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187节

  “咳咳……那个,田导,问一下,我能选薛教授吗?”

  “我会把他放进名单里的,单位要把我们跟华清的数研中心都写上……摘要这块你应该没问题,最好能比论文摘要更简洁……”

  ……

  就这样,等乔喻从田言真的办公室里出来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

  不过申请书其实只填写了一小部分。那些大篇幅的都还没填。

  比如立项依据、研究内容、项目特色跟创新、年度研究计划以及预期研究结果等等诸多内容都给填满。

  尤其是两边联合立项,所以他还特别说明原因……

  除此之外,他还要给自己写一份漂亮的简历。

  天可怜见,他才十六岁,就已经到了要写简历的年纪。

  不过田言真已经把这些内容的填写要点,都给他完整的讲了一遍。大概该怎么写乔喻心里也基本有数了。

  真要说起来,乔喻其实没什么好不满意的。

  能让一位大佬级院士导师,花费两个多小时,指点他填报这种项目书,这绝对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分。

  不夸张的说,如果换了是陈卓阳敢提这种要求,田言真说声“滚”,都是在抬举他了。

  乔喻突然为这位师兄感觉可惜。

  干嘛这么着急毕业呢?不然的话,说不定也能带着他参加这个国家级的重大研究计划。等到把这个项目完成,那履历不就漂亮了吗?

  回房间的路上,乔喻还盘算着各种念头,不过等他坐到电脑前,就已经不想这些了。

  田导跟袁老给了他机会,自然要把这个机会利用好,反正感觉还不困,他打算趁着脑子还清晰,把立项依据跟研究内容跟项目特色这块给写出来。

  用田导的话说,这些都是重中之重。甚至暗示他,不用怕,牛逼尽管往大了吹,有他跟袁老帮着兜底……

  巧了不是……

  这个他还挺擅长的。

  项目书刚写两千字,电话突然响了。

  乔喻本以为是乔曦安顿好后打给他的,结果拿起来一看,竟然是薛教授。

  “喂……”

  “乔喻,田院士要给你申请国家级重点项目?”

  “额……是消息传的快还是您的消息特别灵通?薛教授,不瞒您说,我知道这个消息也还不到三个小时啊。”

  “废话,刚刚田院士问我有没有兴趣加入这个课题组。你又要做什么项目?”

  “啊,你拒绝加入这个项目了?”

  “怎么可能?!国家重点计划项目,我怎么可能拒绝?”

  “那田导没跟你说项目详情?”

  “我来不及问,田院士就是问了一下我的意见,就挂电话了。可能是还要赶时间询问其他人吧。”

  “这样啊,其实也没啥。就是张远堂教授不是来了嘛。跟他聊过之后,我觉得现在研究数论问题太不方便了,所以就自行设计了一套公理体系。

  然后本来打算今天拿去跟张教授跟田导讨论一下这个体系的合理性,谁知道田导听过之后就把袁老给叫到燕北来了。然后也不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

  总之吃完饭之后,田导就把我拉到他办公室,一定要让我当着他的面申请这个东西。哎,薛教授,你是不知道,这个项目申请书填起来好麻烦啊!

  几十页的资料要填,这还不包括要写几千字的研究内容,田导要的还特别急,平常我这个时候都睡觉了,但现在只能抓紧时间把这些东西写出来……”

  乔喻开始诉起苦来。

  没办法,燕北大学虽大,但他能诉苦且愿意听他诉苦的人其实不多。

  但薛松肯定是其中之一。毕竟两人的之间那种亦师亦友的情谊,也是近大半年时间建立起来的。

  只是,乔喻很快便感觉有些不对,对面好像听着,听着,就没啥声音了……

  “喂,薛教授,您还在吧?”

  “在……不过既然你还要填资料,我就先不打搅你了。给你打电话就是确定一下这个事情。乔喻……嗯,你加油吧。”

  “哦,那行,您先挂吧。”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忙音,乔喻想了想,点开了陈师兄的微信。

  虽然陈师兄已经毕业了,但乔喻觉得两人之间的友谊还是在的。有好事还是要先想着自己人的。

  而且仔细想想,虽然陈师兄做科研差了点,但为人谨慎细致,做一些辅助性工作还是一把好手。

  于是干脆拍了张资料的封面在微信里发给他。

  不到三秒钟,陈师兄便回了消息,就是消息有些简单了。

  “???”

第147章 课题立项

  众所周知,在华夏的聊天软件中,如果一次打出三个问号,代表的从来都不只是困惑,而是一系列不好描述的心情。

  只要是读过博士且不打算混日子的都清楚,年轻时候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确是有优待的。

  说白了就是男性35岁以前,女性40岁以前申请项目的时候是单独跟同龄人这个池子的项目竞争。

  这个阶段所有竞争者都还是学术萌新。

  一旦超过了学术萌新这个岁数,再想申请这些科研基金,对不起,这时候申请就是在大池子里跟所有科研团队竞争了。

  极端的情况,说不定竞争者中还有曾经的导师带领的团队。

  所以一般在青年时期拿不到国家项目,这辈子真就很难拿到了。

  虽然陈卓阳已经断了做科研的心思,打算在数学教育领域发光发热了。

  但谁都读了博士还能不期待能做个项目来祭奠自己逝去的青春呢?

  当然也不是说陈卓阳什么都没做过。毕竟跟着田导总是有些好处的。

  读博时陈卓阳还是拿到过一个教育BU博士点基金的,不过那也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了。

  本打算把这个项目做得漂漂亮亮,然后在毕业前再拿一个面上项目,这样他就能杀入科研界了。

  很可惜的是,第一个项目做得不那么完美之后,就没以后了。

  面上项目自然不可能,校级的项目倒是又接了一个。

  也就是这个阶段,让陈卓阳意识到了他其实不太适合做科研,直到毕业。

  说实话,毕业那天,陈卓阳是真觉得这已经是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了。

  经历过读博之后来自各方面的千锤百炼,陈卓阳已经意识到他这辈子能亲密接触到最大佬级的人物,大概就是他的导师了。

  当然还可能多了个师弟。而且陈卓阳认为,如果未来真遇到什么麻烦,来自师弟的助力可能比导师更大。

  真不是在埋怨田言真对他不够好,单纯是乔喻年轻。

  年轻就会有无限种可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这也是陈卓阳一直都跟乔喻保持联系的原因。他怕乔喻把他忘了。

  ……

  “咦,师兄,都已经十一点了,你竟然还没睡觉?忙什么呢?”

  乔喻没理会三个问号,好奇的问了一句。

  现在的陈卓阳已经是一所985大学的讲师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可能会在四、五年后成为一位副教授。

  然后在高校里结婚生子,并为华夏的数学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但这些都不是陈师兄竟然还在玩手机的理由。老师不用上课的吗?

  哦,对了,还在假期……

  “在做教案,还要备课。下学期学校给我安排的是教数学系大三的微分几何。哎,教学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师兄厉害了!一去就能教大三,这以后升副教授岂不是没问题了?”

  “……这些不重要,说说田导帮你申请了重点计划项目啊,是什么课题啊?”

  看到这句话,乔喻感觉陈师兄越来越不会聊天了,必须得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

  “不是田导帮我申请重点计划项目,是我提出了一些想法,导师跟师爷爷都觉得这个想法有资格被列入国家重点计划项目!”

  “啊,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表述错了。什么想法啊?这么厉害?”

  “一套全新的公理体系,张远堂教授的评价是,如果我能完成这个体系,以后数学论文的符号体系就能统一了。但其实我的想法只是未来能用几何方法来解决数论问题。”

  “不愧是你,太强了!小师弟十六岁就能做国家重点计划项目。等你以后也成院士了,一定要拉师兄一把。”

  “所以,你想不想进团队?”

  “我也可以?”

  “做主框架的证明你肯定不行,但我把主要引理跟定理证明了之后,那些细节工作的证明,我觉得学过数学就行。”

  “真的?课题组还有位置?”

  “课题组都还没建呢,不过这两天应该就就要开始筹备了。我是不急,但田导跟师爷爷都着急,烦死了!

  尤其是田导,让我明天就把这些表除团队成员外的部分都给填好。不然你以为这么晚了我为啥还没睡?”

  “小师弟,你一定给我留个位置!师兄做事你放心,只要不是那种完全看不懂的命题,我保证尽心尽力的完成。”

  “行吧。不过会很辛苦,要经常加夜班,比如今天你就要赶紧写一份简历来,要写的尽量详细点。不能拿你以前的模版糊弄。”

  “没问题啊,不过今天时间不够了啊。现在开始准备也要过凌晨去了,要不我什么时候搞定了直接发你邮箱?”

  “嗯,行,你赶紧去写吧。”

  “收到,太感谢你了,小师弟。”

  ……

  看到陈师兄最后发来的那个笑脸,乔喻挺满意的。

  想到今晚有人陪他熬夜,乔喻的心情便舒服多了。

  ……

  几乎所有的官方申请材料都有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普通人初次接触的时候,对于那些很规范的用语,很容易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因为很多东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填写。

  但对于乔喻来说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

  毕竟有田言真亲自为他讲解。或许田言真这些年亲自填写这种申请材料的机会不多,但作为基金的审核委员会成员之一,他审阅这些材料的机会可太多了。

  其实乔喻填写这些资料并没花太长时间。尤其是他的履历其实很简单。

  目前来说他能拿得出手的成果无非就是发表过三篇论文,以及受邀在世界代数几何大会上做过报告。

  但如果考虑三篇论文就有两篇在四大顶刊上发表,以及做的是六十分钟开场报告的话,相对简单的履历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尤其是华夏国内跟国外不同,做各种帽子或者申请项目的时候,评审委员会更多的情况下只认可第一作者。

首节上一节187/3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