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学霸 第212节

  我们院长说了,只要你愿意的话,来我们这边完全没有问题,学院正好还有个副教授的机动职称空着。”

  “额……这个……”

  这个邀请太突然了,陈卓阳完全没准备好,毕竟他在津大还没呆够一个学期。

  好吧,虽然明知道人家是看在乔喻的面子上向他发出邀请,但还是忍不住有些动摇了。

  毕竟说起来南大比跟津大虽然在同一座城市,但就数学院来说,南大比津大可要好得多,更别提去了还是副教授……

  ……

  根据快乐守恒定律,有人开心自然就有人感觉头大。

  比如此时津大的张院长就有种日了狗的感觉。

  谁能想得到陈卓阳这么一个明显被边缘化的博士生,平时看着闷不吭声的竟然还跟那个乔喻关系这么好。

  冷不丁就闹出这么大个新闻出来。

  Ann.Math上两篇论文他都看过了,说实话虽然陈卓阳一作的那篇论文还真没体现出多少学术能力。

  但架不住这明显是有人力捧啊。而且这还是学校二十多年来第一篇四大顶刊上的论文。

  能干到副院长这个位置,可比单纯做学术研究的普通教授要清醒太多了。

  全世界学术界不都那样吗?自身能力当然很重要,但有能力跟能出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恰好相反,如果真有牛人力捧,反而更容易出头。

  哪怕是到了院士那一级,同样也是有水货的。完全不学无术是不可能的。

  但总有人能凭借人际网络,做一些学术包装,哪怕比同期竞争者在学术能力上要稍逊一筹,却还是能上去。

  公平?开什么玩笑?

  现阶段的学术研究很多都是大课题组,高校为了推人上位,团队资源经常会往个人身上倾斜,大家都心知肚明。

  利益驱动下,有些教授单纯学术水平高,但不懂跟人打交道,或者跟一堆人交恶,自然就不会是团队资源倾斜的首选。

  所以一般来说张国宏宁可得罪那些只懂得闷头研究的教授,也不会去得罪那些长袖善舞的教授。

  但陈卓阳明显不属于长袖善舞这一类。

  平日里交往很简单的,除了上课,基本就在寝室里呆着,也很少出门交流。

  而且在张国宏看来,田言真的学生,如果真属于长袖善舞那种,大概率也不会被安排到津大来。

  谁能想到这小子竟然藏的这么深?

  这就让他很尴尬了。

  本来昨天施院士只是说让他跟陈卓阳多沟通一下,这个表态其实还好说。

  无非就是回去之后稍稍服个软也就完了,但谁知道今天发酵之后,施云川的想法又变了,说是让他主动跟陈卓阳约一下,晚上一起过去到陈卓阳的房间聊聊。

  主动过去……

  这意思是让他去道个歉啊!

  他张国宏不要面子的吗?

  堂堂副院长去跟一个刚来学校没几天的小年轻道歉……

  好吧,其实是可以的。

  只要在行政岗待久了,面子什么的,其实可以放下。

  当然心情绝对不会太好就是了。

  张国宏拿着手机,还在思考该如何措辞,跟陈卓阳说的时候,院长一通电话打了过来。

  “老张啊,刚才学院行政那边的小刘跟我说陈老师下午询问他关于校聘合同解约这方面的事情。你正好也在临海,赶紧去问问陈老师是什么情况。

  一定要好好聊聊,他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嘛。这才刚来怎么就想着走了呢?不过你也要注意态度。

  做年轻人的工作不要太简单粗暴了,注意方式方法,总之这件事情交给你处理了,一定要先把人安抚好。”

  听完电话里这番交代,张国宏突然后悔跑这一趟了……

第160章 再访化学实验楼

  “小陈啊,我一直觉得年轻人呢,需要有足够的阅历,才能扛起大旗来。是,隔壁南大的确不错,因为我们建院比较晚,他们的基础数学这块也要比咱们好那么一点。

  但是,你要考虑南大的竞争也大啊。那边海归博士更多,而且很多都是跟着大牛的,你去了他们真能重视你?

  是,也许去了就能拿副教授职称,这个他们或许真有机动名额可以直接给你。但你想过没有,当你要更进一步的时候,怎么办?

  很难啊!小陈!但我们知道,你的潜力远远未被发掘,距离真正的突破还差一点点。你只要在津大坚持下来,完成蜕变,以后能得到的何止是一个副教授?

  我们竞争小,以后资源往你这里倾斜,以后申请面上项目,甚至杰青、长江,都有可能,甚至未来就是院士也不是可能。

  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能集合整个学院之力推你上位,但真到了南大,他们能有那么多资源堆到你身上吗?”

  ……

  必须得承认张国宏这个副院长绝对不是混上来的。起码是懂如何做组织工作的。

  尤其是上来就一套诚恳道歉,诚意拉满的同时,还顺利的把陈卓阳考虑解约的原因套了出来,接下来就开始了画饼模式。

  只能说这饼又大又圆,院士都出来了,让陈卓阳都感觉到一阵恍惚。

  毕竟从某个方面说,张院长说的还是有道理的。

  南大数学院肯定是要比津大更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这也的确意味着在南大的竞争肯定更大。

  真的,如果不是刚来学校的时候双方就闹得很不愉快,说不定陈卓阳还真信了。

  但这个时候听到张院长说这种话,陈卓阳只觉得这是把他当什么都不懂的傻子了。

  是,如果津大这边真举全学院之力来推他,未来大概率能爬得比南大那边更高。

  但这可能吗?

  从之前他的待遇就知道,津大这边内部资源竞争说不定更激烈。

  什么举全学院资源去推荐他这种话听听就好了,真信就属于太过天真了。

  但最让陈卓阳感觉腻味的是,这位张院长甚至都不愿意跟对面一样拿出一个副教授的职称来挽留他……

  这也让脾气一直挺不错的陈卓阳感觉真需要爆发一下了。

  “那个……张院长,我说句实话啊,饼的确能吃饱,但如果是画的饼,就是再漂亮,那也吃不到嘴里去。您说对吧?

  再说学院的资源都推给我了,您以后的学生来了咋办?所以不如趁我还没用到学校什么资源,手上现在也没什么项目的时候,真不如好聚好散。我这样的土博咱们学院也不稀罕。

  不过您放心,这个学期的课程我肯定会保质保量上完的,一定会对学生负责。那个……不如今天就这样吧?我也要休息了。”

  虽然话说的很客气,不过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而不是考虑考虑,其实已经很强硬了。

  不过最大的底气的确还是乔喻给的。

  南大那边的教授跟他谈过之后,陈卓阳便在微信上问了乔喻这个事。

  乔喻给的回答也非常直接。

  “不是吧?这还要问我吗?人家都肯直接给副教授了,你还不去的话,津大这边的大佬都会觉得你傻得冒泡!那以后还不把你当傻子糊弄?

  除非津大这边能拿出更好的条件,不然的话我都已经开始写离职申请了。人家给你穿小鞋,你竟然还犹豫跑不跑路?

  再说,田导都知道你在津大不开心了,估计就因为你还在那儿,田导不好发脾气,你走了不就没顾忌了嘛!

  真是的,以前在燕北这边的时候,我也没觉得你这么实诚啊!听我的,赶紧跑,晚一秒钟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是的,看到这消息,是真让陈卓阳万分感慨。

  他也一大把年纪了,科研做不过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便也罢了,看事情的都没人家通透。

  妈的……妖孽啊!

  ……

  华夏2025年数学学会年会,终于完美的落下帷幕。这次会议也带给了许多人诸多感慨。

  毫无疑问,乔喻成了这次年会最出风头的数学界新星,如果再考虑到乔喻的年纪,让许多人都生出还怎么样就已经老了的感慨。

  甚至许多人都已经不记得今年的陈省身奖跟华罗庚奖的获奖者,却对乔喻记忆犹新。

  毕竟没等大家对获奖者有太多印象,国外一众菲奖大佬,便像约好了一样,在公开场合盛赞他的各项成果。

  再加上乔喻的记忆点太强了,十六岁,还特么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就已经两次登上顶级会议的主席台,做专题报告。

  而且这次还是开创性研究的报告。

  而且乔喻的成果还挺让理论数学界感觉振奋的。

  毕竟这个年代其实很浮躁的。

  相对浮躁的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人都会去追求能够立刻见到效益的学科。

  但理论数学这玩意儿,不只是距离实际应用比较远,研究成果还动不动就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去潜心研究。

  更别提还要冒着被人优先解决了问题,然后发现自己的研究走上岔路,一辈子一无所获的风险。

  比如前不久山姆跟弗兰克的遭遇就是例子。忙碌了好几年,结果一无所获。直接被人摘了桃子。

  这种情况下,乔喻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无异于给许多仍坚持理论研究的数学家们打了一支强心针。

  这套体系既然能够解决素数间隔上界问题,自然也能用来解决其他数论问题。

  所以会议是开完了,但对于乔喻来说更棘手的情况是,他收到了很多合作邀请。

  比如研究连分数表示的周期性结构的,人家合作也很有规划,甚至直接问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目前这套框架已经把有理数都纳入其中了,那无理数怎么办?

  所以周期性模态点,是否能构建出连分数周期的几何表示,并用以分类代数数的特殊性质?

  说实话,这个问题现在乔喻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压根都没想过这块。

  至于其他的课题就更多了。

  比如类似素数的伪素数问题;高度合数分布的几何表示;剩余数列的间隙问题;序列和差规律的几何分析;扩散素数;几何流形的模态嵌入;几何群作用的轨道分布……

  国内的,国外的,数论的,几何的,代数的……蜂拥而至的合作申请把乔喻的工作邮箱都快塞满了。

  真的,两天时间,八百多封求合作的邮件,让乔喻都为之咋舌。

  很多命题他都是看了邮件才知道,哦,这个世界还有数学家在研究这些破东西……

  就感觉是突然就站在了世界学术界的中央。哪怕上次他解决了几何朗兰兹猜想,都没像这次一样,如此受重视。

  但对这种情况,田言真表现的胸有成竹,等大家回到燕北之后,他都没让乔喻去休息,直接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上课。

  ……

  “行了,你不用太瑟,这是因为你的广义模态公理体系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是那些菲尔兹奖得主在帮你宣传。

  所以大家觉得想要完成命题也许可以多一条路,然后随便发一封邮件试试。绝大部分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万一成功了呢?

  反正他们也不用付出什么。发文章的时候多个联名作者而已。所以你也不用沾沾自喜的。倒是张院士的这个合作项目你上点心。”

  离开之前,在田言真的建议下,乔喻已经跟张元翎的团队签好了合作协议。

  “那个……田导能不能问问,为啥要跟张院士的团队合作呢?难道就因为能分一半的研发资金啊?”

  田言真摇了摇头说道:“这是一方面原因,张元翎当年上院士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解决了仿射A型Weyl群的双边胞腔的基环猜想问题。

首节上一节212/369下一节尾节目录