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编写出来,它的影响力恐怕会引起整个心外科的学术地震,并奠定往后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基础。
而谁又能想到,这本让心外科迎来新的研究热点、手术方向的小册子,编撰者竟然只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医生……
……
又过去三天。
在许秋精力药剂+体力药剂的肝将精神下,106页的手术学小册子完成编写。
全篇字斟句酌,严谨细致,囊括了术前准备、术中手术以及术后护理的方方面面。
郑主任、杨晨曦、马勤拿到了第一手的资料。
他们的表情,从看到小册子的新奇,到随后的惊讶,最后彻底沉默。
“我们之前学的是个啥?”杨晨曦瞠目结舌,拿着小册子的手在微微颤抖。
第341章 10%成功率 VS 98%成功率!
此时再看去,才觉得他们当时的手术有太多的无必要操作。
比如切除老旧血管桥。
在许秋新编撰的手术教程中,明确提到了血流量很少的老血管桥可以保留。
此外,各种手术时机,也被许秋立出了一个极其客观的标准。
在这之前,手术步骤之间的衔接,只能依赖于主刀医生的直觉与经验。
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非主刀了成百上千台手术,不可能操练出这般功底。
这也是除了手术本身的难度外,让副主任以下的医生都望而却步的难点。
毕竟,如果医生有这种临床能力,就不会是个小主治,早就升副主任、主任了。
然而现在,许秋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判定。
比如,体温降低到二十二摄氏度、体外循环流量降低到1~2L/min,开始施行小口径人工血管置换术。
哪怕是再水的医生,都能根据这几个数据,知道各项步骤的时机。
非常人性化。
“感觉我再做一次手术,病人起码能提前两三天出院,五年的通畅率也能够提升好几个百分比!”马勤震惊,他从这本小册子里也发现了此前手术的诸多不足。
其余的副主任也是一脸振奋。
小口径血管的置换,曾经是他们难以逾越的一座山峰。
而现在,山峰被许秋削平了,还被凿出了一条石台阶,他们再不快速精通,就不礼貌了。
“郑主任,我们先走了,练手术!”
“我跟大学那边要了一具尸体,胸部我用了,其他部位看看医院其他科室有没有需要的,赶紧分了用!”
“是男的不,王凡那小子天天去泌尿科要包皮割,我前几天过去会诊,被王凡当成了泌外的主任送了瓶酒来着……”
“你还是人不,明明不是泌外的人,收了泌外的礼!”
“敢情要是没有这位大体老师,这瓶酒你就自己昧下了?”
“啤酒、啤酒!说起来我就来气,这混小子送礼竟然送啤酒,还说什么他看过瓶底了,那一瓶有‘再来一瓶’,双喜临门。他奶奶的!”
病人给医生送礼,这是大忌。
但同行之间,互通有无倒是没什么大问题。
下级医生向上级要手术,本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像当初急诊科王平、何海那般,敢放手让名不见经传的许秋主刀,并且担责的主任医师,有,但不多。
事实上,也只有在王晟德治下的临海一院,官僚气息才轻许多,整个医院都在往看病、搞学术的方向走,没有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看过了,有包皮。再来一瓶的盖子给我,包皮我帮你留给王凡。”
这句话算是决定了大体老师吉尔的去处,一众副主任便笑呵呵地找动物、尸体练习新的手术窍门去了。
……
医宣部那边的动作很快,只是半天的功夫,许秋编撰的手术学教程就排版完毕,迅速完成了刊印。
心外科众人拿到小册子时,还是热腾腾的。
这一天,心外科的各种论坛都震动了。
“看了吗看了吗,临海一院出品的手术学教程!”
“什么临海一院出品啊,许秋!是许秋医生,整本教程,每一个字都是许医生亲自写下的,临海一院也就出了个印刷费!”
“我震惊了,虽然网上只放出了目录和前几页的内容,但看完后还是刷新了我的世界观……感觉这手术我也能掌握啊!”
“我上我真行!”
“曾经只有副主任、主任有资格做的四级手术,竟然硬生生被许秋降低到了三级手术的水准!”
“这比做了极高难度的手术还要惊人!真正改变了行业,让无数病人受益啊!”
而这些讨论,也让仍在临床试验阶段的临海小口径血管再次被瞩目。
学术界内与此相关的话题更是经久不息。
许秋的地位,既“临海小口径血管创始人”“小口径血管置换术之父”后,又多了一个“将高难度手术推广到全国各基层的好医生”。
好医生。
同行口中的这三个字,比各种创始人、某手术之父更加难得,也更有分量。
……
而与此同时,在将系统奖励的手术技能书编撰完成后,许秋也终于有空闲时间来筛选进修医生了。
绝大部分的名额已经交由郑主任等人审核,到许秋这边的,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人物。
比如,海归的大夏医生。
或者是来自各种有名没名的外国医生,以及一些国外心外科领域的名医。
许秋首先将所有非著名外国医生剔除出去。
当下,临海一院这边的进修名额很紧张,而且国内都还没能大范围掌握手术,怎么可能让外人来凑热闹。
只不过,不管是手术学册子,还是内部的教学手术等,也仅仅能标个“内部机密”四个字安慰下自己罢了。
这东西既然引起了学术界的大地震,吸引了无数目光,除非许秋藏着不放出教学,否则不可能真正保密。
早晚会流传到全球!
因此,许秋打算放一批名医进来。
把在心外科领域走在前沿的世界经验带进来,让这批“鲶鱼”,把国内一片死沉的水搅动起来,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人类医学,其实也分国界。
就拿一个口底鳞状细胞癌来说。
国内的治疗流程,是肿物扩大切除术、下颌骨劈开术、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有条件的再上个质子放疗。
这样做虽然能清除肿物,但放疗后左下颌容易反复流脓感染,有时候还不得不切除部分颌骨。
如果切除部分还不行,那就只能做下颌骨置换了。
到这一步其实已经相当凶险,需要头颈外科、整形外科、肿瘤科等等联合手术。
国内没有几家医院能做,即便是协和,成功率也只有百分之十。
但,莓国的MD安德森呢?
98%的成功率!
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术前的精准评估。
大夏的医生不如他们?
并非如此。
只是因为莓国有更为先进的医学设备,以及更专业的多学科团队、病灶诊疗理念,能保证从术前诊断,到手术方案制定、影响指导、麻醉师和其他层面的完美协调。
单就拿一个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来说。
国内基本上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一方面是缺乏相关的经验,无法确保某个区的淋巴是否有转移;另一方面,复杂的医疗环境、错漏引起的巨大风险,都让临床医生只能做全面的清扫。
莓国则不同。
第342章 许秋若称全球第二,无人敢领全球第一!
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人得出数据,57.6%的术后病理显示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术一大半无意义。
莓国便制定了新的手术条例,要求术前必须做前哨淋巴结的活检,阳性才能清扫腋窝淋巴结。
这是诊疗手段上的差距。
更让人感到绝望的,其实是医疗技术。
比如先心病,国内外主流都是做开胸手术。
然而即便是顶尖的协和、华西等,也只能置换为人工机械瓣膜。
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直径固定。
这意味着,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病人一生需要经历多次开胸手术、多次置换瓣膜、终生抗凝。
然而,莓国的波士顿儿童医院却有一款Melody生物瓣膜手术,它不仅不需要开胸,而且能避免再次手术。
通过一个小支架,将瓣膜置入,之后随着孩子一起长大,更不需要终生服药。
而Melody生物瓣膜手术,一直被波士顿儿童医院垄断,这也让这家医院成为该领域的绝对龙头,不可撼动。
许秋如今招纳一些来自国外的名医,无非是提早将很快就会普及全国、继而推向全世界的手术展示出去。
但如果能留下一两位国际权威,或者是引进一些心外科的前沿技术、经验等,对临海一院、对大夏心脏外科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裨益。
……
“杨钰恩,利夫兰医学中心心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约瑟夫,利夫兰医学中心心外科科室主任、著名心外科专家、教授。”
许秋筛选出了这两个人。
莓国的医生职称,和大夏不同。
一共就只有两个级别,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
前者正在接受培训,没有资格独立行医。
后者则意味着完成培训,具有独立行医的能力。
主治医生是终身的,往后不再有职称变化,只剩下行政岗位的升降,如医疗组组长、病区负责人、科室主任等等。
而利夫兰医学中心,作为全球心外科圣殿,竟然也来人了。
杨钰恩还好理解,本就是大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