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274节

  知道李修海可能是有什么想法,周彦便顺着他的话往下说,“既然做了,肯定是希望能够往大了做,只不过眼下只把现有的做好就行了。”

  李修海立马说道,“周老师你放心,仓库你们只管用,不要有任何后顾之忧。而且你们以后想要扩张的话,我们也会竭尽全力支持,前面这个三号楼,离你们比较近,你们如果想要的话,我们厂可以把生产线挤一挤,给你们腾出来地方。”

  这下周彦听明白李修海的意思了,原来是想要把三号楼租给他们。

  李修海嘴上说得挺好,什么生产线挤一挤,给他们工作室腾地方。

  事实上,电子厂现在的情况周彦门清。

  三号楼本来就是电子厂在扩张的时候弄的。

  但是三号楼的生产线刚弄到一半,厂子效益就不行了,现在三号楼的生长线基本上处于停工状态,工人都被拉回到一号楼跟二号楼里面。

  李修海大概是想着,三号楼空着也空着,不如把它租给周彦,这样一来就能补贴厂里面。

  现在厂子效益不太好,企业改革又没有开始,工人都扎在厂子里面,每天人吃马嚼的都要钱。

  厂子效益不好,赚不到钱,养着这些工人举步维艰,就只能伸手向上面要钱,但上头的钱哪有那么好要的。

  而且钱要多了,也显得他这个厂长的经营能力不行。

  如果周彦能够把三号楼给租下来,别的不说,厂子的基本盘还算能够稳住。

  人家可不管你厂子的钱是不是靠自身业务赚的,只要能把盘子稳住,领导就能满意。

  但是周彦并不想搭这个茬,他之所以会租电子厂的仓库,是因为仓库的空间大,楼层高,有改造成录音棚的条件。

  而三号楼的楼层挑高不到四米,不具备改造成大型录音棚的条件,最多也就能做成普通的练功房,或者拿来办公用。

  关键现在的工作室,也用不上这么多地方,租过来纯属浪费。

  要是再过几年,厂子能买卖了,周彦倒也不介意花点钱买下来。

  “李厂长,实在太感谢了,以后如果工作室有发展了,我肯定要去麻烦你。只不过眼下,恐怕还不需要这么多地方。”

  听周彦这么说,李修海微微有些失望,不过这个结果他也有预料。

  他之所以要说这个事情,也是想让周彦心里面能有这事。后面假如碰到要用地方的情况,也能第一时间想到他们这个三号楼。

  “,周老师客气了,这都是应该做的。”随后李修海又非常大方地说道,“虽然当时只租给你们仓库以及边上这一小圈,但是三号楼后面这块空地随便你们用。”

  虽然李修海不知道周彦到底是什么背景,但是周彦能够从沈思源手里抢到这个仓库,可见其身份不一般。

  反正三号楼后面这片地方他们厂里面基本上用不到,干脆就做个顺水人情,送给周彦他们使用,也算是结了个善缘。

  周彦点头感激道,“实在太感谢了。”

  李修海也很识趣,事情说完,就起身告辞,“那周老师,我就不耽误你工作,先回去了。”

  “嗯,李厂长您去忙,我这还有点事情,回头有时间我去您办公室拜访。”

  “那我恭候大驾。”

  等到李修海离开,周彦走到窗户边上,看了看对面的三号楼。

  虽然他没有搭李修海的茬,但是对于三号楼,他还真有一丢丢想法。

  三号楼的挑高做不成大型的录音棚,但周彦还想着有机会做个电影工作室,到时候就可以把三号楼给租下来。

  只不过电影工作室是后面的事情,现在去把三号楼租下来有点浪费了,反正三号楼一时半会也没人会去租,后面再说这个事情也不迟。

  主要还是他现在手头上并不宽裕,弄现在这个工作室,已经花了他不少钱了。

  三号楼如果要租下来,这么大一栋楼,光是装修就要花费一大笔钱。

  ……

  趁着开学前,周彦去了一趟人民文学出版,去的时候他带了一份稿子。

  林海阔接过稿子之后,疑惑道,“这是?”

  “我还是觉得单行本的篇幅太少了,想要加一篇。”

  林海阔眉头一挑,点头道,“我看看。”

  他先看到了小说的名字狮子桥。

  狮子桥看起来像是一个地方的名字,不过李海阔在脑海中搜索了半天,也没搜到这个狮子桥在哪儿。

  许是某个不太知名的地方。

  而这篇小说的开头,就提到了狮子桥。

  “我路过狮子桥的时候,李里来找我,‘赵芳要结婚了。’”

  “他看着我,观察我的反应……”

  看完第一段,林海阔抬头看了看周彦,心说周彦这篇新小说跟之前的风格好像也不太一样,但是叙事风格还是一如既往的成熟。

  《树洞》的新魔幻现实主义让人眼前一亮,而这篇新小说似乎并没有延续之前的风格,开头读起来更像是现实主义,而且这还是第一人称,跟周彦之前的几篇小说都不太一样。

  小说讲述了“我”跟一个叫赵芳的女孩子的故事,“我”跟赵芳是初中同学,“我”个子很小,学习一般,在班里面并不起眼。

  赵芳学习不好,却是学校的名人,但却不是什么好名声。

  她身材高挑,非常漂亮,平时又喜欢穿裙子,所以学校经常会有一些关于她的风言风语,还有传闻说,她堕过两次胎。

  机缘巧合之下,赵芳跟“我”走得很近,晚上经常一起去狮子桥旁边聊天。

  后来“我”跟赵芳在狮子桥鬼混的事情被揭发,结果就是赵芳退学,而“我”反而因为这件事情在学校出了名,受到很多男孩子的羡慕。

  多年以后,“我”再听到赵芳的名字时,她已经快要结婚。

  “我”并不想打扰他,但是不知怎么的,“我”跟赵芳当年的事情被赵芳的新婚丈夫知道了。

  她的丈夫堵在“我”家门口,逼问我当年的事情,但是任凭“我”如何解释,她的丈夫都不愿意相信。

  最终的结果是,赵芳被迫跟丈夫结婚,而“我”则去了另外一个城市。

  “我”最后一次听到赵芳的消息,还是在狮子桥边上,但听到的却是死讯。

  这篇小说不算短,有一万五千多字,但是林海阔阅文无数,看稿子的速度很快,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把稿子看完了。

  看完之后,林海阔唏嘘道,“这个女孩子的命运实在坎坷,人言可畏,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化成一把刀子,杀人于无形。而且这篇小说也展现了农村某些地方教育水平的落后,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青春期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不过我看这篇小说,是不是还有后续,里面出现了一些人物,看起来好像后面还有扩展。”

  “赵芳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不过狮子桥的故事还有。”

  《狮子桥》是周彦自己写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里面总共包括了六个故事,都是围绕着狮子桥来的,赵芳只是其中一个。

  “其他的写出来了么?”

  “还没有。”周彦摇摇头。

  其实都在他脑海中,不过暂时没有写出来而已。

  林海阔拿着稿子,“这篇稿子您是准备直接放进单行本里面,还是先找个杂志发表?我个人建议还是先找个杂志发表,如此一来您这边也能多一部分收入。”

  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之所以想要给周彦出单行本,主要是因为《树洞》这篇小说,其他的都是添头,加一篇新小说,对后期的销售影响其实并不大。

  不然的话,林海阔也不会建议周彦先去找一个杂志社发表。

  “没问题,回头我去找《燕京文学》问问,看他们要不要这个稿子。”

  林海阔笑道,“不可能不要的。”

  这篇小说的水平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对于周彦这样的“老作者”来说,杂志社本来就会放宽要求。

  文学嘛,还是感性的,作者的名字能为文章加分不少。

  其实就算不看故事内容,单单凭周彦的写作手法,大部分杂志都会收。

  林海阔对周彦的写作手法非常感兴趣,其实现在很多作家都在摸索小说改怎么写,比如余桦、马原他们一批人,之前就一直在研究这些东西。

  但是周彦显然比他们走得更前,在写作手法这一块,他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颇有点取百家之长,再加点自己创新的意味。

  “正好我一会儿就去找华扬。”

  林海阔点点头,“周老师您放心,不管有没有杂志社发表,我们都会把这篇稿子放进单行本里面的。”

  听到林海阔这么说,周彦还挺意外,原本他以为林海阔就是现代文学组的一个普通编辑,现在看来林海阔应该还挺有权利,不然也不能直接把这事给应承下来。

  如果林海阔是个普通编辑,那他至少要去找他们的组长审批。

  跟林海阔告辞之后,周彦就带着稿子去找了华扬。

  华扬对稿子赞不绝口,不过能否发表也不是他能决定的,他让周彦先回家等消息,他要将稿子往上递。

  第二天下午,华扬就来了消息,说稿子通过了,预计在下下期《燕京文学》上发表。

  这事定下来之后,周彦也就没有再管,最近学校开学了,他还有不少事情要忙。

  而且除了忙开学,他还要帮着贾国屏忙结婚的事情,贾国屏跟张新宁的婚礼定在正月二十八,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当然也不是周彦一个人忙,他动员了很多学生,帮他一起忙。

  结婚当天新郎新娘穿的衣服,周彦之前就拜托了董文苗,当天新娘的妆造,周彦又去燕京制片厂找了两个化妆师来帮忙。

  接亲的车子,他让姜霞帮他找的。

  剩下的就是婚礼当天,对食堂的布置,这一块他交给了学生们,让他们去设计方案,等到结婚头一天再一起布置。

  另外,周彦还请了两个摄影师,会在他们结婚当天全程录像。

  为此,周彦还特意写了一份策划书。

  把所有事情捋完之后,周彦发现,电影从业者,还挺适合搞婚庆的。

  其实婚礼就是一场盛大的演出,没有ng,全部一条过,婚礼所要用到的一切,拍电影的都有。

  至于这部电影的“配乐”,周彦就不越俎代庖了,全部是贾国屏自己亲自操刀。

  为了这场婚礼,贾国屏总共写了十七段曲子,毕竟是自己的终身大事,这家伙也真是卖力。

  ……

  腊月二十二,周四,上午周彦上完课,在食堂吃过午饭就准备回家了,下午他要去参加《树洞》的庆功会。

  刚从食堂出来,就碰到了贾国屏。

  “见到你正好。”贾国屏从挎包里面掏出一份请柬,“这个给你。”

  周彦笑着接过请柬,“还特意给我发个请柬啊。”

  “关系再近,这个流程也必须有嘛。对了,请柬虽然只有一份,但可是邀请你们全家人的。”

  “我家人过来恐怕比较困难了。”

  “不管能不能来,反正我礼节要到嘛。回头多弄点喜糖,帮我带回去给弟弟妹妹们分一分。”

  贾国屏之所以提到家人,主要也是因为周彦的弟弟妹妹。

  之前周倩他们几个来的时候,跟贾国屏还有张新宁混得很熟。

  如果是暑期的话,周彦还真想把几个弟弟妹妹接过来凑凑热闹。

  “放心吧,到时候我肯定要拿不少糖,你可要把糖备足一点。”

  “这个你不要担心,什么不多,糖管够。”贾国屏拍了拍周彦肩膀,“行了,我去吃饭了,忙了半天,饿得要死。”

  “嗯,你去吃饭吧。”

  周彦点点头,拿着请柬回家了。

首节上一节274/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