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周彦也重重地舒了口气。
虽然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写的,但是对他来说,演奏的难度有点高了,特别是中后段,他弹起来非常吃力。
说实话,他演奏的效果肯定不如乐团的钢琴首席张作权演奏的好,但是他作为这场音乐会的主角,最后一首曲子如果不上台的话,视觉效果上要差一点,所以他就硬着头皮上了。
而这首曲子里面用到的配器,也就只有钢琴他能上一上了。
还不错,至少今天他的表现勉强过关。
调整了一下呼吸,周彦带着指挥岳林走到舞台前面,跟观众弯腰致意,观众们一边鼓掌,一边站起身来。
两人也没说什么,就走下了舞台。
又到了常规的安可时间,掌声没有停,周彦他们再次上台,演奏了一首《清晨初雪红太阳》,这对大部分人来说,又是一首新的曲子。
安可的第二首,是《觉醒》。
第三首,是《风筝》。
按理说,返场三次已经足够了,不过周彦之前在香江的时候返场了四次,标准上去之后,也不好再下来。
而且现场的掌声也确实非常热烈,所以他又进行了第四次返场。
这一次,他带了笛子上台,并且还领了乐团的二胡首席马东方一起。
看到周彦拿笛子,台下的掌声更加响亮了,好多观众都特别喜欢看周彦吹笛子。
到了台上,周彦一手拿笛子,一手拿话筒,开口说道,“第四次返场,我们来一点不一样的,接下来,我要跟我们乐团的二胡演奏家马东方一起为大家来一段竹笛-二胡二重奏。”
马东方抱着二胡向台下弯腰,观众也不吝掌声,给他鼓励。
最后一首曲子了,周彦心情也比较轻松,拿着话筒忍不住就多说了两句。
“这是一首新曲子,是我去电影《活着》拍摄地周村的时候,专门为二胡创作的。我去周村的时候,是夏天,天气还很炎热,周村的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哦,还有冰棍,如果各位夏天的时候去到了周村,我建议你们去当地的供销社买一支冰棍,然后随便找个巷子坐下。”
“如果运气好,你们还可能听到当地组织的音乐会,他们的村长会不定期举行音乐会。二胡是当地的主要乐器,我那次去的时候,正好碰到他们在一个巷子里面演奏……”
说完了周村,周彦笑了笑,“一首《风居住的街道》送给各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之后周彦冲马东方点了点头,两人开始了演奏。
相较于之前周彦在周村的独奏版《风居住的街道》,这一版二重奏要更加丰富一点。
二胡跟竹笛像是一对恋人,倾诉着对彼此的爱意,而两个乐器的声音又一直都没有重叠,你追我赶,永远都不能在一起。
如果说独奏版是一个人的痛苦守候,那二重奏就是两个人的爱而不得。
听着这首曲子,台下的罗子松忽然想起一首诗。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风居住的街道》中的那种爱而不得,无尽相守的感觉,跟这首诗非常契合。
只可惜,到曲子的最后,二胡再没有得到回应,只能暗自神伤。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最终却只能负了这相思意,充满了无奈和哀伤。
……
这边李向兰跟束远霞也是听得直叹气,这首曲子实在太让人感伤了。
等到曲子结束,她们俩都还在发愣,直到现场的掌声响起,她们才回过神来,跟着一起鼓掌。
周彦下去了,现场的掌声没有停,他们盼望着周彦能够继续返场。
但这一次,返场是不可能了,音乐厅的灯光已经全部亮了起来,这就是告诉他们返场不会再有,他们可以退场了。
又过来一会儿,有人开始退场。
束远霞小声问李向兰,“兰姐,是不是不返场了?”
李向兰点点头,“应该是的。”
束远霞遗憾地叹了口气,“唉,我还没听够啊,周彦的表演实在太好了,这些曲子都是他自己作的么?”
霍思远说道:“是的,这所有的曲子都是老三自己创作的。”
“太厉害了,他才多大,就创作这么多曲子了。”
“他从小就是神童。”
束远霞喃喃道,“我家琴琴也很喜欢音乐。”
李向兰笑了笑,她知道束远霞什么意思,这是真惦记上周彦了。
“我们也走吧,时间也不早了。”
“好。”
几人随着大部队出了音乐厅,却发现音乐厅外面围了一大堆人,看规模,不比音乐厅里面人少。
束远霞问,“怎么这么多人?”
“束姨,这很正常的,每次周彦音乐会,外面都会有很多观众,今天这还算少的,我听说他在香江开音乐会的时候,外面的人更多。”霍思齐说道。
“啧啧,真厉害啊。不过他们在外面也听不到,就这样干等着么?”束远霞疑惑道。
霍思齐耸耸肩,“说不定能见周彦一面,有时候运气好,周彦可能还会在外面加演。”
“今天会有么?”
“这我就不清楚了。”
“那我们也等一会吧。”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只能让他们失望,今天周彦并没有在外面加演,因为这边的条件不充足,央视也没有提前准备,音乐会结束之后周彦他们就走了。
看到周彦迟迟没有出来加场,现场的观众们也只能遗憾散场。
……
第二天,央视的电话就被打爆了,很多没有买到票看《燕京无声》的观众,打电话过去强烈要求央视再组织几场《燕京无声》。
还有人质问央视,为什么音乐会不进行现场直播,让买不到票的乐迷们也能够通过电视看到演出。而且这次买票也太仓促了,音乐会都快开始了才开始售票。
对此,央视这边也只能回应说节目正在制作,过两天就会放出来,让大家不要着急。
但这些观众们可都不太满意,他们强烈要求择期再举行几场。
而另一个被打爆的电话,就是周家的。
早上,周家老太太正在看报纸,家里面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喂,哪位?”
对方说道,“老姐姐,我是束江淮家的秀茹啊。”
“哦,秀茹啊,最近可还好?”
“托老姐姐的福,都好着呢,您跟老首长最近身体都好吧。”
“劳你挂念,我跟老周身体都还不错。”寒暄两句,老太太问道,“秀茹你这时候给我们打电话,是有什么事情?”
束江淮以前是周悯农的下属,不过后来联系也不太多,毕竟周悯农下属很多,也不可能每个都联系频繁。
所以这会儿忽然接到束家的电话,老太太挺意外的。
“老姐姐,我也就不跟您绕弯子了,你们家三小子有对象了么?”
“三小子,你说小彦么?”老太太意外道。
“哎,对,就是小彦。”
“还没呢,你怎么问起这个来了?”
“老姐姐您不知道吧,我们家有个外孙女儿,跟小彦差不多大,马上就大学毕业了……”
秀茹还没说完,老太太就明白什么意思了,这是想结亲来了。
这事正说到老太太心坎里了。
“好事儿啊,年轻人就要多来往,回头安排他俩见个面,认识认识。”
“哎呦,我听您这么说,心里特高兴,小彦这孩子啊,是真不错。”
……
挂了束家的电话,老太太脸上布满了笑容,她凑到周悯农身边坐下,“我们家小老三在燕京也吃香啊,刚才束江淮家的打电话来,说要让他们家外孙女跟小老三认识认识。”
周悯农抬眼看了看老伴,“束江淮的秦家是战三宝吧,他外孙女,那不就是战三宝孙女么?”
“应该是,束江淮就一个女儿。”老太太点头。
“他们怎么想起来小彦了?”
“估摸着是在燕京碰到了吧,束家不是跟霍家关系还不错嘛。”
周悯农点点头,“那就认识认识呗,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就算不成,当朋友处也行。”
老太太翻了个白眼,“小宇就是听了你的话,每次相亲都冲着交朋友去的,相了这么多次亲,一个老婆没捞着,倒是交了不少朋友。”
“那有什么问题嘛,能交朋友是他本事。”
“你这……”
老太太刚想数落老头子两句,电话又响了起来,他起身过去接。
“喂,哪位。”
“姨,是我,怀清啊。”
“哦,怀清啊,你这会儿打电话有什么事情?”
“我想问问,咱耀文二哥家的二儿子结婚了么?”
老太太愣了一下,咋地?这求亲的还能扎堆?这是怎么个情况?
“没啊,你怎么说啊。”
“我表妹家有个女儿……”
等到对方说完,老太太好奇问道,“你怎么突然说起这事了,你见过小彦么?”
“见过啊,昨晚我还去现场听他的音乐会了呢。”
“音乐会?”老太太一脸的疑惑,不明白是什么情况。
对方回道,“是啊,这不是央视那边组织了音乐会吧,邀请了不少干部和干部家属,我也去了。”
老太太一下子明白了,敢情他们扎堆过来说亲,是因为看了小彦的音乐会。
……
这一天,周家接了好几通电话,还有把电话打到周彦他爹周耀文那里的。
不过周耀文对儿子的亲事没有那么操心,他觉得周彦还年轻,现在也不急着结婚,而且周彦的事情,他这个当老子的还真不一定能做主。
所以对于说亲的人,他也只是说回头问问周彦的意思,没有一个应承要见面的。
……
周彦先接到了杨东生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