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612节

  “肯定能的,而且不会太远。”

  看到周彦这么乐观,徐风挺好奇的,“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消息?”

  周彦的背景徐风是知道的,如果周彦能听到一些寻常人不知道的内部消息,那也非常正常。

  从某方面来说,周彦的消息应该比韩三坪的消息来源还要广泛、可靠。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那些成员国不会放弃的,他们只是想要我们能够做出更多让步。”

  “那我们会做出让步么?”

  “让步是必须的,但中间有个度,所以谈判需要花点时间,找到其中的平衡。”

  “时间上,你有判断么?我之前听人说,即便成功,也至少要十年。”

  周彦笑了笑,“我也不知道,或许吧。”

  虽然周彦没有正面给出回答,但是徐风何许人也,她从周彦的反应中已经看出来,周彦认为中国入世不需要十年时间。

  对于周彦的判断,徐风有着莫名的信心。

  一方面,是因为周彦的背景,她认为周彦肯定能够获得一些常人无法接触的消息。

  另一方面,周彦的判断一直都没有错过,虽然周彦之前还没有在这类事情上给过判断,但是既然周彦开口了,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如果中国真的能够在几年内入世,国内的经济政策跟市场环境将会发生重大影响,他们的发展也要跟随政策的脚步。

第460章 打仗

  周彦跟王祖贤在徐风家也没有待太久,他们见徐风后面说话都迷迷糊糊的,便起身告辞,让她一个人在家休息了。

  徐风确实也支撑不住了,便也没有留他们俩。

  出了徐风家,已经是下午两点钟,王祖贤朝着感化胡同东西两个出口看了看,问道,“我们现在去哪儿?”

  “我们去长椿寺看看吧。”

  “好啊。”

  王祖贤对寺庙还挺感兴趣的。

  周彦提议去长椿寺看看,是因为确实已经很近了,他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距离长椿寺北门直线距离估计也就一百米左右。

  想要走过去,稍微要麻烦一点,需要先从胡同西边出去,然后再绕过去,不过也就两三百米的距离。

  走过去的路上,周彦跟王祖贤说了一些长椿街的历史。

  得知长椿寺建于万历年,还得皇帝赐名,有京城首刹之称,王祖贤对这个寺庙非常感兴趣。

  在她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副宏伟庙宇的画面。

  但是到了长椿寺之后,她却大失所望,长椿寺不仅仅是破败那么简单,这根本就不像是个寺庙,而像是个大杂院,里面住满了人,处处都是生活气息。

  惟一的好处,就是无门槛,不设卡,可以随意出入。

  “这不是寺庙么?怎么住了这么多人?”

  周彦解释道,“建国初期,这里是军官会的办公场所,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涌进来,就成了大杂院。人一多,寺庙里面的东西就很难维护,便成现在的模样了。”

  “可惜。”

  “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破坏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么?”王祖贤撇嘴道。

  “事实上,确实如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面,这种遗憾无处不在,很难避免。”

  周彦带着王祖贤在寺庙里面找到了三块大青石匾,上面分别写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宣武门。

  “辛亥革命之后,时任燕京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金主持,将原本京城九座城门的满汉文匾全部换下,请了名士邵章重提了匾额。你现在看到的,就是宣武门城楼上的匾额。”

  “宣武门城楼还有么?”

  “没有了,所以你才能在这里看到这个匾额,宣武门城楼是65年拆除的,距今已经过去三十一年了。刚建国的时候,建设局做了一段时间的古建筑修缮工作,后来项目就被打断,不仅不能再修,原本已经修好的,还有可能得拆掉。”

  “太可惜了,那些古城楼都是文化瑰宝。”

  周彦笑了笑,很多人的想法跟王祖贤都是一样的,认为城门楼拆掉太可惜了。

  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这些城门楼拆的并不可惜,这些城门楼如果留着,不仅会严重阻碍燕京的经济发展,而且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的经费来维护。

  唯一可惜的是,当时拆下来的石匾,城楼奠基石很多都已经流失了。

  据说早前是放在太平湖的仓库里面,但是后来都不知道流落哪儿去了,也不知道是被人损坏了,还是私藏了。

  整个长椿寺,值得一看的就只有这三块匾石而已,好在周彦对这些历史了解的比较多,能给王祖贤展开讲很多东西。

  他从宣武门城楼说到广渠门、阜成门,又说到广安门,东直门,朝阳门,燕京的十六座城门楼,他给介绍了大半。

  而且还说的非常详细,包括这些楼什么时候建的,之前是否有箭楼、瓮城,那些箭楼、瓮城又是什么时候拆的他都一一说了。

  听到后来,王祖贤忍不住惊叹,“你比那些导游还厉害,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燕京人。”

  周彦笑呵呵地说道,“燕京人反而不会关注这些东西,就像是你,对北市了解么?”

  王祖贤耸了耸肩,“没什么了解,除了我家,学校跟商场,其他地方我去的本来就少,就算是去了,也很少关注这些细节。”

  “那不就对了,我这些也都是从文史资料里面看到的。”

  ……

  从长椿寺出来,周彦又带王祖贤去了市府大楼西边的艺园。

  宣武艺园被称为小公园,因为这里是小孩子们经常来玩耍的地方。

  从公园的南边进去,有一条公路将公园分成两部分,西边是几座涂山,东边是儿童游戏场。

  不过这会儿公园人烟渺渺,游戏场被大雪覆盖,只有寥寥的几行脚印。

  宣武艺园有点江南园林的感觉,小桥流水,亭台相映,只不过现在白雪皑皑,很多景色已经分不清楚。

  这也是雪的特点,有种专断的魅力。

  这鬼天气,逛公园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所以两人并不准备在艺园逗留太久,在中间的公路上溜达了几十米,就要转头出去了。

  不过他们刚走了没多久,就见到一群男孩子嬉嬉闹闹地从公园的北边过来。

  这群男孩子年龄大概都在十岁左右,一个个裹得严严实实,走在前头的两个一到了游乐场,就叫道,“雪都没清。”

  “就知道没清。”

  “肯定没清,明天还要下雪,今天清了雪,那不是白搭么?”

  “我们自己清就好了。”

  孩子们中,有一个个子高点的,估计是这个小团体的领导,他走到游乐场边上,开口道,“谁想玩什么,就自己动手,要是不动手,那就不准玩。”

  他说话还真挺好使,剩下的七八个孩子纷纷跑去找自己喜欢的器材清理积雪了。

  至于他自己,则是背着手在旁边看着,并没有要动手的意思。

  周彦跟王祖贤看得有趣,并也不急着走了,站在路边上,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个子的孩子清理完了跷跷板,跑到那个高个子面前,“洋哥,我把跷跷板给清理出来了,你要跟我一起玩么?”

  周彦笑了笑,这个小个子还挺有眼力见,知道讨好领导。

  不过那个洋哥却摆摆手,“不用了,你去找其他人玩吧。”

  随后洋哥又高声宣布道,“张晓灿把跷跷板给清理出来了,谁想要玩的到他那里申请。”

  “我申请。”

  “我也申请。”

  好几个孩子都举了手,洋哥又说道,“既然有多个人申请,就由张晓灿决定吧。”

  “我选李文。”张晓灿很快就下了决定。

  “嗯,李文过去跟张晓灿玩跷跷板吧。”

  “好耶。”

  另一个小个子一脸兴奋地放弃了本来正在清理的双杠,跑去跟张晓灿玩跷跷板了。

  看得出来,张晓灿选人也不是胡选的,他选了一个跟他身高体重差不多的。

  如果身高体重差距太大,玩起来体验很差。

  跷跷板的归属确定好了之后,其他器材也陆续清理出来,无一例外的,那些孩子都会来跟洋哥“请示”一下,得到洋哥的首肯,才会去玩。

  周彦忍不住感慨,这群小孩子的纪律性也太高了一点。

  这个洋哥可不简单,这么小就这么有手腕了。

  其实每个学校,甚至说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类似洋哥的头头,其他人为这个头头马首是瞻。

  通常情况下,这个头头都是比其他人大一点,高一点的存在。

  洋哥的体型,也符合这一特点。

  不过纪律性这么高的小团体,周彦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个洋哥很有意思,他有权力在手,可以决定每个器材的归属,而且每个孩子都邀请洋哥跟他们一起玩,但是洋哥都拒绝了,只是静静地站在旁边,用眼神维持着秩序。

  如果有谁玩腻了自己的器材,想要去玩其他器材,也会去跟洋哥申请,洋哥斟酌之后会选择让对方回去,或者去帮他协调。

  基本上,只要洋哥出面,协调肯定是能成功的。

  周彦跟王祖贤愣是在旁边看了接近一个小时,而在这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面,整个小团体运转非常顺畅,所有孩子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发生。

  又过了一会儿,洋哥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类似于bb机的东西,应该是看了时间,随后开口道,“开始准备打仗吧。”

  一听洋哥说要打仗,大部分孩子直接弃了正在玩的器械,站了起来。

  “终于打仗了。”

  “洋哥,我要跟你一组。”

  “今天怎么分组啊?”

  洋哥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小叠“火柴皮”,说道,“今天抓阄,摸到葫芦娃的一队,摸到妖精的一队。”

  他手里拿到的是葫芦娃画片,通常都是一张大的纸里面有很多小画片,孩子们买回家之后用简单裁成一个一个,上面都是《葫芦兄弟》里面的角色。

  这些画片跟火柴盒大小差不多,所以有人称这些画片为火柴皮。

  其他孩子们纷纷过来抓阄,抓到之后开始找队友。

  除了洋哥之外,总共是七个人,抓完阄之后就分成了两队,一队三个人,一队四个人。

  这种情况下,洋哥就自动进入到那个三人队。

  见洋哥进到了那个三人队,另外一队的孩子们发出了哀嚎声。

  “又要输了。”

  “完蛋啊。”

  看他们的反应就知道,这个洋哥的战斗力肯定非常强。

  洋哥笑着说道,“这样吧,我们这队让十个球。”

首节上一节612/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