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想了想,说道,“你别来学校了,去我家吧。”
……
通过电话之后,周彦就回了家,等了大概四十多分钟,张一谋跟巩莉一起来了。
他们俩还挺客气,还拎了一袋水果。
“张导,莉姐,你们来就来了,干嘛还带东西,太客气了。”
“这新年大节的,来你家,总不能空手来。”
“你们人能来,我就非常高兴了。”
周彦接过水果,把两人请到客厅,给他们倒了两杯茶,随后笑道,“张导你这时候怎么有时间到燕京来?”
张一谋接过茶杯,笑着说道,“我来准备下一部电影。”
听到张一谋在准备新电影,周彦也是感叹,这家伙精力真是旺盛,根本不让自己歇着,最近几年他基本上每年都有一部电影,这个强度,一般导演根本不行。
周彦自己已经算是个劳模了,但是平时的工作强度还是比不上张一谋。
“新电影要在燕京拍么?”周彦问。
张一谋摇摇头,“不是,定下来在鲁省那边取景,我来找你呢,是想问问,你有没有时间为我新电影配乐?”
周彦好奇道,“怎么没找赵老师?”
张一谋跟赵季平合作比较多,他最近几部戏都是找的赵季平。
“找啦,但是他最近太忙了,这也怪你,他不是接了《树洞》的配乐嘛,另外他自己也在做一套组曲,时间上磨不开。”
如果只是给电影做配乐的话,赵季平一年接几部电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赵季平自己有本职工作,而且平时还在创作,所以确实可能忙不过来。
赵季平没有时间,张一谋就想到了周彦。
现在周彦在配乐界的名气不小,其实在张一谋之前,就有不少导演找到过周彦,邀请他担任电影的配乐指导,不过周彦都给拒绝了,主要是那些电影他都不太感兴趣。
“是什么电影?”周彦问道。
“去年年底《收获》上出了一部长篇小说叫《活着》,你有关注么?”
听到《活着》,周彦微微愣了一下,他刚才其实已经想到了这部电影,看时间的话,《活着》电影大概就是这两年出来的。
对于《活着》,周彦当然很感兴趣。
“你说的是余桦写的那部《活着》么?”
张一谋笑呵呵地说道,“果然,你也是作家,对文学上的事情比较了解,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周彦点点头,“有兴趣。”
随后他又问道,“演员都找好了么?”
“已经定下来了,你莉姐是女主角,男主角找的是葛悠,你应该跟葛悠挺熟的,我听他说你们找他出演《树洞》。”
“嗯,过段时间就要开始拍了。”
张一谋笑道,“幸好我们是夏天拍摄,时间上不冲突,不然你们不仅抢了我的配乐指导,还抢了我的男主角。”
巩莉在旁边也笑道,“他一直在念叨这个事情,你要是不还他一个配乐指导,我估计他要一直念叨你。”
周彦想了想,说:“我应该是没有问题,不过你们拍摄的过程中,我估计不能经常去现场,我自己的电影也是夏天开始拍摄。”
“没问题,你偶尔去几次就行了,主要是后期。不行的话,你就跟赵老师学,也派一个配乐助理到现场。”
周彦沉吟片刻,点头道,“这个提议不错,我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而且这个人你可能还认识。”
“我认识?谁啊?”
“赵老师的儿子赵嶙。”
“哦,是赵嶙啊。”
赵嶙去过不少次长安制片厂,张一谋也见过几次。
“对了,赵老师的儿子好像是在你们学校上学吧。”巩莉说道。
周彦点头,“嗯,就在我班里。”
听到赵嶙就在周彦班里,张一谋忍不住感慨,“你跟赵老师这是什么缘分,之前他找你当配乐助理,现在倒好,他家儿子落到了你手里,又要成你的助理。”
“确定是夏天拍吧?”
周彦这么问,是在考虑赵嶙的时间,他总不能让赵嶙为了个配乐助理请长假,如果是暑期拍摄,赵嶙就能顾得上。
“是夏天,应该不会耽误他上学。”
“行,那我回头问问他。”
“那……咱们这事就这么定了?要不我们聊聊片酬的事情。”
“片酬的事情,你跟我经纪人张有安聊吧,我们太熟了,不好意思问你要高价。”
听周彦这么说,张一谋哈哈一笑,“听你这意思,要好好宰我一把,没关系,我们这次的经费还是比较充足的。光是《活着》的影视授权费,我就给了余桦两万五。”
说到给了余桦两万五这事,张一谋挺骄傲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他重视文学,重视版权啊。
之前拍《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张一谋就给了苏瞳四千块钱授权费,当时就破了纪录,这次给余桦的两万五,再次提升了一大截。
周彦见他瑟,只是笑了笑,也没说自己从《树洞》剧组拿了五万的影视授权费。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他能从《树洞》拿到五万,跟剧本还有导演没有关系,完全是因为汤臣,换一家公司投资,周彦绝对拿不到这么多钱。
“你们剧本审过了么?”周彦问道。
“还没,不过这个快得很,我在应对审核这一块,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张一谋非常自信地说道。
现在国内要拍电影,前期的剧本审核非常重要,审不过就不给拍,拍了也不给上映,而且审过之后必须要按照剧本拍,不然的话也会出问题。
周彦记得田就在这件事情上栽了跟头,他为了过审,把剧本改了,但是后来拍摄却还是按照原本的剧本拍的,后面肯定是不能上映的。
不能上映也就算了,田又擅自把《蓝风筝》送到霓虹去参加电影节,导致最终被禁拍。
看到张一谋这么自信,周彦暗自摇头,他可不认为《活着》过审能有那么容易,这电影按照原著拍,百分之一百过不了审,事实上,最终的电影版也改动了很多,那即便改成那样,最后也还是没能在内地上映。
周彦之所以问审核的事情,是因为他自己最近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灵异第六感》的剧本审核就被卡住了,不过问题肯定没有《活着》大。
相关部门给出的意见主要也是集中在“亡灵”这个点上,虽然国内没有明文规定不准出现鬼,但是这两年在这方面卡的比较严。
不过问题不算很大,国内上映的版本到时候直接把结局再反转一下,电影名字改成《第六感》,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上映再用回原本的结局。
对于《活着》的审核,周彦也没多说什么,反正他也给不了什么意见。
“等你的剧本审核完了之后,再拿给我看看吧。”
“没问题。”张一谋笑了笑,随后问周彦,“你今天晚上有没有时间?”
“怎么说?”
“请你吃饭。”
“来燕京还要你请啊,你跟莉姐就别走了,就在我这里吃。”
“不用,我还约了余桦。”
听到张一谋还约了余桦,周彦笑道,“没事,让余桦也过来吧,我请你们。”
第150章 你要把担子挑起来啊
余桦看了眼四合院的门牌号,确定没有找错地方,然后抬手敲了敲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张一谋、巩莉还有一个年轻人站在里面。
张一谋笑道,“来得还挺快,快进来吧。”
余桦笑着点点头,“我是一路马不停蹄赶过来的。”
进了院子之后,张一谋为余桦介绍,“这位是咱们的配乐指导,周彦周指导。”
看着周彦,余桦颇为意外,张一谋打电话给他的时候,告诉他要来配乐指导家吃饭,他想着,配乐指导,至少也有个三四十岁,没想到这么年轻。
“周指导,你好。”余桦笑着跟周彦打了声招呼,随后又将手里的红色塑料袋提到周彦面前,“第一次来,也不知道该带点什么,就随便买了一点水果。”
周彦笑着接过塑料袋,“我家马上都能开水果店了,咱们进屋吧,外面挺冷的。”
四人进了客厅,周彦一边给余桦倒茶,一边笑着说道,“我跟张导还有莉姐也好久没见了,张导好不容易来一次燕京,我自然是不能放过他的。而且我本人也是余老师你的忠实读者,所以一听张导说晚上要请你吃饭,我就主动把这事给揽过来了。这临时改地方,也给你添了麻烦。”
三言两语,周彦把今晚这个局的变动解释清楚之后,顺便也捧了一句余桦。
捧人是周彦的被动技能,不过捧余桦也是他发自内心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余桦的作品接触的实在太多了。
余桦接过茶杯,笑道,“我没有别的优点,就是吃饭积极,只要有的吃,改到通州我都没意见。”
等他接过茶杯,周彦又掏出烟给他让了一根,余桦接过烟,下意识要点着,随后又停住了动作,“这有女同志在,还是不抽了。”
巩莉笑道,“没关系,不用管我。”
余桦也就客气一句,他根本控制不住,听到巩莉这么说,他就笑眯眯地把烟给点着了。
因为周彦跟余桦是第一次见面,张一谋就主动挑起话题。
“其实说起来,你们两个应该有共同语言,周彦除了做音乐、做电影之外,也有发表小说。”
听到周彦还发表过小说,余桦吐了口烟,意外道,“哦?是在哪儿发表的?”
“我发表的小说不多,主要是在《燕京文学》上。”
听到《燕京文学》,余桦也是来了兴趣,虽然他现在跟《收获》那边联系比较紧密,但《燕京文学》在他的文学之路刚起步的时候充当着重要角色。
“哪一期有你的作品?《燕京文学》基本上我期期不落的。”
“他有一部小说叫《树洞》,你有印象么?”张一谋说道。
“树洞?”余桦的脸上满是惊讶,他看着周彦,“你是周产?”
周彦点头,“嗯,周产是我的笔名。”
听到周彦就是周产,余桦的表情变得奇怪起来,周产这个作家,在之前《镇长之死》出来的时候,他就有关注了,后来又看到《清水里的刀子》以及《树洞》,印象就更深了。
上次他跟刘振云聊天的时候,还聊到周产这个作家,他们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作家都挺好奇的。
中国的文学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现在比较活跃的一些作家,大多都彼此认识,他们这一批很多作家之前都去鲁迅文学院学习过。
如果是在燕京常驻的话,那见面机会就更多的了,各种研讨会之类的活动,都能碰到。
余桦之前压根没想到周彦会这么年轻,他自己当年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应该跟周彦差不多大,二十岁出头。
但当时的他,更多是在学习跟摸索,一开始寄出去的很多作品都没有人要,别说是《燕京文学》这类大杂志社,就是一些当地的杂志社也不愿意收他的作品。
后来他在《燕京文学》上发表的小说《星星》,现在回头看,其实还是比较稚嫩的,他的风格,也就是《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才慢慢开始走向成熟。
沉吟片刻,余桦吐出一句,“原来你就是周产。”
张一谋笑道,“惊讶吧。”
余桦点点头,“惊讶,我说这周产挺神秘的,原来不是职业作家。”
看到余桦的反应,张一谋非常满意,要惊讶,也不能他一个人惊讶,之前他知道周彦还在《燕京文学》发表过小说的时候,比余桦还要惊讶。
余桦毕竟跟周彦不熟,之所以惊讶,主要也是因为周彦比较年轻。
但张一谋他们不同,张一谋刚认识周彦的时候,周彦只是他们剧组里面的配乐助理,还是个没有毕业的学生,中间的反差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