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的时候,周彦考虑了长久,是要回金陵还是去燕京,最终还是决定回金陵。
周彦想清楚了,前身给他留下了很多东西,年轻、健康的身体,令人羡慕的音乐才华,总不能说,这些好的他欣然接受了,其他东西都撇的一干二净。
他的目光最终定在了供桌上母亲的遗照,别的不说,至少要回来给她上炷香。
……
周彦花了一天多的时间给屋子里里外外来了个大扫除,总算把家里面收拾出来。
第二天中午,周彦正在切菜,案板所对的窗户忽然冒出一颗脑袋。
周彦吓了一跳,差点把手给切到。
窗外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扎了个双马尾,眼睛很大,眼珠子乌黑乌黑的,脸上还有点婴儿肥,眉眼间跟周彦长得有点像。
是他妹妹周清,他们家兄妹三人,老大周宏长得像父亲,周彦跟周清都像母亲。
“三哥,你回来啦!”周清一张小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
周彦也挤出一丝笑容来,“你怎么来了?”
“我来找你呀。”
话音未落,周清的脑袋已经从窗户消失,没一会儿周彦就听到门外传来周清的喊声,“三哥,快给我开门。”
周彦只能放下手中的刀,去给周清开门。
门一打开,周清就上来把周彦的胳膊抱住,“三哥,你是今天才回来的么?你今年怎么回来这么迟啊?”
周彦微微挣了一下,没挣开,只能任由周清将他胳膊抱着。
“你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周彦问。
歌剧院家属大院在鼓楼区,周清他们住在雨花区那边,离这边还挺远的,这会儿刚到饭点,周清大概率还没吃饭。
“李晓兰家在这附近,我找她玩来了,顺道就来看看你回没回来,没想到你真回来啦。”
李晓兰应该是周清的同学,周彦有点印象。
“吃过饭了么?”
周清可怜巴巴地摇头,“还没。”
“在这吃吧。”
“谢谢三哥。”
这下周清终于松开周彦的胳膊,跑去把电视打开。
“少看一会儿电视。”
进厨房之前,周彦嘱咐了一句。
其实不用周彦嘱咐,因为家里面的电视机已经坏掉了,不过他回来之后,从前天晚上到现在都没有开过电视机,所以不知道。
主要是家里的电视机又小又旧,真的比巴掌不大多少,而且还是黑白的,周彦对它一点兴趣都没有。
周清把电视打开之后,见屏幕上一片雪花点,便呼叫周彦,“三哥,电视罢工啦。”
“嗯,回头我送去修。”周彦敷衍了一句,就这电视他不可能拿去修的,纯属浪费钱。
周清跑到厨房门旁边,扒着门框笑道,“这电视机太旧,别修了,我拿零花钱给你买个带彩的。”
现在刚刚跨入九十年代,彩电还是个稀缺品,随便一台都要几千块钱,大部分人一年不吃不喝都买不起一台。
如果是别人说这个话,周彦会觉得是吹牛,但是周清说出来,就不一定了。
周彦的父亲周耀文之前是政府干部,家底子本来就比较厚,后来84年的时候又辞职下海经商,跑到鹏城开工厂,正好赶上一波风头,赚了不少钱。
虽然周耀文不会给周清大钱,但是她一年零花钱攒个大几百还是很正常的。
“你的零花钱留着自己用吧,我平时不看电视。”
“没劲。”
周清嘟囔一句,又跑到沙发上坐下。
十几分钟之后,周彦端着三菜一汤出来了。
红烧排骨、韭菜炒蛋、炝炒青菜还有一大盅鸡汤,鸡是周彦一大早从市场上买的老鸡,炖了几个小时,火候完全到了。
这几道菜一端出来,香味在客厅里面弥漫开来。
周清狠狠地吸了一口,“三哥,你去燕京不是学音乐,是去学厨师的吧?你以前炒个鸡蛋都能炒糊。”
她夸一句的同时,还不忘揭周彦以前的短。
“快吃饭。”
“嗯嗯。”周清一边从电饭煲里面盛饭,一边又说,“三哥,你自己一个人在家吃这么多菜?”
“本来三个菜,你来了,给你加一个。”
“谢谢三哥,这排骨肯定是给我加的吧?”
周彦笑道,“你觉得这十几分钟排骨能做出来么?”
周清小脸一下子垮了,“那你就给加了一道青菜啊。”
……
吃过饭之后,周彦想要打发周清走,但是周清脸皮非常之厚,就赖着不走。
周彦也拿她没办法,总不能拿棍子把她打走,就只能让她自己在客厅里面玩,而周彦自己则跑到屋里面写东西。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配乐工作,只是刚做了一半,把采样全部完成,后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明年开年的时候,周彦还要去一趟长安。
他是想趁着年前把前段时间他跟赵季平归纳的素材重新捋一遍,方便后续的工作展开。
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周彦到客厅换茶叶,发现周清已经走了。他也松了口气,这丫头在的时候,他工作都不安稳。
但是周彦没想到的时候,第二天上午周清又来了。
周清这丫头是个话痨,一说起话来就没完没了,一个上午周彦就感觉耳边有一千只鸭子在呱呱的叫。
吃过饭,到了下午,周清终于图穷匕见。
周彦坐在沙发上看书,她跑到周彦面前蹲着,然后用双手托着下巴,做出一副可怜巴巴的表情,“三哥,过年回家吧,我们都想你回家。”
“再说吧。”周彦头也没抬,眼睛依旧看着手里的书。
这下周清直接上手了,抓着周彦的胳膊摇了起来,“三哥,你就答应我吧,只要你答应我,这两天我都不过来烦你了。”
周彦觑了她一眼,笑道,“你也知道自己烦人?”
“嘻嘻,只是有那么一点点。”
“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那你看在我这点自知之明的份上,就同意吧。”
周彦点点头,“行。”
“啊?”周清没想到周彦答应的这么干脆,反倒愣住了,她都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
“周清同学,对于你的请求,我已经同意,现在是你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哦,好,我马上走。”周清连忙站起来往外跑,跑到一半,她又回头,“那我们后天上午来接你。”
“不用,下午我自己过去。”
“好。”
等到周清走后,周彦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了,幸好前身没有同意搬回去住,不然的话,天天面对周清如此密集的话语攻击,他早晚得神经衰弱。
不过站在周清的角度想,她还挺可怜的。
她是有两个哥哥没错,但是大哥周宏比她八岁,她记事的时候,周宏就在寄宿学校不怎么回家,天天只能跟周彦玩。
没两年时间,在她五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母亲没有带她,只带了周彦走。
又过了几年,她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又去鹏城经商,她只能在家跟着爷爷奶奶,所以说她童年挺孤独的,有两个哥哥,但约等于没有。
也是因为如此,见到周彦的时候,她的话才这样多,就好像要把之前没有一起说的话给补上。
周彦能答应去过年,主要也是因为周清,他知道如果自己再拒绝,这丫头会有多伤心。
……
周彦到周家的时候,屋子里面已经一大家子人了。
他们周家人丁兴旺,周耀文这一辈兄弟姐妹五个人,三男两女,一个都没有夭折。
周彦两个姑姑都嫁在外地,平时过节会回来看看,过年的时候自然不可能在金陵。
大伯周耀华五十多岁,是市图书馆的馆长,仕途大概也就到这儿了,他本身就是个老好人,心也不在官场上,平时就爱写写字、下下棋,图书馆的工作倒是适合他。
周彦父亲周耀文是老二。
三叔周耀祖是金陵中学的校长,工作狂一个,而且十分严厉,周彦小时候没少被他鞭策。
周彦他们这辈人丁也很兴旺,每家都是三个孩子,除了周宏跟他们大堂兄周宇已经参加工作之外,其他的都还在上学。
而除了他们两个,周彦是他们中最大的。
周清喊他三哥,也是从这儿来的,这一代中,他行三。
所以周彦一到,就看到一群弟弟妹妹眼巴巴地望着他。
第49章 三哥带你们炸街(求追读呀!)
这群弟弟妹妹此时都围在客厅大彩电前,最大的是大伯家的长女周倩,今年刚考上大学,就在本地的金陵师范大学读历史学,因为她最大,所以这会儿电视机的遥控机也在她手里。
最小的是三叔周耀祖家的小女儿周晴,才刚上小学。
“三哥。”
周家规矩重,周彦一进门,孩子们恭恭敬敬地跟他打招呼,包括周清也是如此。
这些弟弟妹妹们,大部分都没怎么见过周彦,特别是三叔周耀祖家的两个小的,周彦离开这里的时候,周晴还没生出来,周云也才两三岁。
所以周彦对他们来说,是有些神秘的。
“大家好。”周彦笑着回应他们。
这里是老俩口的房子,房子面积不小,得有八十多平。
这会儿很多房子都喜欢把卧室设计的很大,厨卫厅却很小,但是这套房子不是,三个卧室面积都小,大部分面积都用在了厨房和客厅上面。
客厅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看电视的,一套沙发,一个电视,这会儿被孩子们占领。
另一个区域类似“议事区”,一套椅子,一张茶几,周家的成年男子都在那边。
按理说,小的们给周彦打过招呼,周彦这会儿也要去给长辈打招呼,不过周彦只是朝那边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关键是那边一群烟枪,烟雾缭绕就跟仙境似的,周彦着实不想过去。
如果是其他孩子这样,肯定要被当面训斥,但周彦毕竟情况不同,爷爷周悯农没有责怪,还笑着冲他招手,“周彦,到这边来。”
老爷子发话了,周彦自然要给面子,他点点头朝着“议事区”走去,不过半道却被老太太给截胡了。
周彦奶奶从厨房走出来,一把就攥住周彦的手,“我们家小老三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