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406节

  《永夜》之后,就没有什么高难度的曲子了,基本上都是《眼泪》、《风筝》、《重逢》这一类偏流行、新世纪风格的曲子。

  周彦还有一些难度高的曲子,比如《流风》,只不过这类曲子演奏多了,观众们可不喜欢。

  今天来现场的很多观众,可不是冲着那些偏古典曲目来的,《永夜》的门槛比较高,听一首就行了,要是多了,观众会无聊的。

  等到音乐会的常规曲目演奏结束之后,周彦再次走到台前,带着指挥岳林一起谢场。

  紧接着观众进行了一分多钟的安可,周彦跟岳林就返场了。

  这次上台之后,周彦手里握着一个话筒,同时,身边还跟着王次珩。

  周彦握着话筒,笑着开口,“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我已经感受到了各位的热情,接下来我要介绍一下今天返场的第一首曲子《暗香浮动》,很多人应该都没听过。这是我上学时候的学期作业,当然了,接下来你们听到的版本,跟最初的版本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原先周彦写的版本,配器比较单调,也就只有几个乐器协奏,不过这一次,周彦加了很多乐器,现场有四十多名乐手都会参与进来。

  这个音乐厅比较大,如果乐器少了,效果不会太好。

  介绍完了曲子之后,周彦又开始介绍王次珩,“今天这首竹笛协奏曲,将会由我身边这位王先生为大家演奏。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绝对是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竹笛演奏者。”

  听到周彦这么夸自己,王次珩脸都差点红了。

  不过周彦确实也没有太夸张,毕竟王次珩的水平,可没多少人能超过他。

  现场的观众也很给面子,纷纷为这位世界顶尖竹笛演奏者献上了热烈的掌声。

  杰西卡是相信周彦这个说法的,因为她知道周彦本身的竹笛水平非常高,既然周彦没有选择自己来演奏,而是交给了这个人,那说明这个人的竹笛演奏水平要高出周彦不少。

  给王次珩吹完了牛逼之后,周彦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拿了一支长笛再次混入了人群中。

  当音乐响起之后,观众们能够感觉到这首曲子非常轻柔舒缓,但是很快就开始加速。

  《暗香浮动》这部作品的结构在整体安排上呈现变奏原则、三部性原则和中国传统音乐中用速度、板式错落布局来结构音乐的方法结合,体现多种原则融合的特点。

  虽然这首曲子名字叫《暗香浮动》,但所表现出来的意象跟花香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反倒突出了对山林的向往与敬畏。

  改开之后,越来越多的作曲家从突破固有模式出发,对中国音乐的传统风格相关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力图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审美情趣,融入到音乐创作当中去。

  而周彦的《暗香浮动》就创作于这个背景之下,这首曲子吸收了二十世纪西方近现代音乐的技法形态,同时有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主要是以写“虚”与写“意”。

  如同绘画一样,《暗香浮动》更像是一副山水画,以写意为主。

  这首曲子的作曲技法跟演奏技法,其实现场的观众没几个能够听得明白,但是不妨碍他们能够感受到曲子中透露出来的情感,曲调所表现出来的厚重与广阔,是直入听众心中的。

  而且王次珩所表现出来的技法,即便听不懂,也会感觉很厉害。

  《暗香浮动》对竹笛演奏技法要求很高,中国传统竹笛是六孔笛,常用演奏音一般也就八个,有些音想要演奏出来,就必须用半孔技术完成。

  因为半孔演奏难度高,音准、灵活度不好掌控,所以一般的竹笛曲在变音的运用上都比较谨慎,但是周彦在写《暗香浮动》的时候却没什么顾忌,大量运用了变音,这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其实原本的《暗香浮动》变音数量并没有这么多,只不过为了更好地展现王次珩的能力,所以周彦特别给他加了一些,在这首曲子的三个乐章里面,变音的数量几乎易奏音级没有什么差别了。

  也就是说,如果看谱子的话,就会发现,变音在里面根本不能说是小众了。

  但是即便如此,王次珩依旧完成得非常好。

  如此炫技的一首曲子,即便是对现场这些不怎么了解竹笛的观众们来说,也是十分震撼的。

  杰西卡也不懂竹笛,但她却能看得出来,这个竹笛演奏者的水平确实要比周彦更高,也让她重新认识了竹笛这个乐器。

  她之前没想到,竹笛的表现力竟然有这么强。

  可能是周彦的配器在音色融合上做得很好,让竹笛在管弦乐队面前,既不显得突兀,又没有泯然众人的感觉。

  特别是第二乐章,虽然很短,但是乐章速度非常快,是整首曲子里面最炫技的部分,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杰西卡差点都忘了自己还能呼吸。

  听到这段的时候,杰西卡感觉像是有一群飞鸟盘桓在山头之上,鸟鸣声一部分在幽谷之中回荡,另一部分则穿入云霄,整段曲子空间感非常强。

  很多现场观众,跟杰西卡的感受相似,竹笛的音色本来就很容易让人听出那种空谷回响的感觉,而这首曲子又是写山林的,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周彦在台上,听着王次珩的演奏,也是身心舒畅,这首曲子被王次珩表现的非常好。

  现在这个版本的《暗香浮动》,周彦自己是拿不下来的,他自己想要完成的话,可能需要使用八孔笛来演奏。

  不过八孔笛在音色、装饰音加花等方面有缺陷,而且多挖了两个孔,周彦总感觉别扭,感觉它就不像是一把竹笛。

  当一个人拿着六孔竹笛演奏了十几年,忽然拿到一支八孔甚至是十孔竹笛,很容易产生一种抗拒的感觉。

  内心甚至会产生一种疑惑,这还能算是竹笛么?

  等到一首《暗香浮动》演奏结束之后,现场响起了掌声,这一次的掌声比刚刚观众送给王次珩的掌声要响亮很多。

  看得出来,王次珩的表现已经征服了观众。

  其实对于国外的观众们来说,王次珩的演奏,除了好听之外,还有一种猎奇的感觉,毕竟他们也很少听到这一类曲子。

  王次珩也特别高兴,这是他第一次在美国演出,面对现场两千多名观众,之前他也有一点点紧张,不过当演出开始之后,所有的紧张都被他抛到了脑后。

  听到观众们热烈的掌声,王次珩心中有了极大的满足,原来,他的竹笛演奏,也能在国外获得如此的认可。

  当然,他要感谢周彦,不仅仅是周彦把他带来了美国,而且周彦这首曲子写得太好了。

  《暗香浮动》不但可听性强,而且特别炫技,能直接展现他的演奏水平。

第283章 犹抱琵琶半遮面

  《暗香浮动》结束之后,周彦带着王次珩他们一起去谢场。

  原本王次珩只是跟在周彦侧后方,不过到谢场的时候,周彦轻轻把他往前推了推,让他站在了最前面。

  王次珩惊讶地转头看向周彦,周彦却笑了笑,“师兄,这些掌声都是送给你的,尽情享受吧。”

  在这一刻,千思万绪一下子涌上了王次珩的心头。

  从前他只把周彦当成是个挺有成就的师弟,为人谦虚有礼,但这次,他真正感受到了周彦宽广的心胸以及魄力。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乐团的这些师弟师妹们会这么服周彦。

  一个才华无限,而且愿意跟身边的人分享荣耀的领导者,自然值得追随。别说师弟师妹们服周彦,他这个师兄现在也服周彦。

  虽然周彦让王次珩站最前面,但是王次珩还是往后退了退,跟周彦并排站一起,朝着台下鞠躬。

  尊重是相互的,周彦给他面子,但他不能骄傲自大。

  他们下去之后,观众的安可还在继续。

  这次周彦在台下待的时间要长一点,大概有两三分钟,一直等到魏玉茹抱着琵琶走了过来。

  不得不说,魏玉茹的外功练的很到位,她抱着琵琶走过来的时候,一颦一笑都很有章法。

  学习传统乐器的人,特别是学习古筝、琵琶这些乐器的女乐手,基本上都会注重礼仪的学习。

  魏玉茹自身条件好,加之外功练得好,看起来确实非常夺目。

  等到魏玉茹走到身边,周彦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魏老师,请吧。”

  魏玉茹也没有客气,微微点头,然后抱着琵琶走到了前面。

  看到一袭中式广袖长裙的魏玉茹上台,很多观众都瞪大了眼睛,因为他们对这种民族传统的东西非常感兴趣。

  不仅美国观众觉得好看,现场的亚裔自然也觉得好看。

  很多华裔看到魏玉茹出场的时候,脑海中第一时间蹦出来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

  在这方面,中国人跟外国人确实不同,中国人在看到一件事物的时候,很容易会想到一些典故。

  最简单的,形容美女的时候,最常用的词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八个字,就有四个典故。

  看到古琴,就会想到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看到抱吉他的美女,就会想到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

  倒不是说外国人不用典,只不过不像中国人这么多。

  在演出之前,周彦照例介绍了魏玉茹。

  等他介绍完,掌声就响了起来,能听得出来,欢迎魏玉茹的掌声,要比刚才欢迎王次珩的掌声要响亮。

  果然,人类都是视觉动物,现场的观众也不例外,美女更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

  介绍完毕之后,魏玉茹就在旁边落座,周彦则拿着根竹笛混入了人群。

  随着指挥岳林的手势,琵琶声响了起来。

  坐在最前排的哈迪森,忽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穿越时空的思念》这首曲子,在技巧体现上,跟《暗香浮动》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这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曲子,即便周彦为了魏玉茹的演奏做了一些改动,但依旧不是特别复杂。

  但简单的曲子有简单的优势,那就是可听性强,普通观众容易共鸣,而且琵琶的音色感染力很强,能够快速地抓住听众的耳朵。

  琵琶特别的音色,特别的演出手法,配合魏玉茹的装扮以及一举一动,组成了一套非常吸引人的视听体系。

  所以哈迪森会起鸡皮疙瘩,不仅仅是因为音乐,也跟之前的视觉铺垫有关。

  现场很多观众,跟哈迪森的感受是一样的,本来这种演出对他们来说就是新奇特别的,刺激会变得更加强。

  《穿越时空的思念》这首曲子,跟琵琶非常适配,再加上有其他乐器的配合,更加突出了琵琶的特点。

  不得不说,魏玉茹的演奏水平确实非常高。

  虽然曲子很简单,但是简单的东西,高手演奏出来,还是感觉不太一样。

  之前俞嘉他们也用琵琶演奏过这首曲子,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但是跟魏玉茹的表现比,就相形见绌了。

  在一些细节处理上,魏玉茹明显纯熟很多。

  杰西卡虽然没有起鸡皮疙瘩,但也是目光炯炯,今天晚上的这两次返场,让她对竹笛跟琵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前杰西卡也听过这两个乐器,但是还没有这样近距离的感受过,轮指这种手法,在琵琶上展现实在是太有味道了。

  虽然杰西卡没有看过其他琵琶演奏者的演出,不知道台上这个演奏者的水平在业内是什么样的,但她能感受到,这个演奏者的水平绝对很高。

  技法不说了,她整体给人的感觉太好了。

  不论什么乐器,演奏时候的肢体表现是否好看,其实也是演奏水平高低的一个衡量标准,除了一小部份的特别情况,大部分高水平演奏家的肢体动作都是很好看的。

  好看可不仅仅是专门练的,更多是因为水平到了,随即产生的那种松弛感。

  周彦的演奏会,别的不说,至少视觉上的体验拉满了。

  坐在后排的琳达,也是非常激动,她知道,返场的这两个节目,绝对能够吸引到观众的关注。

  可惜现场不准拍照,不然她真想给台上的演奏者拍几张照片,真的非常美。

  这两天,琳达正在写跟周彦有关的专题报道,昨天参加完《理智与情感》的首映典礼之后,她其实已经写了一部分了,报道的重点就在《理智与情感》这部电影里面的音乐,有填词做成歌曲的可能。

  不过现在她觉得,这场音乐会也可以多写一点。

  她现在正在考虑,是把音乐会的内容跟之前的内容放在一起,还是做成两期,分开发。

  如果有机会,她还想跟周彦约一个专访,最好还能采访一下后来上台这两位演奏者。

  《穿越时空的思念》演奏完毕之后,台下静了有好几秒,掌声一直没有响起。

  观众们都盯着台上的魏玉茹,一直等到魏玉茹收了势,冲台下微微颔首之后,掌声才终于响了起来。

  饶是魏玉茹演出经验丰富,听到掌声迟迟没有响起,她也有些不安,直到热烈的掌声响起之后,她才微微松了口气。

  周彦笑着走出队伍,带着魏玉茹跟台下弯腰致意。

  这次的掌声真的非常热烈,响起之后,就没有停下来过,不少观众还站了起来。

  后来他们把周彦安可上来,有些观众没见到魏玉茹返场,甚至有点失望。

首节上一节406/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