着满朝上下一片欢腾,李世民一脸满意,尤其看向英气勃发的薛仁贵,李世民更是笑得后槽牙都亮了出来。

  卫国公李靖上前表述,“启禀陛下,此战吐谷浑,我军大获全胜,吐谷浑境内大部地区,都已经被我军控制,按照陛下的意思,只有向北的一些地势平坦牧羊之地,让给西突厥。”

  “此战我军获取大量战利品与各种物资,其中仅棉花一项,就有超过上百万斤……”

  棉花!听到李靖嘴里说出这个词,整个大殿内都为之兴奋起来。

  “棉花,真的是棉花,吐谷浑有那么多棉花?是能够制成棉衣的棉花吗?”

  “我的天,上百万斤棉花,那该能做出多少棉衣啊,那岂不是今后再也不用担心棉衣的问题了?”

  “前阵子下雪的时候,可把我给冻坏了,想买件棉衣,全城都买不到一件,如今终于好了,有了这么多棉花,应该不用再担心买不到棉衣了!”

  “太子殿下,这次您的制衣坊,可得马力全开,务必让咱们在下一次寒冬来临的时候,都能够穿上棉衣啊!”

  群臣一脸激动,李福却在心中大翻白眼,李世民这边直接接过话题,“诸公尽管放心,朕已经下令天策府制衣坊,一旦棉花到位,就立刻大量生产,无比让诸位都穿上棉衣!”

  此话一出,群臣无不起身冲李世民躬身道谢,就让李福更加吃味不已。

  【特奶奶的,真特么会给自己拉拢人心,明明是老子的功劳,结果这些全成你的了!】

  李世民对李福的腹诽充耳不闻,径直看向卫国公李靖,“药师,此次陌刀军主将表现如何啊?”

  一句话,在场文武百官都竖直了耳朵,毕竟在出征之前,所有人都不看好薛仁贵,所以李世民才故意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在这种场合下问李靖。

  李靖当然明白李世民的意图,拱手笑道:“启禀陛下,此番大战,薛仁贵与其陌刀军的表现,最为亮眼,丝毫不夸张的讲,此战我左右武卫大军,几乎都没出过力。”

  “所有大战,都是陌刀军一力承当,仅凭薛仁贵与陌刀军,就将整个吐谷浑十几万骑兵给剁光了!”

  英国公李也跟着补充道:“是啊,陛下,本来我等起初对薛仁贵的能力,还有所怀疑,但是现在,老臣以为,如此人才,才能够担当征东大将军之职!”

  毫无疑问,吐谷浑之战,薛仁贵打出自己的名头,成为新生代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原本没有经历过实战,没有任何军功,所以武将们都不把薛仁贵放在眼里。

  而经过此战之后,薛仁贵的名头,霎时间响彻大唐,就让这些经历隋唐两朝的老将们,无不震撼。

  李靖倒是不在意这些,薛仁贵是他义子,有他瑟的时候,他现在盯上了房玄龄。

  “房相,之前你不是说,吐谷浑不应该打吗?那现在你以为如何呢?”

  房玄龄在今天,其实已经做好准备,当个透明人的,结果没想到还是被李靖给拖了出来,不由得有些尴尬。

  但房玄龄是谁,那可是真正肚子里能撑船,拿得起放得下的大唐第一名臣。

  “此战,卫国公与诸位将军打得漂亮,当初是老夫太过于谨慎了,在此向陛下,向诸位赔罪了!”

  房玄龄冲着众人一鞠到底,如此更显风骨,李靖顿然讨了个没趣,而冷不丁听到房玄龄突然冒出一句话。

  “只不过此战,我大唐虽然取胜,但是对于我大唐百姓,却是毫无用处。”

  “嗯?”李靖表情一滞,脱口而出问道:“房相此言是何道理,怎么就……”

  李靖话还没说完,英国公李脸色阴沉上前,扯了一把李靖,“卫国公,刚刚收到前线密报,凉州地域,如今缺粮严重,我大军离开之后,百姓都几乎无粮可用,饿殍遍地!”

  “什么?这怎么可能?”李靖闻言,顿时表情大变,手中酒杯都几乎摔了出去。

  李世民闻言,更是拍案而起,获悉实情之后,不由得勃然大怒……

第218章 大开眼界

  “这怎么可能?”李世民厉声喝道:“我大军出征灭了吐谷浑,凉州前线自始至终都未曾遭受战火,为何会如此?”

  房玄龄摇了摇头,“启禀陛下,事实上这便是臣最初担心的缘由。”

  “表面上看,此次与吐谷浑的战事,并未影响到凉州,但是暗地里却还是影响到了。”

  “而且说起来,此事还与陛下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陛下请看!”

  李福原本在人群中大吃大喝,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架势,结果一听到房玄龄这话,顿然清醒了不少。

  他距离房玄龄最近,正好看到房玄龄递出条陈上写的内容,眼神猛地一缩。

  陇西李氏?凉州发生饥荒与陇西李氏有关系?陇西李氏可是五姓七望中,唯一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存在,可以说是世家当中超然的存在!

  陇西是李氏宗族的发源地,最早能够追溯到道家鼻祖老子李耳头上,秦朝大将军李信,飞将军李广,直至南北朝时期的陇西李氏,一直都是高官迭出。

  到了如今陇西李氏旁支出了李渊这一脉,更是创立唐朝,陇西李氏更是因此冠绝天下!

  现如今陇西李氏子弟,遍布官场,皇族,至于各行各业翘楚中,更是数不胜数,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大族。

  李世民看过奏折之后,原本暴怒的脸色,瞬间一片卡白,但旋即在万众瞩目中问道:“丞相有话直说,不必遮掩。”

  房玄龄一听李世民这般说,只能如是说道:“臣已经查明,陇西李氏,借着此次大战,在凉州等州县囤积居奇,将大量粮食收购封库。”

  “如今造成凉州一线百姓,家中无粮可吃,而陇西李氏还在恶意抬高粮价,整个凉州一线,百姓怨声载道。”

  “可因为凉州官员,多与陇西李氏相互勾结,就更使得事情变得严重,所以……”

  听到房玄龄的陈述,在场官员无不暗暗倒抽一口凉气,看向李世民的表情,变得无比的诡异。

  本来高兴的日子里,陡然听到这样的事情,而且还是跟五姓七望中最显赫的陇西李氏相关,在场就没有谁不觉得头皮发麻的。

  大家都是明白人,都非常清楚陇西李氏依仗的是什么,这就让谁都不敢表态。

  “陇西李氏,好一个陇西李氏,好,好,好!”李世民连说三个好,但是任谁都能够听出,他语气中森然的杀气。

  但是就算李世民自己也知道,凉州的事情,怕是根本没办法按照在京城的处置方式处置。

  尤其现在大军已经还朝,即便是李世民也没办法一下将手伸进去,更不要说,这其中怕是不仅仅只有陇西李氏一族在搞事情,所以就算李世民也没办法直接下决心处置。

  这就使得凉州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现场顿然陷入一片诡异的寂静当中。

  好半天,长孙无忌起身拱手道:“陛下,如今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解决饥荒问题,让凉州的百姓,能够有口饭吃,臣建议,立刻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李世民点点头,“辅机所言不错,丞相,从速召集户部官员,抓紧时间运送粮食前往凉州,赶紧赈济灾民!”

  李世民现在心中非常清楚,在眼下的局面,不可能直接处罚陇西李氏,对于与陇西李氏沆瀣一气的官员们,也只能够等到秋后算账,运粮赈济灾民,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可是房玄龄听了李世民的命令,却拱手叹息道:“陛下,如今正值春耕,整个大唐各处都缺粮,去年的天灾,就连收成最好的河东道,到如今都过得紧巴巴的。”

  “臣已经调查所有能够调集粮食的地方,眼下大唐,根本没有能够紧急调运大批粮食入凉州的地方。”

  房玄龄一句话,让李世民血直往头顶涌,他瞬间反应过来,这怕也是陇西李氏敢这么大胆妄为的算计,他们把一切都给算计好了。

  可难道说,就只能这么眼睁睁看着灾民受苦?眼前的局面,真的无解吗?

  房玄龄这一番话,使得现场又一次陷入凝重的气氛当中,朝臣们都低着头,谁都没有破局的办法。

  但就在这时候,李福的心声,蓦然出现在李世民的脑海当中。

  【真特么纠结,直接把陇西李氏都给剁了不就完了?哪儿那么费事儿!】

  【把陇西李氏杀光了,粮食不就是现成的,到时候灾荒问题,不是迎刃而解?】

  【唉,也就是李二太怂了,怕了那些世家大族,就只能干瞪眼喽!】

  李世民闻听到李福的心声,心头更是恼怒,他确实是想过要将陇西李氏上下拿办,但是这样的想法,只是在他心中掠过,便立刻消失不见。

  就是李世民自己也同意,他确实是怂了,即便称帝这么久了,也不敢跟世家彻底撕破脸皮,大唐到如今,真的拿那些世家,根本没任何好办法。

  【真特么折腾,不敢得罪世家,就只能拿周边小国出气了,就南诏吧。】

  【反正南诏就是个小国家,谁让他粮食多的,又是我大唐属国,找他借粮,就算不还,应该他也不敢放个屁的吧!】

  李福心里琢磨着,但却让李世民心头一跳,南诏有很多粮食的吗?没听说过啊!

  对于南诏,李世民自然是听说过的,但是对于南诏民情,他却是什么都不知道,毕竟距离大唐太过遥远,但是离着凉州和曾经的吐谷浑却并不远。

  事实上,南诏就是以前的百越的一支,更是后世安南国和大理国的前身,所以李世民不知道这个地方,也不足为奇。

  但此时听到李福提起南诏,李世民心头顿然一阵好奇,这么个小国,也能有很多粮食,难不成是盛产粮食?那为什么从未听说过?

  对于李世民而言,像这种蛮夷小国,根本连他的眼都入不了,所以根本没想过能够拿来利用一二。

  但是留接下来的心声所述,却让李世民大开眼界……

第219章 天大的好事

  【南诏,位于古百越之地,盛产两季稻,也就是夏秋两季,都有稻谷成熟。】

  【也因此使得南诏的粮食储备,极为丰富,所以从南诏借粮,是绝对合适的,到时候通过水路直奔凉州,凉州的饥荒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听完李福的心声,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而过,南诏居然有两季稻!

  能够在夏秋都成熟的稻谷,这等稀奇物事,李世民还真从未听说过。

  如果早知道南诏有这么好的东西,只怕是大唐兵锋早就踏平了整个南诏,不过眼下知道了,也不晚!

  如果说南诏如今的粮食储备,极为丰富,那么正好借这个机会,找他们借一点,至于还不还的话,那真的就如李福所想的那样,到时候再说了。

  “陛下,臣以为,即便情况如此,还是应该从江南和岭南等处筹集粮草,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但也至少是目前能够做到的极限了。”房玄龄此刻还在陈述他的见解。

  但此刻李世民的心思,却全都在李福的心声上,所以根本没有听到房玄龄所说的话。

  “陛下,您这是……”见李世民似乎走神了,房玄龄不由得声音拔高几分。

  李世民这才反应过来,看向房玄龄,“呃,房相刚刚说了什么?”

  房玄龄此时以为,李世民是因为凉州饥荒的问题,心中烦闷,所以都没办法集中精神了,故而又把他的观点陈述了一遍。

  “江南和岭南之地,去年因为水患,自身也不好过,即便有粮食可借,路途遥远,等运到凉州,怕是要等至少三个月以上!”

  “那就不找江南和岭南借粮,直接找河东借粮,把河东粮仓和长安的粮仓打开,运往凉州赈济灾情!”李世民大手一挥。

  “最多三个月,朕就把两地粮仓内的粮食补足,就照着朕说的办吧。”

  “呃……”房玄龄听了李世民的话,忍不住拱手提醒道:“陛下,此举怕是不妥吧,两地粮仓一旦打开,若是不能过及时补足,秋收之前,怕是河东与长安百姓,都得饿肚子!”

  “到时候一旦爆发其它灾情,怕是情况会比现在更加严重!”

  房玄龄对李世民刚刚做出的承诺,完全没当成真的,李世民顿然脸色阴沉下来。

  “朕已经说了,三个月,最多三个月,朕双倍奉还从粮仓中拿出去的粮食还不行吗?”

  听到李世民把话说到这份上,群臣都不敢说话了,就是房玄龄也只能躬身应诺。

  李福在一旁看得啧啧称奇,【李二这老货哪儿来的底气,这么刚的吗?】

  【就三个月功夫,又要赈济,又要还粮食,还是双倍的,他讲笑呢?】

  【难不成他已经知道南诏国有粮食?不能吧!】

首节上一节9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