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从鲍家街开始 第690节

  周彦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三点钟,便说道,“行,我这就过去。”

  主要是这个位置离工作室不远,也就几公里,过去一趟很方便。

  “好,正好我现在就在招待所这里,房号是202。”刘文武说。

  ……

  随后周彦也没有耽误时间,直接让司机将自己送去了刘文武说的那个地方。

  位置很好找,从新街口大街往文慧园路里面一拐,也就大概三四百米的距离,就能看到刘文武说的那个瑞麒招待所。

  周彦让司机先回去,自己一个人进了招待所里面。

  招待所的条件一般,外面看着就挺破,里面也很简陋。

  周彦径直上了二楼,找到了202房间,抬手敲了敲门。

  门刚敲响,就传来一道声音,“来了。”

  很快,门从里面拉开。

  开门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个子不高,不修边幅的男人。

  周彦认出这人,正是刘和平。

  不过还没等他开口,刘和平就先开口了,“周老师,幸会。”

  这时刘文武也从后面走了过来,“周总,我是刘文武,这是刘和平。”

  他怕周彦不认识他们,所以主动做了自我介绍。

  周彦笑着分别跟他们二人握了握手,“久仰,久仰,突然造访,给你们添麻烦了。”

  “没有,没有,只是我们这里环境简陋,希望周总不要嫌弃。”

  环境确实简陋,房间不大,放了两张一米二宽的床,整个房间乱七八糟,到处都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文件,连下脚的地方都不多。

  关键是他们抽烟,屋子里面一股老烟枪的味道,刚进来还真有点不适。

  刘文武给周彦找了把椅子,随后又给他倒了杯茶,“条件简陋,没什么好茶。”

  周彦接过杯子,笑道:“看得出来,你们在这里待了挺长时间了。”

  “主要是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几个月了,过年都差点没回去,我们其他人平时都不在这里住。”

  刘文武说完,掏出一盒烟,先给周彦让烟,周彦摆摆手表示自己不抽烟,他又给刘和平扔了一根。

  很快,二人就开始吞云吐雾。

  刘和平笑道,“还好,整体还非常顺利。”

  “确实算是很顺利了。”

  其实剧本在刘和平来燕京之前,已经写好了二十七集,不过刘文武觉得剧本的格局是要再做提升。

  因此刘文武特意将刘和平接到了燕京,然后又组建了一个策划班子,来协助刘和平完成剧本创作。

  “周老师,要不要看看剧本。”刘文武主动提出让周彦看看剧本。

  在此之前,周彦只看过一版策划方案,并没有看到完整的剧本,毕竟之前剧本也没有出来。

  “当然。”周彦笑道,这也是他此行的目的。

  刘文武已经提前准备好一份剧本,送到了周彦手上。

  周彦接过剧本,笑着说道,“那我就先看剧本了。”

  “周总你看,不用管我们。”

  周彦点点头,开始认真看起剧本来。

  这边周彦在看剧本,刘文武跟刘和平两个人则一边抽烟一边观察周彦。

  他们俩之前在电视上看过周彦,这次见到本人,都惊叹周彦本人长得真俊,简直就像是从电视里面走出来的一样。

  刘文武今年三十四岁,跟周彦只差了七岁,但是两个人站一起却给人的感觉像是差了十几岁一样。

  而就是这样一个俊得不像话的年轻人,竟然已经是国内外知名的导演、音乐家,甚至还是个知名作家。

  虽然他们两个因为剧本的事情,没有时间去看周彦的新书,但是《别让我走》最近有多火他们是知道的。

  策划班组的其他几个人,这几天聊天的时候都有提到这本书。

  刘文武读过周彦的《树洞》,那时候他还不知道周彦,还以为作者“周产”至少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没想到竟然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算起来,周彦写《树洞》的时候,最多也就二十一岁,甚至更小。

  毕竟小说发布,肯定要比撰写的时间靠后,至于时间差多少,就不知道了,说不定周彦写《树洞》的时候,连二十岁都没有到。

  刘和平也看过《树洞》,他不仅仅看过树洞,而且还研究过电影《树洞》,是实实在在地研究,把《树洞》电影一段一段地拉片研究,还研究其剧本。

  如今周彦来看剧本,刘和平也挺好奇,周彦会怎么评价他们的剧本。

  周彦看剧本的速度很快,快到刘和平跟刘文武感觉到了惊讶。

  他们俩本身就是搞文字工作的,刘文武之前还当过编辑,阅读速度比常人就要快些,但是周彦的阅读速度依旧让他自愧弗如。

  碰到字少的地方,周彦只是简单扫两眼,就翻页了。

  速度之快,让人怀疑他到底有没有看清楚剧本写了什么。

  周彦之所以看得这么快,一方面是他本身阅读速度就超过常人,另一方面是他看过《雍正王朝》,知道剧情,而他现在手上拿到的这个剧本,跟最终的电视剧成片差距并不大。

  有不同的地方很正常,世界上没有哪部电视剧的剧本,跟最终的成片一模一样,拍摄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修改的情况。

  相同的地方,周彦看得快点,遇到不同的,周彦就会稍微放下点速度。

  这些不同的地方,有些周彦觉得是前世的好,还有些地方周彦觉得这一版不错,在阅读的过程中,他就把那些自己认为前世那一版更好的地方给记下。

  等到周彦看完剧本,还不到六点钟。

  看完之后,周彦长长舒了口气,旁边的刘和平跟刘文武都看了过来。

  对上他俩的眼神,周彦赞叹道,“这个剧本非常好。”

  听到周彦的夸赞,两人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继续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周彦。

  但是周彦说完这句之后,就没有再说话。

  刘文武愣了愣,“没了?”

  周彦笑了笑,“这个剧本的优点实在是太多,我一时也没办法你给你们一一说,而且今天二位也不是想要从我这里听到那些溢美之词的吧?”

  这下刘文武回过味来了,周彦这是对剧本有些意见啊。

  他倒是不介意听别人提意见,便又问,“不知道周总有没有什么意见提出?”

  既然刘文武问了,周彦也就没有再绕圈子,直接开口道,“确实有几处地方……”

  说着,他翻开剧本,指着一处,开口,“其他地方都是些小问题,这里实在是有些嗦。”

  两人一齐伸头看来,随即都看了对方一眼,眼神中充满了惊讶。

  他们之所以惊讶,就因为他们这几天讨论的问题正在此处。

  此处情节,原本书里写的是,刘默林去见苏舜卿要过三关,弹琴作对展示才艺,小说写的很详细也很有画面感,但是剧本弄出来效果却不行。

  他们一起想了挺多招,都觉得不行,正一筹莫展呢。

  没想到,这么长的剧本,周彦一眼看出这里有问题。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个地方的问题确实严重,以至于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

  “不知,这里是什么问题,周总有什么建议?”

  周彦笑道,“我建议,这段直接简化吧。”

  “这……”刘文武有些舍不得,实在是因为原著这里写得很好。

  周彦笑了笑,也没说什么,他并不一定要说服刘文武。

  他又翻到另外一页,“这个地方……”

  刘文武见周彦直接略过前面那里,一下子急了,抓住周彦的手,“周总,那里真不能改好了?”

  周彦笑道,“反正我是没什么好主意,最终决定还是要看你们,我只负责提问题,不负责解决问题。”

  听周彦这么说,刘文武叹了口气,“好吧。”

第530章 重点合作对象

  看到刘文武叹气,刘和平在旁边笑了笑。

  其实周彦并不是不解决问题,人家不是给了解决方案了么?就是让他们把这一段给简化掉,甚至给删掉。

  只不过这个解决方案,刘文武一时接受不了而已。

  不过刘和平倒是很容易接受这个方案,他之前就提过,是否可以把这段给简化掉,是刘文武认为小说里面这一段刻画的非常好,舍不得放弃。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搞文学的跟搞影视的人思维上有差别。

  刘文武之前是搞出版的,对文学方面的事情比较了解,但是对影视方面的东西了解不够,缺乏专业性。

  而刘和平写了这么多年剧本,很多东西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不是适合影视化。

  现在听到周彦这么说,刘和平竟然生出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随后周彦又提到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跟刚才那个问题比,都是些小问题,改不改都没关系。

  只不过周彦每提出一个问题,都会给出另一种可能。

  刘文武跟刘和平听过,都认为周彦提出的另外一种可能更好。

  “周老师,你等一下,我找本子把你说的记下来。”

  刘和平起身去本子和笔,周彦也停了下来。

  等到刘和平拿到本子跟笔回来,周彦才继续说道,“张廷璐作弊被腰斩这场戏……”

  刘文武跟刘和平,一个认真听,一个认真记,像是两个好学生在上课,授课老师就是周彦。

  周彦来之前,他们两个怎么也不会想到情况会变成这样。

  即便周彦文学水平强,又在电影方面有造诣,这初次见面,又能给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他们甚至没想过,周彦这么快就能把剧本给看完。

  刘文武越听周彦提到的那些东西,就越高兴,周彦这下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效率。

  之前他决心要在十天内解决剧本的问题,现在看来,今天就有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了。

  还有一点,也让刘文武感到高兴,那就是周彦没有质疑剧本里面对雍正这个皇帝的刻画。

  他们这个剧本里面的雍正,跟原著小说里面的雍正其实区别挺大的。

  小说里面的雍正虽然是个励精图治的帝王,但也阴狠复杂、工于心计,跟大众对雍正的固有印象基本吻合。

  但是剧本里面的雍正,则是隐忍坚毅且忧国忧民,这看起来有点给雍正“洗白”的感觉。

  刘文武其实挺担心周彦质疑这个的,倒不是说他觉得周彦权威,只是他们后面是要合作的,如果在这方面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合作可能会遇到问题。

  其实原著作者二月河对他们这些改编是有意见的,只不过二月河的意见刘文武完全可以不听。

首节上一节690/7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