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女热情地握着许秋的手,道:“恭喜恭喜,手术成功了!”
许秋沉默。
他本来想跟家属宣布手术成功,结果从对方口中听到这句话,一时间把他整不会了。
其他医生也是瞪大了眼睛。
家属跟医生恭喜,还宣布手术成功?
这是什么社交恐怖分子!
“……手术确实成功,术后你尽量少和病人接触,能请护工请护工。”许秋嘱咐道。
他担心,陶昌翰摆脱缄默症后,会被女儿给气死。
到时候再发生个高血压、脑出血什么的,可能就真的救不回来了。
……
术后,第一天凌晨,陶昌翰苏醒。
第三天,恢复饮食。
第五天,基本上和正常人无异了。
每天早上去查房的时候,都能听到陶昌翰父女两的脱口秀,有时候是陶昌翰捂着脑袋高喊“弑父了弑父了”,但更多时候是陶女蹲在角落,被怼得插不上一句话。
而随着陶昌翰手术成功,这一个病例带来的影响力,比所有人想象得还要大……
第338章 我有愧于国家,怎敢多要一丝优待?
登上新闻的那一刻,临海一院再次吸引了业内的很多目光。
松果体脑瘤手术本就是属于脑外科、肿瘤科的联合手术,这个区域过于刁钻,以至于连脑外科第一的天坛,以及肿瘤第一医学肿瘤院,都觉得万分棘手。
然而,它却在临海的手术室完成。
一时间,临海一院脑外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含金量更足了。
除了明面上给临海一院带来的名气上的提升,陶昌翰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都没有发现癌症,仅仅靠一个萘普生实验断定有肿瘤,这也让他成了学术上一个相当重要的病例。
也是近年来,在“萘普生对抗癌性发热”“提示早期肿瘤”等话题下,最有力的证据。
临海一院的医生笑得快合不拢嘴了。
随着陶昌翰疾病发展、转归、他们的论文更有着落了。
而论文数量足够庞大,院内院外对萘普生的研究也越发白热化,不久后,大多数省份借着陶昌翰这个病例的东风,将萘普生纳入了用药指南,一款良心药,自此能轻易在各大医院药房开出。
……
又过了一周左右,vip病房内的四名人工血管受试者出院。
经过评估,包括闫自强在内的四人恢复效果都非常好,没有一例发生术后心律失常,常见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也没有出现。
其中,病情最危重、高危因素最多的闫自强,反而是最早脱呼吸机、最早下床开始康复训练、以及最早具备出院指征的。
不过想到他的主刀医生是许秋,其他医生、病人也就释然了。
“术后三个月、六个月来复查一次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血常规和血生化,最主要的是冠脉CT或冠脉造影,之后每年复查一次即可。”
出院当天,许秋给曾经的病人交代注意事项。
一个月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躺着进来的。
如今全部精神抖擞地站在许秋面前,虽然脸上还残留着手术后的虚弱,但已经和正常人无异。
躺着来的人走出去,走着来的人跑出去,跑着来的人还有命出去,这算是绝大多数临床医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许医生,这个给你。”
闫自强老人从衣服内兜里掏出了一个布袋,一层层地打开后,取出了最里层的一个勋章。
勋章古旧斑驳,处处显示着岁月的痕迹,上方的红色却没有丝毫褪色。
“这个,我打过仗,上头发给我的奖章,也不值什么钱,许医生,我送给你。”
闫自强粗糙的双手捧着这枚勋章,语气随意,但神情却郑重。
许秋扫了一眼,旋即一怔。
个人二等功!
他没有想到,这个连鞋都买不起的老人,竟然曾经获得过部队的二等功!
“您是军人?”许秋问道。
闫自强昂起了头,“对头,不过那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不值得提,不值得提。”
“为什么不去高干病房?”
以闫自强这枚勋章上记录的军功,以及他退役前的干部职务,他在协和那边的时候,就完全可以进专给领导干部建立的高干病房。
医疗全免费,服务全免费,也能够最优先享受各种医疗资源,接受协和乃至于全国最顶尖的医疗团队的照顾。
但想到第一次见到这位老人时,他还套着塑料袋去厕所,显然闫自强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老百姓。
“我不去,国家给了我退休金,我要是还去高干病房,那国家还要多花多少钱呀?”
闫自强又心疼又愧疚,说道:“我这辈子没给国家做什么贡献,老了,没用了,也不要给国家添麻烦。现在有吃有穿,生活可比以前好多了!”
其他三个病人都一脸震惊。
他们没想到,和他们三个一起康复训练的老人,竟然曾经是战斗英雄……
还以为是一个生活困苦的可怜老人!
不,不对。
他的生活的确很困难。
但他有无数的机会去获得属于战斗英雄的优待,但却选择将自己的身份隐瞒了下来……
一直到此刻,他打算把最珍贵的勋章送给许秋,过去的辉煌往事才第一次被外人知晓。
……
勋章最终被许秋退还了回去。
这份礼物太过贵重,意义也太重大,那是一位英雄的垂暮老人,此生最值得骄傲的岁月。
……
第一期人类临床试验的四位受试者都平安出院后,许秋一直在筹备的论文也成功发表。
《临海小口径人工血管一期实验与置换术后疗效观察与评价》
这篇论文质量很高。
含金量更是业内罕见。
再加上许秋精简如医学教材一般的行文,各种明确、细致的数据,几乎足以被称为教科书级别的论文了。
论文一投出,立刻过稿,占据了《大夏心血管病》的黄金版面,同时许秋做手术的照片、人工小血管的真容,也作为当期的封面,引发行业内的大地震。
短短几个星期的时间,该论文的引用数量就超过了二十次。
被引用得越多,说明论文越重要,越能看出同行对论文的认可度。
像是很多医学祖师爷的论文,几十年里一直被后来人引用,正是因为他们的结论是该领域绕不开的东西。
而许秋的数周二十次被引,这是一个极其夸张的数据。
拿SCI来说,刊出一年引用15次左右,刊出两年累计引用50次左右,刊出三年累计引用80次左右,就能成为ESI高被引论文。
许秋算是以一己之力,带起了国内对人工小血管的研究,为大夏创造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也造就了一大批新的产业、配套的体系等等。
当然,其中受益最大的,还是老本家临海一院。
有许秋这么个创始人镇守,心外科也涌现出了一批批优质论文。
不论是质量、数量,都碾压了曾经以发论文著称的临海国际友好医院这个邻居。
甚至,连静海市、静安市的大三甲,都已经跟不上临海一院的发刊速度了。
国内,大量崭新的学术论文破土而出,循着字里行间看下去,分明只能看出“许秋指导”几个大字。
院外人眼睛都羡慕红了!
第339章 医阀,医生晋升的困局
论文,是医生晋升最核心的通道。
心外科的论文,热点一个比一个多,但难度是一个比一个大。
因此,每次冒出个新热点,心外科医生就跟一块肥肉进了狼群一样,两眼放光。
说不定拼一把,就能在某个热点取得一定成就,一跃晋升副主任、甚至主任,执导一大票小跟班。
而大夏新近研发出的临海小口径血管,自然也是所有人关注的话题。
然而,这可是六毫米血管禁区!
国内在此前,连八毫米、十毫米的中血管、大血管都没法做到完全国产,这个关头,六毫米天神下凡降维打击……
除了有许秋坐镇的临海一院,其他心外科医生,对小口径血管只能是两眼摸瞎,可望不可即。
“本来我也有机会去临海一院的,后来选择了更好的静海市人民医院,现在好后悔!”
“论文,我的论文!我也想要写论文呜呜呜……”
“有没有去临海一院的法子啊,我能出卖本院最出名的Fontan术式,卖院求荣!!”
快乐都是临海一院医生的,国内心外科领域却是一片哀鸿遍野。
毕竟,论文是与职称绑定在一起的,有论文就能晋升,没论文只能永远当个小兵。
这一制度被骂了很多年,不过大多都是外人,以及未入门的医学生在讨伐而已。
外人认为医生的职称不该以论文为核心,治病救人才是天职。
医学生则是因为畏惧。
然而事实上,科研核心制,对整个医疗行业来说,起着毋庸置疑的保护与维稳作用。
因为,这是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的医生,唯一一条相对公平的晋升赛道。
如果取消论文评定,那么职称提升只剩下医院资历等考核项目。
在模糊的标准下,一名四十岁的普通医生,与一个二十岁的院长儿子,永远是后者资历更老,更有晋升的机会。
论文,正是破除医阀这一弊端最有力的武器。
虽然距离真正的公平还太远,但给定了一条明确的评价标准,也能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走到该得的位置。
大夏之内,像许秋这样开了挂的只有一个。
大多数医生都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他们不像许秋那样,发论文只发精品、只写对行业真正有重大意义的核心研究,他们有房贷车贷和小孩的学杂费等等。
每一篇发表的论文,都会让他们苦逼的生活轻松那么几千块钱。
如果借此升职,就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了。
“快看,临海一院的心外科也开始接收进修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