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一听乐团在金色大厅举办过音乐会,那感觉也完全不一样。
其实能先去卡内基音乐厅也是不错的,毕竟卡内基也是世界顶尖的音乐厅,卡内基历史悠久,在那里演出过的名家众多,刚成立的时候,音乐厅的首演式还是由柴可夫斯基担任的客座指挥。
现如今,能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跟金色大厅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标志。
“十一月份的话,那我应该还能有机会去现场看看。”
“你要有时间,还能去登台演出,这次巡演的节目单会放几首你的曲子,这事你知道吧?”
“嗯,俞团长跟我说了,说是领导的指示。”
“领导指示是一方面,ICM也提了建议。ICM作为一个纯商业的经纪公司,自然是无利不起早,他们愿意邀请中央民乐团举行巡回演出,也是因为去年年底魏玉茹跟王次珩在你的音乐会上表现非常抢眼,并在美国引发了一波热度。如果能把你的曲子加到节目单里面,票肯定也会好卖很多。”
周彦点点头,“去现场看应该没问题,至于登台不登台,后面再说吧。”
“条件允许还是可以登台玩一玩,对你,对民乐团以及对ICM三方都是有利的。哦,还有个事情,要跟你说一下,这次ICM也不仅仅要推中央民乐团,还有个目的,就是想要推他们旗下的大提琴家马友友,这个马友友你知道吧?”
听到马友友的名字,周彦眉头抽动了一下。
马友友他能不知道么?那可是世界顶级的大提琴演奏家,当之无愧的古典提琴大师,而且马友友的名气并不局限于古典音乐界,还横跨多个领域,现代音乐他玩得也很溜,同样也在电影配乐上有所表现。
不过张有安会这么问,周彦也表示理解,因为现如今的马友友在国际上的名气还不如后来那样大。
如果周彦记得没错的话,现在马友友应该也就四十岁左右。
虽然马友友是天才,成名很早,十几岁就进入到卡内基音乐厅演奏,但是现在他还不能被称为顶级大师。
听到马友友也会去,周彦倒更想去现场了。
第338章 荆轲刺秦王
问完了民乐团的事情,周彦也没其他事情要讲,便跟张有安说道,“行,我先挂了,回头再聊。”
张有安却说,“别急,正好你打电话过来,还有个事情跟你说。”
“嗯,你说。”
“《豁出去拼了》这部电影,我们已经跟斯汀夫妇谈好了,现在我们公司提高投资到八十八万英镑。看我们愿意提高投资,斯汀夫妇还是非常高兴的。”
张有安说的《豁出去拼了》就是《两杆大烟枪》,周彦每次听他说豁出去拼了都感觉挺奇怪的。
“八十八万英镑,数字还挺吉利嘛。”
“也算讨个好彩头,希望这次的投资能有个好结果吧。”
周彦笑道,“怎么,担心这些钱打水漂了啊。”
“说不担心是假的,不过按照我的经验,这部电影还是有潜力的,如果盖里奇能够把剧本所表现的东西给拍出来,即便不出彩,只要没大错,都是能卖点钱的。”
听起来,张有安对《两杆大烟枪》的规划,还是要把片子卖出去。
对此周彦没说什么,现在电影甚至都还没有拍,说再多也没用。
一切还是等到电影拍出来之后再说吧,到时候如果张有安跟斯汀夫妇还是想要把片子卖出去,他再插手也不迟。
只要拍摄不出什么大的意外,这片子还是要上院线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
如果到时候他们实在想把片子卖掉,周彦也可以自己出手把这个片子买下来,总之肥水不能流到别人田里面去了。
“盖里奇是个很好的导演,值得你们期待。”
“听你这话,还挺欣赏他的,不过也确实,你们俩经历也差不多,我说的是一开始在电影行业的经历。其实知道我们投资这部电影,盖里奇还是挺高兴的,毕竟相比斯汀夫妇,我们要专业很多。”
周彦笑了笑,说道,“我看未必吧,站在导演的角度,未必希望投资人是专业的。毕竟,最好的投资人,就是人傻钱多的那种,最好只掏钱,其他什么都不管。”
“呃……”
周彦这话,张有安竟然无法反驳。
其实这也是周彦的经验之谈,他自己就是个导演,如果不能遇到徐风这样真的热爱电影,而且对导演无条件信任的投资人,那最好还是遇到那种对电影什么都不懂,却又愿意掏钱的投资人。
最怕的是那种,出了钱,就要对电影拍摄指手划脚的,非常影响导演创作。
周彦之所以一直说短时间不会去好莱坞拍电影,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在好莱坞,除非是大导演,不然根本脱离不了制作人中心制度,公司什么都要插手,导演完全沦为工具人。
他也不觉得自己拍了几部电影,就能在好莱坞获得大导演的待遇。
两人又简单聊了几句,周彦便挂了电话,然后专心写《禁闭岛》小说。
……
后面一个礼拜,周彦的生活比较单纯,每天都是两点一线,早上一大早从家里出发到工作室吃个早饭,上午跟乐团一起合练一会儿,下午以及晚上就写《禁闭岛》。
七月十号下午,周彦正埋头写小说,敲门声忽然响起。
周彦抬起头,回应道,“请进。”
等到门被推开,看到来人,周彦惊讶道,“呦,稀客啊。”
陈恺歌笑着走进办公室,四处打量了一番,“你这办公室倒是一直都这么简单。”
周彦笑着起身,一边去给陈恺歌倒水,一边指着沙发说道,“坐吧。”
陈恺歌点点头,走过去坐下,“最近在忙什么呢?”
“乐团马上要出去演出了,忙着排练呢。”周彦把茶杯递给陈恺歌,随后在他对面坐下,“你也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今天过来有什么贵干?”
其实周彦的工作室离燕京厂没多远,如果陈恺歌想过来的话,也不费事,不过这么长时间,他很少过来。
燕京厂除了肖灿、李宏他们这些跟周彦有合作的工作人员,也就韩三坪来的多点,有时候王军正跟路学长也会过来。
陈恺歌吹了吹热气,没有喝,“我就不能来你这里串串门?”
周彦耸肩道,“当然,你随时过来,我都万分欢迎。”
陈恺歌笑了笑,把茶杯放下,“我也不跟你兜圈子了,现在我正在准备下一部电影,想邀请你来给我配乐。”
“下一部电影?还是风姐投资的?”
陈恺歌有些不自然地摇摇头,“还不确定。”
看他这表情,周彦就知道他在跟徐风合作的过程中,不是特别顺利。
这个时间段,如果周彦记的没错的话,陈恺歌应该是要拍《荆轲刺秦王》。
这是一部评论两极分化的电影,喜欢的人认为很高级,不喜欢的人认为是垃圾,很少有处在中间的。
不过周彦是少数处在中间的,《荆轲刺秦王》是陈恺歌真正开启自己“玩花活”的艺术生涯的一部电影,他特别想在这部电影里面表达自己的艺术审美。
其实他也算成功了,至少成功了一部分,电影在有些方面做得很好,具有一定的实验性。
但是综合来看,它绝对不会是一部讨喜的电影。首先,陈恺歌肯定是脱离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其次他也忽视了故事结构上的斟酌。
如果把这部电影单独一些片段拿出来看,观众会发现其实电影也很不错,至少在视觉上的表达,陈恺歌是做到了一些突破的。
但这些片段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故事的时候,总会让人感觉有点碎,即便把它当做架空历史来看,有时候也无法忍受。
在周彦看来,《荆轲刺秦王》算不上是烂片,但也绝对不是某些人口中说的神片,不过电影审美嘛,总要有包容性。
“新电影是什么主题?”周彦问。
“跟荆轲刺秦有关。”
周彦点点头,看来他记的没错,陈恺歌的新电影就是这个。
“剧本写好了?”周彦又问。
陈恺歌摇摇头,“还没有,王培功正在写。”
周彦笑了起来,“剧本还在写,你就找我给你配乐了啊,这不是有点过早了。”
陈恺歌撇嘴道,“不早不行啊,之前每次找你,都赶不上你的档期。我这不是提前占个坑位么。”
“问题是你这坑位占的也不明不白的,剧本都没写出来,开拍自然也没有确定的时间了。”
“那肯定的,剧本写了两版出来,不过我还不是很满意,现在也在跟王培功沟通,争取在今年年底把剧本给确定下来吧。其实这个剧本我很早之前就找王培功写的,就在《霸王别姬》拍完之后,只不过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弄好。”
“意思是你本来想接着拍这个的,但是因为剧本没写好,所以才先拍了《风月》么?”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不过我也没想到,到现在剧本都没有弄好,这再不弄好,我自己就要亲自上手了。”
听陈恺歌说他自己要上手干,周彦扯了扯嘴角,心说还是让王培功老师自己写吧,你老老实实把电影拍好得了。
不管是陈恺歌还是张一谋,其实都不具备自己写剧本的能力。
如果有个好剧本,他们俩又愿意老老实实拍的话,作品绝对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想要陈恺歌老老实实拍电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霸王别姬》让陈恺歌名声大噪,一跃成为国际知名导演,但是名气这玩意是把双刃剑,自从《霸王别姬》之后,陈恺歌就飘了很多,并且老想着搞突破。
一个导演,一旦执着于突破,就很容易出问题。
《风月》虽然没有成功,但其实也不算特别差,只不过人们总喜欢把《风月》拿去跟《霸王别姬》比,陈恺歌自己也入了魔,也会把自己的电影跟《霸王别姬》比。
现在他要拍《荆轲刺秦王》,状态其实很不对。
当然了,这些话周彦不会跟陈恺歌说,因为他太了解陈恺歌了,这家伙就是个顺毛驴,除了夸他的话,别的话他很难听得进去。
想了想,周彦说,“你这部电影如果现在能够确定时间,我可以立即答应你,但是就现在这个状态,真不好说。你看这样行不行,不管怎么样,这部电影的配乐,我们工作室都接了。”
陈恺歌挑眉道,“以工作室的名义接么?意思是如果你没时间的话,让李涛接手?”
周彦摆摆手,说道,“如果我没时间的话,也会请我师兄赵季平来接手,你新电影的这个主题,李涛不适合,还是我师兄比较适合。”
“那赵老师就能确定有时间?”
“不确定。”
“……”
看到陈恺歌无语的表情,周彦笑道,“如果赵师兄没有时间,我请我王师兄来帮你做。”
陈恺歌茫然道,“你王师兄又是谁?”
“王利平,我们作曲系65界的师兄,87红楼梦就是他配的,这个你总满意吧?”
陈恺歌一脸惊讶道,“王老师也在你们工作室?”
周彦笑道:“有什么奇怪的么?王利平是我师兄,我老师施万春还教过他课。”
施万春是61年从作曲系毕业,然后就留校任教,而王利平是60年进入到作曲系的。
两人学生期间就重合了一年,后来施万春留校还带过王利平一年课,关系当然不简单。
周彦的工作人签了不少人,包括王利平、赵季平还有许镜清,当然他们跟工作室签的约跟李涛还有赵嶙不同,属于是“外援”。
就是工作室这边如果接到活了,如果适合他们,就联系他们来做。
除了负责联系活之外,工作室也会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比如音乐制作的场地及工具,王利平他们只要安安心心做好创作就行。
这个模式利益纠葛其实不大,双方都很轻松。
陈恺歌咋舌道,“你们这个圈子……真是单纯啊。”
他其实想说圈子真小,这行出名的人,很多都跟央音有关系,这个师兄,那个师姐的。
主要是他们这些同校校友似乎都挺团结的,只要是一个学校出去的,都相互帮衬,这一点跟他们电影学院差别很大。
燕京电影学院出来这么多导演,要说抱团的也有,但是绝对没有央音的明显。更别说,他们同学之间,还有很多不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