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周彦他们走了之后,林增忠也反应过来,那个年轻人应该是故意的,不想让自己的照片留在相机里面。
只不过,这手段也太粗暴了,就一张照片嘛,有必要这样么。
……
第二天,周彦去了趟上沪制片厂,之前他答应来上沪,就已经打好主意来上沪找张健亚了。
《三毛从军记》的后期制作已经全部完成,张健亚他们见到周彦也非常高兴,带着他去反映室把电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成片跟周彦前世看过的那一版有些不同的地方,不过大部分都是相同的,区别最大的就是配乐了。
配乐的改变,让电影的效果比原版更好些,特别是电影开头的《三毛》以及后面牛奔的那一段《觉醒》,给人的印象很深。
师长送葬那一段用的还是《百鸟朝凤》,但是跟原版也有些不同,这一版里面加了小号,让这段变得更加不伦不类,有种强烈的反差感。
因为曲子里面加了小号,所以现场张健亚也加了两个小号手,而且这两个小号手还是穿着那种欧美军乐队的礼服,跟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差感也让这段画面变得更加滑稽,可笑。
看片子的时候,不止张健亚他们,还有不少厂里面的其他同事,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片子,但依旧还是会哈哈大笑,可见这部片子在幽默方面确实做得很成功。
电影看完之后,张健亚笑道,“片子十月份就要在电影院上映了,那才是真正的接受普罗大众考验。”
副导演小崔笑着说道,“到时候肯定会把观众们乐的人仰马翻。”
“是啊,是啊,这么有意思的电影,大家肯定都爱看。”
“绝对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看起来对电影的上映情况都很有信心。
周彦却知道,这电影拷贝可能会卖得还不错,但是票房估计不会太高,别说是像《想飞的钢琴少年》那样超过两千万,恐怕是能达到一千万都够呛。
一方面这电影宣传一般,虽然有原著,但是并没有利用上。
二方面电影对大部分观众来说,这种黑色幽默,现在很多观众是理解不了的。如果理解不了电影的黑色幽默,那这部电影对观众来说叙事就很混乱,看完了感觉什么都没看到,故事都是碎片。
为什么制片厂里的人都能看懂,因为制片厂里的人首先都是读过书的,再者相对普通人他们也更了解电影。
这部电影只能随着时间推移,慢慢体现出它的价值来,很多电影都是这样,需要过一段时间,观众们回头看才能发现它的优点。
周彦也在想,如果《三毛从军记》这部电影再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拍出来,上映成绩会不会好点。
但是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
周彦他们在上沪待了三天时间,之后周彦就把弟弟妹妹们送回家了。
到了金陵,周彦也没急着走,又在爷爷奶奶家以及叔叔伯伯家各吃了一天,直到八月二十九才赶往燕京。
到燕京之后,他先在四合院休整了一番,两个月没回来,家里面到处都是灰尘,只是简单地打扫卫生,就花了他大半天的时间。
休整好了之后,他又去系里面报到。
在央音,周彦已经报到过很多次了,但是以教师的身份报到还是第一次。
主要的交接工作,上学期结束之前已经搞定了,剩下的就是去拿自己的课表。
周彦这学期教的是作曲大一的和声A,就只教这一个专业,课程不多,一学期授课16周,每周两个课时,总共三十二个课时,而周彦的课都是在每周四上午。
这门课是作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还是非常重要的。
拿到了课表之后,周彦先去宿舍转了一趟,没见到贾国屏,便又回了四合院。
之后的两天,周彦都待在家里写《树洞》的剧本,他准备把剧本写完了再去联系吴子牛。
央音大一是九月三号开学,九月一号的时候,周彦接到了赵季平的电话。
原本周彦以为赵季平找他是要聊《霸王别姬》配乐的事情,但没想到的是,寒暄两句之后,赵季平就不好意思地笑道,“周彦啊,我要托付你一件事情。”
周彦愣了一下,“什么事情?赵老师您说。”
“赵嶙明天就要去央音了,我想让你帮我接一下他。”
一听这事,周彦拍了拍脑袋,他把赵嶙这茬给忘了,算起来,赵嶙今年是要上大学了。
他立即说道,“没问题,他明天什么时候到?”
“上午九点钟到燕京,不过不知道火车会不会晚点。”赵季平说道。
周彦笑道,“行,我知道了,赵老师你放心吧,我明天一早去接他,赵嶙是在作曲系吧?”
“嗯,是作曲系,周彦你现在是作曲系的老师吧?”
“哈哈,是啊。”
“你今年是不是教一年级?”
“嗯,我这学期教一年级的声乐A。”
“那你是赵嶙的老师了,这以后赵嶙在学校,还得你多担待啊。”
“赵老师说笑了,赵嶙底子好,又肯努力,在学校表现肯定没问题,没有需要我担待的地方。”
听到这话,电话那头的赵季平也笑了起来,周彦说话总是让人感觉很舒服,他也同时感慨,这世间缘分果然妙不可言。
前年他要找配乐助理的时候,又怎么会想到,周彦现在竟然成了儿子的老师。
其实原本这次赵嶙去燕京,他跟妻子是准备出一个人去送的,但是他们最近又太忙了,所以才会给周彦打这通电话。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之后,就挂了电话。
周彦也笑着摇摇头,这事确实挺巧的。
这时他看了看手表,已经五点半了,便伸了个懒腰起身准备出去吃饭。
不过周彦刚打开四合院的门,却见于然站在门口,一副犹犹豫豫的样子。
“于然师妹?”
看到周彦,于然也露出惊喜的表情,“周彦师兄,你回来啦。”
周彦笑着点头,“嗯,前两天回来的,还没来得及跟你们联系,你来找我么?”
于然捏着裙摆,摇头道,“我路过这里,正在想师兄你有没有回来呢。”
周彦笑着说道,“你吃过饭了么?我正要去吃饭,要不要一起?”
于然一点都没有犹豫,点头道:“好啊。”
第131章 我也在这儿
周彦跟于然去了他们经常点菜去家吃的那个馆子,馆子是个夫妻店,因为周彦经常在这里点菜,老板跟老板娘已经跟他挺熟了。
见到周彦来了,老板娘笑道,“周老板有段时间没来了啊。”
“暑假出差去了。”
老板意外地看了眼周彦,她还以为周彦是学生呢,不过客人的事情她也不好多打听,就笑着问道,“就两个人?”
“嗯,两个人,你看着安排吧。”
“好嘞。”
周彦也没点菜,直接让老板娘安排,因为这老板娘还是比较实在的,让她安排,她也知道哪道菜的食材新鲜。
给于然倒了杯水,又看了看她手里的酱油,周彦笑道,“你刚去打酱油回来啊。”
“嗯,家里的酱油快没了,我顺道带一瓶回去。”
周彦点点头,也没多想,又问道,“暑假过得怎么样,这学期就大四了,有什么新的打算?”
于然笑呵呵地说道,“师兄你说话越来越像老师了,说话语气跟我们系陶主任似的。”
“,这不是想尽快进入角色嘛。”
“暑假我一直在燕京团那边学习啊,这两天才闲下来呢。”
周彦挑了挑眉毛,于然这丫头家里关系估计不简单,她说的燕京团应该是燕京交响乐团,虽然名气跟历史比不上上沪交响乐团,但也不是一般人能进的。
于然的专业水平确实很不错,但她毕竟本科都还没有毕业,更没有国外学习的经历,一般情况是没有办法进入到燕京交响乐团学习的。
其实也没什么好意外的,他们这一片离中国国家大剧院比较近,住在这儿有很多都是搞音乐的体制内人,说不定于然父母就是某个乐团里面的。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于然问道,“师兄,你这学期有什么曲子要排练的么?”
周彦笑呵呵地说道,“还真有,可能有两首新曲子,我正准备开学之后找你们说这个事情。”
“是《钢琴少年》里面的曲子么?”
《钢琴少年》唱片在内地也有卖,不过销量中规中矩,没有香江跟台岛那边卖得好,当然了,虽然唱片卖得一般,不过里面的曲子在内地还是有些流传度的,因为有不少盗版磁带。
一些商家,也喜欢放里面的音乐。
前些天周彦在上沪陪着弟弟妹妹逛商场的时候,还听到商场放了《风筝》这首曲子,不过肯定是盗版,因为《风筝》放完之后,直接就放《致爱丽丝》了。
周彦点点头,“有一首是里面的《觉醒》,另一首你还没听过。”
听到还有自己没听过的,于然一脸期待地说道,“好呀,又有新曲子听了。”
周彦笑道,“别排练的时候叫累就行。”
“不会的。”
这会儿老板娘端了盘炒菜上来,周彦笑道,“先吃饭吧。”
他说的另一首曲子其实是《七剑》,除了这两首之外,前面他们练过的曲子也都要练。
七月份的时候张有安跟周彦说,如果《钢琴少年》唱片在香江跟台岛卖得好,看有没有机会年底在香江跟台岛办几场音乐会,专门表演《钢琴少年》里面的曲子。
这种宣传活动,周彦当然是非常愿意,就同意了,而且最近也在考虑这件事情。
周彦是觉得,单单只有《钢琴少年》里面的曲子,未必能够撑得起一场音乐会,就想着加一点曲子进去,丰富一下。
至于演出团队,张有安的想法是,可以临时找乐团来帮忙,毕竟都不是什么难度高的曲子,找个成熟点的乐团一个礼拜之内就能把曲子够练好,花不了多少钱,也省心省力。
但是周彦的想法不太一样,他还是想要自己弄一个交响乐团,大家经常排练这些曲子,演出效果更好一点,而且这样也能反哺到央音,磨练到于然他们这些学生。
虽然费点事情,但也算是一举多得,周彦愿意干。
简单吃过饭之后,周彦也没邀请于然去家里坐坐,因为这两天他还是挺忙的,两人在饭店门口就分开了。
道过别之后,于然心情还是非常好,拎着一瓶酱油,走路一蹦一跳的,一路上碰到认识的人,也是热情洋溢地跟人打招呼。
但是回到家之后,却看到了母亲钟艾青的一张黑脸。
“让你买个酱油,买到饭点都过了是吧。”
于然自知犯了大错,缩了缩脖子,小声小气地说,“刚才碰到一个刚回燕京的同学,多聊了几句。”
她又扬了扬手里的酱油,“酱油买回来了。”
钟艾青翻了个白眼,“等你把酱油买回来,我们得饿死,饭做好了,你去吃吧。”
“哦。”于然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吃过了,乖乖地去了餐厅。
……
第二天上午,周彦八点五十就出现在了火车站,不过一直等到九点五十才等到赵嶙。
赵嶙的行李并不多,一个双肩包,再加一个大的格子编织袋。
远远地见到周彦,赵嶙十分兴奋,小伙子毕竟年轻力壮,拎着编织袋飞快地朝周彦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