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377节

  “就是啊。”

  ……

  几人正聊着,周彦笑呵呵地走了进来,“在聊什么呢?”

  洪欣笑立马说道,“没什么,都在聊拍戏的事情。”

  周彦点点头,在办公室里面看了一圈,“长安厂来的,还有几个人呢?”

  “今天休息嘛,好多人没来,老周你有啥事?”蒋梦飞问道。

  “嗯,是有一件事情要跟你们说,霍建起导演马上有一部新电影要拍,也是汤臣投资的,并且跟燕京厂合作。韩厂长很看重你们,他的意思是,干脆把你们借调到燕京厂来,让我问问你们谁愿意。”

  听到周彦这话,办公室里面的几人都一脸惊讶地相互看了看。

  他们刚才还在说这事,周彦就来说借调,这也太巧合了吧。

  蒋梦飞立马举手,“我第一个报名啊。”

  洪奔跟着举手,“我也报名。”

  周彦看向洪欣,后者思虑片刻,点头道,“我大概也没问题,不过我要跟我家那口子商量一下。”

  “嗯,没问题,也不用急,这几天给我答复都可以。”

  随后周彦又看向林娟,“娟儿,你呢。”

  林娟看着桌面,点点头,“我都行。”

  “其他人我也不去一个一个问了,洪奔,你负责通知,回头把大家的意见汇总给我。”

  “好的,周导放心。”

  “对了,周彦,我们过来之后,食宿、办公都怎么安排?燕京厂的食宿还有办公室都挺紧张吧?”

  周彦笑道,“没事,还是老样子,吃住办公都在我这边。”

  “那不成你养着我们了么?”蒋梦飞说。

  “也不是,至少工资是燕京厂那边发。”周彦笑了笑,“你们别想太多了,有条件都就过来,没条件的就回去,不管怎么样,下次我再拍电影,还是会找你们。”

  “明白。”

  周彦点点头,“行,你们忙着,我走了。”

  等到周彦走后,蒋梦飞握了握拳头,“什么叫梦想成真,这就叫梦想成真。”

  林娟抬头看了眼蒋梦飞握着的拳头,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而洪欣看到林娟脸上的笑,又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第261章 超级大片

  第二天,洪奔就把名单送给了周彦。

  这次周彦总共从长安厂调了十二个人,不过只有六个人表示愿意留在燕京厂。

  这个结果有点出乎周彦的意料,他以为,这十二个人,至少也有八九个人会决定留下来。

  他倒不是对自己的个人魅力充分有信心,而是因为来燕京厂对这些电影工作者们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长安厂现在的发展大不如前,而燕京厂在首都,各方面的资源不会差。来到燕京厂之后,他们的发展肯定会更好。

  不过细想之下,确实也正常,这些人都是拖家带口的,如果真的借调到燕京厂来,代表着他们的生活将会有巨大的改变。

  只是调来进剧组,只要一两个月就能回去,就当是出差了。

  但如果真的借调过来,以后回家的机会就少了,关键是他们是借调过来,关系都还在长安厂,未来的不确定性比较大,还真不太好规划。

  周彦拿着名单琢磨了一会儿,给韩三坪打了个电话。

  韩三坪听说有六个人愿意留下来,跟周彦的反应很不一样。

  “竟然有这么多人愿意留下来?”

  韩三坪深刻地知道,借调过来,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大事情,而且燕京厂也没有给出什么更好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一半的人都愿意留下来,可见周彦在这些人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高。

  “这几个人基本上都是最早跟着我的。”

  洪欣、林娟、蒋梦飞、刘清,这四个人,是最早跟周彦认识的,当年《大红灯笼高高挂》拍摄的时候,他们就在一起了。

  后来周彦自己执导短片《蚁蛉》,也多亏了刘清他们的帮助。

  “那更好,这样才靠得住。”韩三坪笑道,“那行,我就按照这份名单去跟长安厂要人了。”

  “一下子要六个人,会不会有什么困难?”

  “问题不大,我这点面子还是有的,而且现在长安厂没什么项目,那么多人的工资也是个负担。”

  如今政策改变,各大电影厂自负盈亏,大家的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

  特别是像长安厂这种,之前那么辉煌,厂里面人员众多,每天人吃马嚼的消耗巨大,这时候燕京厂帮他们解决部份人员的薪资,其实对他们来说是好事情。

  别说六个人,就是十二人都调过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韩三坪敢调人,是有底气的,有汤臣公司的合作,他们电影厂现在真不是特别缺钱。

  霍建起这又有了一个新项目,光是这一个项目,养一个剧组几个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要把汤臣给稳住,他们后面的项目不会少。

  对于韩三坪的话,周彦一点都不怀疑,韩三坪这个人做事,还是挺有把握的。

  “行,三哥,那这事就麻烦你了。”

  “你这话说的,应该是我感谢你才对。”

  ……

  第二天上午,周彦刚准备从家里走,就接到了肖灿的电话。

  “周导,有个事情要跟你汇报一下。”

  “嗯,你说。”

  “将军坨小学,想要租我们的学校。”

  “将军坨小学?他们想怎么组?”

  “他们的意思是,让我们出个价,他们看合不合适。”

  周彦皱眉道,“这事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吧?校址的迁移,是否需要上级部门批准?”

  肖灿笑道,“我侧面打听了一下,这事应该就是上级领导授意的,不然的话,他们小学估计也不敢提这个事情。”

  周彦点点头,这样说就可以解释了。

  估计将军坨那边早就盯上了他们这个校舍,不然也不至于电影刚杀青,将军坨小学就来提这个事情。

  学校盖好了,放在那里也浪费,如果真能用得上,也算是好事一桩,不过周彦有些犹豫,就是这个校舍当时建设的时候,有点监狱风,跟正常的校舍完全不用。

  要是学生们在那里上学,会不会受影响?

  刨除学校的建筑风格,校舍的其他方面都挺好,位置极佳,而且门口又修了一条路,交通也比较好。

  周彦想了想,说,“这事我知道了,我跟公司讨论讨论,有结果了给他们答复。”

  “好的。”

  池底中学属于汤臣公司,周彦自然不能做这个主,他需要去跟徐风说。

  周彦跟徐风通了电话,把这事一说,徐风一开始非常大气,表示不用租,直接捐给他们。

  但是之后徐风想了想,还是改变了主意,决定租给他们,就算不要钱也可以。租和捐效果其实一样,但是性质不同,捐出去之后,他们就没什么主动权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校舍要是捐出去,后面还能不能给将军坨小学使用都是个未知数。到时候好事做了半拉子,还会被恶心到。

  徐风拍了板,这事就算定下来了,最终校舍租给了将军坨小学,租期暂定十五年,每年租金一块钱。

  徐风是想要低调一点,默默行动,不过当地政府不同意,特意搞了个挺热闹的签约仪式,还找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个事情。

  原本电影杀青,汤臣都没有做任何宣传,现在因为这事,反而把电影杀青这事给宣传了出去。

  很多新闻媒体后知后觉,才知道周彦的新电影竟然已经杀青了。

  《放牛班的春天》开机的时候就很低调,没有搞什么仪式,杀青了媒体甚至都不知道周彦的新电影已拍了。

  虽然《第六感》在北美的票房纪录并没有保持太久,就被《警察故事3》给破了,但之前毕竟实实在在的有过热度,所以现在各界对周彦的新电影都比较关注。

  各媒体都想了解周彦新电影的情况,但探了一圈,却发现,能找到的信息非常少。

  唯一知道的就是电影的名字,还是校舍租给将军坨小学的那篇报道里面写的。

  看到《放牛班的春天》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比较奇怪,因为听名字,这部电影像是着眼于农村的题材,放牛两个字很容易想到农村。

  但是“放牛班”这三个字却让人很费解,因为大家都没听过放牛班是个啥玩意,放牛就放牛,怎么还有个班?

  不过很快大家就知道了“放牛班”的意思,消息还是从台岛那边传来的,原来在台岛有个说法,“放牛班”一般指的都是那些由差生组成的班级,也就是垃圾班。

  这下人们就明白了,周彦的新电影大概是跟教育有关系,怪不得会把建筑租给人家小学使用。

  汤臣这边见媒体对周彦的新电影挺关注的,干脆就顺势做了波宣传,先公布了参与电影的一些演员,然后又透露了一些电影筹拍的过程。

  哥伦比亚那边也没有错过这次机会,趁机公布了他们拿下了《第六感》重拍权的消息。

  原本周彦新电影的事情,只是有点热度,现如今哥伦比亚进场宣传之后,热度一下子就起来了。

  【打败华纳,哥伦比亚最终赢得《第六感》重拍权!】

  哥伦比亚当然不会放过华纳,在通告里面,顺便还踩了一脚华纳。但是华纳还没法反驳,因为哥伦比亚说的是事实。

  ……

  这不是国外第一次翻拍周彦的电影,之前《想飞的钢琴少年》就被重拍过,但是这次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购买了重拍权的时候好莱坞大厂哥伦比亚,而且看新闻华纳也参与了竞争。

  两个好莱坞大厂同时来抢《第六感》重拍权,可见这部电影多受重视。

  《想飞的钢琴少年》翻拍版成绩很好,全球四五千万美金票房,是一部低成本,高收益的电影。

  这次大家都在好奇,《第六感》重拍能获得什么好成绩,是否能够超过《飞翔的钢琴少年》。

  哥伦比亚毕竟是大厂,具有丰富的宣传经验,他们看到热度起来了,便开始吹牛逼了。

  他们吹的第一个牛逼,是电影的预算。

  虽然他们定下来的预算是两千万美金,但是他们对外却宣称拟为《第六感》重拍付出超过五千万美金的资金,是他们真实预算的两倍多。甚至他们还说,如果有必要,会在这个基础上增加投资。

  而他们吹的第二个牛逼,是电影的导演。

  哥伦比亚透过很多媒体对外宣称,他们将会挑选大牌导演,像是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马丁斯科塞斯都是他们的目标。

  还有演员,什么汤姆汉克斯、布鲁斯威利斯,甚至连施瓦辛格都被提到了。

  很多新闻说得煞有介事,如果不是周彦知道内情,可能都要被忽悠。

  不得不说,哥伦比亚这招还真有用,这些消息一传开,就有媒体记者跑去问那些跟《第六感》传绯闻的演员跟导演。

  大部分导演跟演员都表示,并没有跟哥伦比亚接触过,但也有些人没有直说,只是表示愿意接受挑战,或者说几句客套话,什么《第六感》是一部好电影,如果有幸能参演,会非常高兴之类的。

  虽然只有少部分人这么说,但也让媒体们有料可以写了。

首节上一节377/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