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101节

  下一个拍摄点,还有一个特别的桥段。

  就是周彦他们原本是在好好的逛街吃东西,但是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笛声,吹的是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那首《颂莲》。

  周彦他们听到曲子,感觉很有缘分,就循着笛声走了过去,最后还跟吹笛子的人合奏了一曲。

  这种非常巧合的桥段,或许有人能猜到是设计好的,但其实大部分观众都会相信。

  事实证明,这个桥段确实不错,后期电视播出如何,暂时还不知道,但是现场的表演效果非常之好。

  导演林佑威还在现场给围观群众解释,他们原本是在附近拍节目,没想到正好碰到了吹笛子的这人,实在是巧合。

  而现场的观众,还真就相信这个解释,纷纷感慨实在太巧了。

  当然了,后期播出的时候,观众们是否相信,还是要看拍摄的手法如何。为了保证效果,周彦还会时常给林佑威他们提建议,告诉他们该怎么拍摄,用什么镜头,什么角度更容易取信观众,更容易带来戏曲冲突。

  等到当天的所有拍摄都完成之后,导演林佑威十分敬佩地跟周彦说,“周导,你果然不愧是拿了国际大奖的导演,连电视节目的拍摄你都懂。”

  “,电视节目跟电影,虽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相通的嘛。”周彦笑道。

  林佑威十分认可地点头道,“确实,听了你的建议之后,我感觉电视节目拍起来竟然也有种拍电影的感觉了。”

  之前林佑威他们拍节目的时候,都是非常随性的,主要看行程的安排,主持人带着嘉宾边走边吃边聊,话题也主要靠主持人引导。

  拍摄的时候,争取多拍一点素材,方便后面剪节目的时候有更多素材可以选择,但是这样一来,节奏往往都很一般。

  而按照周彦的说法,拍电视节目,跟拍电影差不多,提前把所有脚本都写好,一遍拍不过,就拍两遍,镜头也不能像之前拍电视节目一样硬怼,要有镜头语言。

  一开始,林佑威是有点拒绝的,他觉得抓住采访者跟受访者之间真实的状态,效果会更好,但是试了一遍之后,他改变了之前的观点。

  事实上,真实的状态,大多数都是无聊的,反倒不如设计出来的脚本让人感觉有趣。

  而且设计出来的脚本,只要演得好,拍得好,给人的感觉甚至比真实的状态给人的感觉还要真实。

  比如吹奏笛子的那一段,为了让镜头更有真实感,采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方式,镜头不怼脸,而且还有些晃动,就连摄影师的喘息声都录了进去。

  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场拍摄是临时加进去的,很匆忙,摄影师被打得措手不及。

  其实周彦给林佑威传授的这些东西,并不是他学到的拍电影的知识,而是他前世看过不少综艺节目后总结出来的。

  ……

  外景拍完之后,周彦没有回酒店,而是跟林佑威他们回了华视,还有一些演播室里面的片段需要拍。

  回到华视之后,因为演播室正在被其他节目组使用,所以周彦便在休息室等了一会儿。

  刚等没多久,张有安走了进来。

  见到张有安,周彦还以为是叫他去演播室,便起身笑道:“赶快拍完,赶快收工。”

  今天拍摄搞了大半天,他也挺累的。

  张有安笑道,“你这么急着收工啊。”

  “嗯,累啊。”周彦伸了个懒腰,随后又笑道:“我自己也是找罪受,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录完的节目,我提了几个意见之后,时间翻了好几倍。”

  “效果也好了好几倍。”张有安走到周彦面前坐下,“我不是来叫你去演播室录节目的,我是来给你增加任务量的。”

  “什么任务量?”周彦一脸疑惑,跟着坐了下去,“难道是节目还要增加什么环节?”

  “跟节目没关系。”张有安摇摇头,随即从挎包里面拿出一沓剧本。

  一看到张有安从包里面取出剧本,周彦眉毛就挑了起来,他已经猜到了,张有安是又要给他找配乐的活。

  周彦咽了口口水,他这个经纪人,真是一点都不给他喘息的时间啊,就算是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用啊。

  《三国演义》的事情都还没有定下来呢,这就又给他找了新活。

  之前周彦之所以想要一个助理,是因为上半年他的工作太多,想要让助理帮他分担一些工作。

  但是万万没想到,自从有了张有安这个经纪人兼助理之后,他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更忙了。

  助理的活张有安基本没干,经纪人的作用他倒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微微叹了口气,周彦接过剧本,“这次又是什么项目?”

  张有安笑道,“就是华视正在拍的一部电视剧,名字叫作《包青天》。”

  听到是《包青天》,周彦忍不住看了看张有安,心说这家伙怎么总能找到这种名作?

  “这个项目什么情况?竞争力大么?”周彦问道。

  张有安笑着摇头,“这个项目暂时竞争不算大,我给孙导跟梁导看过你配的《故宫:记忆》,他们对你印象都很好。咱们在台岛还要待三天多,你抽时间看看剧本,回头我带你去跟孙导他们好好聊聊,这个项目还是很有希望的。”

  “要做一首样曲么?”周彦问。

  张有安挑眉道,“如果能作出来一首那当然最好。”

  刚才张有安没有主动提,是因为他觉得三天时间太短了,而且周彦这段时间还在忙着写《三国演义》的样曲,现在又要研究《包青天》的剧本,应该是没有时间写的。

  而他并不知道,《三国演义》的曲子,周彦其实已经写出来好几首了。

  周彦点点头,“那行,我先看看剧本再说。”

  《包青天》总共有两百多集,剧本也很多,张有安也不可能把所有剧本都拿给周彦,这次他带给周彦的是《血云幡传奇》等四个单元的剧本。

  周彦拿着剧本,刚看没十分钟,林佑威就来叫他去演播室录制节目了。

  ……

  节目录完之后,周彦就带着剧本回了酒店,然后认真读了起来。

  华视这版的《包青天》知名度非常高,周彦当然也看过,不过因为剧集太多,周彦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看完全部。

  毕竟有两百多集,就算一天看两集,也要看一百多天。

  虽然都是包青天题材,但是这一版的《包青天》跟后来出的《少年包青天》非常不同。

  如果说《少年包青天》是悬疑惊悚推理剧,那这一版的《包青天》的武侠味道更浓。

  像周彦拿到的这几个单元,基本上已经看不出来是断案剧,分明就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武侠剧。

  这也不奇怪,因为这部剧就是根据《三侠五义》改编的。

  周彦看完《血云幡传奇》,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钟了,他看着手表,无奈摇头,今晚他本来想要早点睡的,看来又无法如愿了。

  随即他拿出本子开始写谱子。

  在看《血云幡传奇》这段故事的时候,周彦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首曲子《来自东方的少年》。

  这首曲子,是久石让专门为动画电影《幽灵公主》所作,后来香江无线电视台的那版《天龙八部》也用了这首曲子。

  ……

  第二天下午,张有安看着周彦递给他的谱子,愣了足有五六秒。

  “这是你今天写的?”

  “准确的说,是昨晚加上今天上午。”

  昨天晚上他写到了两点钟,今天早上起床之后,又写了两个多小时。

  他原本想着,就写一小段,回头给他们听听得了,但是写着写着,就没办法停笔了,整首曲子不写完,他自己也感觉不自在。

  张有安不禁感慨,周彦的快,真是超过他的想象,这家伙的大脑结构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能装这么多才华?

  周彦的高产,对张有安来说当然是好消息。

  其实知名的作曲家,基本上都是非常高产的,虽然未必有周彦这样快,但是像电影配乐这种,一年写上十几二十段,简直是基本操作,有的人一年能写好几十段,而且段段不同。

  高产,似乎是作曲大师的基础操作,反而是写曲子慢的大师比较少。

  当然了,不高产的大师,其实也很难流传下来。

  ……

  孙树正在跟分集导演陈军良聊《鱼美人》单元的拍摄,忽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他跟陈军良笑了笑,然后起身去接。

  “哦,张先生……是么?可以啊,我现在就在华视这边的办公室……四十分钟?没问题,你们过来吧……”

  电话挂了之后,陈军良问道,“孙导一会儿有客人么?”

  孙树笑着摆摆手,“没事,不耽误我们之间的事情。有一个配乐师要过来,你也一起聊聊,如果真让他来配乐,后续你们肯定也要有接触。”

  陈军良笑眯眯地点头,“好的。”

  半个多小时之后,周彦跟张有安敲响了孙树办公室的门。

  “张先生,你们来啦。”孙树笑着站起来,跟他们打招呼。

  看到周彦,孙树扬了扬并不长的眉毛,他知道周彦很年轻,但是没想到这么年轻。

  旁边陈军良一开始没搞清楚状况,他还以为张有安才是孙树口中的那个配乐师。

  等到张有安介绍完周彦之后,陈军良才露出惊讶的表情。

  孙树虽然有些惊讶,但是他本来对年纪就不太看重,看着周彦,他笑着说道,“我跟梁导都看过你配的那部《故宫:记忆》,丝毫不夸张地说,我跟梁导两个人都被吓住了。这个类型的配乐,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优秀且完整的。”

  陈军良诧异地看着孙树,他不知道孙树口中的《故宫:记忆》是什么片子,不过能从孙树口中听到“被吓住了”这种话,可见那部《故宫:记忆》里面的曲子确实非常好。

  他又不禁再次打量起周彦,年轻,帅气,看不出来具体多大,但最多也就二十四五岁,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很多都刚刚从学校毕业吧。

  周彦则谦虚地说道,“《故宫:记忆》这部片子好,主要还是因为题材好,加上导演拍的好,配乐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孙树笑道,“你太谦虚了,这部片子,即便不看画面,只是闭着眼睛听,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张先生说你对《包青天》的配乐感兴趣,我也很高兴,我们这部剧的主题曲已经定下来了,但是配乐还没有定。”

  张有安笑道,“孙导,我还是认为该赶紧定下来,毕竟有两百多集,要给配乐指导足够的时间。”

  “我当然也想快,但是快不了啊。”孙树笑呵呵地说道。

  《包青天》这个项目很急,去年冬天才开始筹划好开拍,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忙着拍摄呢,哪有时间去操心配乐的事情,能把主题曲给定下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不过张有安说的也没错,虽然刚刚开始拍没几个月,但是华视已经在催,让他们快马加鞭拍摄,电视台要赶在明年三月份之前播出去。

  一部两百多集的电视剧,制作时间只有一年多点,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所以每天孙树跟梁凯成也是忙得喘不过来气,不是在看各分集导演送过来的片子,就是在跟分集导演商量拍摄事宜。

  听孙树说快不了,张有安又笑道,“我们这不是来帮忙了嘛。”

  孙树知道张有安的意思,他笑着看向周彦,“周指导,关于《包青天》的配乐,你有什么想法?”

  周彦点点头,先是拿出之前张有安给他的那几个单元剧本,笑道,“拿到剧本之后,我也认真研究过。”

  之后他又从包里面拿出一叠谱子,“至于具体的想法,我都写在这里了。”

  孙树一开始没看到是谱子,只当是心得感受之类的东西,等他拿到面前一看,见到上面密密麻麻的音符,两条并不长的眉毛再次扬了起来。

  “这是?”

  周彦笑眯眯地说道,“这是我为《包青天》写的一段配乐。”

  虽然心里已有猜测,但是得到周彦亲口证实,孙树还是被惊掉了下巴,“是拿到剧本之后写的?”

  “嗯。”周彦点点头。

  这一声嗯如同惊雷一样落在孙树的心中,他们是昨天下午才把《包青天》的部分剧本拿给张有安的,距离现在刚刚过去二十多个小时。

  就算周彦不睡觉,看剧本加上写曲子,也只有二十多个小时。

  不过孙树到底是经过风浪的人,很快就调整好心态。

  他没有多看谱子,因为他也看不懂,只是拿着谱子问周彦,“方便演奏出来么?”

  “当然,我需要一把小提琴。”

首节上一节101/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