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671节

  陈凯歌摇摇头,“这个我无法给你保证,甚至连拍摄时间是不是夏天也不一定,现在秦王宫还在建造,我们的时间要根据建造的时间来。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其实不用太担心,回头我可以帮你跟你们老师说一声。”

  “可以么?”

  陈凯歌挺自信地说,“应该没问题。”

  看他这么自信,章子怡也相信了几分,毕竟陈凯歌这么大的导演,学校给他一些面子也是正常的。

  章子怡笑道,“如果学校同意,我当然没问题。”

  陈凯歌点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这样,你明天先去燕京厂试个镜,如果试镜没问题,我就去个学校说这个事情。”

  章子怡觉得陈凯歌说得没问题,如果试镜都不通过,那陈凯歌也就没有必要去跟学校说这事了。

  两人约定好了之后,陈凯歌主动给了章子怡一个电话,章子怡也把她家里面的电话给了陈凯歌。

  “现在学校放假,明天我就回家了,陈导你想找我的话,可以直接打这个电话,是我家里的。”

  “没问题。”

  拿到了章子怡家里的电话,陈凯歌也没有多说什么,双手往口袋一揣,叼着烟就走了。

  章子怡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也回了宿舍。

  她一到宿舍,其他几个女孩子就叽叽喳喳地问了起来。

  “子怡,陈凯歌找你干什么?”

  “他是要找你拍戏么?”

  “都亲自来了,可见对你很重视。”

  ……

  章子怡心情不错,笑着说道,“陈导说他新电影有个角色让我试试。”

  “你答应了?”秦海璐问。

  “嗯,答应了先试镜,其他等到试镜结果出来再说。”

  听章子怡这么说,梅婷眼珠子转了转,问道,“那如果试镜成了,后面怎么弄?”

  虽然她没有说得很明白,但是她们都知道梅婷是什么意思。

  按照他们学校的规矩,就算是试镜成了,也不会给她们出去拍戏的。

  “陈导说,如果试镜成了,他会帮我跟学校说的。”

  “学校能同意么?”

  “不知道啊,反正我看陈导挺有信心的。”

  “可能学校在真会给大导演面子。”秦海璐感叹道,“子怡你这次要是能跟陈导合作,后面路可就好走了。”

  “是啊,这起点太高了,如果是主角的话,要是我,什么不管了,就算是学校不让我读了,我也要去拍。”胡静说道。

  听到胡静这话,梅婷眉毛眨了眨。

  其实梅婷现在也面对一个跟章子怡差不多的问题,前些天,导演王瑞找到她,希望她参演电视剧《北方故事》。

  这么多年,梅婷收到过很多剧本,但是这次她最心动。

  让她心动的不是导演王瑞,而是编剧姜文以及男主角钟镇涛。

  这部电视剧是燕京阳光灿烂制片公司投资制作的,姜文自己写的故事,还邀请了钟镇涛来参演,投资不少,目标也不小。

  甚至电视剧都还没有拍,就已经跟燕京电视台谈好了要在黄金时间段播出。

  梅婷很心动,但是也担心学校不放人,她为了来中戏读书放弃了在前线歌舞团的大好前程,这时候退学她当然舍不得。

  所以这段时间她很纠结,都还没有给导演答复。

  今天听到章子怡的事情,她非常关注,如果章子怡的事情能成,那她的事情是不是也能成?

  梅婷也在想,如果陈凯歌今天找的不是章子怡,而是她,她还会犹豫么?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是陈凯歌找的她,那她可以果断放弃中戏。

  ……

  周彦并不知道陈凯歌私下跑去找章子怡的事情,这会儿他正在跟中森明菜看《归省》霓虹语歌词。

  这首歌的谱子周彦早就弄出来,只不过歌词一直没有。

  作词找的是大山义,之前《雪之华》霓虹语版歌词也是大山义写的,中森明菜对《雪之华》的歌词挺满意的,所以就选择了再次合作。

  “离家乡越近就越感到羞怯……”

  周彦看不懂霓虹语,中森明菜逐句给他翻译。

  听完了第一句,周彦就挑起了眉毛,笑道,“下一句不会是不敢问家乡来的人吧?”

  这下轮到中森明菜诧异了,“虽然不一样,但是意思差不多。这句意思是,想要跟家乡来的人询问家乡的情况,却又小心翼翼不知道如何开口。你怎么知道是这样的?”

  周彦笑了笑,“因为中国有一首古诗,里面有两句就是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哦,原来是这样。”中森明菜恍然大悟。

  大山义接到这个活之后,就跟周彦通了个电话,问了周彦写这首歌的情绪如何,他自然是想要通过周彦的想法来确定这首歌的基调。

  周彦就跟他说了,这首歌主要说的就是回家时从家乡感受到了温暖,从而获得力量,来对抗在外乡的孤独与焦虑。

  大山义估计听了之后,也研究了中国的古诗词,所以才把宋之问的这两句给化进去了。

  但是这样写,周彦又感觉怪怪的。

  近乡情更怯里面的这个怯字,直接翻译成害羞显然是不合适的。

  宋之问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从贬所泷州逃归,途径汉江,所以这首叫《渡汉江》。

  此时的他,离家其实还有一段,并且他跟家里已经音讯隔绝多年,不知道家里的情况,所以他对家里充满了担忧。

  他担心,自己不在的这些年,家里面会不会发生了什么大的变故?家里人是不是都还在?

  这里面的“怯”更主要是一种担心的意思,而这种担心随着离家越来越近,就越强烈。

  所以,碰到从家乡来的人,他不敢去问对方家里面的情况,因为他怕自己之前担心的情况会发生,怕自己一直期待的跟家人团聚的美梦被击碎。

  综合下来,怯字除了担心之外,也还有一丝慌乱、脆弱的意思。

  反正不管怎么说,翻译成害羞,肯定是不太行的。

  想了想,周彦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让中森明菜继续翻译后面的歌词。

  等到中森明菜把歌词全部翻译完了之后,周彦点点头,整体来说歌词还算不错,至少主体是明确的,而且有较长的叙述语句。

  使用较长的叙述语句,能够让歌词更有空间感,比堆砌词汇的歌词要更有意境。

  很多看着很朴素的歌词,却让人回味无穷,也是因为在长叙述语句上的运用。

  周彦并没有想要根据歌词的意思去改动,因为他对霓虹语不了解,对词义本身的理解会有偏差,如果他按照自己对中文的理解去修改霓虹语歌词,显然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他就让中森明菜按照大山义写的这一版歌词给唱一遍,然后他再根据中森明菜的发音,再去提意见。

  他要的是,音乐跟歌词发音之间形成一种完美的契合。

  这样至少能够保证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懂霓虹语的听众会觉得很好听,因为不懂霓虹语的人根本不会在意歌词的意思,他们只会听歌词发音跟音乐的契合度。

  上次《雪之华》歌词出来的时候,周彦也是这样改的。

  这次中森明菜也是轻车熟路,给周彦试唱《归省》的歌词,并且为了让周彦能够获得更多参考,她还使用了好几种发音方式。

  之后他们会把意见提给大山义,让大山义进行修改。

  周彦的计划是,在明年春天把《归省》跟《烟火》两首歌录制出来。

第513章 照片里面有熟人

  中森明菜在工作室一直待到接近十二点才走,她走了之后,周彦却没有急着走,而是去把三号楼把相机里面的照片给洗了出来。

  里面的胶卷总共只拍了二十二张照片,前面十五张都是拍的晚会画面,没什么特别的,甚至连周彦都没有拍到。

  还有四张照片拍的是大马路上面的画面,看里面出现的建筑,应该是在央视大楼附近拍的,这几张照片里面也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东西,连人都没有出现几个。

  不过剩下的三张照片却让周彦眯起了眼睛。

  三张照片全部拍的一个景,就是一男一女抱在一起。

  因为角度问题,三张照片全都看不到女人长什么样,男人也看不到全脸,只能看到大半个侧脸。

  看到这张侧脸,周彦感觉有点熟悉。

  很快他就想起来了,这个侧脸长得很像黄和翔。

  黄和翔是巩莉的丈夫,结婚还不到一年,不过两人还没有摆酒席。

  周彦对黄和翔也不熟悉,没办法凭借一张侧脸图片就判定照片里面的人就是黄和翔。

  照片拍摄的地点不详,但是看起来应该是燕京,左上角出现的房子是燕京建筑风格,反正不会是香江。

  时间应该就在最近。

  照片里面,黄和翔跟那个女人都穿着冬天的衣服,符合当下的季节。

  再者说了,这几张照片跟今天拍的照片都在一个卷上面,时间肯定不会隔太远,像朱松明这样的小报记者,每天消耗几卷胶卷都是正常的。

  按理说,在燕京拍到黄和翔的可能性比较小。

  黄和翔是狮城人,干烟草生意,平时在香江待的时间比较长。

  他怎么就能出现在燕京,并且被朱松明给拍到?

  如果真是黄和翔,周彦还真不好弄。

  虽然照片里面看不到那个女人的长相,但是周彦可以确定肯定不是巩莉,她跟巩莉身形差距太大了。

  真是黄和翔,而且是最近拍的照片,就代表黄和翔有婚外情。

  但是这种事情,周彦却又不好去跟巩莉说。

  假如巩莉知道这事之后,果断跟黄和翔离婚,倒也罢了。

  但如果巩莉知道这事之后,不但没有离婚,还去跟黄和翔吵架,那周彦就会失去巩莉这个朋友。

  现实中很多这种情况,周彦看得多了。

  甚至于,周彦还有个黑暗的想法,那就是巩莉未必就不知道黄和翔有婚外情,只不过没有拆穿而已。

  夫妻之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非常多,特别是像巩莉跟黄和翔这样的组合,一个演员,一个商人。

  思索片刻,周彦将照片收了起来,他决定先不跟巩莉说这个事情,等到明天探探口风再做打算。

  主要他还是将巩莉当朋友,如果换成别人,他压根不会管。

  不管怎么说,当年在《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巩莉也帮了他很多。

  还是希望这人不是黄和翔吧。

  只是,他越看这张侧脸就越觉得像。

  ……

首节上一节671/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