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茂华认为,玻璃杯厂的分红制度过于偏向管理层和员工,他们的工资奖金收入已经很高了,再分红的话,有集体资产流失的嫌疑,必须重新改制。
这回,他踢到了钢板上了。
前两把火,是何茂华做为党委书记应有的权限,祁同伟也就忍了,但玻璃杯厂是他一手办起来的,何茂华要想插手,根本不可能。
更要命的是,何茂华的想法,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很可能会把欣欣向荣的玻璃杯厂带上绝路。
“何书记,玻璃杯厂不可能重新改制,这事你收回成命吧。”祁同伟说这话的时候,脸色很不好。
“祁乡长,不改制的话,出了问题,我们是要负责任的。”
“真出了问题,我一力承担好了,绝不牵扯到你。”
“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们搭班子,哪有我独善其身的道理,这可是集体财产流失,性质很严重的,你一个人恐怕承担不起。”
“有什么可流失的,我又有什么承担不起的?”
“祁乡长,你这话就有些赌气了。”何茂华慢条斯理的说道。
可他越是慢条斯理,祁同伟心里的火越大。
敢情玻璃杯厂不是你的心血,就可以不当回事,瞎指挥了吗?
“我可没有赌气,当初我建这个玻璃杯厂的时候,它还是乡办玻璃厂,全厂三十几个员工,欠了一屁股债,全靠乡政府输血才苟延残喘的活着。
现在的玻璃杯厂,有五十多条生产线,五六百号员工,年产值一点五个亿,预计今年上交乡政府的利润可达六七千万,再有问题,能比当初更差?”
“祁乡长,我知道你的功劳大,县委易书记也经常夸你,但这不是你拒绝改制的理由啊。目前玻璃杯厂的经营模式有很多弊端,必须予以纠正。”
“什么弊端,何书记你说说看?”
“最明显的弊端,就是乡政府对它的管理过于放松,企业管理层权力太大,容易出现损公肥私的现象。比如说厂长叶飞,我查了一下,他任职一年时间,就从厂里拿走了三十四万分红,这么大笔钱,很多人都对他有意见。”
“有什么意见?那是他该拿的。你怎么不说,他当初放着紫溪村主任不当,跑来和我一起重建玻璃厂,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他有功劳不假,但奖励也应该有个度,你不要带上个人偏好,感情用事嘛。”
何茂华这话明显意有所指,影射祁同伟故意照顾叶飞,而且说话的口气软绵绵的,像棉花一样,让人使不上劲,不好直接辩驳。
遗憾的是,他面前坐着的是祁同伟,一个经常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根本不会惯着他。
祁同伟已经看出来,何茂华当了几年易学习的秘书,好的不学,倒把这套领导打官腔的本事给融会贯通了。
“何书记,听你这话的意思,我当初定下这个制度,是因为我和叶飞的私人关系好,所以故意给他多发钱?”
何茂华没想到他会说的这么直白,顿时愣了愣,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祁同伟懒得和他继续扯皮,直接把话说死:
“何书记,你之前一直是给领导服务的,根本不明白乡镇工作、企业工作有多复杂,这不是你坐在办公室里,把脑瓜子一拍就能做好的,要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体会到。
玻璃杯厂是我们乡的支柱企业,现在经营的很好,千万不要随便去改变,一个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我说句难听的话,你屁股底下坐着的老板椅,晚上睡的席梦思,中午吃的红烧肉,全是它贡献的,它要是垮了,这栋楼里的人都要去喝西北风。
与其有这个瞎折腾的精力,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把你的党建工作做扎实。”
第150章 高育良的邀请
饶是何茂华再会装腔作势,也被祁同伟这番不留情面的话气的够呛,等祁同伟离开后,他忍不住连摔了两个杯子。
祁同伟亮明态度后,红山乡政府上上下下立刻有了主心骨,除了签字权作废之外,其他一切照旧,工作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何茂华踢了一回钢板,也知道了祁同伟的厉害,他虽然干实事不行,但毕竟是秘书出身,起码的情商还是有的,于是选择了暂避锋芒,不再插手乡政府的工作。
一时间,大家相安无事。
……
六月底的一天,祁同伟正在和供电所商量街道电路改造的事情,突然接到了高育良的电话。
他赶紧找了个安静的地方:“高老师,请问有什么指示?”
“呵呵,你小子现在学会油腔滑调了。”高育良爽朗的笑道:“我找你当然有好事。”
“下个月中旬,市委党校要办一个副处级后备干部培训班,你想不想参加。”
祁同伟当然求之不得,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好像不够格,回道:“高老师,我正科还不满一年,没资格参加这个培训班吧。”
“严格的说,你确实没资格,但不是还有老师在吗,这个培训班为期两个月,要到九月中旬结束,你八月份就达到标准了,想来的话,我给你开个后门。”
祁同伟想想也对,高育良现在是专职副书记,掌管着市委党校,像自己这样擦着边的,能不能进还不是他一句话嘛。
“那谢谢高老师了,我愿意去参加培训班。”
“那行,我这就给你安排。”高育良说完这句话,突然想起一件事,又道:“对了同伟,最近亮平有所进步,你知道吗?”
“这事我听说过,他也申请离开司法所,去干实事了。”
所谓生于忧患,人往往在一无所有,退无可退的情况下,才会突然顿悟。
侯亮平的进步,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逼出来的。
他在暖水乡司法所浑浑噩噩待了半年多,把所长和同事都得罪了,人家就给他穿小鞋,让他去处理一次计生纠纷。
这年头计划生育抓得凶,干群矛盾很严重,侯亮平又不接地气,结果可想而知,他被村民狠狠揍了一顿,在医院里躺了三天。
做为重点大学的高材生,他一直自认为天之骄子,狂傲自满,不把身边的人放在眼里,这一顿毒打,终于帮他撕下了所有的傲气和自尊。
高学历有个屁用,没有实力,就连大字不识的乡野村夫都敢把你按在地上,踩着你高贵的头颅。
侯亮平毕竟是个学霸,智商杠杠的,想清楚这个道理后,立马就开了窍,他琢磨了一阵子,决定抄祁同伟的作业,沿着成功者的路走向成功。
只要能在基层干出点名堂,再加上高芳芳的关系,高育良一定会把自己重新弄回市里的。
于是侯亮平一出院,就申请调到暖水乡政府,也当了一名驻村干部,并且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给村子挖了几口井。
不要小看这几口井,并非人人都是祁同伟,以侯亮平现在的能力,这也算不错的成绩了……
“同伟,你基层经验比较丰富,亮平如果来请教你,希望你能教教他。之前亮平是有错,但你们毕竟都是汉大出来的,为了不让外人看笑话,你这个做师哥的,大气点,不要和他斤斤计较。”
见高育良又在做和事佬,祁同伟也理解他的苦心,便回道:“好的高老师,只要猴子他还当我是师哥,我一定认他这个师弟。”
……
七月十三日,祁同伟对刘彬和叶飞等人做了一番交待之后,前往市委党校。
祁同伟是第一次到岩台党校,进去后发现,这里和金山党校的格局差不多,建筑物都是方方正正的,院内绿树成荫,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单杠双杠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就是规模要大上一些罢了。
寝室是标准的两人间,条件还不错,有独立的卫生间,和祁同伟共住的是一名市卫生局的科长,三十岁左右,名叫张敏,看起来拽兮兮的,有点轻狂。
他听说祁同伟是红山乡乡长,优越感更是爆棚,递了一根华子过来,口中说道:“小祁同志,红山乡我知道,听说那里穷的鸟不拉屎,工作肯定不好干吧。”
祁同伟心想,你是啥时候听说红山乡的事情,现在那里早就面貌一新了。
但他并没有与之争辩,而是低调的回道:“确实,我们红山乡条件不好,我这个当乡长的,为了老百姓能吃上饱饭,没日没夜的忙活。”
“唉,你们乡镇干部真不容易,又苦又累,还没有什么发展空间,这次来培训,你一定要和党校的老师搞好关系,让他们帮你到县里说些好话,争取早点调出来。”
虽然此人有点装逼,但这句话明显是好意,祁同伟的态度也客气了很多:“谢谢张科长的关心,我争取吧。”
就在这时,有人来串门了,而且还是祁同伟的熟人“外语爱好者”陈清泉。
“哎呀,同伟,原来你住这啊,害我一阵好找。”
祁同伟看着他一阵无语,这货怎么也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陈清泉现在是市法院政工科副科长,也是正科级干部,当然有资格来参加培训班。
“陈科长,好久不见你调到市里有一阵子了吧?”祁同伟客套的道。
“唉,同伟说话怎么这么见外,大家都是汉大政法系出来的,你应该叫我一声学长才对。”
一旁的张敏和陈清泉见过几面,也算认识,听说祁同伟是汉大政法系毕业的,态度顿时庄重了起来,问道:
“陈科长,祁乡长是你的校友?”
“对啊,我们不仅是一个学校的,而且还都是政法系的,我86年毕业,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要比同伟高上四五届。”
“五届,我91届的,又读了三年研究生,94年才毕业。”祁同伟补充道。
“你94年才毕业参加工作?”张敏一脸惊讶道:“三年时间就当乡长了?”
“确切地说,应该是两年,我现在刚当满一年乡长了。”祁同伟怕别人知道自己条件不合格,故意这么说。
“牛逼,厉害。”张敏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同伟,我们走吧,高老师也到了,说要见你。”陈清泉道。
“等等。”张敏又有话说:“陈科长,你说的高老师是不是高育良书记。”
“对啊,就是高书记。”
“他教过你们?”
“岂止教过。”陈清泉指了指祁同伟:“我都不算啥,祁乡长是高书记最得意的门生,随时可以去他家串门的那种。
张科长,你和祁乡长住一个寝室,可千万要把他哄开心了,如果他不高兴,去高书记那里告你一状,你可就完蛋了。”
“呃。”张敏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彻底傻了眼。
第151章 市委党校学习班
进了高育良在党校的办公室,师徒三人寒暄了一阵后,陈清泉很识相的先走一步,办公室内便只剩下高育良和祁同伟。
“同伟,最近你在红山乡的工作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障碍?”
“高老师,我那里的工作还可以,一切正常。”
“我听说,你和新来的乡委书记有些矛盾?”
祁同伟心想,高育良还真是关心自己,这点事他都知道了,便一五一十回答道:
“矛盾谈不上,主要是我们的工作理念不太一样,他比较重视抓纪律,我一心一意抓发展,难免会产生一点分歧。”
“同伟,在工作中出现分歧是正常的,只要对方不触犯原则性的东西,都是可以团结的,为官也好,做人也罢,关键在于,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面对高育良的循循善诱,祁同伟很是领情,诚恳的回道:“高老师,我记住了,会尽量去团结他的。”
“既然你有这个态度,那我就放心了。”高育良点点头,又道:“同伟,我今天叫你来,还有一件事,想问问你对这次培训班有什么看法。”
“具体指的什么?”
“内容,这是我第一次主导年轻干部的培训工作,想对过去的模式做出一些改变。”
“那过去又是什么模式呢?”祁同伟继续问道。
“按照惯例,党校培训,主要就是学习一些上级精神和理论知识,我觉得光凭这些内容,没必要花上两个月的时间,想再加入一些新的东西。”
听了这话,祁同伟在心里揣摩了起来。
党校培训后备干部,说白了就是让学员混个资历,搞一搞人际关系,除了个别人能在领导面前留下点印象,实际意义并不是很重要。
高育良却不愿按部就班,难道是打算通过这次培训,提升他在岩台的影响力,甚至培植一批亲信。
认真想了想后,祁同伟回道:“高老师,既然您问到了我,我就说几点看法。”
“我认为这次培训,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一些实践的内容。
比如说目前有些干部学历不高,自身素质不全面,可以找个地方,给他们去进修一番,我看汉东大学就不错。
另外,我们岩台地区的经济,在省内算是落后的,官员干部们的发展理念也有些落后,不如让大家去发达地区走一走,看一看,学习吸收他人的先进管理理念,学以致用。”
“还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