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心瞪了乔喻一眼,气道:“你那个陈师兄?好小子,你在燕北好的学了多少我不知道,这任人唯亲是真学到精髓了。”
“冤枉啊,爷爷!”
乔喻立刻叫了句:“我这还真不是任人唯亲啊。是,陈师兄科研水平的确差了点,但当时您都夸奖他做事写论文很细致了对吧?
这是陈师兄的优点。而且您总该对我有点信心吧?公理证明这一块我肯定没问题的,剩下好多东西都需要细致耐心的证明对吧?
让陈师兄去辅佐检查那些引入的基础性定理证明这明明就是物尽其用啊!我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只要让每个人发挥优势就行了。难道不对?”
抱怨完,乔喻一脸委屈的看着袁正心说道:“除非您对我没信心,觉得我的基础公理证明这块没法一个人做好!”
一番话倒是让袁老语塞了。
“行,行,行,你都有道理。哎……你回去跟你的导师商量一下,如果他没意见,那就这样吧!”
……
田言真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
于是最终“多重超越空间上的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课题组的名单两天便确定了下来。
乔喻自然是课题的发起人跟组长,燕北这边除了薛松之外,另外还有四位年轻教授受邀加入了乔喻的课题组。
研究偏微分方程跟微分几何的鲁岩松、研究李群的包元强,研究大数据抽样、复杂数据分析的张明贤,以及做图论跟低维拓扑研究的丁正刚。
至于华清那边则是除了潘敬元跟乔曦之外,另外加入了三位教授。
范舟,方建安,跟关路名。研究方向分别是多复变函数论,几何分析、辛几何以及超高维统计推断跟大数据算法。
排名最后的就是两所学校之外的陈卓阳了。
课题组组建之后,乔喻的项目申请书便由田言真直接提交了上去。
乔喻也有幸在燕北大学新生已经开始军训的时候跟着自家导师跟袁老去参加了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评审会议……
对于乔喻来说,这的确是次很有意思的经历……
感谢书友20190130224905377、eugenehowel的打赏鼓励
第148章 我撤回了!
其实最初田言真打算带着乔喻参加评审会议,是让他对基金项目的评估跟审议流程,能有一定的了解。
这次是圆桌会议,主要是讨论数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些复杂课题跟跨学科项目。
但因为乔喻意外提出了一个想法,所以田言真让乔喻尽快将项目书写好,插了个队,提交了上去。
毕竟会议开始之前,相关专家就先要对项目书进行审核。
到了会议上,专家们是需要简要汇报分配到项目的主要亮点跟问题的,并进行评估。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项目,还会进行讨论跟深度剖析。如果出现了分歧,可能还会安排进一步讨论跟表决。
于是乔喻这次来的更理直气壮了。本来是旁听的,但现在是作为申请团队代表,在接受专家质询跟答辩。
事实上,在这份项目书正式提交之前,就团队组成意见,田言真专门找了乔喻关着门深谈了一次。
谈了些什么,两人都没对外说过。不过名单还是照着乔喻的选择,一个名字没改的提交上去了。
……
显然不止乔喻作为申请团队代表来参加会议。
乔喻开会前就拿到了这次讨论项目的目录。比如基于量子信息几何的机器学习算法优化。
要把将量子态的几何结构引入机器学习模型,研究量子态的分类和聚类方法,通过量子梯度优化算法。
又比如高维复杂数据的拓扑特征快速提取算法。据说如果成功的话能解决现有算法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瓶颈。
总之能受邀参加这次会议的团队代表,都属于专家比较看好的项目。
至于这些项目能不能通过审核,别人知不知道乔喻不清楚,反正他是不知道的。
关于评审会议里的弯弯绕绕,田言真跟袁老都没跟他提过。只让他参加的时候认真听,轮到他了,好好表述。
这让乔喻感觉有些无聊。
因为除了自家导师跟师爷爷外,不管是来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还是项目团队代表,他一个都不认识……
当然,会议前大家对他还是挺热情的。但乔喻能感觉到那种热情背后一种不好说的复杂心理。
那是竞争的味道,其中肯定包含了对他年纪的看法……不过无所谓,反正他这次来不是交朋友的。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会议主办方,向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拨冗参加这次评审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宣布会议正式开始,首先请华夏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罗晶磊院士为我们简要介绍他负责的多尺度能源网络中的最优资源分配模型项目,以及评审意见。”
……
随着会议主持人简单的开幕致辞后,评审会议也正式开始。
乔喻也就随便听着,对于不感兴趣的项目,他很难投入太多精神。不过这种气氛下,也并不难熬就是了,他可以放空大脑,好好休息休息。
就在乔喻状似认真其实压根没过脑子的听着台上院士汇报时,突然感觉有人碰了碰他的胳膊。
反应过来后,一张纸递到了他手里。
让人能清晰感受到怀旧的体验。
以前在十三班的时候,虽然他从来不写小纸条,但上课帮同学递下纸条属于每天的日常。
尤其是在班上有好几对情侣的情况下,有两条线路他跟周双的位置属于必经之地……
当然其实很多时候这种传纸条的行为肯定都被老师看在眼里,只是老师们懒得管而已。
这种圆桌会议就不一样,内圈一张大圆桌坐的是主持人跟参与评审的专家们。
外圈则坐着团队代表跟做会议记录的人员,这种情况下传纸条不容易被发现。
“小兄弟,你厉害啊!十六岁就能在世界代数几何会议上做开场报告。我专门找了你的,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报告!
我看了你这次申报的课题,研究目标之一是架起数论跟几何学之间的桥梁,太强了!
能成功的话,就是国际上那些大师都要退避三舍。真的,我觉得你这个项目肯定能评上。”
嗯……
乔喻看着这两段话有些懵。
主要是之前好像没谁这么赤果果的直接吹捧。哪怕是陈师兄跟薛教授,夸他的时候都很含蓄很收敛的。
乔喻扭头看了一眼,看了眼坐在旁边一位三十来岁的圆脸教授。
人不胖但是脸圆,在挂着如同弥勒佛那种让人看了便挺舒心的笑容,人就显得很有诚意。
乔喻记得会议前好像听田导介绍过,这位好像是鲁东大学的副教授来着,叫杨远程。
现在乔喻已经不是什么不懂的菜鸟了。不到三十五岁能评上副教授,必然都是很有能力的大佬。
嗯,大佬说话这么好听那一定是商业互吹了……
于是乔喻拿出笔飞快的写回了两句话。
“杨教授您太客气了,您的研究才是真的有前景。一旦成功的话,能让现在人工智能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可惜我不是专家,如果我是的话,我肯定要保荐您的项目第一个通过的。毕竟这是现在最热门的研究领域!而且极具实用价值。”
写完之后,乔喻把这张大白纸又递给了这位杨教授。
杨教授低头看完之后,笑容更盛了,然后又飞快的写了起来,然后又递给了乔喻。
“真的,那太好了!不瞒你说,我们这个项目有个重点问题是探索量子态空间的代数几何特性。
目前考虑的是使用格拉斯曼流行跟复几何等方法来描述量子态。但目前的进展只能说差强人意。
乔喻,如果你也看好咱们这个项目,不如也加入进来,专门负责这个问题提供些建议?你放心,项目做好之后,该有的感谢肯定不会少的!”
看完这位杨教授写的内容后,乔喻第一次感觉到其实跟着大佬级的导师也不太好。
他都分辨不出这位杨教授是看在他导师面子上拉拢他,还是真为他的才华倾倒了。
主要是圆脸就显得很憨厚,加上笑的那么可亲,几乎把一切细节都给隐藏了。
乔喻觉得这位杨教授在学界的人缘肯定不错。这让他想到了余永俊,也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就是人蔫坏,蔫坏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个时候邀请似乎也晚了吧?
项目都已经上会议讨论了,就算现在想要让他帮田导说说好话也没机会了……
眼角余光能看到这位杨教授脸上笑容显得更有诚意了。
第一次遇到这种邀请,乔喻想了想后,还是选择了婉拒。
没办法,接下来一段时间他都会很忙,哪有时间跟其他人合作项目。
“杨教授,我是真的很看好你们的这个项目。但一来我才疏学浅,还有很多不足,怕是会耽误项目进展;
二来接下来除了做一些科学研究之外,导师还给我布置了很多学习任务,实在腾不出那么多时间跟精力,真是太遗憾了。
这次的确太可惜了,下次如果再有这么好的项目,请您一定要再邀请我。”
写完递了过去。
“哎……那的确是太可惜了!能跟你这样的青年才俊合作,是我们全体课题组的荣幸啊!不过我能理解,毕竟你申请的是重点项目。”
乔喻看完这句话,想了想,然后决定给这次聊天做一个结束语。
“嗯,申请的是重点项目,不过我这个项目就是来陪跑的。其实我跟导师说了,他太着急了。我希望能等做出了一些成绩之后再来申请,而不是现在。所以你别担心,起码今年我们不是竞争对手。”
把这句话递给了杨教授之后,乔喻还扭过头礼貌的免费送给了这位从笑容满面变成一脸愕然的圆脸教授一个少年青涩的笑容,然后再次开始“认真”听专家审议。
不是给对方放迷魂药,乔喻是真觉得田言真跟袁老都太着急了些。
而且他已经在项目书提交之前说服了自家导师。用的理由也很简单。
在这个公理框架只是一个构想的时候,并不具备太大的说服力。乔喻甚至觉得无法说服课题组其他的教授们。
大家都愿意加入课题组无非是看着田言真跟袁老的面子。
他不喜欢这样,因为他是真觉得前期的证明工作其实没田言真、袁老还有张教授想的那么复杂。
乔喻是真有那个信心,在不花费太多的情况下,先把整个公理体系的框架搭建好。
前期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有他熟悉的教授跟师兄帮着做些细节工作就足够了!根本就不需要自然基金的支持。
等一段时间,他把整个公理体系搭建起来了,第一批的课题组也都稳定了,再申请基金什么的,完全来得及。
不是乔喻任性,这涉及到一个课题组内绝对主导权的问题。
虽然这个问题是他提出来的,背后还有田导跟袁老的支持。但毕竟他才十六岁。
他可不想平时开个组会还得在课题组内部扮演他少年可爱的一面。
最关键的是他还年轻啊!青年基金可以一直申请到三十五岁,所以他有什么好急的?
他本来是想这份项目书干脆不提交的。反正该上车的都已经上车了。
但田导最终还是决定提交上去。
“你跟着全程了解一趟流程,既能对你以后申请项目有好处,也对你以后成为专家团成员审核项目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