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47节

  “办完一半,先把央视这边的事情办完,回头我还要去长安那边。”

  “去长安?”

  “嗯,香江有个公司要拍电影,请我在里面担任一个角色。他们是跟长安厂合作的,我过去看看具体的情况。”

  香江的公司……周彦一下子想到了彩星。

  陆树名拍的电影非常少,能对得上时间跟地点的,应该就是《大话西游》了,他在这部电影里面饰演牛魔王。

  “是不是周星弛的那个公司啊?”周彦问道。

  “你怎么知道?”

  陆树名十分诧异,他还想着跟周彦保密来着,对方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也跟他说,不要对外界透露电影的消息。所以他只跟周彦说有个香江公司,没有透露具体消息。

  “我当然知道了,因为我是这部电影的配乐指导。”

  “……”陆树名愣了一下,“这么巧么?我还在想,去了剧组没熟人呢,有你在,我放心多了。”

  “不用担心,长安制片厂那边我熟人多,有几个还挺能喝酒,到时候介绍给你认识。”

  陆树名哈哈一笑,“那敢情好啊,到时候你是不是经常会去现场?”

  “应该会去几次。”

  “哈哈,你要去了,就不怕伙食没办法改善了。”

  “这次的制作经费比较高,剧组的伙食应该还不错。你现在在哪儿,中午一起吃个饭?”

  对于周彦的邀请,陆树名一口答应,“好啊,今天我请你,你来找地方,我付钱。”

  “别客气了,告诉我你的位置,一会儿我去接你。”

  “还要你接,那多不好意思……我在央视对面的招待所这里,具体……”

  “那不远,你等会儿吧,一会儿我直接去找你。你吃过早饭了么?”

  “吃过了。”

  “嗯,那我就不给你带了。”

  ……

  周彦起床洗漱,吃了个早饭之后,就开车去了央视对面的招待所。

  进了招待所,周彦刚上二楼,就听到有人喊他。

  “周彦,你怎么来了?”

  周彦转头一看,东边的走道站着两个男人,喊他的那个正是他的师兄朗坤。

  朗坤是央音歌剧专业毕业的,现在在央视做导演,原本周彦跟朗坤也不认识,就是上次央视给周彦办音乐会,两人在央视里面碰到过,才认识的。

  “师兄。”周彦打了个招呼,然后解释自己为什么在这儿,“我来找个朋友。”

  “你朋友有节目?”朗坤问道。

  周彦被朗坤这话问的有些摸不着头脑,什么叫“你朋友有节目?”,这什么意思?

  看到周彦一脸迷惑,朗坤又问道,“你朋友谁啊?”

  “陆树名。”

  “哦,陆树名啊,那没有节目。”

  “什么节目?”周彦问道。

  “春晚啊,最近在联排。你说来找朋友,我还以为你朋友是演出嘉宾呢。”

  “哦,春晚啊。”周彦恍然大悟,上次他就听说,朗坤是今年春晚的导演。

  朗坤笑眯眯地说道,“明年有机会,你也搞个节目。”

  “,大过年的,给观众们看点喜庆的吧,我不太适合。”

  “你这想法可不对啊,也要让观众们接触一点高雅节目嘛。”朗坤笑了笑,又给周彦介绍旁边的人:“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金陵前线歌舞团的杨强杨团长。”

  还没等朗坤介绍周彦,杨强就朝周彦伸出手,“周彦,我对你可是久闻大名。”

  周彦伸手跟杨强握了握,“大名可不敢当,杨团长过誉了。金陵前线歌舞团,那可是我们金陵挑大梁的歌舞团。”

  “你这才是过誉了,现在在金陵曲艺界,谁不知道你周彦的名字,我们歌舞团的很多小伙子小姑娘可都是你的乐迷,有时间你可得去给我们指导指导。”杨强说了两句场面话,又提到了周彦的新曲子,“你前段时间的那场《燕京无声》音乐会,我也是全程看完了,里面的那首《风居住的街道》给我印象很深。近些年,二胡作品更新很少,让人印象深的就更少了。”

  朗坤顺势介绍道,“杨团长可是个二胡名家,一首二胡出神入化。”

  杨强摆摆手,“朗导过誉了,我这点手艺,还谈不上出神入化。不过有机会的话,我们团倒想给《风居住的街道》排个舞蹈,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荣幸。”

  听到杨强这话,周彦大手一挥,十分大方地说道,“没问题啊,你们想要排舞蹈,只管把《风居住的街道》拿过去用,回头我让人给你们拟一份授权书。”

  如果是别的歌舞团,周彦可能会收点钱,或者是考虑给不给人家用自己的曲子,但是他们这个前线歌舞团有点特殊。

  金陵前线歌舞团的原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金陵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由原本的新s军军部战地服务团和所属部队的前线、抗敌、拂晓以及淮南大众等剧团组成的。

  建国后,在金陵改编成华东jun区解放军艺术剧院,后来才改成了前线歌舞团。

  而且,周彦的母亲之前在这个歌舞团的曲艺团待过,虽然时间很少,但是周彦小时候听母亲提到过不少次这个团。

  杨强四十多岁,他到前线歌舞团的时候,周彦母亲早就离开了,肯定也不知道周彦跟他们歌舞团的渊源。

  而且周彦是周悯农孙子这事,杨强也不知道,不然的话,他对周彦的态度肯定有些不一样。

  至于周悯农的名字,杨强他们这种文工团的领导,肯定是知道的。

  杨强也没想到周彦会这么爽快,他感激道,“实在是太感谢了,我们歌舞团现在还真是缺新节目。《风居住的街道》这首曲子,故事性很强,非常适合编排成舞蹈,不瞒你说,我还写过一个故事大纲。”

  “哦,是么?”周彦也来了兴趣,“是什么样的故事?”

  “有点类似于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说的是一对彼此相爱的恋人,爱而不得的故事,大概就是个想法,也不是很细致。”

  周彦点点头,“那我还挺期待的。”

  “我回去一定把故事完善一下,有时间还要请你帮忙多指导,原作者的想法,非常重要……”

  眼看杨强有要跟周彦深入交谈的意思,朗坤在旁边说道,“杨团长,你看你跟周彦是不是回头再找个时间单独聊这事,我们现在还得去台里。”

  杨强想起来他们还有正事,连连点头,“对对对,还要去台里,那我们这……”

  “这样吧,我给你留个联系方式。”周彦从口袋里面掏出纸笔,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递给杨强,“杨团长你要是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联系我。”

  杨强将纸条仔细折好放进口袋里,“那我以后就要多麻烦了。”

  “客气了,那你们先忙吧,我去找陆树名。”

  ……

  两边分开之后,杨强转头看了看周彦的背影,随即跟朗坤感叹道,“周彦真是个温润君子,待人接物,不疾不徐,而且我也没想到他会这么干脆,想都没想就答应把曲子交给我们来编舞。”

  “毕竟你们是家乡来的歌舞团嘛,多少是要给你们面子的。”朗坤说道。

  杨强点点头,“嗯,大概是如此。周彦现在名气可真大,我们歌舞团不少年轻人都很喜欢他,他要是回金陵开音乐会,场面不会比燕京这边小。”

  朗坤笑呵呵地说道,“我这个师弟啊,很早之前在学校就非常出名了,我跟他差了好几届,以前都听过他的名字。”

  “你们央音的人才多,谭盾、陈启刚,还有你,都是名声在外。”

  朗坤摆摆手,“我还是算了,没办法跟他们几个比,作曲系的妖人实在太多了。”

  ……

  周彦中午带着陆树名去了铭轩酒店,因为距离比较近。

  吃过饭之后,陆树名就走了,他要赶路去长安。

  陆树名之所以大清早给周彦打电话,也是因为下午就要走。

  两人中午也没喝酒,陆树名下午要赶路,周彦也还有工作要做。

  见面之后,陆树名跟周彦说了很多《三国》剧组这段时间发生的趣事,还说剧组的哥哥们都挺想念周彦的,毕竟也是好久没见了。

  周彦一直没去,他们的伙食也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不过现在《三国》的拍摄已经到了后期,他们这些演员拍摄任务远没有之前重,平时在驻地的时间要比之前少很多,所以伙食也没有陆树名说的那么差。

  除了叙旧之外,陆树名也跟周彦聊了《大话西游》。

  对于这部电影,陆树名的想法其实跟长安制片厂那边差不多,不是太看得上,而且他将要饰演的牛魔王也不是什么好角色。

  但是除了《三国》之外,也没有什么剧组找他拍戏,为了生活,也只能接下《大话西游》。

  把陆树名送走之后,周彦也是微微叹了口气。

  二哥的关羽实在太过深入人心,以至于后来大家想到关羽,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都会是陆树名饰演的,甚至很多市面上售卖的关公像,都是按照陆树名制作的。

  但是相较于关羽,陆树名其他角色的知名度就要低很多。

  除了关羽,陆树名最知名的角色反而就是《大话西游》里面的牛魔王,但是牛魔王这个角色脸上都是特效装,根本看不清楚是演员本人的长相,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牛魔王其实就是关公演的。

  有时候,把一个角色演的太好也是一个负累,陆树名演完了关羽之后,就很难跟关羽这个角色脱离干系了。

  ……

  送走陆树名,周彦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燕京制片厂。

  在剪辑室待了一会儿,周彦又去了韩三坪的办公室,去的时候,他还拎了一袋茶叶。

  韩三坪正在看文件,周彦把茶叶放到茶水桌上,也没客气,自己就动手倒了两杯茶,给韩三坪一杯,自己留了一杯。

  接过茶杯,韩三坪笑呵呵地说,“你这效率挺高的,昨天说茶叶,今天就送过来了,这茶叶看着确实不错,让你破费了。”

  “你这办公室,我以后肯定会经常来的,每次来喝你一杯茶,我就不亏了。”

  “那你多来,反正茶叶是你的,我负责提供水就行。”

  两人简单聊了几句,周彦开始说正事,“《第六感》的副导演叫王晓帅,汤臣现在准备给王晓帅拍一部电影,制作成本也不高,四十万左右。我们的想法是,还跟燕京厂合作,你来之前我跟陈厂长提过这事,他让我等你来了之后再说。”

  见周彦说起正事,韩三坪也进入状态,他沉吟道,“我毕竟只是副厂长,这事最终还得让陈厂长来做决定。不过既然陈厂长跟你这么说了,我不表态也不合适,这样吧,你先把这部电影的剧本拿给我看看,如果合适的话,我来协助你们立项,交由陈厂长审批,怎么样?”

  韩三坪虽然是天降的“钦差大臣”,手握大权,但毕竟名义上是副厂长,而且他初来乍到,不好锋芒太露,该给陈志谷的面子肯定要给。

  如果他直接把周彦这事给定下来,虽然陈志谷也没什么办法,但是心里肯定不会高兴。

  周彦也知道韩三坪的做法是对的,便点头道,“没问题,明天我带王晓帅一起过来,把剧本拿给你看看,这部电影投资少,拍摄难度不高,应该也不用调用厂里面多少人。”

  “那不正好么,这种活是最好的,于情于理,立项都好批。明天看完剧本之后,我就写申请。”韩三坪说道。

  “那就多谢了。”

  韩三坪摆摆手,“都是自家兄弟,说谢就见外了。”

  ……

  第二天,周彦就带王晓帅去见了韩三坪,把剧本给韩三坪看了看。

  看剧本不过是个过场,只要剧本没有太大的问题,韩三坪都会帮忙申请的,说白了,这种电影,对燕京制片厂来说,就是顺手的事情。

  不要他们出钱,也不要出几个人,只要挂个名,而且这属于合拍片,还不占名额,完全没有不批的理由。

  韩三坪亲自帮他们写申请,陈志谷这边自然也不可能给任何掣肘,直接就给批了。

  立项审批过了之后,王晓帅非常高兴,立马投入了电影的筹备工作当中。

  另一边,路学长的《长大成人》也进入到最后的筹备阶段,李宏去到剪辑室盯《第六感》的时间也变少了,开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长大成人》这部电影上面。

  李宏虽然是第一次做副导演,但是副导演该做的事情,他之前也没有少做。

首节上一节247/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