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18节

  陈书记把二胡放下,走过来,“张导演你们找我?”

  张一谋笑着摇头,“没有,这是我们剧组的配乐指导周彦,他刚从燕京过来,我带他四处看看。”

  听到周彦是配乐指导,陈书记眼睛一亮,“音乐家啊。”

  “,不敢当。”周彦谦虚道。

  张一谋则帮周彦吹牛,“这声艺术家周彦还是当得起的,他的音乐专辑在全世界卖了上百万张,还在台岛跟香江举办过音乐会。”

  陈书记对上百万张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但是在香江跟台岛举办过音乐会这事在他眼中份量很重。

  “那你这个音乐造诣可不得了。”陈书记指了指后面的那群老头老太太,“我们这些人,都是音乐爱好者,不过我们都是瞎琢磨,跟你这样的真正的音乐家不能比。”

  余桦忽然开口说道,“他还会拉二胡呢。”

  一听周彦还会拉二胡,陈书记立马热情地提出邀请,“周指导要不要给我们来一曲?让我们也见识见识?”

  还没等周彦说话,陈书记又回头对那群老头老太太们说,“从燕京来的音乐大师,大家鼓掌欢迎。”

  老头老太太们也很配合,卖力地鼓起掌来。

  这一鼓掌,就把周彦给架了起来。

  周彦回头看了眼余桦,随后对陈书记说,“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说完,他就去跟陈书记取二胡。

  等周彦去了,巩莉小声说道,“余桦大哥你这把周彦架过去,他要是拉的不好,怎么办?”

  余桦笑道,“亏你还认识他那么长时间,要是没两把刷子,他能走过去么?而且他的一点点,就等于很多。”

  “我是真没听他拉过二胡。”巩莉看向王祖贤,“小贤你听他拉过二胡么?”

  王祖贤摇摇头,“我也没有。”

  赵嶙说道,“彦哥什么乐器都会的,他的配器在学校是出了名的。”

  张一谋笑道,“你彦哥有什么在学校是不出名的么?”

  “嗯,那倒也是。”

  这边几人聊着天,那边周彦已经拿着二胡坐在了椅子上。

  周彦先简单试了试二胡的音,然后深深洗了口气,抬手拉了起来。

  他的二胡水平真的很一般,不过要比陈书记强一点,毕竟是音乐科班出身,很多民间乐者们容易犯的错误,他都能规避掉。

  既然是当众表演,周彦自然是要拉自己比较熟悉的曲子。

  二胡名曲中,周彦最喜欢的是二胡大师刘天华创作的《空山鸟语》,跟《二泉映月》的伤感不同,这首曲子整体轻松活泼、意趣昂扬。

  原曲有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不过周彦现场做了一些改编,把原本带装饰音的引子丢掉,然后暂时略过一二段,直接开始拉三四五段。

  三四五段运用了各种拟音技巧,描绘出了一幅群鸟合鸣的欢快场景,周彦这样改,主打的就是一个先声夺人,猝不及防。

  这一招也很奏效。

  虽然周彦的拟音技巧很不一般,但是却把老头老太太们给惊住了。

  乖乖,这二胡拉的也太生动了。

  余桦他们不太懂二胡,也觉得周彦拉得挺好,只有赵嶙知道,周彦的二胡水平一般。

  不过赵嶙可不觉得周彦二胡水平一般有什么问题,本来作曲家就不需要对乐器太精通,能做到广就行了。

  相对于其他作曲者,周彦这二胡水平已经可以了。

  “这是什么曲子?没听过啊。”巩莉小声问道。

  赵嶙说道,“这是二胡名家刘天华先生创作的《空山鸟音》。”

  “嗯,怪不得能听得出来鸟叫声。”

  三四五段拉完了之后,周彦才进一二段,最后把尾声部份改了一下拉了出来。

  这样一改,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群鸟在回家的路上嬉闹追逐,最后慢慢隐入林中,一切归于寂静。

  等到周彦一曲拉完,不用陈书记指挥,老头老太太们自发地鼓起掌来。

  “好。”

  “拉的漂亮。”

  “太好听了。”

  “感觉有鸟叫一样。”

  “再来一首。”

  周彦要将二胡还给陈书记,后者笑眯眯地说道,“周指导,大家这么喜欢听,你要不……再来一首?”

  “是啊,再来一首吧。”

  “真好听。”

  面对这样另类的安可,周彦也没办法,只能点点头,“那我再来一首。”

  陈书记双手合十,“感谢,十分感谢。”

  等到陈书记走开,周彦想了一会儿,应该拉什么曲子。

  他熟悉的二胡曲子就那么多,《二胡映月》刚才陈书记拉过了,他也不太想拉。

  就在他犯难的时候,一到清风从远处吹来,这风在巷子里面跌跌撞撞,变得混乱起来,在人群中窜动。

  二胡的琴弦被这混乱的清风抚弄,发出只有周彦能够听见的声音,像问好,像控诉,像悲鸣,像欢愉,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裹挟在琴弦中,最终又被清风带走。

  这阵风挺强的,但除了周彦,似乎并没有人当回事情。

  看着远处被风拂动的树叶,周彦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摆好姿势,抬手演奏起来。

  曲调一出,众人就从中听出淡淡的哀思,像是母亲在家盼望着久久不归的游子,又像是妻子盼望着征战沙场的丈夫。

  余桦忽然想起来一句古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听到这首曲子,他脑海中出现的是河边杨柳随风飘拂的场面。

  远去的亲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原本老太太们还等着听一首像《空山鸟音》一样的曲子,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个。

  老人家情绪敏感,一听这种充满思念的曲子,就绷不住了。

  越是年纪大,经历过的离别就越多,在场很多都是独居老人,他们的另一半可能早就离开了,这首曲子勾起了他们的回忆。

  有些人走了,还能期盼,有些人走了,却再也无法回来。

  巩莉微微叹了口气,又问赵嶙,“这首曲子叫什么?”

  赵嶙愣愣地摇头,“我没听过。”

  “看来你还是学艺不精啊。”

  赵嶙再次摇摇头,“我怀疑,这首曲子是彦哥自己写的。”

  “……”

  这首曲子虽然很有古风,但是能看出现代作曲的痕迹,这一类曲子,也是周彦的那首好戏。

  “真的么?”

  余桦点头道,“我觉得有可能,我之前看他干过这种事情。”

  他说的是《借黄瓜》,那次他可是实实在在地看着周彦即兴吹了一首新曲子,所以他现在对周彦的才华深信不疑。

  那边周彦拉完第二首曲子,老头老太太也鼓起掌来,不过这次鼓掌的力度明显要比之前弱很多,好些个老人家还沉浸在被这首曲子勾起的回忆之中。

  周彦没说什么,站起身来跟观众们弯腰致意,然后将二胡还给陈书记。

  “周指导,恕我孤陋寡闻了,这首曲子是哪位大师的曲子?”

  刚才的《空山鸟音》陈书记是听过的,这首他就没听过了,问出这话,他还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这么大年纪了,平时也自诩二胡曲库,不说什么二胡曲都会拉,至少大部分的曲子他都听过。

  没想到周彦今天就拉了一首他没听过的。

  周彦笑道,“不是哪位大师的,这是我自己写的,陈书记你没听过也正常。”

  “哦。”

  陈书记松了口气,原来是周指导自己写的,怪不得他没听过……咦,不对,这首曲子是周指导自己写的?!

  他看着周彦,眼中充满了惊讶。

  “周指导你自己……写的?”

  他的声音有点大,巩莉他们都听到了。

  赵嶙露出得意的表情,那意思是,看吧,我就说是彦哥自己写的。

  张一谋摸了摸额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果然找周彦来配乐没问题,这小子的才华真是没得说。

  那些老头老太太此刻也是十分惊讶,他们还以为周彦就是个二胡演奏家,没想到还会写曲子。

  巩莉问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啊?”

  “风居住的街道。”

  ……

  离开巷子的时候,王祖贤看了眼后面的老头老太太,说道,“那些阿公阿嬷还在目送你。”

  “唉,我刚才看到两个阿姨都流眼泪了,周彦这首曲子确实很感人。”巩莉说道。

  张一谋问道,“周彦,这首曲子能不能放到《活着》里面?”

  他觉得这种哀思的情绪,非常适合《活着》。

  周彦想了想说,“暂时不定,等回头我把整体的配乐风格确定下来再说。”

  张一谋点点头,“没问题,一切都听你的。”

  “我们现在去哪儿逛?”

  “去福贵他们后来住的房子那边吧,要走一段。”

  福贵他们后来的住的就是那种土房子,也没啥好看的,周彦还特意去旁边的菜地看了看,里面确实有黄瓜秧,也确实没什么黄瓜了。

  看完了这个地方,周彦他们就回去了。

  路过供销社的时候,周彦又进去问了那个售货员女孩子,冰棍卖了,明天还有没有。

  “有,当然有,只要你要。”

  “我不要。”周彦笑了笑,然指着后面的王祖贤,“她买,明天送五十支奶油雪糕。”

  “还送五十支甜筒。”女孩说道。

  “都一起送来。”

  “总共五十块钱。”

  周彦看向王祖贤,“小贤同学,掏钱吧。”

  王祖贤也没说啥,直接从钱包里面掏出一张五十元给了小姑娘。

  小姑娘认识王祖贤,拿到五十元钱,都没看真假,直接收了起来。

首节上一节218/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