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 第17节

白乎乎的石灰铺天盖地的散落下来,下面的人顿时都睁不开眼了。

“卧槽,卧槽,是生石灰,大家伙快闭上眼。”

混乱中,李卫东溜之大吉。

至于中年人,能做的全都做了,就看他够机灵不。

在漆黑中狂奔一阵,听到身后没有脚步声,李卫东钻进一个小胡同里,准备把身上的白石灰拍掉。

顶着一头白灰,在大街上行走,等于给公安同志送业绩。

刚进胡同,他就看到一个人正在拍头发上的白石灰。

那人见到有人进来也愣住了,竟然忘记戴上棉布口罩,就那么直愣愣的抬起了头。

借助昏黄的路灯打量一番,李卫东懊恼的捏了捏眉心。

尼玛!

这货不就是那个中年人吗?

虽然现在他没戴口罩,棉袄和毡帽也仍在地上,那体型和身高李卫东可是忘不了的。

毕竟这货跟在自己屁股后,跑了好几个鸽市。

一遇到他准没好事,李卫东打算撤退。

“您忙,我换一条胡同。”

刚转过身,中年人就快步追了上来。

“同志,你莫走。”

李卫东转过身,手插在裤兜里,神情警戒:“怎么着?准备动手?”

“不是,不是,你那台矿石机,能卖给我吗?”中年人意识到李卫东误解了,忙解释道。

李卫东佯装迷茫:“矿石机?矿石机是什么?”

“不是,你....”中年人挠了挠凌乱的头发,低声解释:“同志,我不是公安。”

李卫东扭头就走。

管他是不是公安,这种倒霉蛋,离远点比较安全。

刚走两步,又被中年人拦住了。

这次他不等李卫东说话,手忙脚乱的从裤兜中取出一本工作证。

“同志,你看看,我真的需要矿石机。”

李卫东斜睨他片刻,觑见他神情恳切,不像是作假。

又竖起耳朵听了片刻,确定周围没有别人后,这才伸出左手接过工作证。

工作证外面是黑色硬纸壳,打开来,里面有铅印的字迹。

“青华大学,地质学专业,孙东方教授。”

下面还有青大校长的红戳戳。

李卫东抬眼仔细打量中年人。

强烈的紫外线晒得黝黑甚至脱皮的脸,布满了沟壑纵横纩纹的眼角,还有两只手掌的虎口处长满的老茧。

对了,他上衣口袋边缘处磨损的特别严重。

老话说得好,搞地质像捡破烂的,看见块石头就往兜里装。

装得多了,口袋自然就磨损了。

你别说,他还真有点地质学专家的范儿。

见李卫东相信了几分,孙东方教授拿回工作证:“我有个学生叫做刘叶子,前几天买到一部三个电台的矿石机。

你也知道我们这些搞地址工作的,常年奔波在荒山中。

那里荒无人烟,全靠听广播打发时间。”

我就想着,也买一台。

叶子说是从鸽市上买的。

于是,我就到鸽市上寻找,叶子果然没有骗我。

然后发生的事情,你也知道了。

只是,五十块钱...太贵...”

中年人话说一半,忙抬头看向李卫东,一副生怕他生气的样子,小心翼翼的解释:“我不是说矿石机贵,能稳定的收到两个电台,就算卖八十块钱也不算多。

只是这次探矿项目,经费有限,我才想着能不能便宜一点...”

李卫东瞬间明白过来。

叶子...应该就是胡光亮的女朋友。

胡光亮在把矿石机送给叶子后,并没有把制造的功劳占为己有,也没有出卖李卫东,而是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孙东方教授听信了叶子的话,在鸽市上寻找,结果就找到了正在卖矿石机的自己。

这简直就是阴差阳错。

对于勘探队李卫东一向心怀敬意。

面对华夏刚成立时“一穷二白”的国情,上面提出了“要大打矿山之仗”的战略。

为了寻找让华夏人摆脱贫困的宝藏,勘探队员们把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

特别是这年代,条件艰苦,勘探队员们把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

在崇山峻岭中,在辽阔沙漠中、在高原上、在湖泊中,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奋战在最艰苦的地方。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至“九五“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后世的华夏才能拥有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本钱。

而现在一位勘探专家竟然为了节省经费,冒着危险深入鸽市,连续跟踪自己数次。

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让李卫东不得不叹服。

在前世的记忆中,有一支代号‘404’的勘探队,从六十年代开始,经过数年奋战,在大西北发现了一座大型锂矿。

为后世的华夏新能源行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难道孙东方正是‘404’勘探队的一员?

时间确实吻合,不过李卫东没有询问。

因为这支勘探队属于绝密。

万一被当成刺探情报的敌特,那就麻烦了。

李卫东佯装在帆布袋里摸索一阵,取出最后一部矿石机递过去。

孙东方教授忙伸手接过,把矿石机放进袋子中,掏出钞票递过去。

却发现对面已经空无一人。

远处,那个身影逐渐消失在晨雾中。

...

第20章 新目标

日升月落,夜幕悄然散去,缕缕晨曦洒落人间。

李卫东行走在渡上一层金光的长街上,如同畅游历史长河。

自行车的铃铛声,锔锅钉碗补茶壶的吆喝声,起刀磨剪子的滋啦声,以及孩子们围着糖担子,用牙膏皮换麦芽糖的吵闹声,吵吵闹闹地往李卫东的耳朵眼儿里钻。

路上的行人虽穿着朴素服装,体态消瘦,脸上却挂着后世所没有的精气神。

这是一个以劳动为光荣的年代,大家伙都牟足了劲为把一只孱弱的兔子,养成大肌霸兔子而奋斗。

重活一次的李卫东知道,后世的华夏因为起步晚、家底薄,经常受制于人。

在后世甚至发生了几件让人倍感屈辱的大事件。

艹!

开了天眼的李卫东,绝对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改变未来,可比跟会所嫩模约会有意思的多。

李卫东心中激情澎湃。

嗯,改变未来,就从成为货车司机,为祖国多拉多载开始。

想成为名合格的货车司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年代的货车大部分都是从战场上淘汰下来的老式卡车。

那些卡车出过大力气,放在后世只能报废,此时却承担起运输物资的重任。

车况差,毛病多,一不小心就能把你甩在路上。

没有24小时救援电话,修理工也很少。

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卡车司机,必须先学会修车。

只是,现在没有蓝箱技校,想学修车只能在加入车队后,跟着老师傅屁股后学艺。

学上大半年,能够修理大部分毛病了,老师傅才会让你摸方向盘。

也仅仅是摸摸。

全国估计也就两万多辆卡车,每一辆都是宝贵的国有财产,比司机的命都金贵。

车队不会放心一个生瓜蛋子开车上路。

还需要跟在老师傅后面,学两三年时间。

当驾驶技术得到了老师傅的认同,才能独自开车。

这可比前世对驾考严格多了。

当然。

身为一个完全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李卫东不用等那么长时间。

在街头的国营小饭店吃了一碗卤煮火烧后,李卫东回到四合院。

紧闭门窗,从床下翻出一个有些年头的木箱子。

掀开盖子,箱子里静静的躺着十几本笔记本。

笔记本已经放置了很长时间,牛皮纸封面上粘了厚厚一层灰尘。

用湿毛巾擦去灰尘,李卫东用干毛巾擦干净手,才轻轻翻开笔记本。

笔记本上记录的是前身父亲十几年开车的经验。

首节上一节17/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