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辈子接触到的文化人不多,但各种编辑社,报社向来都是很隐蔽的,一般都喜欢在幽静的地方。
没想到他们县里面的报社竟然在新建小区的主街道,而且进来之前他还看见二层小楼上面,还竖着一个大牌子。
“报社今年换的地方,原来的地方被文联占用了。”男人走到饮水机旁给于大为接了杯水,“之前我们报社的社长还觉得在街道旁很好,有烟火气,现在再看,这烟火气是有了,而且还挺浓烈的,呵呵呵。”
“谢谢。”于大为接过水杯,对韦编辑的印象有了不一样的改观。
没来之前他还以为对方是那种行为很乖张的人,现在来看,好像除了穿着打扮有些与众不同,其他的都还好。
“对了,你们厂子的会员卡只有我的车能用吗?我家里还有其他的车也能会员保养吗?”韦编辑坐在了旁边黑色的椅子上看向于大为。
“其他人不行,但韦编辑的话我觉得没问题,权当交个朋友嘛。”于大为笑着喝了一口水,“这次我来是想拜托报社这边帮我刊登点消息。”
随后于大为将自己厂子出现的一起事故说了一遍,内容很详细,基本上还原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并且于大为也说出了自己遇到了被污蔑的事情,想通过报社澄清一下。
第466章 合作
韦西人除了很随和之外,内心深处还是十分正义的人,再加上之前去凡凡修理厂维修汽车的时候,也被修理厂工作人员服务的很好,甚至还有小妹妹谈心。
听完于大为的讲述之后,当即拍板答应下来,要帮于大为这个忙。
“这样,具体的内容我重新润色一下,这么好的厂子还被人污蔑,真是可恨至极!”韦编辑满脸的愤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故事写作的方向。
“那就谢谢韦编辑了。”于大为说着起身从鳄鱼皮包里拿出五千块钱的信封递给了对方,“一点意思,不成敬意。”
“这是干啥,拿回去,拿回去。”韦编辑一摸外表就知道里面装的是啥,毕竟家里老丈人总是能莫名其妙收到各种信封。
但他不一样,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心怀正义之人。
“韦编辑,我知道你不差钱,但这毕竟是我的私事儿,也不能让外头的兄弟们白帮忙出版不是?”于大为将手里的钱用力一推,“这钱权当是给兄弟们的加班费了。”
“你这……”韦编辑略作犹豫后叹了口气,“行吧,那我就代兄弟们谢谢你了。”
“客气。”于大为见对方收了心中才算有了底,这人要是跟自己一直口嗨什么“为了正义”,他还真有点担心事情能不能办成。
或许从前他还会相信一点“天降正义”,毕竟那时候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修车而已,现如今见的人多了,社会上的人情世故也看的通透了。
他不论去哪,车上都会备着一些礼品,这次来的时候,手上就拎着两盒东北地方的茶叶。
见对方很自然的收了以后,他才聊的正事儿,之后又给对方补了点“礼品”。
这就是二舅跟他说的,“求人办事儿,再小的事儿礼数也得到位!”
走之前,也是临近中午了,韦西特意请于大为在隔壁吃了饭,虽然饭后是于大为花的钱。
不过两个人也借着吃饭的机会,重新加深了一下认识。
跟涛子和老纪想的不同,韦编辑这人确实不只是靠老丈人,本身也是个高材生,曾经在莫斯科大学留过学。
家里在县城老妈是做生意的,老爸则在官家上班,只是老爸在官家只是个普通人,每天正常上下班就行了,所以家里面女尊男卑。
老妈或许是为了延续家里的这股风气,特意找了县城某位大领导的女儿当自己的媳妇儿。
后面于大为就没听进去太多,多是一些碎碎念的东西。
包办的婚姻嘛,都是围城。
韦西这个人给于大为一种亦正亦邪的感觉,正是因为他真的很在意那些愤愤不平的小事儿,尤其是去采访的时候,发现不公平的事情,他会压不住心里的火气跟人吵吵起来。
也会因为看到当地的贫困生上不起学主动资助,他手里还资助着他老家鹤城那边一个村里的小学。
虽然学校是公家的,但实在是能用的钱太少了,再者孩子们学杂费也不便宜,孩子们根本念不起书。
所以他就选择一些有上进心的资助。
不过这人也不太在乎规矩,喜欢占小便宜,明明说好他请吃饭,结果于大为结账的时候,稍微做做样子直接就让于大为付了钱。
临走还不忘从于大为车里又顺走了两盒茶叶。
虽然是于大为主动提出来的,但这股不要脸的劲儿,着实让于大为感到吃惊。
“行了,老于,我就不送你了,你一路顺风。”韦西的脸上带着几分微醺,伸手拍拍于大为的肩膀,“你放心,你的事儿,我肯定给你摆平,绝对写的漂漂亮亮的,回头发表了,给寄过去一份。”
“好,感谢的话就不说了,下次再来维修养护,找我,我再带你尝尝我们芦河那边当地的小吃。”于大为朝对方点了一下头,转身坐上车离开了。
通过后视镜能看到,那位韦编辑还站在门口不停朝于大为挥手,直至再也看不到对方的身影。
“也是个妙人。”于大为车上喃喃。
回到家以后,于大为习惯性的去了一趟面粉厂,当然老生常谈安全问题。
“咚咚咚。”于大为来到办公区二楼南面的一个办公室前敲了敲门。
“进。”屋子里传来了段大海疲惫的声音。
“段总,咋地啦这是,面色看着不太好啊。”于大为找到旁边的木椅子坐了下来。
段大海的整个办公室处处透露着朴素,基本上都是他从废品回收站弄回来的二手物品。
一个老式的二手大办公桌,一个也是别人用过的红木竖柜,大概一人多高的样子。
身后有一个面粉厂用来宣传的海报,这个是新做的,主要是为了给商店,让那些个批发了大发白面的商家宣传营销用的。
这个点子是于大为想的,也是参考了一些后世的营销思维。
除此之外,还有一套二手的茶几座椅,茶几比较宽大四四方方,椅子也不小,都是红木制品,虽然看着有些老旧。
之后值得一说的便是地板,因为没钱装修,但毕竟这个办公室是老板办公的地方,于是段大海从市场上买了差不多面积的地板革,就是跟农村炕席同样材质的革席铺在了地面。
花纹是木地板式的花纹,乍一看确实很像木质地板。
“这个人一多,我现在管理上就有些力不从心了。”段大海放下手头上的活儿,胳膊靠在桌子上不住的叹气,“我以前吧,还以为管理啥的也就是书本上那点东西,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回事。”
“你现在厂子里有多少人了?”
“一百二十七个人。”
于大为闻言满脸惊诧:“这么多人?面粉厂恢复到以前的生产力了吗?”
“不止,原来几台老机器也让我找人修好了,现在加上大米的操作间,挂面的操作间,三个操作间加在一起,一百二十多个人不多。”段大海眉头紧锁,“现在生产力有点跟不上了,外面听说面粉厂收益好起来了,一些个老员工纷纷要求重新回来。”
“最离谱的是,有些个老员工拿一些假的条子跑到我这儿来,非说是之前面粉厂欠下来的工资,这事儿最后都闹到派出所去了。”
“后来呢?”于大为眨了眨眼睛,有些好奇。
“后来是前任的余厂长来了,证明这些人确实撒谎了,不过这拨人消停了几天,又天天跟别人一起嚷着要复工。”
段大海眉头不展,最近一段时间要照顾外面的几单大生意,还有照顾着厂子里面各种琐碎的事情,他整个人都快被割裂了一样。
以前心里的想法一直是轰轰烈烈干件大事儿,证明自己不只是收垃圾能干起来,他干啥都能行!
现在整了一个一二百人的厂子以后,再加上还是半路出家的外行人,很多事情都受到了掣肘。
厂里一些原来技术的老员工觉得自己啥也不懂,心态逐渐骄傲了,甚至有时候说话都开始拿上腔调了。
再有面粉厂的大米流水线弄好以后,面粉这边的团队似乎有意跟大米这边的团队疏远,竟然隐隐有了正统不正统之分……
当段大海听说有人有了这个想法以后,简直感觉匪夷所思。
这里从前确实是只做面粉,是地地道道的老面粉厂,但是老面粉厂不是因为干不下去死了吗?
求新还被说三道四?而且还是自己面粉厂里的老员工。
“唉,段大哥,我看你呀真的有必要把粮库的余厂长请回来。”于大为吧唧吧唧嘴,他太能体会老段现在的感觉了,“你现在多条线进行,步子迈的有点大了。”
快要扯到蛋这事儿,于大为没敢说,但意图很明显,半路出家做粮油生意,操控起来确实很难。
“你当我不想吗?我现在隔三差五的就去找余厂长,对方也是铁了心不想过来。”段大海起身来到于大为旁边椅子上坐下,双脚笔直的伸出去,四仰八叉的靠在椅子处。
“况且,眼下这些新老员工都不太服管,是个大问题,尤其是老员工。”段大海紧锁着眉头,愁容不展。
“好办,我把我修理厂的一些管理办法交给你,我那边虽然人少,但管理上的逻辑差不多,对你肯定有帮助。”于大为随后就开始讲解自己在厂子里的一些规章制度。
而后段大海又讲了几个厂区现在一些员工的问题,于大为也是根据未来的管理经验,做出了一些简单的应答。
两人一时间讨论的不亦乐乎。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谁呀?”段大海扭头朝门口问了一句,平日里没谁是这么敲门的。
“段哥在吗?我,斧子。”门外传来了姚金斧的声音。
“斧子老弟?快进来吧。”段大海赶紧起身迎了上去,不只是斧子,还有孙顺利。
“你俩咋跑这儿来了呢?”段大海眼中带着诧异,随后瞬间恍然,“是找你们家老板吧?”
二人沉默点头,目光齐齐看向对面椅子上的于大为。
第467章 事情脉络与因果
“进来说吧。”于大为支会了一声,起身从旁边角落里拿出两个红色的折叠椅子。
“什么情况?大为你那边最近是发生了什么事吗?”段大海看见三人气氛不对,有些好奇的询问起来。
于大为点点头,之后简单将八局污蔑凡凡修理厂的事情说了一下,随后才询问起两人这次去油城的收获。
“这哥们是个欺软怕硬的主,我们俩一逼他,基本上能说的不能说的他都说了。”姚金斧咧咧嘴,“按照他所说,是油城的一个修理铺老板找到他,给了他三百块钱,要他在工作期间传一些对方听到的消息。”
“也就是凡凡修理厂被污蔑的职工的事情。”姚金斧看到段大海递过来的水杯,赶紧伸手接过,随后看向于大为又说:“那个修理铺我也去过了,就在萨区那边,生意惨淡的不行。”
“老板姓曾,叫什么来着……”姚金斧刚想说出名字,却把对方的名字给忘了,只能转头求助坐在自己身边的孙顺利。
“曾立春。”孙顺利补充了一句。
“对,曾立春。”姚金斧点点头,脑袋里面已经丢失掉的片段记忆,又重新恢复了过来。
这次他俩跑到油城又跑回来,也让姚金斧重新认识了这位不太愿意吱声的孙顺利,整人看起来老实巴交的。
但那些个逼问的事情,都是孙顺利弄的,而且这家伙威胁别人的时候说话一套一套的,搞的姚金斧有了一种,自己其实就TM是土匪的错觉。
“曾立春?曾……”于大为眉头下意识皱起来,脑海里下意识就想起老纪跟他说的话。
楚花屯子里有几个人去了油城,拜了一个姓曾的当师傅。
“你们当时去修理铺的时候,那个姓曾的老板还在吗?”于大为看向二人。
“在,我还上去跟对方简单打了个招呼呢,这小子四十多岁,他不是本地人,他媳妇儿是。”姚金斧想了想又说,“他说他之所以搬过来,主要是为了孩子,听说油城这边的教学质量比其他地方好,能考上大学的几率高。”
于大为越听眉头皱的越深,最后直接起身走到段大海办公桌旁,拿起红色的电话,伸出食指按动着上面透明的数字键子,联系起了八局的分公司那边。
“喂?”于大为接通电话之后,立刻询问起来,“老常,你记不记得鹤城当时跟咱们八局签战略协议的是谁。”
“鹤城?”电话那头老常沉思了一下,这才开口,“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一个叫曾广志的人。”
“听说对方开的是一个大厂子的,光修理工就有一百多人,承包了很多工程公司的项目设备维修和养护。”电话那头老常停顿了一下,又开口提醒了两句,“今年按照他们公司保养的综合率来看,至少能拿到前三名。”
于大为闻言眯了眯眼睛,综合率能达到前三这一点并不奇怪,毕竟对方做的盘子大,肯定有修理技术厉害的师傅。
“你们厂子今年综合率排第几?”于大为直接开口询问,按理来说这东西年底才能统一通报。
但规矩是死的人,人是活的。
“第一,如果没有这次恶意诋毁的事情。”老常沉吟了一下,还是解释了两句:“你们之所以综合率高,是因为都是原厂走出去的老人在养护设备,不仅维修率和使用率高,跟司机师傅们的关系也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